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髒不要玩了!怕髒的家長,很難養出聰明的孩子

2021-01-08 小康育兒

在我們心裏面,可愛的孩子總是精緻像一個洋娃娃,特別是小女孩兒,乾淨整潔,文靜漂亮和髒是不沾邊的。同樣在家裡,父母也總是教育孩子,不要在外面亂碰髒東西,別像個假小子一樣,在外面亂瘋。

男孩子雖然情況好一些,但是父母依舊希望自家孩子能安靜讀書畫畫而不是在外面瘋跑。

我們可能感覺乖一點的孩子更聰明,更懂事,但現實情況卻是那些愛玩不怕髒的孩子,長大之後,智力發育更佳。

1.增加動手能力

要說孩子的玩具,就算再多,把整個屋子填滿了,也一共就那十幾個,但外面的大千世界,可是千變萬化,這才是對孩子來說,培養動手能力,最好的機會。

一般反覆被父母說教,千萬不要去碰髒東西的孩子,一般面對外面的花花草草都會表現出好奇,但是卻不敢碰。這樣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包括在學校裡也可能會習慣性處於觀望態度,這樣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甚至一些孩子在一開始就對外界的事物失去了好奇心,或者是做事拈輕怕重,沒有敢打敢拼的習慣。我們可以想到這樣的孩子,就算是再聰明,也很難把自己的智慧表現出來,讓別人看到。

2.更有創造力

我們不得不說平時習慣玩兒「髒東西」的孩子,他們的確會更有創造力,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表現得更為活潑。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會聚集起來,一起在外面玩耍,也會更有團隊精神,遇到事情會主動想解決方法。

他們通常會不拘泥於小節,不會因為我們所說的髒而放棄探索這個世界的願望,當接觸到大自然之後,他們的眼睛也會看更多的東西,發現更多的東西。

3.增加抵抗力

這裡說的抵抗力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免疫能力,在小的時候,孩子接觸大自然,他們可能會碰到更多不足以治病,卻能讓他們產生免疫力的細菌。所以平時偶爾髒一下的孩子,他們接觸到的微生物,更多身體的免疫能力反而更強。

而家長也可以趁機培養孩子注意衛生的好習慣,比如說什麼時候能碰髒東西,碰完髒東西了之後應該洗手,在玩的時候不能把手放進嘴裡。這些習慣都是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慢慢養成,家長可以以允許孩子玩的髒兮兮為條件,讓孩子遵守這些愛乾淨的好習慣。

但其實如果真的落實到現實生活中,雖然孩子出去玩可以給孩子帶來諸多好處,但是很多家長還是不願意的。

那遇到這種兩難境地,我們該怎麼辦呢?

1.營造出適合孩子玩的氛圍

既然不想讓孩子在外面玩髒的水,家長就可以在家裡面用乾淨的水和乾淨的地方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可以玩水的環境。同樣孩子想接觸花草樹木,家長也可以在家裡面整理出一個地方,讓孩子親手種花,或者是喜歡的蔬菜。

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得到鍛鍊,也能把孩子控制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免得孩子真的因為接觸到太多細菌而生病。

2.陪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外面玩,實在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但一定要注意是給孩子當助手,以及阻止孩子拿髒的手摸嘴,或者是摸頭髮,一定不能太過禁止孩子的行為。

就比如可以陪孩子一起抓蛐蛐,家長在旁邊拿著罐子裝,陪孩子一起玩彈珠,家長在旁邊注意孩子,不要把東西吃了,或者是摔倒。

孩子的成長,本就沒有太多規矩,家長只需要在孩子走偏路的時候,引導孩子以及阻止孩子一些過激的行為即可,千萬不能一驚一乍的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相關焦點

  • 別擔心孩子玩髒了,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選擇把孩子「髒」著養
    我家表姐從小就是個愛乾淨的孩子,可以說是有潔癖,家裡每次都是收拾得乾乾淨淨。本來以為家裡多了個孩子,表姐愛乾淨的習慣應該會減弱一點,沒想到表姐連帶著自己的孩子也養出了潔癖。很多家長也和表姐一樣,總是不喜歡孩子去接觸"髒"的東西,例如沙地、泥土。當孩子撿石頭和落葉的時候,家長猝不及防就是一句"別撿,地上的東西太髒了";當孩子倒在地上、快樂玩耍的時候,大人馬上就是一把把孩子拉上來,就怕孩子把衣服弄髒了;當孩子想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沙子、做泥人的時候,家長就會出來阻止孩子,讓孩子去做別的遊戲。
  • 聰明的父母,都把孩子「髒」著養!
    剛開始看動畫片《小豬佩奇》時,我最怕看到佩奇和喬治踩泥坑的場景,因為孩子們看了後,也跟著學,下雨的時候最喜歡去踩水坑,還樂此不疲!…… 一個小小孩,應該是滿地亂滾滿街瘋跑;臉和小手都髒兮兮的還應該有點壞,有點不聽話;他應該長時間玩著毫無目的的遊戲。」這才是孩子應該有的真實模樣啊!事實上,這樣的日子也不會太久,不過短短幾年。孩子漸漸長大,自然就會告別滿地亂滾、喜歡髒亂的階段,我們不用太著急,太擔憂,只需要陪同孩子一起享受這個探索的過程。
  • 過髒的生活有助於孩子感統發展
    另外孩子在做家務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自己能為家庭做出貢獻,並從中建立自信,這種心理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弄得這麼髒,不要來搞破壞,寧願讓孩子去看電視和手機。可是這樣做危害極大,6歲前看太多電視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最容易造成感統失調並引起肥胖、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自閉、多動等現代兒童疾病。
  • 怕「髒」的人,多半沒有出息
    那些怕髒的人,總是不願意從基層工作做起,工作總是很漂浮。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個人不願意苦練基本功,一開始就想著要當「芝麻官」,結果一事無成。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就得不怕髒不怕累,在任何崗位上,都要勤勤懇懇工作。想要混出名堂,就得靠工作成績說話。
  • 孩子幼兒園拉肚子,老師嫌棄扔掉髒內褲,卻遭家長索賠萬元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孩子上幼兒園後,不管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反正家長們是少不了,要跟老師各種打交道。而在這過程中,也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之間誰對誰錯也很難理得清。一位老師就很委屈,因為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兢兢業業當老師,用心照顧班裡每個孩子,但是卻因為孩子的一件髒衣服,和孩子家長鬧了矛盾。
  • 「髒小孩」為什麼更快樂?
    上個月,回娘家呆了兩天,我媽語重心長的說:「從小你就髒……」Excuse me?您是我親媽嗎?「以前髒就算了,現在當媽了,不能再這麼不講究了——孩子要玩泥,就隨她玩呀?全身上下的泥巴,衣服都洗不出來!」
  • 孩子是否聰明,就看他有沒有這些特點,全佔的家長就樂吧
    其實孩子的智商或者是情商都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種種事情來反映出。小五是個淘氣的孩子,無論在哪都可以玩得滿頭大汗,更不要說與好朋友一起玩耍了,而且自己在家無聊了也會動手製作小玩具來玩。小五在一些特定的環境才會將自己的活潑好動體現的淋漓盡致。
  • 孩子拉褲,老師把髒內褲扔掉,家長以家鄉習俗為由要求老師賠償!
    老師把孩子的髒內褲扔掉,家長卻要求賠償小李是一家幼兒園的老師,那天她們班上的一個孩子鬧肚子,跑了好幾趟廁所,她帶孩子去保健大夫那兒查了一下,大夫建議讓家長接走去醫院看看,或者回家觀察觀察。可小李給家長打電話說明情況後家長卻說沒事,孩子就是前一天晚上吃多了,消化消化就好不用接。
  • 《寶寶巴士細菌來了》馬桶上的細菌,細菌居然在髒髒的馬桶裡遊泳
    對於很多有孩子的家長朋友來說《寶寶巴士》並不陌生,可能對於其中的很多人物、故事情節等都十分熟悉,會單拿出哪個片段,就會有畫面重現的感覺。那麼,《寶寶巴士細菌來了》這一期裡面所講述的故事,大家還是否有印象呢?裡面的寶寶在獨自走進了家中的衛生間後,在離近了馬桶的位置,突然發現了可怕的事情,頓時會使得寶寶很懊惱,怎麼這麼多的細菌啊?馬桶上的細菌,細菌居然在髒髒的馬桶裡遊泳呢。
  • 學校廁所太髒太臭,孩子不願如廁!家長很困擾
    孩子總是回家反映學校廁所髒臭,是深圳市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家長劉女士(化名)很長一段時間來的苦惱。據劉女士所說,有孩子因此不願意在學校如廁,自己也去過學校廁所,確實髒臭。此外,她也聽其他許多同學家長反映了這個問題,但遲遲未有改善,質疑學校廁所清潔不到位。
  • 家長「不準」的口頭禪,要不要破?爬樓梯實驗:教你做不焦慮家長
    孩子2、3歲,非常愛說「不要不要」;一天到晚纏著你問問題;不配合你為他們穿衣服;不肯安分地坐在小椅子上;踮著腳夠高處的物品;自己不肯走路非要你抱著,急於施展新能力的他們非常難對付。|「不要不要」的口頭禪怎麼破家長口裡的「不準」、「不行」,也會隨著孩子的「不要不要」的增加而增多。基本安全保障和吃、睡、禮儀規則還是需要,「這媽媽小小年齡,管孩子規矩真多!」從小懂規矩,越長大越有用但其他的是不是也「不準」呢?我們是不也要束縛住孩子的手腳,繼續焦慮下去呢?
  • 寶寶這3個部位「太髒」怎麼辦?再髒也要忍著,不能給洗太乾淨
    不過還是很多家長無法放任孩子變髒,稍微有一點髒的時候就恨不得給孩子換一層皮,好像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健康遠離生病。只能說中外育兒觀差距真的很大,但是你可以看到在國外孩子患病的機率是很小的,別看他們不怎麼管孩子,但是孩子身體絕對健康。和中國孩子比起來真的是強壯很多。這大概就是老一輩說的孩子要髒著養,不要過於矯情和潔癖。
  • 智理「小髒髒」
    晨鍛後回到班級,孩子們突然發現:地上怎麼有這麼多的髒東西,班級都變得髒髒的。這些髒東西是什麼?從哪裡來的?怎麼解決呢?讓我們一同追隨中一班孩子的腳步去看一看吧~教室的地面上怎麼總是會有一些髒東西,這些「小髒髒」是什麼呀?捲毛:會不會是空氣中的灰塵呢?添添:可能是泥巴哦。
  • 「妻子有三髒,丈夫恐遭殃」,髒在哪裡?如何趨利避害
    古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把「行為之髒」列為惡行。現代社會,婚外情時有發生,屢禁難止,一個背叛婚姻,背叛丈夫的女性,她的行為遲早會被發現,子女在母親這種行為的影響下,又如何在未來的婚姻裡,做一個忠誠伴侶,忠誠家庭的人?他的婚姻如何得到保障?
  • 孩子必吃的蔬果竟然這麼髒!
    最近,在對外公布的2020年度新一期「最乾淨蔬果」和「最髒蔬果」排行榜。其中「最髒蔬果」榜單:草莓依然連續多年高居榜首,看到這些蔬果這麼「髒」,難免讓人感到憂心忡忡,是不是這些水果以後就不能吃了呢? 俗話說的好,拋開劑量談傷害都是耍流氓。
  • 聰明孩子卻一事無成,家長注意這幾點,不要讓聰明毀了孩子
    本文作者:柔媽,心理師一枚,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方法,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我,做聰慧的家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人際關係好,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自家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優秀,固然好,但家長如果做法不當反而會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長見孩子聰明,學習好,逢人就誇,把孩子誇成一朵花,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也沒有自己家的孩子棒。
  • 夏季洗澡時,寶寶這三個部位不能過度清潔,髒一點更健康
    有些「強迫症」家長,總希望把寶寶洗得白白淨淨,一點灰塵都不留,這其實是不好的習慣,因為對於寶寶來說,有些部位髒一些,反而會更健康!寶寶肚臍髒了,家長用毛巾蘸取溫水輕輕擦拭即可,可不能大力清洗。特別是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肚臍尚未完全脫落,一定要保持乾燥不能碰水,否則易引發臍炎,出現紅腫、流膿等。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從小有3個特徵的,家長偷著樂吧
    很多網友會發現,李玫瑾教授分析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一針見血。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從小有3個特徵的,家長偷著樂吧。 原來,即使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看出孩子的智商到底怎麼樣,關鍵就在於家長是否用心留意過孩子的行為。
  • 入秋後的這四個時間段,孩子再髒也不能洗澡,家長別大意!
    入秋後的這四個時間段,孩子再髒也不能洗澡,家長別大意! 生活中,不少媽媽很愛乾淨,愛給孩子洗澡,在家長們看來,孩子洗個澡,身上既清爽舒服,晚上睡覺也會香。
  • 名園課程:智理「小髒髒」
    晨鍛後回到班級,孩子們突然發現:地上怎麼有這麼多的髒東西,班級都變得髒髒的。這些髒東西是什麼?從哪裡來的?怎麼解決呢?讓我們一同追隨中一班孩子的腳步去看一看吧~教室的地面上怎麼總是會有一些髒東西,這些「小髒髒」是什麼呀?捲毛:會不會是空氣中的灰塵呢?添添:可能是泥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