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做孩子沒有經驗,其實很多家長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也會不知所措,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說話晚、肢體不協調、不與人交往等問題,都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痛。
正是由於當父母不需要「資格證」,沒有能夠用來借鑑、補習的標準,家長想把孩子培育得更加優秀,卻掌握不到方法和技巧。其實,存在一種便捷、有效提升孩子能力的方法——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的本質是以遊戲的方式豐富孩子的感覺刺激,讓孩子在快樂玩耍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提升能力,不只是一種生理上的功能訓練,而是協調生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相互關係的訓練,掌握以下幾點感統知識,科學、有效提升孩子的能力。
01預防感統失調,早發現、早改善
每到寒暑假都可以發現一個規律,來諮詢孩子語言、注意力問題的家長特別多,出現的問題也五花八門
說話晚、口齒不清、口吃結巴、不開口說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走神、愛動坐不住
感統失調的早期症狀一般很難發現,家長也容易將此當成因為孩子還小,能力仍在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需要及早在家進行幹預訓練,這樣孩子能少走很多彎路。
02做家務也是一種感統訓練
其實不管通過何種形式,只要能夠給孩子提供適切的感覺刺激,就都能起到相應的「訓練」效果。也就是說,除了專業的感統訓練,讓孩子做家務也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累著了,碰了磕了,當成瓷娃娃來養,這樣的家庭包辦更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能力缺失。平常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不僅可以促進感覺能力發展,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親子關係也有良性作用。
03感統訓練不是速成,從量變到質變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在任何方面都講求效率,很多家長把孩子送來訓練後,只關心一點:「什麼時候能完全改善?」
其實,就算是專業的感統訓練老師也很難回答這一點,但是只要足夠刺激感覺,功能就可以發展,感統訓練只要堅持做,得到量的積累,才能產生質的變化。訓練時間會根據孩子能力的變化而調整,建議選擇專業機構具有針對性的訓練。
04尊重孩子個體差異性
每個孩子的能力基礎不同,適合的訓練方法和強度也不太一樣,因此有時候家長會疑惑: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力提升這麼快,我家孩子不行?肯定是沒有認真做
然後劈頭蓋臉說了孩子一頓,孩子也很委屈。
並不是孩子不夠用心,可能是訓練方法不適合,或者缺乏一定技巧。在給孩子訓練前,可以先到兒童醫院或者機構做系統全面的能力測評,根據結果制定適合的訓練方案。
05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效果翻倍
講解之前,家長首先需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感統失調?
來諮詢的上萬名兒童中,由於先天生理因素造成感統失調的並不是大多數,更多是由於城市化大環境和家庭教育不當引起的。
因此除了定期給孩子做感統訓練,家長要適當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治標也要治本,根據孩子的個性和能力靈活進行調整。
父母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能夠健康成長更是每個家長所期待的,不要讓原本可以避免的感統失調,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未來的工作。感統訓練的關鍵期在12歲之前,希望家長能夠重視並把握感統訓練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