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醬麵,一提起來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北京炸醬麵。曾經在很多電視、綜藝、美食節目中聽到一些北京演員提到過,小嶽嶽學相聲前也在炸醬麵館打過工。愛吃麵條的我在綜合了郭德綱版、于謙版、李成儒版、趙忠祥版等等之後總算做出了一碗好吃的炸醬麵。李成儒版最靠譜,簡單易上手。于謙版的番茄醬很難掌握,千萬不能用沙司,否則必糊。
吃過很多炸醬麵店,商業化炸醬有一些通病就是醬偏鹹、偏甜,肉偏少,用肉末代替肉塊更是大錯特錯。但是好歹國內各種不同版本的炸醬麵的醬都是炸出來的,最近吃了個韓國口味炸醬麵,由衷地感慨這醬也算是炸醬?
點名就不提了,人家生意還挺好的,咱們就說說韓國炸醬的問題。一碗炸醬麵大份的25元,面量不及一碗10元的蘭州料理面,這也還能忍受,最讓我不喜歡的就是韓國的所謂炸醬。這一份韓國炸醬麵的炸醬根本不配稱之為「炸」,一點油炸的香味都沒有,準確的說應該是「熬」。
北京炸醬麵講究的是炸,炸夠時間至少30分鐘各種的香味才能散發出來,45分鐘就是個極限控制不好非常容易糊鍋,也就是過猶不及、功虧一簣。
韓國的炸醬用的好像根本就不是豆醬,醬看上去很細、很潤,但是完全沒有香味吃一口唯一的感覺就是甜,再加上裡面的洋蔥是軟的,口感更差,估計這一份醬開過之後熬了不會超過10分鐘。非常非常非常的難吃,韓國大廚白鍾元在自己的節目中也曾說過韓國炸醬麵完全無法與北京炸醬麵相比,但生意火成那樣實在令人意外。
辣糖醋肉,也是店內招牌之一,其實就是一份糖醋裡脊在出國的時候加上一點青紅小米椒,吃起來口感味道都不錯,擺盤也比較漂亮。吃了價格稍高沒有別的問題
整體評價,炸醬麵25元大碗非常不值,5元都不值;辣糖醋肉味道還不錯,有小份35、中份55、大份75。
一包幹黃醬、一份豆瓣醬、一份黃豆醬,用黃酒稀釋;蔥、姜切末、五花肉切篩子塊;花生油稍多點(油一定沒過醬),下五花肉、八角炸香,炸至油變清澈、五花肉微微變黃,八角撈出。這時加所有薑末,適量蔥末爆香,隨後加醬,可以分3次加,順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推,防止粘鍋15-20分鐘時,加糖適量、加適量蔥末、加老抽(新手不要加,僅僅會讓顏色好看,但控制不好會變苦)30分鐘以後,炸醬的香味基本就完全散發出來了,如果想要更香可以再炸一會兒,注意觀察醬的狀態,如果感覺推起來感覺有點費勁基本就可以停了。把剩下的蔥花加到裡面同時關火,涼了以後盛出來基本就算一份家庭版炸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