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2020-12-18 母嬰參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老人帶娃是如今比較普遍的現象,多數家長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的同時,又會擔心老人過於溺愛孩子,對娃成長不利,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老人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案例

朋友珍珍是雙職工家庭,生完孩子後,婆婆順勢而為地幫忙帶起孩子,減輕了她們夫妻不少負擔,珍珍也從心底感謝婆婆的付出。

可是三代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會發生矛盾,婆媳倆因為帶娃產生的分歧不在少數,珍珍對孩子平時的管教比較嚴格,而婆婆則是處處寵溺和包庇孩子,搞得珍珍很為難,曾多次嘗試著與婆婆溝通,可是她根本聽不進去,總說孩子還小,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最讓珍珍感覺到無語的就是婆婆喜歡拆臺,孩子犯錯時,她會有相應的小懲罰,可是婆婆卻總讓娃免受責罰,以至於時間久了,珍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權威,每次一犯錯就躲到奶奶身後,尋求奶奶的幫助和庇護。

如果任由事情發展下去,珍珍不知道孩子會變成什麼樣,於是她和老公商量將婆婆送回鄉下去。

由於隔代親的緣故,三代同堂搞教育難免出現分歧,碰上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呢?

隔代教育發生分歧怎麼辦?

1、多溝通,理清利害

如果遇到問題,年輕父母應該耐心地與老人溝通,理清某些行為的利害,秉著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原則,彼此做出妥協和讓步;需要讓老人明白,疼愛孩子一定要適度,否則就是溺愛,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驕縱任性、自以為是。

2、教育孩子要達成統一戰線

隔代教育最怕的就是父母忙著管教,老人跟著拆臺,這樣不僅不利於維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嚴,還會讓孩子分不清是非,在犯錯時抱有一絲僥倖,為此,管教孩子時要達成統一戰線,即使出現了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暴露出來。

3、堅守原則性問題

教育孩子出現分歧時,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不然孩子總認為犯錯後還有爺爺奶奶作為靠山,有些聰明的孩子懂得用老人去躲避責任和懲罰,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堅守陣地。

隔代教育如何完美逆襲

隔代教育或許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很多在祖輩教養下長大的孩子勤奮上進、道德品質高、心理素質強,老人們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他們能夠妥善處理各種問題,那麼老人如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呢?

1、適度寵愛孩子

隔代親一定要適度,當孩子處於教育的關鍵期,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要凡事都代為其勞,孩子犯錯時不要包庇和縱容,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讓其均衡發展。

2、嘗試接受新鮮事物

老人應該學著擺脫傳統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的束縛,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學習新知識和新思想,要知道落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發展非常不利,寶寶可能會缺乏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3、多與子女溝通

老人在帶娃的過程中,一定要放下長輩的顏面和姿態,多與子女溝通,遇到自身疑惑的問題,可以多問問兒女的意見。

當然啦,簡單的幾個小方法肯定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幫忙帶娃的老人不如看看《隔代育兒不是那麼簡單》這本書,多汲取知識,為培育一個優質的孩子打好理論基礎。

本書的作者立足當下幼兒拖育和中國老齡化的國情,結合自身十幾年的隔代育兒經歷,從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維視角,為中國式隔代育兒家庭提出了切實有效的「三代共養」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讓老人找準定位,科學地培育好第三代,解決廣大家庭育兒難題。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職責,不是祖輩的「任務」

不管老人多麼優秀,作為父母都不要忘了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並不是老人的「本職工作」。

對於老一輩人的人來說,由於生活習慣和育兒理念都已經定型,他們很難追上年輕人的思想,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接觸的網際網路知識較少,即使學習了育兒知識,也很難靈活應用。

並且老人的精力和體力有限,對孩子頂多是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涉及到教育,年輕父母應該主動承擔起育兒責任。

另外,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旦錯過就不再來,年輕父母不要以忙為藉口做起「甩手掌柜」,孩子內心其實很渴望獲得父母的陪伴、關心和疼愛的,如果長期缺失父母的愛,孩子容易自卑、缺少安全感,對周圍人和環境缺乏信任。

相關焦點

  • 隔代育兒生活中,老人的這些硬核弊端,你會給「差評」嗎
    如果媽媽出去工作,那麼,孩子只能交給老人照看,可隔代育兒一旦出現,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帶娃,基本都會遭到父母的「差評」。隔代育兒中,這幾種硬核弊端,遭受的「差評」最多一、傳統型老人,只會「養活」孩子傳統型不會學習專業的育兒知識,無論從網上、報刊上亦或是電視上等。
  • 誰說老人帶孫矛盾多?注意這幾點,老人照樣能帶好第三代!
    老人家帶孩子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溺愛」了,都說隔代親,大多數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別疼愛孫子,過分疼愛呢,就容易變成了溺愛,什麼都替孩子做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這樣就會讓孩子從小就不知道怎麼獨立生活,長大了,性格也容易-變得自私任性,囂張跋扈。
  • 別讓隔代教育消費孩子的安全感
    在家裡被寵溺的孩子一旦走到外界,發現別人不會像老人那樣無條件滿足自己和關注自己,如此就可能養出「窩裡橫」的孩子,在家厲害,在外卻膽怯。 10、「你媽媽走了,不要你了」 這種話,大人說出口很輕鬆,孩子卻會當真。因為他們本來就一直在為著媽媽有可能會離開自己而憂慮。所以,這句話會比上面一句更加損壞孩子的安全感。
  • 提起隔代教養,很頭疼?
    L小姐平時非常注重育兒知識的學習,在她看來育兒也是一項需要學習的科學和藝術,她希望能按照科學的教養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但公婆因為覺得自己有育兒的經驗,常常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教養孩子。就比如說吃飯這件事吧,公婆因為疼愛孩子總是由著孩子的好惡,孩子愛吃什麼就任其隨便吃,但L小姐覺得應該更注重飲食的健康,注重營養的搭配,不能這麼由著孩子的喜好。
  • 魔王變綿羊隔代教育是利還是弊?
    上小學以後,聰聰成績優異,很討老師的喜歡,又靠父母對學校的贊助,更是深得老師的青睞。漸漸的聰聰變得內向、不合群了,平時寡言少語,也不愛出屋玩耍了,更不會惹是生非,像完全換了一個人似的,奶奶感到很欣慰,覺得再也不用替他操心了。
  • 隔代教育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很現實,三個家庭告訴你
    那到底隔代教育是隔代教育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看看以下三個家庭是怎麼說的:天天媽我娃從出生後就一直由我帶,我跟我老公年齡比較大才要孩子,所以雙方的老人現在都比較老了,自己都需要人照顧,根本沒有辦法幫我們帶孩子,而且我也不放心老人帶孩子。
  • 從《櫻桃小丸子》看「隔代親」下的教育:真理是寧可要,不要糟蹋
    與其他寶寶不同,小丸子的思想更為成熟,她對某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懂得分辨是非,這樣的寶寶有自己的見解,懂得欣賞老人的愛,非常適合隔代教育。由於工作等原因,兒童往往忽視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他們沒有時間陪老人,孝敬老人的方式變成了給錢送物,卻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因為他們和他們的孩子在一起找到了一種需要感和他們自己的價值,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將成為非常有愛心的孩子。那麼,代際教育好不好?
  • 哪有隔代親,只是因為愛我,才順便愛了我的小孩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 夫妻育兒: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唱垮教育這臺戲
    育兒過程中,存在的兩種「紅白臉」1)「隔代親」和父母觀點不一致隔代親很嚴重的家庭,存在的紅白臉主要是父母和爺爺奶奶。父母往往扮演了「白臉」角色,溺愛孫子的爺爺奶奶捨不得出面制止。父母教育觀點不一致,要分家庭。
  • 《婆婆和媽媽》麥迪娜與婆婆因育兒「分歧」
    節目中,陳若儀首次出鏡,落淚坦言「壓力很大」,而林志穎媽媽的獨居狀態也引發了網友討論;伊能靜與秦昊媽媽則親似「姐妹」,手牽手承諾一起減肥的樣子十分可愛;而李晟兒子學媽媽說話引發爆笑,嶽母看女婿李佳航「什麼都好」的樣子十分溫馨;另一邊,麥迪娜與婆婆因育兒觀念產生小「分歧」,姜潮的解決方式獲贊「聰明」。
  • 做好這幾點,輕鬆培育出健壯新植株
    香雪蘭繁殖除了常見的分球方式外,還可以通過播種的方式進行,果實成熟以後將種子採集起來,隨收隨播,後期精心培育即可繁殖出一棵新的香雪蘭植株。本篇文章則重點圍繞「香雪蘭播種繁殖」這一話題來給花友們介紹,希望能幫助到更多花友。
  • 有種「隔代遺傳」叫包貝爾,自己躲過了,餃子卻完美遺傳奶奶
    ,這就是長相上的"隔代遺傳"。那麼,對於隔代遺傳疾病問題,家長能夠做什麼呢?1、備孕前要體檢對於家中老人有遺傳疾病的,夫妻兩人在備孕前進行檢查,了解自身情況是否適合孕育一個孩子。如果檢查之後能夠確定孩子會隔代遺傳疾病,則需要慎重對待要孩子的事情。
  • 受不了公婆育兒方式?或許你缺個大J小D式的朋友
    甚至有老人表示自己主動把大J小D的公眾號內容分享給兒子兒媳婦:「讓他們接受更好的育兒理念。」作為一位常年待在國外的育兒博主,面對中國特色的隔代育兒,大J小D公眾號的作者大J也要大呼受不了。小D初次回國與老人待了48小時,大J就吐槽自己差點成了「祥林嫂」:「我和老公真的對他們的好多育兒理念不敢苟同。僅僅48小時,我們兩個就覺得無比累啊,突然有了一種『我懂你們』的感覺。」
  • 隔代教養的那些事
    然而,每回都是兒子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婆婆已出聲抗議:「吃飯的時候不要教訓小孩子。」早知隔代撫養可能會在教育孩子上有一些問題,可在現實面前,我只能把孩子拜託給他的外婆和奶奶照顧。在兒子長到4個月時,我和兩位老人有了第一次較為激烈的爭吵,是關於要不要添加奶以外的輔食。許多育兒書上都明確寫著,嬰兒至少需在5個月後才能添加輔食,從素到葷,從單一到多樣,循序漸進。
  • 親子類節目玩出差異,看《寶貝的新朋友》如何解構隔代親子關係?
    其次,隔代教育滿足老人和小孩的雙重心理需求,也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爺爺會將日常相處中,將老一輩氣質突出的傳統美德耳濡目染到寶貝的血液裡去。在過往節目中也可以看到,《寶貝的新朋友》除了對隔代教育和價值觀念多層次輸出外,也折射出對於獨居老人的關注。
  • 三個簡單法寶,讓爸爸媽媽育兒生活又輕鬆又高效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家有倆寶,只很短時間用過保姆,沒有請老人幫忙,我們經常被問:忙不忙啊?累不累啊?怎麼做到的?我們自己確實摸索了不少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提高處理育兒生活日常瑣事的效率。如何提升?我們有三個法寶。
  • 家有老人帶娃的必看!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會害了孩子,你還在說嗎?
    這樣的場景,想必每個老人帶娃的家庭中,都會時有發生。且不說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帶娃分歧,單單是老人常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頭禪,就總是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頭疼不已。「都怪地板,把寶貝撞疼了,打它」佑佑在客廳玩,跑來跑去的時候,不小心被椅子絆倒,頭磕在地板上,疼得哇哇大哭。
  • 隔代寵:孩子更親老人咋辦?巧用遊戲力和地板時間,重建親子聯結
    一、隔代寵的兩大困惑昨天,我的鄰居小麗火急火燎地找到我,向我諮詢她們家孩子遇到的問題。她垂頭喪氣的說:哎,自家的孩子,和我一點都不親,這長大了以後可怎麼辦啊!原來,小麗因為平時工作很忙,家裡的小孩從小都是奶奶照顧。
  • 鞏義八旬老人培育出小麥新品種
    「中州2號」,是魯莊鎮西侯村八旬老人常宗周晚年最看中的東西。老人說,當年他就經常挑選細心細緻的年輕人,參加生產隊培育小麥種子的工作。育種時,一穗麥子要掐掉頭和尾,取中間部分,而且每棵麥穗只選20粒麥籽,多了不行。經他手育出的麥種,長勢旺,產量高,當年就曾是各村中的佼佼者。老人用的是自交系選優培育,選優質的小麥麥粒,一粒一粒地進行培育。這是一項需要耐心、細心和韌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