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棠×阿乙×鄧安慶:站好自己的獨立位置

2021-01-12 騰訊網

在這個漫長難熬的特殊假期,每個人都時刻關注著疫情的變化。現代醫學的飛速進步,一度讓人產生「人類已經戰勝古老的傳染病」的錯覺,但正如美國細菌學家漢斯·辛瑟爾所警示的:「只要人類的愚蠢和殘暴給傳染病一個機會,它們就會乘虛而入,重整旗鼓。」

面對疫情,恐慌和焦慮是人類出於本能的應激反應,也是人體必要的自我防禦。這場全民皆兵的攻堅「戰疫」究竟還要打多久,至今無從研判,我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隔離在家中,接受著各種疫情信息的轟炸,若非專業的醫療和科研人員,不免有愛莫能助之感。

但其實,我們至少可以做兩件事情:一是對這個歷史性時刻進行記錄,把每天的日常見聞和思考寫下來,這些文字拼貼在一起將會是此次疫情的全景紀實,它們不僅能為當前的疫情防控提供有效信息,更能為歷史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底稿;二是可以到書籍和電影等藝術作品中,尋求必要的智慧和心靈的安頓,讓我們能更從容地應對此時的困境。

在接下來一段時期,新京報文化頻道將採訪一批作家、學者、藝術家,請他們談談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們的閱讀和思考。這些採訪將記錄下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知識分子群體的生活、心理和文化狀態,他們未必都能為疫情的控制提供良策,但在對一些事關宏旨的時代議題的反思和人們心靈的安頓自處上,他們將提供有益的思考或一份可參考的書單、影單。

本期「疫期讀書」,我們採訪到三位作家廖偉棠、阿乙和鄧安慶。在疫情期間,他們分別居住在香港、北京和黃岡,雖然相隔千裡,但無不密切關注著疫情的發展變化。作為寫作者,他們也在用詩歌或散文記錄著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試圖為時代留一份私家檔案。(文末可查看往期連結)

採寫 | 張進、吳鑫、徐悅東

01

在動蕩之中,準確攉取最荒謬的細節

新京報:疫情期間,每天的生活大致是如何安排的?

廖偉棠:對於我來說,真正的防疫生活自我一家初二夜晚從香港回到臺灣開始,至今已自覺「隔離」近十四天。兩個小朋友一醒來,萬事萬物就圍繞他們旋轉,基本就是陪玩、陪讀、陪彈琴、唱歌,一有陽光就到自家院子裡曬太陽玩。其間,出過幾次門尋找口罩(不果)及購買日用品,去到的最遠的地方是離家一千米的一條山溝,有自然步道,走下去走上來,往往只會路遇兩三人,是一個不需戴口罩的運動。孩子有幸午睡或者早睡,我就歡喜雀躍,趕緊開卷、開酒,假裝回到平凡又珍貴的讀寫生活中去。

阿乙:我待在北京,眼看著雪下了兩場。每天在家儘量寫800字的小說,讀30至50頁書。給親人、朋友打打電話。

鄧安慶:我老家是在湖北黃岡下轄的武穴市,此次疫情在我們這邊也挺嚴重的。所以,我基本是在家裡,沒怎麼出門。每天在家看看書,看看電影,主要還是在寫一系列的隨筆。

廖偉棠,1975年出生於廣東,後移居香港,並曾在北京生活5年,現為自由作家、攝影師。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獎,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小說獎、創世紀詩獎及香港文學雙年獎。

新京報:你們最近在讀什麼書?為什麼在疫情時期選擇這些書?特殊時期的這些閱讀有何感受?

廖偉棠:這半個月,我讀了香港詩人淮遠的詩集《特種乘客》、香港詩人溫健騮的詩集《帝鄉》、美籍華裔詩人李立揚的詩集《眼睛後面》,還有半本加繆的《鼠疫》。後者的啟示不言而喻,前面三本詩集,和我過去半年反覆讀的布萊希特詩集是一脈相承的,就是當我們身處時代、身份認同等漩渦的時候,如何保持熱心冷眼,站好一個詩人的獨立位置,在動蕩之中準確攉取那些最痛的、最荒謬的細節,因為這都是未來的證物。接下來打算閱讀阿甘本的《幼年與歷史:經驗的毀滅》、大衛林奇的自傳《在夢中》和韓國詩人高銀的新著《招魂》,後者對當下中國是很有意義的。

阿乙:我最近在讀譯林出版社版的《追憶似水年華》,目前讀到第三卷。上一次沒有讀完,這次想儘量讀完。普魯斯特帶來的啟示是,寫作不僅僅是描寫外部社會,它也可以向自己、向精神性的領域探照。

鄧安慶:我看書比較隨機,手頭有什麼就看什麼。目前讀完了兩本書,一本書是《坡道上的家》,這本書對我的意義是對女性境遇有更深入和更切身的了解。在這樣一個社會結構之下,很多事情是習察不焉的「理所當然」,作為「母親」的女性所遭遇到的和所承受的,明明覺得不對勁,卻都很難明確表達出來。這部小說是一部「自省」之書,女主人公裡沙子要逐漸把「內化」成自己行事準則的那些「當然」,從如空氣一般瀰漫的瑣事中扒拉出來,不斷地琢磨體味,不斷地從自身境遇中追根溯源。這本書最精彩的就是它的心理描寫,讀來很能感同身受。

另一本是唐諾的《盡頭》,唐諾是我非常敬佩和喜歡的作者。他是編輯出身,在書的世界已經浸淫幾十年,身邊有很多厲害的小說家,他太懂得小說書寫者這類人了。如果你是寫小說的,你會感覺自己在寫作中的各種感受和困惑,都能在他的文章中得到解答、呼應和撫慰,甚至能更深入進去,讓你跟著他一起思索書寫的各種可能性。他是你的朋友,懂你;也是長者,能帶你往更深遠地地方看,進而撫慰你,啟發你。

阿乙,江西瑞昌人,生於1976年。《人民文學》中篇小說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得主。出版有長篇小說《早上九點叫醒我》,短篇小說集《灰故事》《鳥,看見我了》《春天在哪裡》《情史失蹤者》,中篇小說《下面,我該幹些什麼》《模範青年》,隨筆集《寡人》《陽光猛烈,萬物顯形》。

02

「沒敢說什麼以詩歌介入現實」

新京報:疫情期間看了哪些電影或電視劇?為什麼選擇這些影片?

廖偉棠:因為我還是一個影評人,沒法去影院看電影真是要命,半個月來新電影只看了《1917》。幸好在家裡地下室安裝好了投影,看一些經典影片DVD不受影響,於是重看了《2001太空漫遊》《內陸帝國》。並在Netflix看了《一一》《少年的你》和《黑鏡:潘達斯納基》。選它們還是寫作需要,已經為《一一》和《1917》寫了影評。

阿乙:我把邵氏的武俠片看了不少,主要是迷上了狄龍、姜大衛和張徹。張徹的電影開頭都會有騎馬的鏡頭,瀟灑痛快。《獨臂刀》《書劍恩仇錄》《天涯明月刀》不錯。《射鵰英雄傳》三部曲非常好,飾演黃蓉的郭佑華非常美。武俠其實是對自己不具備的能力的想像性授予。

鄧安慶:主要在看臺灣導演鍾孟宏的作品,尤其喜歡他的《陽光普照》。這部電影幾乎是反諷式地用了這個題目,一樁又一樁沉痛的打擊紛至沓來,無論是逃避還是面對,都毫無「陽光」可言。影片中有一種堅韌的精神,人在千瘡百孔的情況下,依舊努力地維持下來。這份維持的力量,是無法言表的愛。有點像是回到看楊德昌《一一》的感覺,近三個小時的片長,看完後沉浸在一種平靜而惆悵的情緒中。林生祥的配樂真好。

新京報:這段時期是否有在寫作?疫情之下,有何特殊感受?

廖偉棠:春節加防疫,基本沒有心情和時間寫大篇文章,只有幾個專欄還堅持寫著,最難受的是憑回憶寫旅遊專欄的時候,心想不知何時才能這樣任我行了——在這被恐懼和戒備分割的地球上。可怒的是,「時代不幸詩人幸」,這個月寫了五首關於疫區、疫事和受難者的詩,沒敢說什麼以詩歌介入現實,只是忠實於自己,發出一個有痛有恨的聲音而已。

阿乙:我在寫一個短篇,它是計劃中成系列的短篇中的一個。在這個時期,保持個人紀律很重要。我體質不好,約束自己最重要。

鄧安慶,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從事過廣告策劃、內刊編輯、企業培訓、木材加工、圖書編輯、網際網路等不同職業。已出版書有《紙上王國》《柔軟的距離》,在《人民文學(海外版)》《讀庫》《山花》《上海文學》《花城》《書城》等期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多篇。

03

不能忽視災難中人們的精神問題

新京報:你們對疫情有持續關注嗎?是否有做日常的記錄和觀察?

廖偉棠:不可能不持續關注,我尤其關注在疫區武漢幾位詩人和作家朋友的文字,通過他們去看最真實最基層的困頓和希望。

阿乙:我很關心疫情。我會提供自己的一點點幫助。我沒有專門做記錄,我想僅僅是看一圈社交媒體,就知道發生什麼了。在這很短的日子裡,出現了很多讓人欽佩的勇敢的人。我對醫生這個職業心懷崇敬,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和保護者。

鄧安慶:我一直在寫《疫時回鄉記》,記錄疫情期間的觀察和思考,一方面想為自己留下一份詳細的生活記錄,另一方面,也想為這個時代留一份普通人的疫情檔案。

新京報:對於這次疫情的暴發和應對,你認為最需要反思的是什麼問題?

鄧安慶:無他,信息的公開透明和對基本人權的尊重。

廖偉棠:最需要的是反思媒體知情權和公民言論受阻的問題,堵住了示警的嘴巴,也就讓整個民族呼吸困難了。

新京報:防疫期間,有沒有值得推薦給讀者的書?

廖偉棠:我還是推薦讀詩,兩種詩:一是蒼勁的古詩,讓人心鎮定堅韌,從漢字裡獲取信念;二是曾經經歷劫難的當代人的詩,像布萊希特、策蘭和曼德爾斯塔姆,他們教曉我們絕不向時代的「病毒」投降。

阿乙:我沒有什麼推薦的。我自己的經驗是,在思考一些問題時,多注意一些學歷和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怎麼說,還是應該多相信專家和學者。另外就是多接觸科普文章。子曰:無友不如己者。

鄧安慶:我推薦《巨浪下的小學》。這真是好書,翻譯得也好。「3·11地震」引發海嘯,這場大災難題材本身就很值得寫,而作者也不辱使命,他關注慘劇是如何發生的,對事件在人們心中引發的精神災難尤為在意。讀來時常有頭皮發麻之感,除開追究導致悲劇的事情本身之外,給我最大衝擊的是圍繞「死」而來的。如此細緻地記錄人們在死亡面前的身心感受,讓人能夠代入進去,體會那種恐怖、窒息、麻木、撕扯……經常讀一點就要放下來,緩一口氣,讀完後也不敢細想。

採寫 | 張進、吳鑫、徐悅東

內容編輯 | 徐偉、宮照華

值班編輯 | 高貴兵

校對 | 何燕

相關焦點

  • 廖偉棠的詩,用粵語念最美 新書發布
    詩人廖偉棠最新詩集《春盞》,收錄了他過去 25 年的情詩。這次發布會,邀請到詩人、導演尹麗川,廖偉棠的好友——先鋒民謠歌手小河,還有一個神秘嘉賓,他本來住在大理,恰好在北京,所以特來助陣。他就是用蒼涼的聲音、詩意的歌詞,震撼過無數文藝青年的靈魂歌者——周雲蓬,四位好朋友相見,免不了談論詩歌、音樂、愛情,還有那些津津樂道的往事與夢想。
  • 合安九高鐵桐城東牽引站電力通道全線暢通
    4月28日,在桐城市孔城鎮,國網安慶供電公司工作人員順利完成220千伏文鐵2803、鄧鐵2804線路終端塔至牽引站構架的導線安裝。至此,合安九高鐵安慶段桐城東牽引站220千伏供電線路全線貫通。    這條來自500千伏文都變和220千伏鄧村變的雙回獨立輸電通道,搭載著138基杆塔、40公裡線路,將把源源不斷的可靠電能注入東西走向交通「大動脈」合安九線,為合安客運專線鐵路調試、運行提供可靠電力支持。
  • 廖偉棠:你所忍耐的,就是命運將賦予的|單讀視頻
    我是那塗滿陌生人名字的照像如果我們再見,你會告訴我你的名字吧
  • 安慶小叔
    摔倒了,就地躺下休息休息,再站起來。儘量別讓不好的情緒過多地佔據了自己的世界。生活下去,最終才能成就生活本身!下雨天,摔了一跤,酸溜溜地勵個志。也許不知所云。其實我想說的是:人生如履薄冰,願----你我永不下沉!
  • 【經典誦讀】—— ♬ 廖偉棠 :《來生書》序詩
    >《來生書》序詩  ——給 F 或 Y作者/攝影:廖偉棠啊,平原正在擴大, 一條路在遺忘的地圖上延伸, 我在一夜又一夜的黑暗中化成風, 化成燭火,燒著我們自己的虛空。 作者簡介:廖偉棠,男,1975年出生於廣東新興,後移居香港。香港作家,現代派詩人、攝影師,自由撰稿人。朗誦者簡介:玉雕龍(王宏敏),南陽理工學院文法學院業界導師, 原南陽人民廣播電臺播音部主任,國家一級播音員。朗誦推廣人。
  • 安慶即將迎來新高鐵站,並引入合安九高鐵,這一縣市有望「崛起」
    安慶是安徽省的地級市,簡稱「宜」,別稱「宜城」,它是中國的一個著名城市,在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遊北岸,西接湖北,南接江西,兩者關係比較密切,佔地面積13589.99km,山川秀美,生態環境非常好,發展環境良好,今天說的是安慶即將迎來新高鐵站,並引入合安九高鐵
  • 解海龍做客安慶師範大學,站了三小時沒喝一口水,學子哽淚聆聽
    2020年12月11日,著名攝影家解海龍做客安慶師範大學敬敷大講堂,聲情並茂開講3個小時,全程下來都是站在講臺上且沒有喝一口水,本次講座主題是「捧起希望——照片背後的故事」。「拍風景要有天地情懷,拍人文要有悲憫情懷」,「好的攝影作品不是好看,讓人發笑,是要讓人思考」。講座中,解老師頻頻拋出攝影金句,引發學子掌聲不斷。
  • 合九線安慶西站更名為懷寧站 23日起發售懷寧站車票
    「1995年建站時叫高河埠站,2000年10月更名安慶西站,今年再次更名為懷寧站,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屬於懷寧縣境內,更重要的是區別於合安九高鐵線路中的安慶西站。」懷寧站站長程昌根介紹說。 根據國鐵集團發文,於11月20日修改既有安慶西站站名,更名懷寧站。為提前做好準備,綜合考慮天氣原因,懷寧站自11月17日著手更換站名工作。
  • 廖偉棠「為你讀詩」| 若欲相見,即得見
    心裡有綠色,出門便是草|第2119期Dee Nickerson[英國] 點擊收聽 《善哉十行》—— 周夢蝶來自為你讀詩粵語讀詩 心念流轉和作家一起,在書中收穫 -- 「智慧 · 樂趣 · 美」善哉十行作者:周夢蝶 為你讀詩:廖偉棠
  • 安慶最大的親子遊樂購物中心來了!
    還要求設計單位要根據會議討論意見,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將「弘陽廣場」打造成安慶最大的親子遊樂購物中心。2最新動態從安慶公共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東部新城JY10-1901地塊評估項目抽籤公告於今日發布3周邊配套該地塊周邊鄰近秦潭湖溼地公園,教育資源有安慶外國語學校、安慶職業技術學院。
  • 安慶師範大學校友深情創作《安慶》歌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由林特特作詞,虎衛東作曲,虞雨舟、丁一凡演唱的《安慶》,一經網上公開,被安慶人驚呼:好聽。殊不知,林特特(筆名)是安慶師範學院(現更名為安慶師範大學)2001年畢業生楊穎。1月4日,林特特接受記者採訪時,講述了歌曲《安慶》創作的前前後後。
  • 燒鍋的 (安慶方言)
    其實,在安慶方言中,這「燒鍋的」卻是指作人——不管你是年輕貌美,還是相貌平平,也不管你是時尚達人還是古典淑女,只要嫁給安慶人為妻,它便是你終生的代名詞。 安慶方言中,稱老婆為「燒鍋的」很普遍,沒有什麼難懂的,就是老婆的意思,這個稱謂最早起源於農村,因為一向鄉下女人大多只能呆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充其量只能圍著鍋臺轉,為男人,為公婆和兒女洗衣漿裳,燒鍋做飯而已。
  • 共享單車在安慶
    安慶共享單車有何特色?騎行體驗如何?面對共享單車的共性難題,安慶如何作答?截至4月9日,我市已完成共享單車停車點布點280個,投放車輛3200輛。記者 常豔 攝共享單車亮相宜城街頭4月10日上午10時,在安慶市體育中心前,安裝工謝金中按照手機裡的定位和現場圖片,不斷比對現場,確定了準確位置後,開始安裝共享單車車樁。「每一個停車點安裝20個停車樁,平均一個停車點安裝需要2個小時,早上體育中心有兩個停車點的安裝工作,下午,還要去一個小區安裝。」謝金中介紹。
  • 鄧阿姨的終極殺手鐧
    全世界都試圖找到她成為「人生贏家」的秘密,因為沒人看得懂,沒顏值、沒背景的她怎麼就嫁入了豪門,站上了國際舞臺呢?(2010年全球十大超級富豪太太完全榜居榜首)媒體上的隻字片語,外加透過我和她的共同朋友,勉強能湊齊個鄧阿姨的總印象。
  • 獨立站有哪些平臺?現在好不好做?個人適合做跨境電商獨立站嗎?
    獨立站有哪些平臺?獨立站現在好不好做獨立站有哪些平臺?獨立站現在好不好做?自主建立獨立站是一種比較專業並且獲益空間較高的方法,商家擁有更多的自由操控權,自主建站開發B2C交易平臺,根據自己的優勢與客戶的需求選擇收付款解決方案,自行流量推廣,做多少推廣,就會有多少推廣的效果,多做多得,效果是成正比的。從零開始如何打造自己的獨立站?有哪些跨境電商自建站平臺?
  • 安慶特色早點
    安慶是個歷史文化名城,有幾百的建城歷史,更是上千年年前的古皖國都城所在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特色小吃和早點也是有很多。今天安慶王帶大家了解安慶的早點文化。牛肉煎包裡面牛肉的量並不是很多,主要是豆腐,但是攪拌在一起根本吃不出哪是豆腐哪是肉,牛肉雖然用量少,但是是純正地道的牛肉,味道很濃,牛肉煎包的皮兒薄餡兒大,有少量的湯汁,味道特別好,因此受到食客們的追捧。
  • 即將消失的安慶老行當~~永久收藏!
    還要特別說一句,安慶說『爆米花』是『六穀炮』或『六穀爆』。 現在這一行業漸漸式微。孩子們的零食花樣繁多,家長要營養、衛生,孩子要對自己的口味,還要挑品牌。『爆米花』也有專門的機器。總之,現在越來越難聽到這樣的聲音了。對了,我們以前稱這一行,就叫『炸冬米的』。
  • 安慶與滁州,安徽的兩座地級市,誰的發展前景更好?
    兩座城市從城市面積以及人口來看,滁州和安慶幾乎持平,這也就有了更加直觀的對比,根據數據顯示,安慶GDP總量2380.5億元 (2019年)位居省內第5的位置,而滁州GDP總量2909.1億元,高居省內的第3的位置,這麼看來顯然滁州更佔優勢,當然如果算上增速,近兩年安慶顯然勢頭比滁州更好,持續下去,安慶超越滁州也不是空談。
  • 為什麼安慶緒要殺了自己的老爸安祿山,僅僅是因為帝位嗎?
    其人武力值比較高,在跟著老爸造反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但他性格比較木訥,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什麼事都「慢半拍」,一著急說話還不利索,所以在安祿山心裡,這個二兒子根本沒什麼地位可言,他最喜歡的還是段夫人說生的兒子安慶恩。 不過安慶緒的內心卻是有野望的。
  • 【安慶美食】公雞燒板慄
    安慶民間認為紅糖燒仔雞是大補之物,男孩在發育期間吃能促進發育。於是,有男孩的人家一般都養幾隻公雞,在公雞將要成熟還未成熟之時(即仔公雞,安慶人俗稱公雞頭),用紅糖燒了給男孩吃。我到現在還記得母親遞給我的那一碗紅糖燒仔雞:拳頭大的仔雞,燒出來只有一小碗,剛起鍋熱氣騰騰甜膩鮮香的端過來,急需營養的我一轉眼就吃完,連骨頭都嚼爛了,碗裡的湯汁也舔得乾乾淨淨。但我總喜歡留一個雞腿慢慢撕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