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一邊嫌棄著孩子依賴著自己,一邊卻又一往如故地寵愛著孩子,嘗到「被包養」甜頭的孩子們不願意離開父母的無私奉獻,就這樣,父母們背負著甜蜜的負擔陪伴孩子成人長大。然而,這樣的教育方法對於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現在對於國內的家長來說。愛惜自己的孩子都來不及,又怎麼捨得讓孩子去打理自己的一切內外務呢?但是,家長們過度關心的愛,不僅害了自己的孩子,甚至還搭上了自己。
現在大多數的公辦小學。不僅需要家長們按時接送孩子,還需要打理孩子的三餐夥食。為此,很多力求親對孩子親力親為的父母就開始焦頭爛額了。每天在家庭與工作間兩邊跑,實在是令人感到心力交瘁。
近日,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國媽媽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自己兒子上學的日常。他的兒子也就是裡面的主人公今年已經11歲了,正是上小學的年紀。然而這位小男孩卻有很多家長都羨慕不已的家教素養。
每天清晨,不用母親的叫喚,男孩就會自覺地起床。早餐問題當然也是他自己一個人操辦。飯前飯後,小男孩還會入鄉隨俗,做雙手合十狀對食物表以致謝。
自律的小男孩甚至還能在上學前面抽出時間來帶著家裡的寵物狗外出散步。上學前孩子需要帶的學習工具也是由男孩自己收拾好的,整一個過程不需要父母代辦。孩子的獨立與顯赫的生活能力備受網友讚賞。
想要培養出像案例中的優秀小男孩一般,家庭教育應該要落實到哪些方面上來?
1.教會孩子有禮貌,逢人打招呼;
有些人似乎與孩子是「天敵」,怎麼相處都是難以磨合得來。如果再借用成人的威脅力對孩子施壓,孩子甚至會變本加厲地反抗大人的意願,這樣一來,成人們自然就會反感不懂事的小孩子。良好的家庭教養並不是與天俱來的,想要往孩子身上貼上講禮貌、講文明的標籤,家庭教育必須落到實處。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們可以儘量地傳播孩子怎麼稱呼他人的思想,理論做好了的基礎上,父母帶娃外出的時候就要積極的帶領孩子去實踐,監督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行為,並且適當地表揚孩子的良好習慣,以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2.不浪費糧食,學會良好的餐桌禮儀;
現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有很多小孩子不僅僅會有挑食的情況發生,更甚的是拒絕吃飯,這讓許多家長感到頭疼,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溫飽都是個問題,能吃上兩頓都已經是幸福。然而現在這個年代,父母往往還要追著孩子的屁股餵飯。
為此,父母要趁小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漸漸培養起「光碟行動」的意識。想要有效地幫助孩子正常就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為孩子餐前練習一個專屬的「儀式感」的開餐儀式,提高孩子就餐的興趣。
此外,讓孩子學會正式的餐桌禮儀,還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為孩子的外在形象加加分。
3.學會力所能及做好家務活;
溺愛是一把刀,父母為孩子代辦一切的事物會讓孩子喪失基本的生活能力。為了避免「蛀米大蟲」的惡果,父母可以嘗試地逼孩子一把,讓孩子幫忙打理家務活,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在這一個過程下,打理家庭細務的責任不僅僅減輕了,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父母能夠給予到的最好的禮物。
4.尊重自己和他人,學會用合理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
所謂「熊孩子」,其實無非就是那些總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周遭人感受而處理事情的孩子。他們蠻橫、霸道,就連家長也是難以勸告。產生這種現象,其實還是跟家庭教育有上一定聯繫的。
孩子們也是擁有七情六慾,也是需要通過現實發洩出來,當孩子有情感需要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從孩子的角度體諒孩子,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的宣洩,在孩子身心舒暢之後,更要趁機教會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5.學會量入為出,珍惜用錢;
在現在很多小孩子眼裡,父母就是自己的提款機,有了錢在手,他們也會花錢如流水般支出。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如果發現,當即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來糾正孩子不正確的金錢觀念,把量入為出、合理消費的思想傳播到孩子的身上。
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大家對於孩子的家教問題還有哪些想法可以分享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