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像成都人那樣生活」成為引領潮流的價值選擇,這是成都提出的一個新目標。
那成都人的生活又是怎樣?是河邊茶社裡氤氳的光景,還是城南寫字樓裡追趕的步伐。也許答案有很多種。但其中,成都TOD又提供了一個真實可期的樣本,在軌道交通交織起的五線譜裡,跳動起新的樂章。
它又像是一把城市的密鑰,為成都開啟未來生活的大門。門裡的世界,滿足了城市人關於生活的所有想像。
而現在,門已經打開。
11月18日,2020年中國樓宇經濟全球合作大會暨中國樓宇經濟博覽會落下帷幕。在本屆大會上,成都TOD受到了廣泛關注。據最新消息,陸肖站TOD綜合開發項目即將正式登場。
作為成都TOD的開篇之作,陸肖TOD以完善的城市資源配套、有序的城市生態網絡以及公園城市生活環境,開始把關於家和城市的夢想,寫進現實。
▲陸肖TOD景觀示範區實景圖
打探陸肖TOD:「山、水、林、城」築起現代「桃花源」
從吉龍路699號下車,斜前方,白色為底橘黃鑲邊的建築在綠意的掩映中,如隱若現。進入其中,一步步遠離車水馬龍,移步皆景。
邊界種植池裡,綠植的搭配和修剪,充滿了藝術和秩序感;別有洞天的是,隱秘的下沉式中庭,生機盎然錯落有致。落差給予流水活力,懸瀑和溪水相得益彰,又與一簇簇草木聲色「合鳴」。
這是才亮相不久的陸肖TOD·麓鳴九天景觀示範區,裡面坐落著TOD展示中心以及陸肖TOD·麓鳴九天銷售中心。以此為起點,整個陸肖TOD的建設正在加緊成形成勢。在示範區內呈現的景致,也將是未來陸肖TOD的常態。
據悉,該項目設計以「桃源生活」為主題,將「山、水、林、城」的元素融入其中,以簡約的折線打造適合現代人生活的生態居所。據項目工作人員介紹,包括示範區和其後方住宅的地塊建築紅線相較於街邊來說,往後推了四十餘米,就是考慮到綠化空間的增加。住宅樓距之間也有擴寬,提高居住的舒適度。
有詩意棲居,也有現代生活。
陸肖TOD一體化設計超千畝,總建築面積約200萬平米。整體來看,其位於成都高新區中和片區,以中柏大道和吉龍路交匯處為核心,進行圈層式功能布局。項目交通資源豐富,陸肖站為6號線及22號線(規劃)換乘站,同時有天府大道、梓州大道,中柏大道以及蓉遵高速圍繞四周,可以快速連接繞城高速,構建起多維立體的交通網絡。
同時,項目除了擁有地鐵6號線和22號線的換乘點外,周邊還有遠期規劃29號線(西側)、33號線(北側)和20號線(東側)的環繞。按照規劃,到2035年,整個片區將擁有5線8站的軌道交通線網覆蓋。軌道交通帶來的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交通網絡已經為陸肖TOD搭建起發展的「骨架」,而商業、辦公、酒店、綜合配套等資源也在聚集。
目前,與景觀示範區只有一馬路之隔的高新體育中心已經「展顏」,明年成都大運會的桌球賽將在這裡開打;幼兒園、小學、國際學校在項目周邊規劃落地,有的明年就有望開課;中柏大道以西,高端辦公區和購物中心都會落址於此……
未來五至七年的時間內,整個區域的功能配套將達到一定規模,全面完善。
▲陸肖TOD意境圖
「步行上班」!地下慢行系統串聯起日常生活場景
在介紹陸肖TOD的視頻裡,一個叫迪娃的孩子暢想了這樣的生活場景:每天早上,和爸爸一起走出家門後不久,就進入一個長長的「連廊」。「連廊」的一端可以通往學校,還有一端連接了爸爸的公司。
不用過馬路等紅綠燈,也不被通勤所累,步行就能上班上學,這樣的生活在TOD項目不止步於「暢想」。
不同於傳統區域開發以商業為主,陸肖TOD地面上的規劃運用了「137」理念。具體而言,就是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在半徑100米核心區布局商業服務業設施,打造具有顯示度的城市地標;在半徑300米次核心區布局辦公、酒店及公共服務設施,塑造靈動多樣的城市場景;在半徑700米非核心區,布局住宅、公園等生活生態空間,營造從「城市到自然」的詩意棲居。
「以我們展示中心背後的住宅2號地塊為例,未來出發去往周邊的學校,步行時間都在3分鐘-5分鐘之內。」陸肖TOD工作人員舉例。
而視頻中迪娃所說的「連廊」,則是項目的亮點——地下慢行通道。
在陸肖TOD的一體化設計範圍內,各個功能組團的地下全部由公共步行系統聯通,通過分散布置的下沉公園,與地面慢行系統立體相連,並通過公共通道直接連接地上建築。
在TOD展示中心內,一個項目的剖面圖直觀地「解釋」了整個地下世界。簡單來講,地下分為了多層,最底層是地鐵站臺,中間層為步行公共通道,裡面還拓展了商業購物休閒等功能。同時,通道也直接連接到了地上的住宅或辦公寫字樓。如果坐地鐵回家,從地下就能走進家大門,一路上還能逛逛街買買菜,且避免了風吹日曬。再往上走,通過商業區周邊布局的下沉庭院,就能直達地面。
類似於現在春熙路地鐵站點和IFS大樓的連接「組合」,但陸肖站內功能更齊全,且規模更大。
為了不讓漫步在生活微場景裡的居民逛「暈了頭」,陸肖TOD對於地下功能區布局分工力求有序明確。
例如,地鐵站廳核心範圍布置主題餐飲、商超、電影院等集中商業;在重要公共通道規劃包含運動健身、特色餐飲、培訓教育等業態的地下特色步行街;在連接住宅小區的公共通道周圍,布局無人超市、洗衣店、快遞等生活配套,更好服務日常生活。
「未來依託地下慢行系統,我們還可以慢慢實現更多的功能,成為整個區域最便利的核心點。」TOD展示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地下慢行系統就是從地下把整個地面上所有的功能區和功能點,進行有效連接。「同時地上地下慢行系統相互補充,與周邊地鐵線路又相互串聯,慢行系統+高效軌道交通結合,再與各城市功能一體化編織成網。能夠真正實現綠色出行方式的同時,又帶來了交通與生產生活緊密連接的「沉浸式」生活體驗。
▲天府新站TOD意境圖
TOD成都:提供一種解題思路
除了陸肖TOD,今年還有包括梓潼宮、雙鳳橋和中環在內的三個TOD項目陸續入市。未來的3到5年,隨著成都首批14個TOD示範項目的建成,TOD成都模式將初現雛形。
說到成都TOD,總繞不開探究「成都為什麼要建TOD?」這個問題。
TOD綜合開發的理論體系來源於美國,由建築師彼得·卡爾索普提出。最先是針對城市效率無法提升的問題,規劃以公共運輸站點為核心,布局人的生產生活。
TOD理念又在日本得到實踐。其TOD建設特點是依託新幹線或大鐵線路,穿插城市地鐵線路站點建立TOD。「而成都的TOD,是以來自美國的這個理念作為理論支撐,借鑑一定的日本實踐經驗及其它先發地區經驗,並結合自身城市特點,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出的。」成都軌道集團下屬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改革開放後,部分國內城市建設首要任務是修路。隨著路面交通的發展,私家車日益增長,道路擁堵問題開始暴露。
「其實車的使用效率並不高,我們會發現路上大量的車裡,只坐了一個人。但我們又要進行跨區域的城市活動,大量的低使用率的車在路上,佔用了城市空間。」該負責人指出,發展軌道交通是現代城市的發展方向,也能成為解決城市問題的有效途徑。「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間方便了出行,而且時間也是可控固定的,且綠色環保。」
依託軌道交通,TOD項目的規劃和發展,又提供了更開闊的解題思路。「目前成都較好的配套資源都集中在3環以內。比如商業,我們想到的就是春熙路;教育,大部分都在青羊區和錦江區。」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個TOD項目都會有一個「造城計劃」,並以點線面的形式來進行全新聯通。「會以軌道交通站點為圓心,規劃設計運用『137』理論,對土地進行混合功能開發,配備醫療、教育、購物中心、公園、寫字樓等。」
所以,成都TOD城市功能更加聚合,人和社區、人和城市更加緊密連接。同時,項目內地下慢行空間系統的打造,「BMW」(公交+地鐵+步行)綠色出行體系的構建,更加促進生活圈、商業圈和交通圈的融合,便利城市生活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品質。
▲中環TOD意境圖
堅持一種城市底色
出門見景,推窗見綠,這也是成都TOD所構建的生態生活場景。每個地塊都有更多的綠化空間,在公園裡造社區,社區裡造園林。
公園城市理念為成都TOD注入底色的同時,又點綴出特色。「成都TOD項目內的綠化率都特別高,但我們不像紐約的中央公園一樣,打造佔地廣成片的綠地,而是在地面一些小的地塊或節點去規劃設計。」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TOD所要展示的綠意,是小而美的。
同時,成都TOD項目也注重人行空間的打造。在慢行步道兩旁,注重具有成都特色的街景的展示,凸顯成都特色,再邀約一句,「和我在成都的街道走一走」。移步皆景,不僅是生態自然之景,更是人文特色之景。
在總體的規劃設計框架下,其實成都眾多TOD項目因周邊環境、資源、優勢和需求的不同,各有千秋。
梓潼宮站TOD綜合開發項目整體定位為「青春梓潼·新形象」。立足成都市TOD綜合開發頂層部署,依託區域豐富的城市功能配套資源,借勢大量的常住居民和未來外溢產業人口,致力於打造集精品鄰裡商業、教育辦公以及配套住宅為一體的城市次區域級TOD綜合體。
雙鳳橋站TOD綜合開發項目立足電子商務與平臺型總部主體,關注創新動能的融合化發展路徑,制定可持續的電商總部企業發展策略,構建優質的功能配套與服務支撐體系,最終實現「電商生態小鎮」的整體化構建。
中環TOD項目整體定位為「成都地鐵一體化青年M族輕奢社區」,依託區域豐富的城市功能配套資源,融合「軌道交通+商業配套+生活住宅+公園社區」的新模式,致力於打造集精品鄰裡商業、教育辦公以及配套住宅為一體的TOD綜合體。
▲TOD項目剖面圖
秉承一種開放合作姿態
從落地、生根、成長,成都一直以一種開放合作的態度,去探尋成都TOD的發展途徑,並非「閉門造車」。
成都多次向行業內的國際大咖「討教」,而大師們也常空降蓉城,為TOD建設指點出招。TOD理念的提出者卡爾索普,也曾參與了成都TOD站點的規劃。
在策劃規劃、一體化城市設計等關鍵環節,成都把目光投向了國際TOD先行的國家和地區,借鑑適用經驗。
陸肖TOD「交通廣場「的設計靈感,就來自於東京著名的TOD項目——二子玉川站和京都站,主要解決人流、車流的交通集散。
同時,為了更好地推進TOD建設,通過全球甄選,成都軌道集團與株式會社日建設計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開展站城一體化開發設計、商業及設計諮詢業務,共同推進成都TOD綜合開發,促進城市功能空間優化。
合作的「朋友圈」還在擴大。
英國的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維斯、仲量聯行、德勤諮詢,美國的高力國際……這些策划行業標杆企業,都已成為成都TOD 「朋友圈」的重要夥伴。
全球頂尖設計團隊,如日建設計、HDR建築設計、法鐵、艾奕康、凱達環球、利安、梁黃顧等,也都和成都TOD有著密不可分的合作關係。
在商業領域,包括零售巨頭沃爾瑪、日本最大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歐力士、「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國際地鐵聯盟成員MTR(港鐵)等全球知名品牌,以及一大批國內行業領軍企業,如萬科、蘇寧、紅星美凱龍、勁浪體育等,紛紛與成都TOD成功「牽手」。
優質資源和服務的注入,勢必又將為成都TOD建設帶來更先進和成熟的經驗,讓精緻的生活美學觸手可及,提升TOD開發品質。
軌道交通建設改變城市格局,TOD綜合開發改變城市形態。未來,積蓄各方勢能的成都TOD,不僅將立起軌道交通引領產城融合發展的典範,更將成為成都一張嶄新且極具特色的城市品質生活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