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
文/讀書369
首先分享一個故事。
烏鴉和鴿子住在一個小森林裡。一天,烏鴉準備離開,向鴿子告別。鴿子問它:你為什麼要搬走呢?
烏鴉回答道,其實我也不想搬走,但這裡的人對我太不友善了,他們嫌我的叫聲太難聽,不歡迎我留下來。
鴿子沉思良久,對烏鴉說了這麼一番話:「朋友,你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那麼無論你飛到哪裡,都不會有人歡迎的。」
如果不改變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點,而是一味地選擇逃避,那麼問題並不會得到解決,甚至還會被更多地問題所困擾。
一個人的成熟的標誌,就是能時常反省自己,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努力去改變。
改變情緒:遇事少責備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一味地指責,只能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遇事不責備,是一個人的修養。
蘇軾因為朝廷之爭,被章惇屢次迫害,一路被貶,坎坷崎嶇。最遠的一次,被貶到了「一去一萬裡,千知千不還」的海南。
當時的海南氣候環境惡劣,折磨著蘇軾的身心意志。雖是處在絕境之中,他也依然是雲淡風輕,一笑置之。
被貶海南的第三年,宋哲宗駕崩,宋徽宗趙佶繼位,朝廷大赦天下。
章惇的兒子生怕蘇軾回來會報復,連夜寫信給蘇軾求情,希望可以網開一面。然而,蘇軾並沒有報復這位曾經迫害過他的政敵,反而給他寄去藥方,希望他保重身體。
他在回信裡寫了這樣一句話:「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
一切都過去了,就不必再提了,好好保重身體吧。面對章惇過去曾給他的傷害,蘇軾選擇不再計較。
「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既然事情已經發生,再責備也只不過是徒增煩惱。
學會寬容,生活才會越來越順,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改變心態:爛事不糾纏
尼採在《善惡的彼岸》中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人的一生中會遇見很多不順心的事,不愉快的人,如果凡事都要計較對錯,到頭來只會累了別人,也苦了自己。
遇到爛事不糾纏,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
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韓信在受到屠夫的挑釁時,選擇忍受著巨大的侮辱,從屠夫胯下鑽過。這才有了之後的拜將封侯,破齊滅項,走上人生巔峰。
伏爾泰也曾經說過:「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
不糾纏不是懦弱,而是放下。
我們無法阻止困難的出現,也無法改變爛事的發展。 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
改變習慣:無事多讀書
楊絳先生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
閱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那些讀過書,都會融化在血液裡,轉化成我們人格品性的一部分。
陳道明曾因飾演電視劇《末代皇帝》中青年溥儀一角,一夜成名。
許多劇組請他去演戲,他也開始飄飄然。直到1990年,陳道明在拍攝《圍城》時認識了錢鍾書。他在錢鍾書家做客的時候,發現他們家裡沒有錄像機,沒有電視機,也沒有電話。
多的只有那一排排的書架,錢鍾書的太太楊絳就在一旁安安靜靜地看書。
這時候陳道明才意識到:「在文化的面前,學問面前,我覺得自己那點名氣什麼都不是!」
所以在他最火的時候,他躲起來了,開始不看電視,書房裡的床上也堆滿了書,累了就睡在一堆書中。
季羨林後來說,陳道明的文學水平,可以勝任北大研究生導師。
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讀書的意義,不僅是生活的避難所,那些看不懂的事,參不透的道理,走不出的困局,人生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人生的成與敗都是自己選擇的,學會改變,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遇事不指責,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爛事不糾纏,學會解脫自己的心;無事多讀書,找到生活最本真的意義。
往後餘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踏踏實實地努力,人生一定會有燦爛綻放。
往期推薦:
夜讀丨害怕麻煩,是急於求成者的通病夜讀丨《活著》:人的真正的成長,從失去開始夜讀丨欣賞別人,是一種境界
主播:競瀾
原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
《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投訴平臺》主播
有能力的人影響別人,沒能力的人受人影響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讀書369(ID: dushu369com)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來源:民生周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