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沒有「育兒資格證」?掌握這些感統知識,培育孩子有捷徑

2020-12-23 優佳加感統訓練機構

人人都說做孩子沒有經驗,其實很多家長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也會不知所措,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說話晚、肢體不協調、不與人交往等問題,都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痛。

正是由於當父母不需要「資格證」,沒有能夠用來借鑑、補習的標準,家長想把孩子培育得更加優秀,卻掌握不到方法和技巧。其實,存在一種便捷、有效提升孩子能力的方法——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的本質是以遊戲的方式豐富孩子的感覺刺激,讓孩子在快樂玩耍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提升能力,不只是一種生理上的功能訓練,而是協調生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相互關係的訓練,掌握以下幾點感統知識,科學、有效提升孩子的能力。

01預防感統失調,早發現、早改善

每到寒暑假都可以發現一個規律,來諮詢孩子語言、注意力問題的家長特別多,出現的問題也五花八門

說話晚、口齒不清、口吃結巴、不開口說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走神、愛動坐不住

感統失調的早期症狀一般很難發現,家長也容易將此當成因為孩子還小,能力仍在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需要及早在家進行幹預訓練,這樣孩子能少走很多彎路

02做家務也是一種感統訓練

其實不管通過何種形式,只要能夠給孩子提供適切的感覺刺激,就都能起到相應的「訓練」效果。也就是說,除了專業的感統訓練,讓孩子做家務也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累著了,碰了磕了,當成瓷娃娃來養,這樣的家庭包辦更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能力缺失。平常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不僅可以促進感覺能力發展,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親子關係也有良性作用

03感統訓練不是速成,從量變到質變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在任何方面都講求效率,很多家長把孩子送來訓練後,只關心一點:「什麼時候能完全改善?」

其實,就算是專業的感統訓練老師也很難回答這一點,但是只要足夠刺激感覺,功能就可以發展,感統訓練只要堅持做,得到量的積累,才能產生質的變化。訓練時間會根據孩子能力的變化而調整,建議選擇專業機構具有針對性的訓練。

04尊重孩子個體差異性

每個孩子的能力基礎不同,適合的訓練方法和強度也不太一樣,因此有時候家長會疑惑: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力提升這麼快,我家孩子不行?肯定是沒有認真做

然後劈頭蓋臉說了孩子一頓,孩子也很委屈。

並不是孩子不夠用心,可能是訓練方法不適合,或者缺乏一定技巧。在給孩子訓練前,可以先到兒童醫院或者機構做系統全面的能力測評,根據結果制定適合的訓練方案。

05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效果翻倍

講解之前,家長首先需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感統失調?

來諮詢的上萬名兒童中,由於先天生理因素造成感統失調的並不是大多數,更多是由於城市化大環境和家庭教育不當引起的。

因此除了定期給孩子做感統訓練,家長要適當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治標也要治本,根據孩子的個性和能力靈活進行調整。

父母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能夠健康成長更是每個家長所期待的,不要讓原本可以避免的感統失調,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未來的工作。感統訓練的關鍵期在12歲之前,希望家長能夠重視並把握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相關焦點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專注是一種能力,有些孩子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就是因為他有很強的專注力。但這部分孩子畢竟是少數。注意力不能持久是大部分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每個家長都要面對的一道難關。
  • 感統訓練到底有沒有必要?
    7歲之前感覺運動組合沒有發展好的孩子(感統失調),上學以後的讀書、寫字、日常體育運動都會很困難。家裡有0-7歲的學齡前孩子,感統訓練非常重要、必要,請父母務必重視!一、什麼是感覺統合?測試結果表明:明明的感統能力嚴重落後於實際年齡的發展,這一落後嚴重地妨礙了他的學習與交往。經4個月左右的感統強化訓練,他能連續跳100多下繩,並且熟練掌握了拍球、胯下拍球等技巧,能在平衡木上自如地前行與倒行。更令人欣慰的是,隨著感統能力的進步,他上課比過去更加專心聽講了,小動作減少了,與其他同學相處更加和諧了,他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孩子穿襪子這件事表明,父母的無知才是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主因
    昨天發了一篇關於地板襪的微頭條,本意是建議父母少給孩子穿這種地板襪,因為減少腳底感受到的刺激,容易導致孩子感統失調,而感統失調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結果是受到一群網友的冷嘲熱諷。讓我感到是哭笑不得。正是對於刺激的渴求,所以我們會看到孩子在早期會有喜歡用嘴吃咬、用手攥捏各種東西的習慣,這是他們天生的,是基因帶出來的,基因裡讓他們這樣做去儘快的獲取刺激,促進神經大腦的發育。而且如果有接觸過感統訓練的就應該知道,兒童早期最重要的感統訓練方式就是觸覺刺激,需要父母多給他們按摩。很多感統訓練工具,像大龍球、撫觸球等,就是為按摩刺激服務等。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如果把胎兒比喻成產品的話,順產就是產品加工出廠的最後一道必要工序,缺少了這樣的工序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會多少的存在一些問題。當然,這樣的問題也許沒有,或者也不嚴重,但是作為父母,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這個危險。
  • 想要孩子更聰明,父母要做3件事,緊緊抓住大腦發育關鍵期
    但這課程要如何上,只需要掌握三個原則,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第一任老師」。 其實,我們這些寶媽如果有時間,有方法,這些錢都能省的下來。比如我們可以放任寶寶隨便爬,隨便抓取東西,順便走路、爬高、跑跳。 或許你覺得這些都太簡單,可對於一個寶的我們來說,要放手讓孩子這樣做,我們要過的第一關,就是我們自己的緊張情緒。
  • 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把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列入需要重視的清單。訓練孩子的感統能力,家長可以通過簡單有趣的家庭感統小遊戲進行具體操作。什麼是家庭感統遊戲?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家庭感統遊戲呢?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感覺統合"。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不要驚慌,請聽我說
    朋友家有一個在眾人眼中評為優秀的女孩,甚至親戚朋友口中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像小林(化名)學習,要像她一樣多看書,認真做作業,聽父母的話,等等」。這些「好」孩子的標籤幾乎都用在了她身上,但這位孩子的媽媽看到《正向管教》這本書,裡面出現「感統失調」,又看到感統失調的表現與自己的女兒有些相似,就和我聊起了自己的孩子好像是「感統失調」,怎麼辦啊?
  • 孩子感統失調,就要上感統訓練課?有心的家長自己就能搞定
    這些兒童在智力上沒有明顯缺陷,卻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手腳不協調等症狀。基於此愛爾絲博士提出感覺統合理論,並對問題兒童進行了感覺統合訓練。結果表明,經過感覺統合訓練的孩子,很多行為出現了改善,這也給感覺統提供了實驗支撐。
  • 親子感統訓練很重要,除非您確定自己沒有感統失調
    (其實以上三個問題也是考驗感覺統合訓練老師的基本知識的試金石)對上面三個問題的解析,是為了下面文章闡述家長感覺統合失調對孩子的影響及危害性的時候,更有據可依。也就是說,新的感覺刺激會有越來越多的感覺通路可以行走,能夠越來越快速、有效地把感覺信息傳輸到我們的腦功能區去處理。例如:當我們的感覺統合狀態是觸覺過於敏感的時候,這類觸覺敏感的父母是擔心和負面假設較多。這些家長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 育兒究竟有沒有訣竅?父母培養孩子,到底培養孩子的什麼呢?
    不知道有多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在孩子還是3、4歲,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讓孩子早早識字、背古詩、學算術,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早教班、才藝班,希望孩子早早學會更多的技能和特長。父母希望培養孩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做,真的可以培養好孩子嗎?
  • 小學家長必看:孩子有這10點症狀要小心,是感統失調症在搞鬼!
    距離觀測不準,會讓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做事協調能力差,會讓孩子對事物的興趣逐漸減少。平衡統合失調,往往會在心理上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認知熱情。大家知道,這些課目雖非學習課目中的主課,但是,它們卻對上好主課起到很重要的輔助與促進作用。況且,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在考試時,體育成績還是很重要的。感統失調對個體成長以及發展的影響是逐漸顯現的,而且是日益加重的。
  • 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2、嘗試接受新鮮事物老人應該學著擺脫傳統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的束縛,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學習新知識和新思想,要知道落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發展非常不利,寶寶可能會缺乏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當然啦,簡單的幾個小方法肯定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幫忙帶娃的老人不如看看《隔代育兒不是那麼簡單》這本書,多汲取知識,為培育一個優質的孩子打好理論基礎。
  • 明星自曝學籍造假:有遠見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走這4種捷徑
    倘若當初建造之人投機取巧,將其做成中空,那世上就再沒有這「七大奇蹟之一」的金字塔了。 人生同樣如此。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教孩子繞開捷徑,因為他們知道,沒有腳踏實地走出來的人生,不安穩也不安全。 以下4種捷徑,一定不要讓孩子走。
  • 孩子學習能力發展遲緩?可能與感統失調有關
    ▽輕度感覺統合失調表現不明顯不容易被家長發現,對孩子的影響較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加重,父母需要注意;▽中度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行為,語言,情緒,運動會有明顯體現,家長很容易發現,發現及時訓練及時會有很好的體現;▽重度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表現很明顯,但也很集中,這樣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體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
  • 感統失調是個什麼鬼?一個被炒得扭曲變味兒的概念
    ,譬如一個媽媽問:「剖腹產的寶寶有沒有必要做感統訓練」,還有一個說:「婆婆每天都把寶寶倒著提一會兒,說是要訓練感統神經」更有讀者反應,她遇到的一個早教老師說,80%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患有感統失調症。不要驚訝,炒得如此熱的概念依然沒有被主流學界承認,因為兒童神經學的大佬們說,感統失調和自閉或多動症有太多重合的症狀,一個有刻板行為的孩子,你可以解釋說他自閉症,也可以解釋他是感統失調,這讓我們已經非常成熟的自閉症和多動症的醫療體系怎麼混!
  • 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在「玩」中訓練改善?
    上面這些問題,與感統失調都有很大關係,我發布了很多關於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的人往往在運動、協調、判斷、處理、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其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感統失調隨著年齡、身體的發展,會有相應的改善,但如果不及時幹預訓練,成年後仍然會存在,身體協調差、易疲勞、情緒差,計劃和組織事務,存在相應困難的問題。
  • 適合1-6歲孩子,簡單有效的,家庭感統訓練方法!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孩子出生後,父母帶養的時間較少,多交由老人看管,老人舐犢情深,通常代勞過多,孩子一個眼神,就知道要什麼了,馬上代替完成,同時,因為老人的精力有限,有時為了避免孩子淘氣,會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或接觸電子產品,從而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足夠的各種感覺刺激。
  • 為什麼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如何提升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
    對於育兒,「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是很多家長的心態。這樣的過度保護,會使得寶寶們失去了鍛鍊大腦和身體各大感統協調運作的機會,以至於很多寶寶有感統失調的情況。有些家長會說:「孩子現在還小,長大就好了!」、「樹大自然直」。
  • 感統訓練好處很多!
    由於都市化生活,使得兒童活動範圍變小,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父母太忙碌,輔導少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出生後,孩子沒有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孩子沒有機會玩土,玩沙,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等。
  • 父母都想通過感覺統合訓練改善孩子注意力,注意力的本質是什麼?
    在我接觸的來諮詢感統失調問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大部分都上小學來。也就是說,小學之前,大部分父母沒有發現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問題。他們最多也就覺得孩子有些特別,比別的孩子更加好動,更加調皮搗蛋。而上小學後,老師經常找父母,說孩子多動,坐不住,有可能懂得老師還會告訴家長孩子可能有感統問題,於是父母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問題。可以說,大部分想對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父母,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孩子上課好動坐不住,解決孩子的注意力問題。那麼,父母了解什麼是注意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