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盲從與鬱金香狂潮
一一勒龐《烏合之眾》摘選(九)
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1593年,傳入荷蘭。17世紀前半期,由於鬱金香被引種到歐洲的時間很短,數量非常稀少,因此價格極其昂貴。在崇尚浮華和奢侈的法國,很多達官顯貴家裡都擺有鬱金香,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國人用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去換取一顆鬱金香球莖。但這種奢侈與荷蘭對鬱金香的狂熱比起來,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當鬱金香開始在荷蘭流傳後,一些機敏的投機商看到了商機,就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不久,在輿論的鼓吹之下,人們都對鬱金香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並開始競相搶購鬱金香球莖。
到了1634年,鬱金香的熱潮漸漸蔓延為荷蘭的全民運動,一些自詡睿智的飽學之士也被捲入其中。當時買入價為1000美元的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後就升值為2萬美元了。
面對這樣讓人難以想像的暴利,所有的人都被衝昏了頭腦。荷蘭百業荒廢,人們紛紛變賣家產,只是為了購買一株鬱金香。就在這一年,為了方便鬱金香交易,人們乾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固定的交易市場。正如當時一名歷史學家所描述的:「每個人都相信,鬱金香狂潮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會向荷蘭發出訂單,無論什麼樣的價格都會有人甘於付帳。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蘭,貧困將會一去不復返。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隨從、夥計,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和舊衣服店裡的老婦,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換成現金,投資於這種花卉。」
1637年,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具體的數字更能說明問題:在鬱金香根莖最值錢的時候,一支鬱金香根莖相當於:2車燕麥,4頭肉牛,4頭肉豬,12隻綿羊,4桶啤酒,2桶葡萄酒,1000磅奶酪。人們紛紛用土地、房屋、家具、馬匹、綿羊、奶酪等任何值錢的東西來交換鬱金香……
有兩個小故事,或許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當時人們的瘋狂。
當時海牙有一個鞋匠,在自家的一小片種植園裡培育出了一株罕見的黑色鬱金香。消息傳開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一夥來自哈勒姆的種植者拜訪了他,想說服鞋匠把花賣給他們。最後,鞋匠以1500荷蘭盾的高價把自己的寶貝賣給了他們,沒想到,買家中有一個人立即把黑色鬱金香摔到地上,用腳將其踩成一攤爛泥。鞋匠驚呆了,買家們卻輕鬆地解釋說,他們也培育出了一株黑色鬱金香,為了確保自己的花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情願付出一切代價,不要說只是1500荷蘭盾,如果有必要,就是花費上萬荷蘭盾也在所不惜。
第二個小故事,可以當做一個黑色幽默來看。有一位年輕的水手,由於常年在海上工作,對荷蘭國內正在掀起的鬱金香狂潮一無所知。一次,這個水手因為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特別獎賞,船主招待他來家裡做客,並且給了他一條燻鯡魚做餐點。當水手離開時,他一眼看到船主的桌子上有一顆「洋蔥頭」,頓時覺得這顆「洋蔥頭」和鋪著華麗絲綢,並用天鵝絨鋪墊的桌子實在是不相稱,於是他就順手牽羊拿走了「洋蔥頭」,正好可以和燻鯡魚一起吃。
然而,水手並不知道,自己拿走的「洋蔥頭」其實是一顆叫做「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朵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荷蘭盾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簡直急瘋了,他立刻發動僕人和朋友一起尋找,最後他總算想起了水手,於是眾人發足狂奔,衝到碼頭。但是一切都太晚了,等大家到了那裡才發現,水手正坐在一捆纜繩上,津津有味地就著燻鯡魚嚼著最後一口「洋蔥頭」。
這個可憐的水手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闖下了大禍,他的這頓早餐的價格足夠全船的人吃一年了,用那倒黴船主的話說:「這頓大餐的價錢,都夠宴請奧蘭王子和整個總督委員會了。」水手為了自己的一頓早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被船主指控為搶劫,蹲了幾個月的牢。
但是,這件事也給正在瘋狂中的荷蘭人潑了一盆冷水:價值幾千荷蘭盾的球莖在一個不知情者的眼中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了?最終這個偶然的事件仿佛一枚重型炸彈,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
1637年2月4日鬱金香泡沫突然崩潰。賣家瘋狂拋售,一夜之間,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瀉千裡。雖然荷蘭政府趕快出面救市,他們請專家發表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勸告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根本無濟於事。一個星期後,鬱金香的平均價格已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的品種甚至不如一顆洋蔥的售價。絕望之中,人們紛紛湧向法院,希望能夠藉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損失。但在1937年4月,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從而徹底擊破了這次歷史上空前的經濟泡沫。
現在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鬱金香狂潮的整個過程,並做一點反思。
一開始,在群體的影響下,人們全都信心十足。當一個人從鬱金香的交易中嘗到了甜頭,腰包變得鼓鼓囊囊,周圍的人立刻投入進去;投機者對鬱金香價格的漲跌進行投機,並且通過在價格上漲時賣出和在價格下跌時買進而賺取了大量的利潤。許多人在一夜之間暴富,他們的榜樣效應又吸引更多人加入進來。人們前赴後繼,一個跟一個地衝進鬱金香交易中心,就像一群蒼蠅圍繞著蜂蜜打轉一樣。每個人都以為對鬱金香的熱情會持續下去,而財富也會從世界各地源源不斷地湧入荷蘭。
可是到了後來,一個偶然事件給人們帶來了衝擊,一些行事比較謹慎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了,他們不再認為這種狂潮會無止境地維持下去:富裕的家庭不再將買來的鬱金香種在自家花園裡,而是轉手以高價將之賣出,賺取差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這種判斷,認為有道理並據此拋售手中的鬱金香,鬱金香的價格應時下跌,並且一跌不可收拾,永遠也沒有再漲起來。群體效應再次發揮了作用,巨大的恐慌摧毀了人們的信心,使得每個交易者心亂如麻。
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混亂,每個人都在指責自己的親友;很多在熱潮中剛剛富裕起來的人,又被迅速打回原形;相當多的富裕人家都為鬱金香泡沫的破滅所累,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許多貴族家庭眼睜睜看著自己家族的財產毀於一旦而無計可施。
(Andy摘選 沈豐整理)
溫馨提示 :
由於微信公眾號變更推送機制,您可能會看不到我每天的文章更新。請點擊我的公眾號右上角三個點,將我設為"星標"朋友,每天最新文章就能及時呈現給您。
好東西要與人分享,感謝點讚,轉發,您的不離不棄是我們工作下去的動力。
歡迎訂閱
讚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