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孩子卻一事無成,家長注意這幾點,不要讓聰明毀了孩子

2020-12-26 柔柔媽教育心法

本文作者:柔媽,心理師一枚,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方法,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我,做聰慧的家長。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人際關係好,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自家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優秀,固然好,但家長如果做法不當反而會害了孩子。

比如有的家長見孩子聰明,學習好,逢人就誇,把孩子誇成一朵花,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也沒有自己家的孩子棒。

在外邊一點也不懂得低調,謙虛,家長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驕傲自滿,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飄飄然,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學習成績並不能決定孩子將來能否成功,一個人的成功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僅僅學習這一項是不夠的,所以,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以免讓聰明害了孩子。

天天聰明,活潑可愛。在班級裡考試每次都是第一名,學校老師對他也是區別對待重點培養。天天到了初中,高中學習也沒有掉下來,仍然名列前茅,這讓媽媽很自豪,走到哪裡只要談起兒子,那就開始滔滔不絕,說兒子天資聰穎,隨便一考也會是名牌大學。

天天每天在媽媽的誇讚下,也感覺自己與眾不同,總是以高傲的姿態面對身邊的人,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覺。

這樣的孩子人際關係肯定不會好,走到社會上未必能有出息,媽媽不要高興得太早。

果不其然,天天大學畢業進入工作單位後,陸續出現很多問題。剛進入單位,領導讓他跟老師多學習一下,在學校只是理論缺少實踐,結果天天對老師說,你隨便跟我說一下就行,我學東西很快。

結果,由於他的不認真對待,工作出現了很多問題,領導很是生氣,試用三個月還沒過,領導就把他辭退了。

之後,他就不停地找工作、換工作、屢屢碰壁,媽媽卻很納悶孩子在學習時代那麼優秀,怎麼進入社會工作不順呢?

李玫瑾教授說:有這麼幾類孩子,看似聰明,卻多半將來沒出息,父母不要讓聰明害了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這三種「假聰明」,家長一定注意,避免影響一生
    聰明的孩子備受大家的喜歡,他們嘴巴甜,反應快,理解能力強,特別招人喜歡。但是聰明也分真與假,真聰明固然值得高興,但是如果是假聰明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別讓孩子 從小養成不好的習慣,長大了改不掉,影響一生。
  • 孩子聰明不聰明,只要有這四個特徵,家長就偷著樂吧
    孩子聰明不聰明,是很多家長都心心念的事。但孩子還小,也許無法用學業來說明這個問題。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特徵,或者是一些行為,就能足以證明孩子是否聰明。聰明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幾個特徵,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些特徵,你就偷著樂吧。
  • 孩子是否聰明,就看他有沒有這些特點,全佔的家長就樂吧
    許多朋友都十分羨慕他們家有小五這樣的孩子,可能這就是所謂別人家的孩子吧。朋友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會誇小五聰明乖巧,但是在家的小五卻是另外一幅模樣,通常會把屋子弄得很亂,而且沒有一刻時間是消停的。許多人會有誤區,熊孩子就是難帶的孩子,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經常把家搞亂的孩子不一定都是熊孩子。熊孩子可能本來都是聰明活潑的好孩子,但被爸爸媽媽的溺愛毀了。
  • 孩子有這4種表現,多半是個頭腦聰明的機靈鬼,家長要好好培養
    而一提到學習就和智力有關了,也就是我們俗說的聰明不聰明,當然聰不聰明是老天給的,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就不能知道,家長要觀察孩子,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4種表現,那麼多半是個頭腦聰明的機靈鬼!家長要好好培養!1.
  • 孩子摔倒後要不要扶?家長的態度很重要,聰明的家長是怎樣做的?
    相反,如果家長看到寶寶摔倒了,緊張的不得了,生怕孩子摔壞了,趕緊跑過來,邊扶著孩子,邊說:「哎呦,寶貝,磕疼了吧?來媽媽揉揉,寶貝不哭……」這時候寶寶可能並沒有磕傷,但是他看到媽媽緊張的表情,不由自主的就會哇哇大哭起來。這其實是寶寶的一種本能的條件反射。
  • 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這4類孩子只是看似機靈,實則是「假聰明」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家有孩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父母都喜歡聰明又懂事。也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懂事聰明並且有禮貌的。但是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在公共場合十分的討人嫌。
  • 孩子腦袋大就聰明?影響孩子智力的其實是這3樣,家長別被騙了
    家長追求孩子聰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在追求孩子聰明的道路上,卻有許多家長走了一些彎路,比如說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的腦袋大就是聰明的表現。但其實從科學上講並不是這樣,真正決定孩子智力的是大腦皮層,而腦袋大只是腦殼的尺寸並不一定代表內部大腦的發育情況。過小的顱骨會限制孩子大腦的成長,但過大的顱骨也很可能是腦積液等問題的表現,因此家長們應該對照下面這張兒童頭圍指標參數表,看看自家孩子的顱骨尺寸是不是在正常範圍之內。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越聰明想法越多,他就越「調皮」越喜歡「動」所以才會招人煩。李玫瑾教授還舉了3個例子,如果你家孩子在這3個方面表現的很調皮,說明孩子很聰明。
  • 這麼髒不要玩了!怕髒的家長,很難養出聰明的孩子
    我們可能感覺乖一點的孩子更聰明,更懂事,但現實情況卻是那些愛玩不怕髒的孩子,長大之後,智力發育更佳。1.增加動手能力要說孩子的玩具,就算再多,把整個屋子填滿了,也一共就那十幾個,但外面的大千世界,可是千變萬化,這才是對孩子來說,培養動手能力,最好的機會。
  • 別再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會害了孩子!
    這句不痛不癢的話是毒藥,不知道毀了多少孩子,滿足了多少家長。你跟誰家孩子有仇,你可以跟他這麼說。在知乎上,有太多人因為這句話志大才疏,人生潦倒而艱難。「我就是被這句從小說到大,還自我感覺良好的傻逼!千萬不要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啊!」「我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爸媽天天都這麼說,導致她現在逢人便說:『我就是不想學習,不然肯定比我姐厲害,我姐那麼笨都考上大學了』。
  • 聰明的家長,是孩子受老師關照的前提,看別人家長如何給老師送禮
    良性的家校關係是有助於教學的,可是不少家長在處理家校關係上,都比較簡單粗暴。開學後給老師送禮,甚至有的家長積極當選家委會,想用為老師分擔教學任務的方式,贏得老師好感,這樣老師就能對孩子好一些。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當家長完全不配合老師的時候,我還會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種心有餘力不足的感覺。所以,聰明的家長是孩子受老師關照的前提,想和家長朋友聊聊,開學後如何給老師「送禮「。
  • 聰明而懶惰的孩子怎麼教育?
    人們常說「聰明被聰明誤」,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因為「聰明」而碌碌無為。實際上,以我從教30年的經驗來看,我真的沒有見到過不聰明的孩子。我也沒見過幾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人與人同為人,智力水平差不多,沒有人比人聰明到哪去了。那麼我就只說說,孩子懶惰該怎麼辦?先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懶惰?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偷懶的基因?勤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懶,就是不願去做麻煩的事情。
  • 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更聰明?注意這三點徵兆,有的話父母就賺了
    父母希望孩子聰明,智商高,學業事半功倍。然而,很多時候,父母會糾正他們的一些孩子「小過錯」事實上,這是孩子聰明的標誌。相反,父母的糾正會讓孩子失去天賦,變得隱形。露露今年4歲。雖然她是個女孩,但她不比男孩淘氣。
  • 讓孩子變聰明的18個方法,很多孩子從中受益,家長趕緊收藏起來
    在本專欄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變聰明的時機很短暫:最重要的是3歲前,其次是3-6歲,最後是6-10歲。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更細化的角度去分享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
  • 老師: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好好學,家長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有家長諮詢:兒子成績班上墊底,每次找到老師,他總是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好好學,這話能信嗎?我是高中老師,致力於學習法研究,我也是家長,孩子上五年級,對於老師的這句話,家長要信,更要重視。作為老師,班主任,我也會時不時這樣和家長說,只是很多時候,可能是老師沒有對這句話進行詳細說明,家長也沒有仔細理解,導致有些不明就裡,進而覺得老師說法不靠譜,沒多大意思。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而這則典故也給所有的父母敲響了警鐘,那就是當孩子出現偷盜行為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要制止孩子,要讓孩子杜絕這種「壞毛病」。可是,大家捫心自問,你小時候有沒有偷過父母的錢,有沒有偷過別人家你感興趣的東西呢?總之,家長發現之後都想要猛烈的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打」,皮鞭、腰帶、雞毛撣子、下跪、扎手等等,就是想讓孩子記住這種教訓。可是,孩子都是記吃不記打的,也許家長打過之後孩子只是一時不敢,等到大人放鬆警惕他們就又會開始,家長也不能像防賊一樣提防著孩子。
  • 如何讓孩子變聰明?
    我們經常說「心靈手巧」,只有孩子的小手靈活了,大腦才能聰明起來。寶寶的小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最重要的觸覺器官之一。積極使用雙手不僅可以使手指的觸覺變得敏銳,還能開發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寶寶通過手可以接觸到物體,進而傳遞給大腦來認知世界的。
  • 北大教授魏坤琳分享育兒乾貨:家長如何用科學方法培養聰明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聰明一些,可是,家長應該並不了解孩子聰不聰明到底是什麼決定的吧。對於這個問題,北大教授魏坤琳在一次慶典中說出了他的觀點,。
  • 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處,孩子聰明長得快,很多家長不知道
    在傳統教育中,很多家長認為只有孩子智商高,未來才能夠學習好考上大學,為了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對「聰明」二字非常敏感,比如讓孩子上早教班、吃核桃、吃魚等等,只要是能夠提高孩子智商的,家長們總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去嘗試。
  • 家暴「報警信」,聰明的不僅是孩子
    孩子在信中稱媽媽無視「和諧、平等、誠信、友善」,經常對他施以暴力。(12月16日 《燕趙晚報》)  媽媽經常用暴力手段教育之舉,這名邯鄲的五年級學生「忍無可忍」,選擇了向警察叔叔寫一封「報警信」,他希望警察叔叔能將媽媽帶到公安局,給媽媽上一堂教育課,教媽媽學會友善、平等地進行家教。這個孩子的舉動,被網友譽為聰明之舉。  這個孩子聰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