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心裏面,可愛的孩子總是精緻像一個洋娃娃,特別是小女孩兒,乾淨整潔,文靜漂亮和髒是不沾邊的。同樣在家裡,父母也總是教育孩子,不要在外面亂碰髒東西,別像個假小子一樣,在外面亂瘋。
男孩子雖然情況好一些,但是父母依舊希望自家孩子能安靜讀書畫畫而不是在外面瘋跑。
我們可能感覺乖一點的孩子更聰明,更懂事,但現實情況卻是那些愛玩不怕髒的孩子,長大之後,智力發育更佳。
1.增加動手能力
要說孩子的玩具,就算再多,把整個屋子填滿了,也一共就那十幾個,但外面的大千世界,可是千變萬化,這才是對孩子來說,培養動手能力,最好的機會。
一般反覆被父母說教,千萬不要去碰髒東西的孩子,一般面對外面的花花草草都會表現出好奇,但是卻不敢碰。這樣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包括在學校裡也可能會習慣性處於觀望態度,這樣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甚至一些孩子在一開始就對外界的事物失去了好奇心,或者是做事拈輕怕重,沒有敢打敢拼的習慣。我們可以想到這樣的孩子,就算是再聰明,也很難把自己的智慧表現出來,讓別人看到。
2.更有創造力
我們不得不說平時習慣玩兒「髒東西」的孩子,他們的確會更有創造力,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表現得更為活潑。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會聚集起來,一起在外面玩耍,也會更有團隊精神,遇到事情會主動想解決方法。
他們通常會不拘泥於小節,不會因為我們所說的髒而放棄探索這個世界的願望,當接觸到大自然之後,他們的眼睛也會看更多的東西,發現更多的東西。
3.增加抵抗力
這裡說的抵抗力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免疫能力,在小的時候,孩子接觸大自然,他們可能會碰到更多不足以治病,卻能讓他們產生免疫力的細菌。所以平時偶爾髒一下的孩子,他們接觸到的微生物,更多身體的免疫能力反而更強。
而家長也可以趁機培養孩子注意衛生的好習慣,比如說什麼時候能碰髒東西,碰完髒東西了之後應該洗手,在玩的時候不能把手放進嘴裡。這些習慣都是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慢慢養成,家長可以以允許孩子玩的髒兮兮為條件,讓孩子遵守這些愛乾淨的好習慣。
但其實如果真的落實到現實生活中,雖然孩子出去玩可以給孩子帶來諸多好處,但是很多家長還是不願意的。
那遇到這種兩難境地,我們該怎麼辦呢?
1.營造出適合孩子玩的氛圍
既然不想讓孩子在外面玩髒的水,家長就可以在家裡面用乾淨的水和乾淨的地方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可以玩水的環境。同樣孩子想接觸花草樹木,家長也可以在家裡面整理出一個地方,讓孩子親手種花,或者是喜歡的蔬菜。
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得到鍛鍊,也能把孩子控制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免得孩子真的因為接觸到太多細菌而生病。
2.陪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外面玩,實在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但一定要注意是給孩子當助手,以及阻止孩子拿髒的手摸嘴,或者是摸頭髮,一定不能太過禁止孩子的行為。
就比如可以陪孩子一起抓蛐蛐,家長在旁邊拿著罐子裝,陪孩子一起玩彈珠,家長在旁邊注意孩子,不要把東西吃了,或者是摔倒。
孩子的成長,本就沒有太多規矩,家長只需要在孩子走偏路的時候,引導孩子以及阻止孩子一些過激的行為即可,千萬不能一驚一乍的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