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霸氣」的村子,擁有6座城門和1條護城河,70%都是古建築

2020-12-14 小豬講旅遊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很多人開始去旅行,但現在是冬天,很多地區的自然風景不如以前好。

中國有很多地方保留著古老建築的原始氛圍,經過幾世紀的風霜洗禮,依然挺拔,還有幾個古老的建築群,這些地方一般都是故鄉,裡面的建築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江西省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村莊,有幾千年的歷史,該村建築的70%是風景優美、遺產豐富的古建築,值得一看。

這個村子被稱為古村,在江西省宜豐縣,有1800年以上的歷史,很多第一次來天寶古村的遊客都對它的外表感到吃驚,覺得他們來錯了,天寶古村雖然沒有像村子一樣落下,但是像小城市一樣,村子的外圍有6個蓋茨和護城河,這種標準治療出現在村子裡,天寶古裡被稱為最「固執」的村子。

古村的建築佔了古村的70%,祠堂、牌樓、門樓等都保持了原貌,他們來這裡的時候好像超過了時間和空間,古村有200多座,其中完全保存著的大型古建築的群落很少,來到天寶古村,慢慢走那條青石路,穿過每一座古老的建築,細細品味古風的味道,感受這裡的歷史文化。

除這些古老建築物外,天寶、西洋建築、古村落的建設創立於1919年,培根職業學校是江西唯一的學校,天寶古村的中國古建築和西方建築讓我們看到了100年前村民的生活,感受到了他們的文化思想。

中國最有城池和六個城池,其中70%是舊建築,很多古村都主張他們保存了很多完整的古建築,但是他們去了這些地方,發現很多都是模仿古代建築的,天寶古村落是真正的村落,還沒有被開發,沒有錢也不需要入場券。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千禧年黃河道路上要有完整的堡壘牆和防禦護城河
    在中國有許多奇怪的地方和許多奇怪的村莊。有一個千年古村,叫做老謝Ji村,在古代,有一個完整的柵欄和防禦護城河,現在村裡仍然保持著中高四周低的地形,為什麼一個村莊有如此完善的自衛體系?元朝時,村裡住著應氏家族苟氏、謝氏和大家族,正好是一個集市,因此該村改名為英,苟,謝家集,後來,為了方便稱呼,人們把他稱為謝家集。20世紀代更名為謝集村,又稱老謝集村。老謝村位於黃河堤壩的南部。歷史上,古汴河在村子周圍流動,水運發達,交通便利。
  • 復古風來襲,深圳到底有哪些地方適合拍古裝照和民國風?
    時下正興起一股復古風,拍攝古裝照和民國照成為了一種時髦,小編每次出遊都能看到很多拍古裝裝和民國風的朋友,那麼深圳有哪些地方適合拍呢,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大鵬所城城樓規模宏偉,至今保持了明清兩代的規模、格局和整體風貌,現存東、南、西3個城門及東北約300米古城牆基址,城內有三條主要街道,分別為東門街、南門街和正街,主要建築有左營署、參將府、守備署、軍裝局、火藥局、關帝廟、趙公祠、天后廟等,保留有近10萬平方米的古建築民居,2003年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被評為「深圳八景」之首。
  • 明清北京城內城城門之一 正陽門,沒有勾的門!
    明清北京城內城的大致情況,之前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之二北京內城東南角樓」中已經描述過,這裡就不贅述了,想看的同學,可以向上倒一集看一下哈!現在要說的內城城門明清北京城內城共有9座城門,南面正中為正陽門,東為崇文門,西為宣武門;東牆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牆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牆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
  • 它是北京保留最完整的城門,通火車已百年,附近還有處慈禧行宮
    商業發達的關廂據瑞典人奧斯伍爾德·喜龍仁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一書寫道:「西直門,系西垣北門,在很多方面與平則門(阜成門)十分相似;但其甕城較大,幾乎呈直角形。無論從哪個方向觀看,西直門都是顯得氣象不凡。」西直門城樓三層高,寬廣高大,甕城像個小廣場,護城河上橫架一座三孔石橋。民國時期,西直門外大街商業發達。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知道原因後才知古人真高明
    一般情況下,城門前還會挖有深闊的護城河。一些佔地勢的護城河是連通河壩以及水庫的,若是必要時,守軍會派出一些敢死隊,潛入護城河流域上遊,等待時機挖開堤壩,引洪水衝淹敵兵,這時若是城門著火,同樣可以引護城河水把火熄滅。
  • 它是南城7座城門中最宏偉的一座 老北京城牆最早從這裡拆除
    想了解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離不開中軸線。在歷史上,這條中軸線也被稱作「龍脈」。它是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長達7.86公裡的線路上,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建築大師梁思成曾這樣讚美這條中軸線:「一根長達八公裡,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
  • 明明古代城門都是用木頭做的
    因此,中國古代戰爭,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都離不開攻城和守城。對於攻城的人來說,整個城牆最薄弱的環節就應該是城門了,因為城門一般是用木頭做成的,所以攻破了城門,離最終的勝利就不遠了。但有一個十分矛盾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城門作為守城最重要的環節,都是用木頭所做成的,按照常理,木頭容易被火點燃,那麼攻城者只需要用火攻即可將城門攻破了,但是我們的戰爭史上卻又為何很少見到有人用火去燒城門呢?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圍了城,能否接近城牆和城門,已經很困難了;攻方最怕城頭火箭、炮火和腐水,更怕突然出城強力反擊,哪兒還怕你火燒城門呢?城北在城門道裡面,根本不易接近。而且,在古代城防體系中,城門後是防禦指揮中樞;儘管城門是包鐵耐腐木門,卻是個巨大的坑。
  • 第五季「城門掛春聯 南京開門紅」昨中華門揭聯|南京12座城門春聯...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一套新聞聯播等央級媒體紛紛報導,稱讚南京在「喜樂融融的春節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播平臺覆蓋傳統紙媒、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網絡傳播數1.1億次。本次評委會主任、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鍾振振認為,上聯「七十載輝煌」和下聯「得全中國文章,五大洲朋友」,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南京被評為「世界文學之都」兩大事件巧妙融合了進去。五季「城門掛春聯」,向世界講述多少南京城和城牆的歷史,傳達喜慶的心情,描繪壯闊的新時代發展!
  • 古代城門為何修建的如此高大?淺析代城門的文化意義和實踐意義
    強大的國家也會受到敵國的侵略和騷擾,小的國家也會面臨大國家的侵佔和掠奪。這個時候城門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在電視劇中很多人都會看到,像一些堅固的城門,都需要很多人抱著一根大柱子去強行撞開,那麼堅固的城門,對一個國家來說就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在關鍵時候能夠抵禦外敵的入侵,去把城內的人們好好的保護在城裡,避免外來敵人的侵略。
  • 許昌曹魏古城北城門,許昌的一張新名片
    筆者站在工地前觀看,曹魏古城北城門是一個群體建築,單單整城門的體框架,就比曹魏古城南城門更加大氣。建築的結構也複雜得多。查閱相關資料,主城門高達12米,寬10米,設計有雙向車道。主城門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對稱的小門。小門高9.5米,寬4.5米。筆者站在工地的東側向西看,是一長排的建築。主城門最高,兩側的建築低一些,建築都是2層到4層的樓房。
  • 山西600年古村,曾有一城72條街的買賣,如今被盜賊和遊商青睞
    山西至少擁有3500多個古村落,是全國古村落最集中最豐富的地域之一。雖不是各個有名氣,但每個村子至少會有一些精美的有古廟宇、古戲臺,再不濟,也有幾處清代院落。之前走訪過位於臨汾浮山縣響水河鎮東陳村,如果單從景點的角度上去評價這個村,或許這裡過於破舊,毫無參觀性。但是要從歷史文化內涵的角度去評價,這個村子絕對是被歷史篩選後遺落的珍珠。
  • 安徽一個千年古村,有300多座明清古建築,規模不輸西遞宏村
    在大多數古村落中,安徽南部的黃山shan縣有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和宏村古村落,深受人們的喜愛。它被稱為「中國畫村」,確實值得稱呼為香港5A級風景名勝區。然而,除了西遞和宏村,義縣還有其他鮮為人知的古鎮,仍然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他們靜靜地站在群山中一百多年或一千年。儘管遊客和名人不如前者大,但他們卻最像安徽南部的一個古老村莊,如南屏村。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攻?史學家:他們想但不能
    雖然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但想要攻破,卻沒那麼容易。究其原因,一共有3點。 首先,古代城門雖然是木門,但這個木門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點著。既然攻方能想到火攻,守方自然也會考慮到。而古代城門用的基本都是百年樹齡以上的巨木,而且還是極不易燃的鐵樺木或棗木、榆木等。
  • 貴州這座古鎮,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
    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牆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鎮遠古鎮交通方便區位優越,湘黔鐵路、株六複線、320國道、滬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銅仁、湖南芷江和貴飛機場分別為90公裡、170公裡、270公裡。縣境東界湖南新晃,南臨三穗、劍河,西毗施秉,北接岑鞏和銅仁地區的石阡,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鎮遠是座歷史悠久的苗鄉古城。
  • 古代城門朝裡開,是為了展現「包容感」?這樣的設計有何用意?
    同時也讓很多人可以有機會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蹟,那麼在遊覽的過程中,相信大家在路過一些諸如平遙古城或者北京故宮等古建築的時候。相信大家一定不難發現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它們的「門」,都是朝裡開的。那麼這樣的設計到底有何用意呢?
  • 山西這座古樓 有國內唯一藻井 獲評「全球最美古建築」卻少有人知
    明朝時期,廟宇在經歷多次重建和擴建後,佔地面積達到6000平方米,成為我國現存城隍廟中最古老、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1996年,榆次城隍廟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門上方懸掛著「城隍廟」三字金匾。古人認為,與人們生活、生產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隍被神話為城池的守護神。
  • 贛州南康區譚邦古城,藍天下的古城青磚馬頭牆的古建築,古韻尤濃
    走進古城,城牆連綿呈環抱,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雄奇地瞪視著四面曠野的逶迤大山,整座城形似巨龜。古城面積近萬平方米,內有700餘人仍居住在其中,全是譚家族人。「明代最後的村落,五百年譚邦城」,是譚邦村的真實寫照。譚邦村建成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系由明武宗皇帝朱厚照敕建,南贛巡撫王陽明組織修建的一座城池古祠堂前一對石獸栩栩如生。藍天下的譚邦不高大的城牆門盡顯著古韻滄桑。
  • 比故宮還厲害的中國十大古建築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那些已經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十大古建築,保準99%的人不知道!相比之下,紫禁城、太和殿也都成了小兒科了!為了有個直觀的感受,先給大家幾個數字作為參考:現存最大的宮殿建築群:紫禁城佔地面積72萬平米,建築面積15萬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