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忘珠峰上那一雙雙眼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每一次深度採訪後,最難忘的莫過於採訪對象的眼睛了。這個春天,在珠峰山區,有那樣一群人,有那樣一雙雙溫暖、明亮而又如巖石般堅毅氣質的眼睛,定格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一個個瞬間。

  初見測繪隊員陳景濤時,他正在進行GNSS水準測量。他跟隊友對照點之記(記載大地點位情況的資料),找到了測量點,再架設三腳架和基架,調平基架,並在基架上放置天線設備,連接接收機主機,插入電源、開機,實時記錄。

  全程如一段啞劇,陳景濤和隊友沒有過多交流,他的眼睛專注凝神、閃動著青春、熱情的光芒。

  在海拔超4300米處完成上述工作並不容易。由於缺氧,陳景濤和隊友每完成一個步驟就立在原地大口大口喘氣。他說:「外業作業有風險,也有樂趣,能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景色。」

  「經天緯地,開路先鋒」,是測繪事業的生動寫照。既然測繪人肩負著開路先鋒的神聖使命,定要繼續攀登!

  40歲的測繪隊員鄭林工作之餘,總愛和同事聊家常。珠峰大本營帳篷內微弱的燈光打在他黝黑而線條柔和的臉頰上,眼睛更加清澈明亮,如珠峰峰頂上的晨星。

  「我就喜歡幹測繪,自己一定會全力以赴。」參與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的鄭林,這次主動請纓,參戰2020珠峰高程測量。

  在這次測量中,鄭林還是做老本行——三角測量,面臨的挑戰依舊嚴峻:高寒缺氧,外業作業時要翻過危險重重的衝溝、冰塔林、冰崩區等。但在他眼裡,「能再次參與珠峰高程測量,很光榮」。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光榮」是隊員們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這份光榮感源自他們心底對測繪事業的熱愛和忠誠。

  測繪隊員薛強強這次主要參與西絨(西絨布冰川)點的峰頂交會測量。自4月20日以來,他一直在外進行衝頂前的模擬交會測量。

  西絨點海拔超5600米,沿途要翻過一個高300多米、坡度超50°的衝溝。

  薛強強回憶,攀登途中,稍一疏忽或手一滑,他們就可能掉進溝底。由於高寒缺氧和體力的嚴重消耗,他的眼裡不時迸散「金星」,胸口脹痛,堅持爬上去後,手套都磨爛了,「整個人幾乎都癱瘓了」。

  「我們不是專業登山隊員,靠意志而不是體力往上登。」薛強強說。來回途中,隊友們在雪地上寫下「忠誠」二字,寫了一路,激勵前進。

  眼前這位37歲的陝西漢子,皮膚糙黑、身材魁梧,粗獷如高原戈壁,一對黑亮的眸子深邃透明。

  在珠峰大本營西側的一個小坡上,矗立著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紀念碑。在很多測繪隊員心中,這座紀念碑既是對那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深沉禮讚,也是測繪人的精神豐碑。

  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紀念碑巍然矗立,測繪精神代代傳承,永不熄滅。在測繪隊員陳剛眼裡,傳承這種精神既是責任,也是初心。

  「在這次測量中,我們最在乎的是能不能精確地拿到各項數據!」眼前的陳剛,語氣堅定,雙眼炯炯有神。

  陳剛此前參與過攀登全球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南、北極點的項目,最關心的也是能在多個地理標誌點進行測量。在珠峰的前期拉練裡,他在幾處營地進行重力測量時,不厭其煩地提醒年輕隊友要珍愛儀器,確保測出的數據完整。

  「珠峰北坡位於中國境內,我們有責任及時、透徹地了解。」陳剛說,這也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2020珠峰高程測量27日成功實現登頂測量,完成野外測量階段的最後一步,標誌著我國15年後的這次測量取得關鍵性勝利。

  「山若有情山亦老」。如果珠峰可以動情,那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塊石頭,都用無聲的凝視,致敬這群用熱血與青春詮釋忠誠與擔當的開路先鋒。

     (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9日電 

相關焦點

  • 在珠峰大本營關閉前,我曾在那領略過,這世界上最高的風景
    莎莎是2018年自駕抵達珠峰大本營的,而那之後的2019年1月,珠峰管理局就宣布之前的珠峰大本營所在位置以上區域,無限期的對遊客關閉。這也讓莎莎當時的珠峰大本營之行,成為不可複製的行程。先是讓我們興奮的是,這些拐來拐去的公路,和川藏線上的72道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好在路上並沒有其他車輛,所以也不覺得驚險。到達珠峰大本營腳下,所有人都必須要下車換景區交通車。這裡是有武警官兵守衛的,一下車就會告訴我們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說不能拿旗子拍照。當時我還有些不理解。
  • 珠峰135回憶--8087
    遠處黃色的一片就是珠峰大本營,黃色的都是帳篷一個多小時到達cp14 EBC 珠峰大本營。在那的很多朋友都在那翹首期盼著我。攝影團隊,還有幾個國內來登珠峰的朋友。見到他們是分外親切,擁抱、拍照、聊天。早上一點鐘起來,cp16的工作人也給我一紙條,紙條上有個客棧的名字,說陪跑員在下面Lobuche的客棧等我,陪我翻埡口。一點多鐘從cp16出來,出來一段爬升後上到山口,抬頭一看,滿天的星星,太壯觀了,那一刻我的眼淚不禁流下來,我關了頭燈,在那靜靜的站著,看著這一切。
  • 學習強國:我與珠峰系列(一)
    那時,大家的壓力都很大,珠峰大本營的氣氛甚至有些壓抑。在這最艱難、最關鍵的時刻,珠峰高程測量隊臨時黨支部在珠峰大本營召開了「不忘初心、迎難而上」和「遇到問題怎麼辦」兩次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和隊員面向國旗、黨旗集體宣誓,立下戰書,鼓舞了士氣,提振了信心。
  • 2020珠峰上的極致精神 為珠峰「測身高」,每一步都要做到極致
    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遠比電影中那些畫面更加觸目驚心,海拔6000米以上、-40℃極寒、10級大風,攀爬在山脊之上,只靠一腔極致的信念。」今年,是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周年。「60」這個數字,跨越半個多世紀,如今聽起來更像是一種「登途」的傳達。從1960年到2020年,60年間四次登頂、三次測高,其困難之多數之不盡。哪怕就是在裝備如此完善的今天,登頂珠峰仍是一項不可想像的任務。
  • 珠峰最險一關:"希拉蕊臺階"真的塌了
    「希拉蕊臺階」(原貌)是登頂珠峰之前最後一道難關   人民網訊 據BBC報導,登山家證實,珠穆朗瑪峰著名的「希拉蕊臺階」已經坍塌,今後登頂可能會變得更加危險。「希拉蕊臺階」是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最後一關,它位於珠峰東南側,高12米,是近乎垂直的巖石斷面。因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於1953年第一次徵服它而得名。
  • 珠峰上「綠靴子」什麼來頭?每個登山者都知道他,經過時備受煎熬
    所謂的「綠靴子」並不是指一雙靴子,而是一具登山遇難者的遺體,位於珠峰8500米的巖壁下。由於從珠峰上向下運送遺體危險重重,登山遇難者的遺體往往會永遠留在那裡,久而久之就成為了路標。20多年以來,無數登山者都從「綠靴子」身邊走過。他是誰,這裡面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綠靴子」的身份是28歲的印度登山者澤旺·帕爾喬,當時他的身份是印度邊境警察之一。
  • 什麼是珠峰
    圖據星球研究所 大約6500萬年前 印度次大陸筆直地向歐亞大陸衝來 並最終狠狠撞上歐亞大陸 構成5億年來地球最重要的造山運動 沉睡千年的青藏高原劇烈抬升 圖據北京大學2018珠峰登山隊 但從地質研究的角度看 珠峰並不是一整塊固定的巖石 而是由自上而下的三個部分組成 依次是珠穆朗瑪組、北坳組和絨布組 珠穆朗瑪組是山峰的頂部
  • 珠峰重測背後,讓世界矚目的中國力量
    26歲的夏伯渝就是在第二次衝頂時,把睡袋讓給一位丟失睡袋的藏族同胞,導致自己凍傷,雙小腿不得不被截肢。不光如此,因為高海拔,珠峰的大氣也異常稀薄,空氣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1/4,紫外線強烈。在強光照射下,人會出現如在眼睛之間釘釘子的劇烈頭痛。甚至,即使閉著眼,將眼球從一側轉到另一側,都會感覺到劇痛。
  • 珠峰環線百人首發體驗團蓄力造勢 攜程助力上海援藏打造珠峰旅遊品牌
    此次活動作為攜程集團助力上海援藏推廣珠峰環線旅遊「四個一」計劃中的一環,讓更多人了解了珠峰環線的特色旅遊資源和多元化的民俗文化,為後續加快打造珠峰環線品牌和推動日喀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給珠峰「量身高」的團隊有23人來自河南這所院校
    5月27日上午11時許,在珠峰大本營焦急等待的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用對講機向成功登頂珠峰的8名隊員送去祝福。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全部成功登頂珠峰!為記錄這一歷史時刻,河南商報聯合中國自然資源報、新京報進行了直播。
  • 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在大本營開展訓練
    今年5月,由中國登山隊和國測一大隊共同組成的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將再次登頂珠峰,綜合運用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高程。
  • 怎樣給珠峰測身高?
    珠峰高程究竟是怎麼測量的呢?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測量珠峰為什麼還需要登頂呢?2005年珠峰測量親歷者、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永清曾在《珠峰簡史》一書中詳細回顧我國上一次珠峰測量的全過程,下面我們就通過該書的部分書摘了解珠峰高程測量中的各種知識。
  • 珠峰:你一生的故事
    圖源@VCG這是珠峰最具標誌性的一層巖石,俗稱黃帶層。無論從哪個方向攀登珠峰的人,都可以在明媚的陽光下看到它。它分布在海拔8200米至8600米的高度。在它的上方,從大約8600米至峰頂,巖石轉變為灰色的石灰巖。在它的下方,從8200米向下延伸至大約7050米左右,巖石變成明顯更黑的變質巖[1-2]。
  • 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測算結果有什麼用……新京報記者就與珠峰新「身高」相關的六個焦點問題,採訪了負責珠峰高程解算的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與專家成員蔣濤,揭秘如何為珠峰測量計算「身高」。   釋疑一:珠峰高程怎麼測?
  • 兩次測珠峰深感幸運 關鍵設備均為中國製造
    任秀波在珠峰上任秀波兩次參與珠峰測量任務的對比圖任秀波是2005年珠峰複測衝擊峰頂隊員之一,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也是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成員之一。15年前,25歲的任秀波首次參加了珠峰高程複測項目,15年後,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再次參與到珠峰高程測量中,而隊伍中像他這樣既參與過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又參與了今年珠峰高程測量的隊員一共有11名。任秀波表示,兩次參加珠峰高程測量深感幸運,這是他測量生涯中最為難忘的記憶。對於攀登珠峰及頂峰測量相關事宜,任秀波是測繪隊伍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全面了解情況的人。
  • 珠峰最新高度公布 我們在大本營打卡的那塊石碑,要換了
    此前遊客還能夠自駕抵達珠峰大本營營地,但今年7月份我們的珠峰行中,遊客前往珠峰大本營已經必須換乘環保電瓶車。工作人員跟我們介紹到,這項措施能夠更好地保護珠峰核心景區的生態環境。   在這番對話的同時,車前跑過一群巖羊,工作人員笑著說「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就是加強珠峰環境保護後最直觀的成果。」
  • 珠峰新高程官宣 來看中國六十年的珠峰攀登大事記
    1975年,中國第二支龐大的登山隊進駐珠峰腳下,最後9名勇士登上巔峰,藏族女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側登頂成功的女性。本次登山隊實現人類測繪史上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測得珠峰8848.13米的高度數據。
  • 學習強國:我與珠峰系列(三)
    那時,對自己能夠加入2020珠峰高程測量交會組,去更高海拔參加戰鬥已經有了充足的信心。春節一過,加入珠峰高程測量交會組的通知下來了,愛人問我,「珠峰那麼冷,還去嗎?」我笑而不語,心早已飛向珠峰那個滿是風雪的地方。對交會組隊員來說,在外作業,寒冷只是一個小插曲,最大的挑戰是高海拔帶來的高寒缺氧和珠峰地區的冰川、陡崖峭壁造成的交通不便。
  • 珠峰「身高」怎麼測?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冰川、冰坡、冰塔林到隨處可見,峰頂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 這次珠峰測量用了很多國產儀器設備,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技的發展。珠峰高程測定在地學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研究珠峰及鄰近地區地殼水平和垂直運動速率變化,對地震預報和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
  • 任秀波:兩次測珠峰深感幸運 關鍵設備均為中國製造
    15年前,25歲的任秀波首次參加了珠峰高程複測項目,15年後,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再次參與到珠峰高程測量中,而隊伍中像他這樣既參與過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又參與了今年珠峰高程測量的隊員一共有11名。任秀波表示,兩次參加珠峰高程測量深感幸運,這是他測量生涯中最為難忘的記憶。對於攀登珠峰及頂峰測量相關事宜,任秀波是測繪隊伍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全面了解情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