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中醫裡的成語)

2020-12-21 人民網

史記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齊國有位大將名叫孫臏,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當時,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便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攻魏。

在戰鬥中,孫臏利用敵人驕傲狂妄、輕視齊軍的心理,向田忌獻策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建議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偽裝潰敗逃跑,誘敵深入。田忌採納了他的計謀。驕傲的魏軍果然中計,尾隨齊軍進入一個叫馬陵的險惡地帶。這時,早已埋伏好的齊兵萬弩齊發,一舉殲滅魏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

軍事上,利用敵人的驕傲心理,誘敵上當,以取得勝利,是很高明的計謀。而中醫也很強調因勢利導,要求醫生根據患者體質、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2000多年前的中醫古籍裡就有「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療法則。這裡的「輕」「重」「衰」「高」「下」等都是指疾病的「勢」,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便是「因勢利導」的體現。

病在上部較輕淺的,宜輕揚宣散,因此清代醫家吳鞠通,經常選用質地較輕、氣味較薄的藥,即「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治法。古人還根據「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則,創立吐法,主張服鹽湯或用鵝毛刺激喉管引起嘔吐,使病邪從上而出。再如,夏秋時令,誤食腐敗不潔之物,腹瀉腹痛,醫生也得因勢利導,讓病人繼續瀉下穢臭之物,腹痛、腹瀉亦漸好轉,若此時止瀉,逆其病勢,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兵法與醫法相通。難怪清代名醫徐靈胎說:「用藥如用兵」。他甚至還說:「孫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在他看來,中醫的治療思想貫穿在《孫子兵法》中。這話頗有幾分道理。

相關焦點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開欄的話「成語裡的中醫」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為什麼要開這個欄目呢?主要想傳播一些有趣味性的中醫文化知識。中醫藥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古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關。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沁人心脾(成語裡的中醫)
    沁人心脾這個成語的形成,受到了中醫理論的影響,其中出現了兩個器官名稱:心和脾。中醫認為:脾喜歡清爽,討厭黏膩和濁氣;心主神,而人的感覺、知覺是神的一部分。因此,吸入芳香清爽的氣味,正迎合了脾的喜好,使人內心舒適。這個成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宋詩《冷泉亭》裡的一句:「一泓清可沁詩脾。」中醫裡有五氣的概念:臊、焦、香、腥、腐。
  • 聞雞起舞(成語裡的中醫)
    聞雞起舞是一個很勵志的成語,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說的是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他們在每天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只為練得殺敵本領,為國效力。
  • 如法炮製(成語裡的中醫)
    如法炮製這個成語,曾出現在清代長篇小說《鏡花緣》中。李汝珍在講述討伐武則天的軍隊時寫道:「即如法炮製,果然把陣破了。」依照現有的方法、照著現成的樣子去辦,結果和成效也是可以預期的。如今,如法炮製往往用作貶義,例如有時同製造假貨聯繫在一起。
  • 河南出版《讀成語 學中醫1》,用成語典故解讀中醫文化
    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5月,在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的今天,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 肝膽相照(成語裡的中醫)
    「肝膽相照」這一成語,比喻真心誠意、以真心相見、互相坦誠。最早記錄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
  • 以成語典故解讀中醫的新嘗試!《讀成語 學中醫 1》出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在「抗疫」戰場上,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近日,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 不合時宜(成語裡的中醫)
    「不合時宜」這個成語的流傳是因蘇軾發揚光大的。他有一次拍著肚子問侍妾們:「你們知道這裡面都有什麼嗎?」有人說「都是文章」,有人說「都是見識」,蘇軾均搖頭。這時朝雲說:「一肚皮不入時宜。」蘇軾大笑。再比如用藥上,中醫強調道地藥材的運用,認為生長在不同地域、採收於不同時段的藥物,其質地、成分、效果是有差異的。四川等省份的大山裡,黃連、大黃等苦寒藥物是道地的;河南等省份一馬平川,山藥、菊花等溫和藥物是道地的;吉林等省份冰天雪地,氣候寒冷,人參、鹿茸等補益藥物是道地的;廣西等省份陽光常駐,雨水豐沛,柑橘、沙參等滋養藥物是道地的。
  • 高枕無憂(成語裡的中醫)
    這時,馮諼說道,狡兔三窟,您在封地站穩了腳跟,只能算得到了一窟,還不能高枕而臥——這是高枕無憂這個成語的前身。高枕而臥,在先秦時期應該已經是一個常用詞了。上面的故事出自《戰國策·齊策》,在同書《魏策》中也有「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的說法。
  • 成語裡的中醫:不合時宜
    「不合時宜」這個成語的流傳是因蘇軾發揚光大的。他有一次拍著肚子問侍妾們:「你們知道這裡面都有什麼嗎?」有人說「都是文章」,有人說「都是見識」,蘇軾均搖頭。這時朝雲說:「一肚皮不入時宜。」蘇軾大笑。再比如用藥上,中醫強調道地藥材的運用,認為生長在不同地域、採收於不同時段的藥物,其質地、成分、效果是有差異的。四川等省份的大山裡,黃連、大黃等苦寒藥物是道地的;河南等省份一馬平川,山藥、菊花等溫和藥物是道地的;吉林等省份冰天雪地,氣候寒冷,人參、鹿茸等補益藥物是道地的;廣西等省份陽光常駐,雨水豐沛,柑橘、沙參等滋養藥物是道地的。
  • 《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正式出版 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
    近日,河南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解讀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典故的《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據了解,本書作者培松根據多年的宣傳工作經驗,結合掌握的豐厚歷史文化知識,經過大量的採訪和學習,認真構思,精巧謀篇,用活潑通俗的語言,佐以風趣幽默的插畫,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為切入點,從成語典故與中醫的淵源關係上,遴選了一批故事性強又有啟發意義的成語,以成語講中醫,以中醫講故事,以故事講文化……為讀者精心奉獻了這冊講讀中醫哲學和文化的讀本。
  • 《讀成語學中醫1》|學成語知中醫,長智慧更健康
    今天來說說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該書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亦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翻拍於新書插頁)《讀成語 學中醫1》從成語典故與中醫的淵源關係上,遴選了一批故事性強又有啟發意義的成語,以成語講中醫,以中醫講故事,以故事講文化,以文化講歷史,以歷史講盛衰興替……該書語言輕鬆活潑,詼諧幽默
  • 讀成語學中醫!這100個成語故事中,原來都藏著中醫智慧
    2020年一場疫情的爆發,讓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並再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話題。近日,一本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讀成語 學中醫》,將中醫藥文化和成語典故聯繫起來。作者用講故事的形式,解讀了100個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
  • 因地制宜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因勢利導,反義詞有:一成不變,因地制宜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因地制宜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 成語釋義:因:隨順;制:制定;規定;宜:適當;合宜。
  • 五勞七傷(成語裡的中醫)
    在中醫學裡,「五勞」是指: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這5種過勞病因素。《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七傷」是指憂愁思慮傷心,大怒氣逆傷肝,形寒飲冷傷肺,大飽傷脾,強力舉重、久坐溼地傷腎,恐懼不節傷志,風雨寒暑傷形。總的說來,這些均為諸虛百損之症。
  • 地鐵禁飲,因噎廢食不如因勢利導
    原標題:地鐵禁飲,因噎廢食不如因勢利導近日,在南京地鐵1號線上,一對年輕夫妻在座位上喝飲料時被巡查的市地鐵交通設施保護辦公室(以下簡稱地保辦)執法人員逮個正著,現場被開警告罰單並學習了《南京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相關內容。隨後,南京公安地鐵分局有關人士將消息發到微博提醒乘客:地鐵內「禁食」且「禁飲」,引發網友爭議。
  • 成語裡的中醫-- 環肥燕瘦
    這些人的三焦氣化功能衰弱,無法將脂肪完全轉化為能量,脂肪就會蓄積在運送途中,即中醫所稱的「三焦」。晚上是人體三焦工作脾胃休息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僅熬夜還吃宵夜的話,就是讓脾胃工作,加重三焦轉化的負擔,脂肪代謝就會更差,想不胖都難。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說,其實「減肥」很容易,只要按時吃飯、好好睡覺就可以。
  • 藏巧於拙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大智若愚,反義詞有:鋒芒畢露,藏巧於拙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世。藏巧於拙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藏巧於拙(cáng qiǎo yú zhuō)成語釋義:有才能而不顯示出來。成語出處:明·洪應明《菜根譚》:「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 無為而治的含義:制其機先,因勢利導
    具體地說,無為而治就是制其機先,因勢利導,達於成功。所以,無為而治首先是以靜制動,先不去妄為,而是密切觀察事物發展的趨勢,做到「知幾」。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輕輕一動,就可因勢利導,達於成功。所以《易經》說:「知幾其神乎?」 司馬談評道家的特點是「事少而功多」,就是事半功倍。
  • 王玉興教授專欄:中醫藥與成語故事(十)
    >【成語解釋】觀察辨別對方的臉色表情,了解對方的心意。【成語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聆音察理,鑑貌辨色。【成語例句】《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適來鑑貌辨色,觀君與凡俗不同。君子懷抱可知,更亦不須分雪。【中醫詮釋】  從中醫角度來說,「鑑貌辨色」屬於中醫診察疾病方法中望診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