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巨著《烏合之眾》:君子慎獨,智者慎群,群體中的睿智之選

2021-01-17 幸運的feifei舟

前段時間網絡上曾有人發布了一則視頻,視頻中男子一會扇女友嘴巴,一會坐在階梯指著女友,歇斯底裡地怒吼。有一位抱著孩子的阿姨多次上前阻攔。越來越多的人被男子的怒吼聲吸引沒多久後周圍站滿了人,最後男子將手機重重摔在地上,坐在階梯上雙手掩面情緒奔潰大哭,一位大叔上前安慰拍了拍他的肩膀。

打人本身是不對的,而且男人竟然對女人對手,這更是不能接受。

男人打女人都會被認為沒能力的表現,而這一次很多人都同情男子的遭遇。

人們總是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很少有人去尋找或反思事件背後的故事,他們不關心事情的真相,就立刻跳出來大罵男子,說他沒素質,大大街上打女友,真是太不應該了。

但是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背後的原因總是讓人大吃一驚,讓人們不禁開始同情起男子來。

原來男子為結婚已經準備了150萬的婚房,30萬彩禮給女方 ,還賣掉自己的車給了女朋友的媽媽,女方卻帶人去男方公司鬧了4個月,甚至還打了男方。

我們不是當事人,都不知道這4個月他經歷了什麼,要不是被逼到走投無路,誰願意情緒崩潰當街大哭,身心疲憊對生活感到無望。

了解了男子的經歷後,很多人表示對他很是同情,不再是之前的態度,反對批評的聲音是一邊倒地倒向了女友,說她太過分,得寸進尺,將愛情看作商品,用金錢來交換。

在一件事情的背後,人們為什麼不願意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後再發表言論?而是會不假思索地隨波逐流,等真相浮出水面後再啪啪打臉,為之前的言行買單?

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這本書中有這樣的觀點:

1.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2.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3.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這裡只是列舉了其中的幾個觀點,更多深刻剖析人性的心理學知識,都在這本書中了。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烏合之眾」,「任何陷入群體的人,他們的道德水平比個人的道德水平低;他們的智力比個人的智力低;他們的他們的自我約束力,比個人的自我約束力低;他們缺乏自身的判斷力,極易受到煽動和蠱惑。這樣的群體叫做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雖然是一本不厚的書籍,卻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著作中最有影響力的,讀完這本內容極為精緻的書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有疑惑,為什麼仔細想想就知道是騙人的鄉村宣講會營銷,有那麼多當家的中老年人會上當?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終於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八年前,有一些人來到我們的村子,他們開始了為期三天的演講,這演講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觀看他們在臺上做的試驗。

第一天他們運來一些免費的不鏽鋼盆,只要是參加聽講的人,都會得到一張聽課券,而結束後都可以用券免費得到一個盆。

第二天來的人更多了,他們運來了一些免費的不鏽鋼廚房用品,照例發給聽講的人。

之後,他們就會做起生動有趣的實驗。

如何讓家裡的飲用水在他們的燒杯裡變得渾濁,之後又如何通過他們售賣的水壺,讓渾濁的水變得乾淨。

伴著魔術般神奇的實驗,坐在小板凳上的老人們瞪大了眼睛,為了身體健康,誰願意每天將本來就渾濁的水喝進自己的身體?

於是在主持人一遍遍地「名額有限」有催促下,老人們、婦人們一哄而上,都開始「搶貨」預訂了。

演講結束後,很多人拿著免費的用品和預定商品的券,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第三天,他們用了更大的車,裝了更多品種的廚房用品來到,人們以為跟前兩天一樣,會免費得到這些用品,誰知,人家要第二天預定商品的人,把錢交齊將廚房用品買下來。

看到有人買,大家便覺得是自己佔了便宜,等傍晚太陽落山,很多人的周圍便買了一堆可能根本用不著的東西。

後來再想想,一時衝動下竟買了幾千元的廚房用品,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用不了那麼多,可能兩三個就夠了。

群體的智慧低於個體,容易輕信,不會去思考產品值不值得買;一旦有人開始購買,群體的趨同心理就會導致更多的人去購買,此時即使有人勸阻,他們也會固執地買下東西,完全不聽別人的分析。

這個時候再清醒過來,後悔也晚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如果你一個人在街上看到有這樣的情景,可能根本不會買那麼多,但是在群體環境中,一個人就失去了精準的判斷能力,智商水平直線下降,既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群體不僅衝動,就像野蠻人一樣,它不準備承認,在自己的願望和這種願望的實現之間會出現任何障礙,它沒有能力理解這種中間障礙,因為數量上的強大使它感到自己勢不可擋。

人是群居的,隨時隨地都與他人發生密切的關聯,不可能一個人與他人切斷聯繫。

如何在群體中保持高度的清醒,不被他人左右自己的判斷力,你需要學習點人性的心理學知識,讓自己變得聰明睿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意識,在紛繁的世界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做一個不吃「後悔藥」的高情商的人,深刻剖析人性的《烏合之眾》值得一看。

32塊錢,可能只是一餐外賣錢,一杯奶茶錢,卻能讓你學到別人學不到的心理學知識,輕鬆看透他人的行為背後的動機,不做後悔事,成為別人眼中的聰明人。

快來把書中的知識講給自己家裡的老人聽,讓他們也學會洞察人性,做一個心理學高手!

快來吧,讀書與不讀書,過得真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而且是心理學這種高大上的書籍哦!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君子慎獨
    所以整句經文的意思是說,君子對於隱微幽獨之處,常存三畏四知之心,戰兢惕厲,以自謹慎防閒於獨處之時,決不敢稍做虧心之事,不要以為在無人見聞的暗室就可以欺瞞,但對屋內極為隱蔽之處,仍要知愧作,因為人的一動一靜,都有神明詳細鑑察,好像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事理所在,必定這樣,何況善惡的因果報應,昭彰明顯,不錯一毫一發呢?《帝君寶訓》裡還說:「神明鑑察,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 君子慎獨 不欺暗室
    當我們遠離熙攘的人群,孑然無拘時,是否還能恪守原則;當我們暫別工作的崗位,回歸私人生活時,是否依舊會謹言慎行;當我們面對林林總總的誘惑,無人苛責時,是否能夠淡然視之,獨自面對生活時,究竟該如何要求自己?君子慎獨,不欺暗室。於微處隱處嚴謹自律,所謂君子「慎獨」。
  • 群體心理學-《烏合之眾》理論精要
    勒龐的群體觀念認為,在群集情況下,個體很容易就會放棄獨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讓群體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進而放棄了責任意識乃至各種約束,最有理性的人也會像動物一樣行動。群集時還會產生一處思想的感染,使得群眾的無意識思想通過一種精神作用而相互滲透。對此勒龐總結說,當它成為集體時,任何一種虛弱的個人信念都有可能被強化。進入了群體的個人,在「集體潛意識」機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本質性的變化。
  • 君子慎獨,始終如一
    所謂慎獨,即能在他人看不見的時候,可慎重行事;在他人聽不到的時候,能不言妄語。「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簡單來說,君子慎獨,言行如一也。
  • 《烏合之眾》:一部探究群體心理的曠世之作 讓你看透人性真相
    這是在《烏合之眾》這本心理學著作中的一個例子,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走進這本群體心理學的不朽之作。01《烏合之眾》這本書確切的說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
  • 君子慎獨,卑以自牧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一個人或許只是一滴水珠,激不起千層浪,但時間卻將這一滴滴水珠,匯聚成了一條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
  • 看透人性的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社會心理學著作。沒有人沒聽說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於1895年首次出版,到2013年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2018年入選40年25部有影響力的外文翻譯作品。它的影響是許多書無法比擬的。
  • 「群體心理學」告訴你,「雞湯文」憑什麼吸引人,有「傳染性」
    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日:「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
  • 【信·心】這些話,裝進信封寄給自己③:誠於中,形於外,君子慎獨
    【信·心】這些話,裝進信封寄給自己③:誠於中,形於外,君子慎獨 2020-03-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孤僻與孤獨,智者才能看懂的心理感悟
    2孤僻孤獨與君子《莊子·山木》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中描述的君子之交,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他們互相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不黏人,在普通人看來,就像白水一樣的淡。另一群人表面上親親我我,推杯換盞,稱兄道弟,明面上和諧無比,但遇到實際困難或者利益衝突,就作鳥獸散。
  • 慎獨
    ,故君子慎其獨也。」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三個如一。「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就要做到三點:1、言行合一為情操《論語•為政》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 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把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君子了。
  • 心理學入門必看書單!
    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卻苦惱於不知從何下手?這裡推薦了九本適合大家閱讀的心理學入門書籍。CSUer們快來選擇一本感興趣的書,開啟自己的心理學之路吧~第一本:《夢的解析》它被譽為精神分析第一著名,標誌著精神分析體系的正式建立,揭示了左右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潛意識,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組我和世界的方式。
  • 《烏合之眾》:社會群體都有這五個特徵,他們不是非蠢不可?
    《烏合之眾》原名《群體心理學》(Psychologie des foules ),英文版改作《大眾心理研究》(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居斯塔夫·勒龐的代表作,他是一名社會學家,是群體心理學創始人,有"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裡"之稱。
  • 中國古人所理解的君子,10個品質,一個都不能缺!
    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還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都充分說明古人對君子品格的看重和嚴格遵循,那麼君子是什麼樣的人呢?君子在古人那裡都有哪些品質或品格呢?今天咱們就來一起探討學習下。君子,指德才兼備且擁有大格局大心胸的人。1,內心坦蕩孔子說,做君子首先要做到仁者無憂,智者無惑。什麼意思呢?
  • 君子之要義:「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君子這個詞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君子的解釋有許多種,孔子有孔子的說法,老子有老子的說法,墨子有墨子的說法,古人有古人的說法,今人有今人的說法,但無論如何,古往今來,君子都是個褒義詞。向眾人宣講:禮義廉恥關於君子的含義,我最欣賞和贊同的是孔子的解釋,孔子對君子作了三個方面的闡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個方面非常全面、深刻,甚至是非常形象生動地解釋了君子。
  • 君子慎獨:真正能做到的人一定都是非常優秀的人,無一例外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君子在獨自一人的時候,也能夠堅守自我,不做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亦不做虧心事。"君子慎獨",語出《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威,故君子慎其獨也。"最近聽到一個身邊人的經歷,準確來說是身邊的一個孩子媽媽的複述。
  • 曾國藩強大內心的方法之一:慎獨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所謂使自己的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就如同厭惡汙穢的氣味那樣不要欺騙自己,就如同喜愛美麗的女子那樣不要欺騙自己,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獨處的時候保持謹慎的態度。《中庸》中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 君子慎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獨處,是一種高遠的人生境界。古人說「君子慎獨「,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能在獨處時安然自得,必能在熱鬧中淡然自若。 中國功夫有一種獨特的修煉方式,叫做「閉關」,在一段時間內獨居一處,潛心修行,不與任何人往來。而中國功夫的頂級武學,都是在獨處時創造出來的。
  • 塔木德說即使你自律,不懂慎獨,也難以變得聰明睿智
    這些智慧法則都是猶太人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他們在猶太人中流傳甚廣,也日益引起了世界上各個民族學習和研究猶太人智慧法則的興趣。這裡講的關於「慎獨」的重要性。「慎獨」指在閒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看字面上還有一種解釋叫「疼痛對感官的認知和反應」,這一點兒關於「慎獨」的理解我真的是不解,有會解釋的「大俠」們可以指點迷津一二嗎?
  • 曾國藩:慎獨、主敬、求仁、習勞,人生自修之道
    01 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所謂「君子慎獨」,就是說有德行的人,在獨處時也會小心謹慎,反省自己平時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小人在獨自一人時,則會由於沒有了約束,而做出一些越軌之事。因此,在獨處時仍然能夠小心謹慎、嚴格律己的人,就可以稱得上是君子。「慎獨」是古代賢者十分看重的品德,在《大學》《中庸》等書中都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