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髒的生活有助於孩子感統發展

2020-12-11 兒童家庭感統訓練遊戲

作為一個兒童感統訓練老師,從兒童感統發展的角度,給大家聊一聊髒的好處,為什麼髒能促進孩子的感統發展。

01 在戶外接觸髒東西的好處。

孩子在地上爬滾,有的家長認為地面髒。其實孩子在地上爬滾,有助於他的前庭覺和本體覺的發展,跟地面的接觸還有助於觸覺的發展。

孩子爬樹,有的家長認為樹幹髒。其實孩子在爬樹時,他的手腳用力攀爬的過程,就在鍛鍊他的本體覺,身體跟樹幹的接觸,就是鍛鍊他的觸覺,樹的搖晃還能鍛鍊他的前庭覺。

孩子踩地上的積水,有的家長認為好髒。其實孩子踩跳積水的過程,能夠訓練到他的本體覺和前庭覺,水的接觸能訓練到觸覺。

孩子觸摸一些動物,比如摸螞蟻、蚯蚓、知了、魚、泥鰍、黃鱔、蝦等等,有的家長認為動物好髒。其實孩子觸摸的過程就是鍛鍊他的觸覺和手眼協調,越是小的動物越能鍛鍊到孩子的精細動作,而且在觀察動物的時候,特別能鍛鍊到他的觀察能力,孩子的專注力能夠在觀察動物的過程當中得到培養。

孩子在地上玩沙子、石頭、泥巴,有的家長認為好髒。我上戶外感統課就是常帶孩子到戶外去接觸石頭、泥巴、沙子,以扔、捏、揉等方式玩,能鍛鍊孩子的觸覺和本體覺,你還可以引導孩子在它們上面跳一跳,還能訓練到前庭覺和本體覺。

02 在家裡弄髒自己的好處

有的家長不喜歡孩子總是把自己和家裡弄髒,其實孩子把自己和家裡弄髒的過程,就是促進他感統發展的過程。例如吃飯的時候,孩子抓捏食物就是在鍛鍊觸覺和本體覺,有的食物硬,有的食物軟,有的食物滑,以及冷熱燙的體驗,就是在鍛鍊孩子的觸覺。

有的家長怕孩子吃飯把自己弄髒,就讓孩子坐在那裡把嘴巴張開,直接把食物送到孩子嘴裡,殊不知這樣的包辦,造成孩子的手眼都不動,也就鍛鍊不到他的手指精細動作、本體覺、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身體意象等感統能力。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幫忙「幹家務」,會弄得髒亂差,哪裡是在幫忙做家務,簡直就是搞破壞,從而限制孩子「做家務」。可從感統的角度出發,雖然孩子的動作不是很流利,就拿孩子幫你洗衣服來說,他會弄得到處都是水,洗衣粉撒得到處都是,衣服也擰不幹,可是孩子在玩水的過程就是在鍛鍊觸覺,在做揉捏擰的動作就是在訓練他的本體覺。還有很多的家務都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例如幫你揉麵團、洗菜、剝豆子、掃地、疊衣服等等。我總是建議家長,只要孩子願意參與,你就讓他去幫忙,他弄髒弄亂沒關係,其實髒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感統得到了鍛鍊。另外孩子在做家務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自己能為家庭做出貢獻,並從中建立自信,這種心理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弄得這麼髒,不要來搞破壞,寧願讓孩子去看電視和手機。可是這樣做危害極大,6歲前看太多電視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最容易造成感統失調並引起肥胖、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自閉、多動等現代兒童疾病。

孩子會爬的時候就會翻箱倒櫃。把家裡的東西能拿到就拿來看一看、摸一摸、扔一扔,還會拿凳子爬到高處找東西。比如說把媽媽的化妝抽屜拉出來翻看一番,可能會把媽媽的化妝品拿來擦一擦畫一畫就扔掉;把衣服、書本、鞋子、襪子統統扔到地上,翻桌子上的東西,翻洗手間的洗浴用品,翻冰箱裡的食物,翻廚房的廚具......

其實孩子這樣「搞破壞」非常好,他翻箱倒櫃摸各種物體就是在訓練他的觸覺,他去翻箱子推拉抽屜爬凳子的過程,就是在訓練他的本體覺,這些都是他自我鍛鍊感統的好途徑。

孩子到洗手間接水玩水,把水倒來倒去,會把地上弄得很髒,會把水弄到自己身上,一身衣服剛換了又溼掉,甚至還會把水撒在牆上,有的家長看到這些就不想讓孩子進洗手間。可是我認為,你不要去限制他,因為水能鍛鍊觸覺,地面溼了太滑,孩子走路的時候還要走得穩才不至於摔跤,在保持身體平衡的過程就是在訓練他的前庭覺。流水聲音還能訓練聽覺,讓人身心平靜。

在家裡孩子會拿著各種筆在牆上畫來畫去。有的家長會認為,把牆弄髒了不準畫。可是家長不知道,孩子畫畫的動作,能訓練到本體覺、觸覺、精細動作、手眼協調、想像力和創造力,好處這麼多,你就讓他畫唄,畫髒了怎麼辦,下年把牆重新粉刷一下,每年換一個顏色也挺有意思。

有一類「髒」的感統玩具應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可是幾乎沒有家長放這類感統玩具在家裡給孩子玩,它們就是石頭、沙子、泥巴、樹葉等。這些玩具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它是造物主特意安排來促進人類感統發展的,它們是獨一無二的,它們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造物主創造這些自然感統玩具給孩子,就像創造陽光空氣給人類一樣重要,孩子如果不使用它們,那麼就會造成各種缺陷和不足。

03 髒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孩子在攀、爬、滾、跳、翻箱倒櫃、觸摸各種物體的過程,其實也是體育運動的過程,運動就能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

在我們感統訓練中心,不會做到所謂的「乾淨」,孩子進門沒有換鞋消毒洗手等流程,我們的教室就和日常生活場景一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生活在正常的環境中,在課堂中我總是跟孩子在地上爬、滾,在戶外我會跟孩子一起趴在地上觀察螞蟻、蜘蛛、蟲子,正因為這樣,我的工作服經常會比孩子的衣服還要髒。

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很多細菌都是有益的,像空氣、地上、泥土、沙子等其中的細菌,對人體沒有傷害,反而促進免疫力的發展。因為細菌接觸皮膚攻擊人體的時候,人體就會抵抗消滅細菌從而產生免疫力。你如果把孩子放到一個真空無菌的環境裡,不讓他觸摸嘗試周圍事物,不讓他把自己弄髒,那孩子的免疫力就不堪一擊,則容易生病。

04 髒能夠脫敏脫鈍

脫敏的意思就是降低對某種感覺輸入的敏感反應。感統訓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感覺統合的敏感度。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市的孩子,容易出現越來越多的過敏現象,像皮膚過敏、呼吸道過敏、食物過敏等等。因為孩子接觸的東西太少,特別是接觸大自然太少。80年代極其以前出生的人,他們大多在鄉村裡面長大,在大自然中接觸各種樹葉、蟲子、花朵、動物等,正因為接觸了這麼多「髒」的自然物,他們就很少出現各種過敏現象,他們不會對粉塵過敏、不會對花粉過敏、不會對花生等食物過敏,因為從小接觸了這些,身體已經適應了這些事物。

在感統訓練方面,有兩個常見的敏感現象,第一是觸覺敏感,第二是前庭覺敏感。如果孩子前庭覺敏感,他就害怕各種涉及到速度、空間、重力變化的運動,害怕上下左右以及旋轉類移動,那感統訓練就是通過合理的方法,引導孩子去對空間位置和速度變化的適應,這就是感統訓練的重要意義之一。

髒還能脫鈍。脫鈍也就是減少對某些感覺統合的遲鈍現象。在感統訓練中,也有兩個現象叫觸覺遲鈍和前庭覺遲鈍,比如說一個觸覺遲鈍的孩子,他打針不疼不哭,摔得紅一塊紫一塊也不覺得疼,因為他觸覺統合能力太遲鈍了。那怎麼辦才能減少孩子的這種感覺遲鈍現象呢,其實脫鈍跟脫敏一樣,同樣需要去增加它的感覺刺激,觸覺遲鈍就需要通過觸覺感統遊戲提供大量的觸覺刺激來改善,前庭覺遲鈍就要通過各種空間位置變化的運動提供前庭覺刺激進行改善。

只有讓孩子大膽的玩各種「髒」的感統遊戲,才能提供大量豐富的感覺刺激,從而糾正感統失調中的感覺過敏和遲鈍現象。

05 怕髒的壞處

當家長怕髒的時候,經過連鎖反應,最終的結果就是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還會導致孩子跟你對著幹,導致孩子不聽話,導致孩子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不足,為什麼呢?

因為你怕髒孩子也會變得怕髒,這就限制了他自我感覺尋求的過程,孩子就容易感統失調,會引起一些什麼問題呢?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得不到糾正的話,就會造成各種發育遲緩,從而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體弱多病、甚至自閉症。

家長怕髒一般會伴隨包辦太多,生怕寶貝心肝弄髒弄傷了。恨不得要把孩子放到真空罩裡面,那樣孩子就不會被風吹雨打了,可正因為你包辦保護太多,溫室裡的花朵就長不好就容易產生各種成長問題,將來哪一天你不在他身邊保護他的時候,各種痛苦和磨難將降臨到孩子和家長身上。

家長怕髒包辦太多限制太多,還會造成孩子沒有自我,獨立意識不足,成為不會思考不願意探索的人。長久下去孩子就不願意和不敢去嘗試很多東西,例如在跟小夥伴們玩各種遊戲的時候,會接觸到很多「髒東西」,大家都會開心投入的玩,可是你的孩子就會說這個好髒我不玩這個不好玩。

每個孩子天生喜歡不斷嘗試探索這個世界,他都是有好奇心去挑戰新事物的,這正是自我鍛鍊感統的過程,若孩子因為髒把這種好奇心切斷了,也就把自我感統訓練的渠道關閉了,那麼孩子感統失調就是大概率事件。

05 家長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不要怕髒。如果你昨天還怕髒,我希望你從今天開始,慢慢地把自己變得不那麼怕髒甚至喜歡上髒。因為你怕髒,那你自己就不會去嘗試,那麼你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感統發展。家長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你要行動起來,你要身體力行,跟孩子玩一些髒的東西,陪孩子去玩泥巴、玩沙子、玩水、打滾、爬行......

如果家長有潔癖的現象,說明你也極有可能感統失調了,其實你在跟孩子玩髒的感統遊戲,不僅能訓練孩子的感統,也是在鍛鍊自己的感統。

家長不要包辦和限制太多。讓孩子進行自我感統訓練,允許他嘗試和挑戰周圍的髒東西。

趕緊和孩子一起去玩「髒」遊戲吧,不要怕髒,不要怕髒,不要怕髒。允許孩子把自己弄髒,我們要過一個「髒」的生活。當孩子過上髒的生活,那孩子的感統能力也就不會差到哪裡去,將來孩子的其他綜合能力也會良好發展。

#感統玩具#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能力發展遲緩?可能與感統失調有關
    感覺統合訓練是指通過科學的訓練,如:爬行,悠蕩,旋轉等針對性活動,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其大腦功能,鍛鍊和發展孩子的前庭覺、觸覺和本體感,從而改善幼兒大腦處理感覺信息的方法,提高感覺統合能力。當然,讓孩子通過感統訓練改善和提升身體協調能力,也是有黃金時期的~↓↓在幼年階段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適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預防日後感統失調問題。
  • 孩子好動、坐不住、感統訓練怎麼「玩」?
    如果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小時候做過感統訓練嗎?可能很多家長會說:沒做過!其實我們小時候每個人都做過感統訓練,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想很多人小時候都曾有過淘氣的歷史,男孩登山上樹、摸爬滾打,女孩跳格子等等,我們小時候成群結隊打打鬧鬧,被充分散養的童年,正是讓我們身體的感覺統合功能: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等得到了充分發展鍛鍊,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的孩子生活上被代勞,行為上被保護限制,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孩子的運動量非常有限,活動空間基本多為室內,出行車接車送,上樓有電梯,長期接觸電子產品,身體的感覺能力、語言、社交得不到充分鍛鍊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不要驚慌,請聽我說
    這些「好」孩子的標籤幾乎都用在了她身上,但這位孩子的媽媽看到《正向管教》這本書,裡面出現「感統失調」,又看到感統失調的表現與自己的女兒有些相似,就和我聊起了自己的孩子好像是「感統失調」,怎麼辦啊?"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簡單的來說,就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
  • 感統訓練好處很多!
    感統失調的危害如果孩子感統失調的情況,對其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會帶來影響,也會影響其社會化進程。其危害涉及包括心理素質、智力開發、綜合能力、學習能力、性格、人際關係等在內的方方面面,不但影響孩子的智力開發,甚至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綜合能力的正常發展,給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
  • 孩子感統失調,就要上感統訓練課?有心的家長自己就能搞定
    感覺統合理論的提出,是因為城市化進程中,生活節奏加快,問題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兒童在智力上沒有明顯缺陷,卻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手腳不協調等症狀。基於此愛爾絲博士提出感覺統合理論,並對問題兒童進行了感覺統合訓練。結果表明,經過感覺統合訓練的孩子,很多行為出現了改善,這也給感覺統提供了實驗支撐。
  • 感統失調的孩子一天是怎麼樣的?
    節奏韻律感不好唱歌還特別容易跑調做作業時因為本體覺失調寫字怎麼都寫不好數學也經常把數字看顛倒拖延症上身能把一家人逼得雞飛狗跳每天都是半夜才能勉強把作業做好第二天又一個難捱的日子來到年年日日要怎麼辦才好感統失調的孩子就是這樣熬過一天的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毫無疑問,父母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於懷孕的胎兒來說有重要的影響。父母的不良飲食,比如懷孕期間喝酒、吃辛辣食品,還有吸毒、吃藥、打針等,都會對胎兒產生嚴重影響。同樣的,不良生活習慣,像抽菸、喝酒、熬夜等,也是懷孕時應該極力避免的。
  • 感統失調的孩子的一天:我太難了……
    節奏韻律感不好唱歌還特別容易跑調做作業時因為本體覺失調寫字怎麼都寫不好數學也經常把數字看顛倒拖延症上身能把一家人逼得雞飛狗跳每天都是半夜才能勉強把作業做好第二天又一個難捱的日子來到年年日日要怎麼辦才好感統失調的孩子就是這樣熬過一天的
  • 孩子穿襪子這件事表明,父母的無知才是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主因
    昨天發了一篇關於地板襪的微頭條,本意是建議父母少給孩子穿這種地板襪,因為減少腳底感受到的刺激,容易導致孩子感統失調,而感統失調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結果是受到一群網友的冷嘲熱諷。讓我感到是哭笑不得。正是對於刺激的渴求,所以我們會看到孩子在早期會有喜歡用嘴吃咬、用手攥捏各種東西的習慣,這是他們天生的,是基因帶出來的,基因裡讓他們這樣做去儘快的獲取刺激,促進神經大腦的發育。而且如果有接觸過感統訓練的就應該知道,兒童早期最重要的感統訓練方式就是觸覺刺激,需要父母多給他們按摩。很多感統訓練工具,像大龍球、撫觸球等,就是為按摩刺激服務等。
  • 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在「玩」中訓練改善?
    孩子身體不協調,平衡感差;難以完成跳繩、投擲、接球、踢球、等運動,穿衣服、繫鞋帶、系扣子困難,不能靈活用筷子 、剪刀剪紙、寫字、玩拼圖遊戲困難,身體乏力、笨拙、鬆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注於一件事。上面這些問題,與感統失調都有很大關係,我發布了很多關於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的人往往在運動、協調、判斷、處理、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其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感統失調隨著年齡、身體的發展,會有相應的改善,但如果不及時幹預訓練,成年後仍然會存在,身體協調差、易疲勞、情緒差,計劃和組織事務,存在相應困難的問題。
  • 掌握這些感統知識,培育孩子有捷徑
    ,出現的問題也五花八門說話晚、口齒不清、口吃結巴、不開口說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走神、愛動坐不住感統失調的早期症狀一般很難發現,家長也容易將此當成因為孩子還小,能力仍在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需要及早在家進行幹預訓練,這樣孩子能少走很多彎路
  • 怎麼區分孩子的異常屬於感統失調還是敏感期現象?
    孩子吃手,到底是正常的敏感期現象,還是口腔觸覺發展不足? 孩子多動不安,是前庭覺發展不良,還是進入了某個特殊的敏感期? 很多家長表示,感統失調和敏感期總是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 感統訓練之增強孩子左右腦的協調
    如果孩子的左右腦配合非常默契,那對以後的學習和體能運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大腦雙側分化不是說一朝一夕的,是需要相應的刺激才可以實現。那如果刺激不足,就容易出現身體靈活性差、協調性不好的情況。那如果發現孩子雙側感統失調,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左右腦功能的感統訓練,具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呢?請往下看。
  • 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孩子性格內向,在幼兒園裡總是與大家不合群,孩子無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雖然渴望與他人交流,卻無法邁出第一步,其他的小朋友覺得孩子不願意與人溝通,自然就不願意跟他玩,慢慢地大家就不自覺地孤立他了。孩子不合群是孩子自身以及不當的家庭教育的原因,但除此之外,專家表示,深入研究將會發現,孩子不合群還有更加深層的的內部原因,那就是——孩子的感統綜合能力發展不足。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孩子犯錯的原因只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嗎?原因往往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簡單。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因為他已經「感統失調」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又是什麼導致了「感統失調」?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矯正呢?一、什麼是「感統失調」?
  • 孩子感統訓練方法,在家裡也可以練得,簡單易學!
    今天,帶大家走進感統教室,分享5種感統方法。家長們也可以在家裡練起來。寫在前面:在家給孩子做感統訓練時,家長牢記康復老師的指導技巧,並且要陪在孩子身邊,保障孩子的安全。一、感統訓練方法之滑板感統訓練目的:刺激前庭,促進頭、頸肌的收縮同時,保護身體伸展反應行為的成熟,培養兒童集中注意力。
  • 濰坊兒童感統訓練
    等系列問題,從心理生理上改變孩子現狀。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是一所專門從事自閉症、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發育遲緩、感統失調等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特殊兒童康復機構。
  • 焦作眾艾感統|3歲兒童感統功能失調的原因是什麼
    焦作感統訓練老師表示,0歲-3歲是兒童通過感覺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大腦發育,並處理信息的重要階段,感覺統合較好的3歲兒童能做到基本的生活自理、語言表達、人際社交等能力。短短3年人生時間,3歲兒童的成長經歷是怎麼樣的,會造成3歲兒童感統功能失調。今天就跟著焦作感統一起去了解,3歲兒童感統功能失調的原因。
  • 小學家長必看:孩子有這10點症狀要小心,是感統失調症在搞鬼!
    時間久了,必然會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在心理上產生跟不上學習進度,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另外,這類兒童在生活中還常常丟三拉四,似乎經常在找東西,生活上無規律。感統失調對個體成長以及發展的影響是逐漸顯現的,而且是日益加重的。
  • 如何判斷感統訓練的好壞
    因為你遇到不專業的感統訓練的可能性很高,要知道,錯誤的感統訓練是有可能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的!不同的感統問題應該給予不同的訓練方法,感統康復師應該首先對孩子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評估和判斷,並應該能準確地說出孩子的問題主要在哪些方面。另外,感統訓練也可以用來提升孩子某項或某幾項感覺統合能力,不同感覺系統的訓練方法也應該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