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京城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牡丹花,人稱花中之王,國色天香,古往今來有數不清的詩人讚美她,有許許多多的畫家描繪她,她雍容華貴,秀潤多姿,枝繁葉茂,挺拔有致,獨佔人間第一芳。
以中國畫的手法來表現牡丹不僅用筆用墨要有一定的方法,更要有生活的基礎和認識生活的能力。我們一旦充分認識了牡丹的特點,體察牡丹在風雨中、晴空中的各種姿態,在作畫的時候,就好像牡丹花呈現在自己的眼前,畫出來必然生動。
牡丹花的結構:
畫牡丹有很多表現手法,用寫意的方式來表現是很生動的。寫意畫用生宣來畫落墨著色時容易滲化,因此要注意熟悉知性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筆先,落筆要肯定切忌來回重複,因為它不像工筆畫那樣可以反覆的暈染。用寫意的方法來畫牡丹就是用簡練概括潑辣奔放的筆法表現牡丹的形態和神態,在寫意畫法中用多用大筆蘸色直接點簇。
牡丹的花苞:
學畫牡丹,先從花苞開始畫,花苞主要以點的筆法來完成,但每個點的用筆都有一定的行筆方向,一般有從上而下、從下而上的,從左而右、從右而左幾種行筆方法畫花苞。那個是對的呢?我認為,自己怎麼方便就怎麼來,就是對的。這就是自己的法。
畫牡丹的花色從紅色起手,用白、大紅、曙紅、胭脂幾種顏料,首先用白色均勻地從筆根到筆尖將筆調飽,水分不幹也不溼,以稀糊狀為宜,然後筆肚調大紅,筆尖曙紅,要讓筆上的顏色與白色有自然的過渡,然後開始用筆。
花苞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花包,一部分是託花。用筆是筆尖向上,左右兩筆便成花苞,畫完花苞後、畫花託。當花苞稍大時,用筆方向相反,筆尖朝下,筆根朝上頓壓,左右兩筆便成花苞。
開放的牡丹:
半開及全開牡丹畫法,調色同花苞一樣。
先畫出花瓣是亮部,用筆要有微妙變化,果斷畫出,留飛白。畫時花瓣應有變化,形成內緊外松,外部花瓣向中心靠攏。中心部位顏色要重一些,表現其立體感。最後要點出花萼和花託。
當花苞繼續開放時,便產生了心口和花瓣的翻轉,由於花瓣的翻轉就產生了陰、陽兩面,起筆時線筆尖朝下,筆根朝上左右兩筆,畫出近處的大瓣,然後左右加窄瓣片,作出不規則的瓣型,再多加幾筆窄瓣,這樣,陽面的花瓣就完成了。
畫花瓣陰面先將淺色的陽面畫出後不要洗筆,用此筆再調曙紅,筆尖的紅色有變化的淹沒白色,筆尖再調胭脂,這樣筆尖上的色自然深了,然後筆尖對準淺瓣的邊緣推壓結合,便畫成了有立體感的花瓣。花蕊部分也是如此,先用筆尖向內劃一周,然後筆尖向外並有節奏地畫出花瓣的缺口。
牡丹的枝幹和葉子:
牡丹的葉子可謂三權九頂,也就是一支分三杈,三葉分九頂,但是葉子不能平擺,要有動感,要有明暗。
葉子應該分成三部分,上部的葉子向上翹,中部的葉子相對平,下部的葉子下垂。
(王志新作品)
牡丹的枝幹分三部分:一部分是新枝,一部分是老枝,一部分是新枝老枝交界處。畫新枝要柔嫩,老枝要蒼老,老枝與新枝的連接處要留空兒。
(王志新作品)
王志新:北京文聯首批美術志願者、美協會員、書協會員;獲國家好新聞獎;弘華藝術社理事、京張冬奧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百餘次參加全國及省市書畫活動;應邀赴臺灣、韓國等展覽;作品被尚比亞使館、球王馬拉度納、排聯主席魏紀中、知名專家周超凡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