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就要看他們的少年是什麼狀態。我以前一直不明白,日本那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為啥能躋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
直到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位普通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我突然懂得了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11歲也就是我們小學五年級的孩子。
試想一下,大多數家庭的早晨是什麼樣子?家長催、催、催,孩子磨、磨、磨。有的孩子飯都懶得吃,還要家長喂!之後匆匆忙忙地把娃塞進車裡,將孩子送進學校,家長再著急忙慌去上班。
那這日本11歲男孩是如何度過這個早晨的呢?早晨六點被鬧鐘叫醒,開始洗漱,洗漱完畢開始疊被子,收拾昨天的玩具和作業。(看到這的時候,我已經羨慕得滿眼發光)
把自己的房間和書包整理好之後,就開始了做飯環節!是的,日本11歲孩子要自己做早飯,雖然都比較簡單,但營養搭配卻很合理,吃飯前還要有感恩環節,然後開吃。
而且一口飯都沒剩,這盤子好像刷過一樣。到這裡,我覺得孩子已經做得夠多了。他還要自己把自己的餐具刷了,放回原位。
然後開始準備出門,他開始收拾書包,準備今天用的東西,帶著自己的午飯,大包小裹的出門了,關鍵是不需要家長送喲!瞬間感覺家長真沒啥存在感。
這只是日本普普通通的男孩之一,為啥人家孩子那麼獨立呢?這讓我好奇想要了解他們的教育方式,越是了解越覺得佩服。
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
或許一個獨立的孩子並不能代表什麼,但在日本的教育下,從2000年-2019年之間,先後19人拿下諾貝爾獎,這不禁就讓我開始反思。
我發現日本教育中,尤其注重孩子「獨立性格」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了獨立教育。日本小朋友,換衣服的時候,家長不伸手,只在旁邊看著。
尤其是日本孩子從小背的包包就特別多,書包、毛毯包、餐具包、衣服包、鞋子包……,家長不會管,也不擔心孩子壓得不長個,日本皇室家庭都是如此。
這樣讓他們從小就會整理東西,為了方便使用,自己用完要及時放回原位的習慣,不知不覺就養成了,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包裹,所以日本孩子上學,總有一種「搬家」的既視感。
這僅僅是幼兒園的孩子,等日本孩子上了小學還有專門的家庭科目,孩子需要學會使用洗衣機、如何搭配衣服、注意衛生、縫紉機的使用、食物營養的搭配、簡單料理、如何有效利用居住空間、如何有計劃的使用金錢、如何與鄰居相處。
這只是學校設置的課程,孩子上學要自己上學、自己放學,所以他們很小就懂得結伴同行,為了讓他們懂得事物的珍貴,他們甚至要讓孩子親自種地。
這種教育看似殘忍,但是真正培養出了擁有獨立思想、自立的孩子。
從今天起,注重培養孩子獨立
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說:「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和父母的分離」。
孩子的能力,遠比父母想像的大得多,只是很多家長不肯放手。所以從今天起,請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屯了很多好書,分享下面的書單給大家。
《好孩子,好品質系列》
適齡人群:3-7歲兒童
簡介:這套書是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全書一共有12冊,包括性格教育、規則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可掃碼免費聽音頻,裡面贈送了身高尺。
內容包括《我是自信的小孩》、《做最好的自己》、《我是能幹的小孩》、《我不怕困難》、《幼兒園裡我最棒》、《我有生活好習慣》、《我們都要守規則》、《上小學,我不怕》、《我愛交朋友》、《我會保護我自己》、《我會管理我自己》、《我會關心別人》。
《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
適齡人群:4-9歲兒童
簡介:這是冰心文學獎和信誼圖畫書獎的獲得者陳夢敏的力作,通過童話的方式引導孩子成為獨立、自律的孩子。因為是全拼、彩圖的設計,可以作為小學一二年級的課外讀物。
全書包含10大主題,分為10冊,專門針對學齡期的兒童。包括做作業馬虎、粗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總是要人催;碰到事情找藉口;遇到困難就放棄;只會羨慕別人;不善於表達;做事冒失;盲目聽信別人的話;不懂分享。每個主題,都很貼近生活。
《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適齡人群:0-6歲兒童的家長
簡介:本書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慕菊編纂,全書介紹了孩子6大關鍵社會能力,自律能力、自尊心、積極主動性、社會交往、情緒能力、親社會行為。
通過360幅漫畫和360個建議,通過真實的0-6歲的教育案例,手把手教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