如今,生活的壓力、不規律的飲食、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導致人體內溼氣的內生。現在,正處於季節交替的時候,環境和空氣是比較潮溼的,這又很容易導致外部溼邪入侵身體。
這一內一外因素疊加,導致很多人溼氣過重。溼氣重的人,晨起後常常會發現自己很疲乏,總感覺噁心,刷牙時嘴巴幹苦。一照鏡子,會發現形容憔悴,皮膚暗淡,滿臉油膩,長斑長痘,舌體臃腫。
中醫認為,溼氣被稱為"萬惡之源",溼氣侵入人體,會在不同部位造成諸多損傷。
溼氣無處不在,提醒大家:身體的這7個部分最害怕溼氣1、頭
《黃帝內經》中有言"因於溼,首如裹"。
當溼邪開始侵入身體時,會顯得頭暈和沉重,就像裹在一塊布裡。此時,你會感覺身體很重,四肢很沉,全身都不自在。
這感覺,就像重物附著在身體上。
2、消化道
脾胃是人體吸收後天水谷精微的核心臟器。脾的作用是將水谷精微進行運化分層,清者升,濁者降。
若脾虛,無法將水谷精微分層,水溼運化不利,就會與「濁」相混,表現為大便稀溏不成形、大便粘膩不乾爽,不容易衝乾淨。
因脾的運化不足,食物在體內堆積,我們就容易腹脹、沒有食慾,飯量也會下降。
3、胸腹部
當溼氣停留在胸腹部時,會導致胸悶、腹脹、大肚子和腹部肥胖。
4、泌尿系統
脾的運化不利,無法及時將水溼從身體中「抽離」,這會導致我們尿量少,尿液變黃。此時,泌尿道因尿液衝刷不足,容易被感染,常會排尿刺痛、燒灼。
與此同時,因水溼停留在體內,會導致我們全身水腫。
5、關節
當溼氣侵入關節時,會導致關節酸痛、沉重和活動不起來。
6、皮膚
大量溼氣經常導致痤瘡和溼疹。
這是因為過多的溼氣會刺激皮膚散熱,增加皮膚負擔,降低免疫力。因此,皮膚病如痤瘡、皮炎、溼疹、癬等不請自來。
7、下肢
當溼氣侵入下肢時,可能出現下肢水腫、小腿酸痛和腳氣等症狀。
此外,有些人會發現你最近體重增加了很多,這證明你的浮腫也是由你體內的大量溼氣造成的。
這五種行為會加重溼氣,若你愛做,請儘早遠離1、愛吃生冷的食物
冷食、冰淇淋或涼果蔬菜會阻止腸胃的消化和吸收,並為外源性病原體創造入侵機會。
例如,夏天吃更多的冰棍會傷害脾臟,從而影響體內水氣的排出。
過多的水分滯留在體內並形成溼氣。
2、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是脾虛的症狀。
睡眠不足的人通常缺乏活力,他們的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身體狀態就很低沉。
3、飲食的口味太重了
現如今,生活條件變好了,我們接觸高脂肪、高鹽、高糖食物的機會大大增加。
這些食物吃起來很美味,卻會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要知道,這些食物很難消化,會極大幹擾脾胃的運行,繼而導致溼氣叢生。
4、久坐不動
長期久坐不動,沒有體力消耗,身體新陳代謝自然減慢,身體的運輸和化學能力下降,導致陽氣不足,缺乏活力。
5、思慮過重
中醫指出:過思傷脾。
脾負責運溼,如果考慮的太多,會干擾脾胃的運化功能,這會導致溼氣無法被及時運出體外,滯留在體內。
想了解更多更養生之道嗎?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養身常識每日推送」
今日熱點推薦,必看!
勸告大家:一旦確診「高血壓」,不想」腦出血「,高血壓要遠離這三種食物,再饞也要忍住
告誡家人!天然「降糖藥」被發現了,每天飯前吃一點,血糖「一落千丈」
轉告父母!血栓的「清潔工」發現了,不是醋,沒事喝一喝,血栓「躲著走」
勸告大家!別一胃疼就吃藥,農村1種不起眼的植物泡水喝,養胃治病比藥強!
勸告大家!蘋果和它天生一對,稱「刮油高手」,三天兩頭喝,腰圍細了,穿啥都美
轉告父母!胡蘿蔔的8大禁忌
轉告父母!癌症有救了! 每天一小杯, 可殺死體內癌細胞! 可排出身體10年毒素!
提醒大家!醫生公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最怕的10種蔬菜,常吃效果勝過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