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那麼高?

2021-01-15 格格說娛樂圈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那麼高?舉一大波例子——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均鐵,朱成鈷……最後的字全部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上「抄」來的啊,這是為什麼?

有人說,不是和化學元素重合率高,中文版化學元素表直接用了老朱家的發明創造。朱元璋給自己的每一個兒子都定下來二十字的家族輩分排序比如:長子朱標 嫡系:「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四子朱棣: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朱元璋不辭辛勞的給每個兒子的子孫都排了輩分,其本意大概是想確定嫡庶關係維護朱標朱允炆的統治,奈何老四朱棣後來做了家長。自此之後明朝皇帝的排輩就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

老朱同志是個歷史上有名的工作狂,不光操心自己任期內的事情,連子孫後代的工作都恨不得替他們都幹完了。按照他的設想,子孫們起名字都要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做偏旁,按照這個順序來往下循環起名。他有26個兒子,給兒子起的名字全部都是木字旁的,比如大兒子朱標,四兒子朱棣。然後規定孫子們取名都得用火字旁,比如朱允炆,朱高熾等。

孫子們取名就得用土字旁的,比如朱瞻基,朱瞻埈等。到了曾孫一代,自然就是金了,比如朱祁鎮,朱祁鈺。再下一代的自然就是水了,比如朱見深,朱見澤。

再往下就重頭循環再來一遍。不過老朱同志沒想到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漢字是有限的,而他的後代是無限的。明朝後期宗室皇親們的數量達到了幾十萬快一百萬之多,漢字明顯是不夠用的。剛開始的取名還能挑點寓意好的字,可後來字都被用完了,後代取名肯定得避諱先輩的,不能用先輩們用過的,這就造成了越往後面取名越難。

最後被逼的沒辦法,祖先定下來的規矩不能壞。寓意好的字沒了,那就隨便用吧,只要五行能對上就行。再後來還有學武則天的,乾脆就自己造字的。這就是為什麼朱家子孫名字霸佔了元素周期表的原因,因為元素周期表上全是五行相關的字啊。

後來元素周期表傳入中國,科學家徐壽希望可以把元素周期表翻譯成中文。但是一時半會找不到好的字代表,偶然間發現朱氏家譜裡面大都是金屬類的偏旁部首。而且很多內容都有相似地方,又經過了他的改造,絕大部分的元素周期表就被翻譯出來。

金屬:朱公錫、朱慎鐳 、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均鐵、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鈉、朱恩銅、朱恩鈰、朱恩鉀、朱帥鉀、朱帥鋅、朱寘鑭、朱徵釙、朱效鈦、朱效鋰、朱詮鈹、朱效鈀、朱彌鎘、朱諟釩、朱翊銪、朱翊鉻。

有機:朱勤烷、朱孟烷、朱悅烯、朱定烷、朱瓊烴、朱顒炔、朱厚烷、朱厚烴。

家族人口越來越多,取名字的時候又不能跟祖輩一樣。於是各種帶著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就被翻了出來,更有甚者,實在找不到能用的字就只好造字了。於是很多生僻字甚至是造出來的字都被收入了《康熙字典》,並一直流傳了下來。到了近代之後,隨著化學、醫學傳入我國,對元素進行翻譯的時候,不免就會用到帶有五行偏旁的字,所以老朱家子孫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名稱重合就恨正常了。

相關焦點

  • 明朝王爺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張元素周期表
    朱彌鎘 朱諟釩 朱翊銪朱勤烷 朱孟烷 朱悅烯驚奇的發現,這些名字竟然和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這麼高紅圈的地方,就是朱元璋子孫的名字與無素周期表重合的字為什麼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這麼高,難道,朱元璋真的能「未卜先知」。其實,這是一個「巧合」,而這個巧合和朱元璋的強迫症有關。
  • 明朝皇帝名字中的「五行相生」:朱元璋的智慧,被嚴重低估
    由於明朝皇子的名字與元素周期表重合度極高,所以有人說,明朝皇子的名字是按照元素周期表起的。這種說法根本不值一駁——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元素周期表1869年才問世。 那麼,明朝宗室起名到底遵循什麼規則?為什麼會與元素周期表高度重合呢?
  • 明朝皇子皇孫照著化學元素表起名?
    而2010年以後出生的男孩名字帶「博」字的最多,「澤」字第二,「宇」字第三;女孩名字帶「涵」字的人數最多,帶「梓」字的第二,帶「雨」字的第三。浩然、子軒、雨澤、宇軒和梓涵、子涵、雨涵、欣怡成了目前小學生中的高頻用名。10後最熱門的名字可以說,每個時代的名字都有著特殊的烙印。時間再往前推,古人取名也趨同嗎?今天,和小缸一起看看古代取名那些事吧。
  • 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漢字一樣,他們到底誰抄誰?
    當我們在高中學習化學時,我們必須背誦的第一件事是化學元素周期表,「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我相信許多人會同時來。然而,對歷史有常識的人會發現這些元素的名字看起來如此熟悉。原來,經過查閱史書,人們發現這是明代王爺們的名字。
  • 化學元素周期表 記憶方法
    最新版元素周期表包含118個元素,已全部填滿7個周期。聯合國已正式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中文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在中國取名字是很有講究的,農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卻為後代取名立下了高大上的規範,很值得研究,也很有意思。
  • 《圖解化學元素》:800張圖看懂元素周期表!
    《圖解化學元素》不只是一場視覺之旅, 是一部化學元素的百科全書。書中不僅有精彩的彩色圖片,形象展示了各元素的形態及其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 有清晰簡明的文字。介紹了各元素的發現、命名及其單質和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 溯源化學元素周期表
    化學家們都在想, 怎樣才能找到一個規律, 把這些各種各樣的元素有系統的排列起來?2.螺旋線和八音律1860年後,化學家們逐步認識到元素的性質和它們的原子量之間確實可能存在著某種函數關係,開始試圖從元素整體上來探討這一規律。1862年法國地質學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順序地標在圓柱體表面的螺旋線上,注意到元素性質隨其原子量的變化具有周期性。尚古多:其實我的螺旋線也很美!
  • 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啟示
    此外,因為他具有很大的勇氣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責,不怕嘲諷,勇於實踐,敢於宣傳自己的觀點,他的《元素周期表》終於得到了廣泛的承認。為了紀念他的成就,人們將美國化學家西博格在1955年發現的第101號新元素命名為Mendelevium,即「鍆」。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規律: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變化,但又不是簡單的重複。
  • C4D繪製化學元素周期表(文末附獲取電子檔方法)
    化學元素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網上查資料時,發現這張圖,覺得挺好看的。圖片來源於網絡於是就萌發了自己畫一張元素周期表的想法最新版的元素周期表包含了118種元素,剛好填滿7個周期,聯合國已正式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 化學元素周期律的先行探索者
    1860年後,化學家們逐步認識到元素的性質和它們的原子量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函數關係,於是試圖從元素整體.上來探討這一規律。1862年法國地質學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有順序地標在圓柱體表面的螺旋線上,注意到元素性質隨其原子量的變化具有周期性。
  • 1896年徐壽才引進周期表,為何朱元璋被稱為「元素周期表之父」?
    「元素周期表」是在1896年由徐壽引進中國,可卻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扯上了關係,朱元璋還被稱為「元素周期表之父」,這是怎麼一回事?話說,朱元璋是個比較信風水的人,在得到了天下後,為朱家能夠傳個千秋萬代,他憑一己之力把明朝近300年的路、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噹噹」。其中,就有朱元璋給後世子孫定了取名字的規矩,「五行取名法」,後代要謹遵:朱姓+輩分+五行,其中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 氧為什麼用O來表示:化學元素進化史
    背誦化學元素周期表大概是一代又一代中學生的痛苦回憶。其一大難點是,不少元素的漢語名和元素符號毫無關係,記住一個對記住另一個幫助甚小。如氧和O,氫和H,金和Au,銀和Ag,所以記憶周期表就成了事倍功半的苦差事。
  • 明朝的宗室子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原因出在哪裡?
    首先,明朝的宗室的人口之所以那麼多,原因是出在明朝對於皇室家族的福利制度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為保證其子孫後代永遠享受榮華富貴,就直接為子孫後代立了一個財務保障。所有的皇子都受封為親王,不一定需要履行什麼職務,但是俸祿卻是相當於朝廷最高職位官員的七倍,還分配有土地及其他各自不定期的賞賜。
  • 《DK化學元素》118種化學元素圖解,孩子不費勁學化學
    鑑於諾獎只頒給在世科學家,所以門捷列夫永遠地和諾獎失之交臂了。門捷列夫在繪製化學元素周期表時,極有先見之明地留下空白。他意識到某些元素是缺失的,並且準確預測了缺失元素的性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預言的11種元素一一被人找尋到。為了紀念他,原子序101號的合成化學元素,也依門捷列夫的名稱命名,中文名稱為鍆,是一個金屬性的錒系超鈾元素。
  • 最全化學元素周期表與記憶口訣,簡直太棒了!
    元素周期表是我們的化學學習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化學老師總會要求我們將化學元素周期表從頭到尾背下來,並且還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規律與排列,最終消耗了大量腦細胞把它們背下來了,但對於一些化學元素特性、規律仍然很吃力。
  • 元素周期表?明朝皇帝名字為何獨具特色?原來是朱元璋早有安排!
    在皇室成員方面,朱元璋主要規定了皇位繼承原則和皇室成員的起名原則。皇位繼承原則與歷朝歷代的宗法原則相差不大,概括起來不外乎八個字「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父死子繼是一般性原則,當皇帝沒有兒子的時候則選取和皇帝血緣關係最近的弟弟繼承,如嘉靖繼承正德,崇禎繼承天啟。而起名原則則相對複雜,咱們重點說說這個起名原則。
  • 科技史上的2月19日 化學元素周期表誕生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蘭,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
  • 根據「性格」定「化學元素」,西安高校化學元素周期表畢業照上熱搜
    近日,陝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20屆化學專業1603班畢業生用元素周期表製作了創意畢業照,根據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性與每個人性格的契合度,為全班54名同學製作了一張特殊的雲畢業照。極富創意的畢業照發出後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主流媒體官微平臺紛紛轉載報導,還上了微博熱搜。
  • 明清對王爺的限制,清朝王爺不能出京城,明朝不能進,誰的手段高
    歷朝歷代對藩王的限制都是非常厲害的,封建帝王家族,為了子孫綿長,皇帝們會生很多孩子,這主要是保證後繼有人。然而,這樣也會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那就是皇子們多了,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會比較麻煩,比如康熙皇帝時期,諸皇子之間骨肉相殘,成為歷史上爭奪皇權的經典案例。
  • 明朝皇室取名規則,為何朱雄英「特立獨行」?嫡長孫就能為所欲為嗎
    那麼,朱雄英作為朱標的嫡長子,他有怎樣的人生際遇,他的名字又為何在明朝的眾多的皇室子女中顯得尤為特殊?我們首先從明朝皇子皇孫的取名規則講起。 當然朱標的這一支並沒有發揚光大,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燕王朱棣家的20個字: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從朱高熾(明仁宗)到朱由檢(崇禎帝),歷代皇帝名字的第二個字都和這20個字順序相同,明朝皇帝之間的親屬關係是不是一目了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