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兒童感統訓練老師,從兒童感統發展的角度,給大家聊一聊髒的好處,為什麼髒能促進孩子的感統發展。
01 在戶外接觸髒東西的好處。
孩子在地上爬滾,有的家長認為地面髒。其實孩子在地上爬滾,有助於他的前庭覺和本體覺的發展,跟地面的接觸還有助於觸覺的發展。
孩子爬樹,有的家長認為樹幹髒。其實孩子在爬樹時,他的手腳用力攀爬的過程,就在鍛鍊他的本體覺,身體跟樹幹的接觸,就是鍛鍊他的觸覺,樹的搖晃還能鍛鍊他的前庭覺。
孩子踩地上的積水,有的家長認為好髒。其實孩子踩跳積水的過程,能夠訓練到他的本體覺和前庭覺,水的接觸能訓練到觸覺。
孩子觸摸一些動物,比如摸螞蟻、蚯蚓、知了、魚、泥鰍、黃鱔、蝦等等,有的家長認為動物好髒。其實孩子觸摸的過程就是鍛鍊他的觸覺和手眼協調,越是小的動物越能鍛鍊到孩子的精細動作,而且在觀察動物的時候,特別能鍛鍊到他的觀察能力,孩子的專注力能夠在觀察動物的過程當中得到培養。
孩子在地上玩沙子、石頭、泥巴,有的家長認為好髒。我上戶外感統課就是常帶孩子到戶外去接觸石頭、泥巴、沙子,以扔、捏、揉等方式玩,能鍛鍊孩子的觸覺和本體覺,你還可以引導孩子在它們上面跳一跳,還能訓練到前庭覺和本體覺。
02 在家裡弄髒自己的好處
有的家長不喜歡孩子總是把自己和家裡弄髒,其實孩子把自己和家裡弄髒的過程,就是促進他感統發展的過程。例如吃飯的時候,孩子抓捏食物就是在鍛鍊觸覺和本體覺,有的食物硬,有的食物軟,有的食物滑,以及冷熱燙的體驗,就是在鍛鍊孩子的觸覺。
有的家長怕孩子吃飯把自己弄髒,就讓孩子坐在那裡把嘴巴張開,直接把食物送到孩子嘴裡,殊不知這樣的包辦,造成孩子的手眼都不動,也就鍛鍊不到他的手指精細動作、本體覺、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身體意象等感統能力。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幫忙「幹家務」,會弄得髒亂差,哪裡是在幫忙做家務,簡直就是搞破壞,從而限制孩子「做家務」。可從感統的角度出發,雖然孩子的動作不是很流利,就拿孩子幫你洗衣服來說,他會弄得到處都是水,洗衣粉撒得到處都是,衣服也擰不幹,可是孩子在玩水的過程就是在鍛鍊觸覺,在做揉捏擰的動作就是在訓練他的本體覺。還有很多的家務都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例如幫你揉麵團、洗菜、剝豆子、掃地、疊衣服等等。我總是建議家長,只要孩子願意參與,你就讓他去幫忙,他弄髒弄亂沒關係,其實髒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感統得到了鍛鍊。另外孩子在做家務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自己能為家庭做出貢獻,並從中建立自信,這種心理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弄得這麼髒,不要來搞破壞,寧願讓孩子去看電視和手機。可是這樣做危害極大,6歲前看太多電視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最容易造成感統失調並引起肥胖、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自閉、多動等現代兒童疾病。
孩子會爬的時候就會翻箱倒櫃。把家裡的東西能拿到就拿來看一看、摸一摸、扔一扔,還會拿凳子爬到高處找東西。比如說把媽媽的化妝抽屜拉出來翻看一番,可能會把媽媽的化妝品拿來擦一擦畫一畫就扔掉;把衣服、書本、鞋子、襪子統統扔到地上,翻桌子上的東西,翻洗手間的洗浴用品,翻冰箱裡的食物,翻廚房的廚具......
其實孩子這樣「搞破壞」非常好,他翻箱倒櫃摸各種物體就是在訓練他的觸覺,他去翻箱子推拉抽屜爬凳子的過程,就是在訓練他的本體覺,這些都是他自我鍛鍊感統的好途徑。
孩子到洗手間接水玩水,把水倒來倒去,會把地上弄得很髒,會把水弄到自己身上,一身衣服剛換了又溼掉,甚至還會把水撒在牆上,有的家長看到這些就不想讓孩子進洗手間。可是我認為,你不要去限制他,因為水能鍛鍊觸覺,地面溼了太滑,孩子走路的時候還要走得穩才不至於摔跤,在保持身體平衡的過程就是在訓練他的前庭覺。流水聲音還能訓練聽覺,讓人身心平靜。
在家裡孩子會拿著各種筆在牆上畫來畫去。有的家長會認為,把牆弄髒了不準畫。可是家長不知道,孩子畫畫的動作,能訓練到本體覺、觸覺、精細動作、手眼協調、想像力和創造力,好處這麼多,你就讓他畫唄,畫髒了怎麼辦,下年把牆重新粉刷一下,每年換一個顏色也挺有意思。
有一類「髒」的感統玩具應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可是幾乎沒有家長放這類感統玩具在家裡給孩子玩,它們就是石頭、沙子、泥巴、樹葉等。這些玩具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它是造物主特意安排來促進人類感統發展的,它們是獨一無二的,它們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造物主創造這些自然感統玩具給孩子,就像創造陽光空氣給人類一樣重要,孩子如果不使用它們,那麼就會造成各種缺陷和不足。
03 髒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孩子在攀、爬、滾、跳、翻箱倒櫃、觸摸各種物體的過程,其實也是體育運動的過程,運動就能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
在我們感統訓練中心,不會做到所謂的「乾淨」,孩子進門沒有換鞋消毒洗手等流程,我們的教室就和日常生活場景一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生活在正常的環境中,在課堂中我總是跟孩子在地上爬、滾,在戶外我會跟孩子一起趴在地上觀察螞蟻、蜘蛛、蟲子,正因為這樣,我的工作服經常會比孩子的衣服還要髒。
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很多細菌都是有益的,像空氣、地上、泥土、沙子等其中的細菌,對人體沒有傷害,反而促進免疫力的發展。因為細菌接觸皮膚攻擊人體的時候,人體就會抵抗消滅細菌從而產生免疫力。你如果把孩子放到一個真空無菌的環境裡,不讓他觸摸嘗試周圍事物,不讓他把自己弄髒,那孩子的免疫力就不堪一擊,則容易生病。
04 髒能夠脫敏脫鈍
脫敏的意思就是降低對某種感覺輸入的敏感反應。感統訓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感覺統合的敏感度。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市的孩子,容易出現越來越多的過敏現象,像皮膚過敏、呼吸道過敏、食物過敏等等。因為孩子接觸的東西太少,特別是接觸大自然太少。80年代極其以前出生的人,他們大多在鄉村裡面長大,在大自然中接觸各種樹葉、蟲子、花朵、動物等,正因為接觸了這麼多「髒」的自然物,他們就很少出現各種過敏現象,他們不會對粉塵過敏、不會對花粉過敏、不會對花生等食物過敏,因為從小接觸了這些,身體已經適應了這些事物。
在感統訓練方面,有兩個常見的敏感現象,第一是觸覺敏感,第二是前庭覺敏感。如果孩子前庭覺敏感,他就害怕各種涉及到速度、空間、重力變化的運動,害怕上下左右以及旋轉類移動,那感統訓練就是通過合理的方法,引導孩子去對空間位置和速度變化的適應,這就是感統訓練的重要意義之一。
髒還能脫鈍。脫鈍也就是減少對某些感覺統合的遲鈍現象。在感統訓練中,也有兩個現象叫觸覺遲鈍和前庭覺遲鈍,比如說一個觸覺遲鈍的孩子,他打針不疼不哭,摔得紅一塊紫一塊也不覺得疼,因為他觸覺統合能力太遲鈍了。那怎麼辦才能減少孩子的這種感覺遲鈍現象呢,其實脫鈍跟脫敏一樣,同樣需要去增加它的感覺刺激,觸覺遲鈍就需要通過觸覺感統遊戲提供大量的觸覺刺激來改善,前庭覺遲鈍就要通過各種空間位置變化的運動提供前庭覺刺激進行改善。
只有讓孩子大膽的玩各種「髒」的感統遊戲,才能提供大量豐富的感覺刺激,從而糾正感統失調中的感覺過敏和遲鈍現象。
05 怕髒的壞處
當家長怕髒的時候,經過連鎖反應,最終的結果就是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還會導致孩子跟你對著幹,導致孩子不聽話,導致孩子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不足,為什麼呢?
因為你怕髒孩子也會變得怕髒,這就限制了他自我感覺尋求的過程,孩子就容易感統失調,會引起一些什麼問題呢?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得不到糾正的話,就會造成各種發育遲緩,從而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體弱多病、甚至自閉症。
家長怕髒一般會伴隨包辦太多,生怕寶貝心肝弄髒弄傷了。恨不得要把孩子放到真空罩裡面,那樣孩子就不會被風吹雨打了,可正因為你包辦保護太多,溫室裡的花朵就長不好就容易產生各種成長問題,將來哪一天你不在他身邊保護他的時候,各種痛苦和磨難將降臨到孩子和家長身上。
家長怕髒包辦太多限制太多,還會造成孩子沒有自我,獨立意識不足,成為不會思考不願意探索的人。長久下去孩子就不願意和不敢去嘗試很多東西,例如在跟小夥伴們玩各種遊戲的時候,會接觸到很多「髒東西」,大家都會開心投入的玩,可是你的孩子就會說這個好髒我不玩這個不好玩。
每個孩子天生喜歡不斷嘗試探索這個世界,他都是有好奇心去挑戰新事物的,這正是自我鍛鍊感統的過程,若孩子因為髒把這種好奇心切斷了,也就把自我感統訓練的渠道關閉了,那麼孩子感統失調就是大概率事件。
05 家長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不要怕髒。如果你昨天還怕髒,我希望你從今天開始,慢慢地把自己變得不那麼怕髒甚至喜歡上髒。因為你怕髒,那你自己就不會去嘗試,那麼你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感統發展。家長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你要行動起來,你要身體力行,跟孩子玩一些髒的東西,陪孩子去玩泥巴、玩沙子、玩水、打滾、爬行......
如果家長有潔癖的現象,說明你也極有可能感統失調了,其實你在跟孩子玩髒的感統遊戲,不僅能訓練孩子的感統,也是在鍛鍊自己的感統。
家長不要包辦和限制太多。讓孩子進行自我感統訓練,允許他嘗試和挑戰周圍的髒東西。
趕緊和孩子一起去玩「髒」遊戲吧,不要怕髒,不要怕髒,不要怕髒。允許孩子把自己弄髒,我們要過一個「髒」的生活。當孩子過上髒的生活,那孩子的感統能力也就不會差到哪裡去,將來孩子的其他綜合能力也會良好發展。
#感統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