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硬核」的幼兒教育,素質教育一覽無遺,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2020-12-14 寶媽講育兒知識

雖然父母的身份是不需要資格考試就能夠實現的,但是不得不說父母教育確實一門值得家長們不斷探索和學習的課程。大人們想當然地以為在孩子入學後,學校的教育輸出能夠被孩子們所接納和理解,但是事實上,在不恰當的教育引導下,孩子所獲得的教育引導很有可能是有偏差的。

紀錄片展現了日本的硬核教育,幼兒園開始,孩子們的成長方式就有所不同

前段時間一部聚焦各國幼兒教育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引發了網友們對於教育的思考。其中關於日本幼兒園的部分更是被網友們多次熱議。在紀錄片中,有一位幼兒園的園長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認為孩子們的早晨時間尤為重要,所以幼兒園的教育需要從一早開始幫助孩子調整身體節奏,去燃燒身體力量。

所以當地的幼兒園在早上的時候會引導孩子們做各種運動,比如說早操、爬杆、青蛙跳等等。顯然這一點與我國的幼兒教育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這名園長認為,個體的身體素質是非常有利的競爭力體現,所以幼兒教育中身體素質鍛鍊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比較特別的是在幼兒園中還開設了大便課程,老師會教會孩子們如何自己上廁所,並且教會孩子們通過辨別大便的顏色來判斷身體是否是健康的。雖然這聽起來很奇葩,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直觀且直白的教育更加適合孩子們。

在幼兒園階段,老師們並沒有為任何一個孩子提供特權,孩子們每天需要自己背著書包上下學,即便是身份尊貴的皇室子女也不例外。當然,除了背書包這件小事外,孩子們的日常用品也是由自己來整理的,家長和老師都不會幫忙代勞。

網友們感慨,日本的幼兒教育與我國的幼兒教育確實有著很大的差別,雖然這其中跟兩國的文化差異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不得不說日本的這種硬核式的幼兒教育也著實有很多值得中國式家長們借鑑的地方。

中國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哪些誤區?

1.忽視幼兒的身體鍛鍊

運動有助於調節孩子身上的新陳代謝時,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們並沒有注重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甚至相對於陪孩子運動,很多父母更加傾向於把手機塞給孩子來消磨時間。忽視孩子的身體鍛鍊,也將會使得孩子的身體素質受到影響。

2.迴避孩子的本能好奇心

在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時,他們身上的好奇心便會有一定程度的顯現,這時的他們很容易會問出一些讓家長們感到有一些尷尬的問題。於是有很多的家長選擇迴避孩子這樣的好奇,可是事實上,家長此時的迴避反而錯失了一個對孩子進行相關意識培養的機會。

3.習慣於為孩子代勞

父母們總認為自己多辛苦一點,就可以為孩子省去很多的麻煩,可以讓孩子的生活更輕鬆一些。雖然這種疼愛孩子的初心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不得不說這種習慣為孩子代勞的心理卻有可能妨礙到孩子身上獨立性的發展。

父母們怎樣才能夠給予孩子們幼兒階段最恰當的引導?

1.注重孩子身上良好習慣的養成

在幼兒時期,孩子們身上養成的良好習慣可以讓他們長大成人後仍然有所受益。所以即便在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父母們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不得不說,這對於孩子所產生的教育引導作用卻是非常深遠的。

2.以孩子可以接納的方式回應他們的好奇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會對不同的問題感到好奇,與此同時,他們對於同一問題在不同年齡段是可以接納的答案內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家長們應該掌握更多的引導方式,幫助孩子更好地去面對和理解內心的求知慾。

3.注重孩子身上獨立性的培養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識時,父母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如果父母可以做到少一點代勞,那麼孩子身上的獨立性就會得到發展。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嘗試,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的用心將會在孩子未來的成長中獲得更多的回報。多了解學習,多探索求教,這對於父母身上的教育觀念的豐富將會大有好處。大家對於日本的硬核幼兒教育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相關焦點

  • 看到日本的幼兒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就在我們為獲得諾貝爾獎而高興的時候,卻忽略了一件事:拿諾貝爾獎對身為小島國的日本來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兒。因為他們從1901年起,幾乎每年都能拿到諾貝爾獎。日本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是原因的。比如在幼兒園的教育上,日本就有很多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借鑑的地方。
  • 孩子被父母「吼罵」後的反應,陶紅的演繹,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可以說在劇中陶紅將一位強勢、幹練的母親演繹地淋漓盡致,也讓更多做父母的通過熒幕來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對於陶紅來說,她不僅僅在熒幕上將一位母親演繹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其實,生活中的陶紅本人也是一位媽媽,自然地也會和普通媽媽一樣,會很在意教育子女的事情。
  • 日本教育核心理念:獨立自主,面對兒童教育,這6點方法值得借鑑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談到幼兒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可謂是全球聞名,因為日本的幼兒園的教育模式有著獨特的核心理念,讓很多國家都想借鑑學習一二。日本的幼兒教育核心理念,值得家長們參考1、孩子換衣服,媽媽只看不幫忙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會在媽媽的要求下自己換衣服。這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孩子從小對父母產生依賴,以此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意識。
  • 日本小孩作文火了!為什麼日本人在教育上從不手軟?值得家長深思
    說到底,這些都是日本對小學教育重視的結果。日本小學教育重視程度:素質 > 成績日本在小學、兒童教育方面,重視素質教育遠遠比文化成績高得多得多。在日本,孩子在文化課上所花的時間很少,他們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生活探索、課外活動、戶外運動。例如獨立生活、種花養草等。日本的國民教育強調的是:孩子在兒童時期,更多的是學會獨立思考、拓寬視野,而不是培養死讀書的機器。
  • 日本的挫折教育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麼,家長值得學習借鑑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孩子的抗挫折教育有多麼重要,一個「輸不起」的孩子很難正確面對失敗,將來更無法坦然獲得成功。始終處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兒童的教育遠比我們的挫折教育更為「規則」。 無論身體和心理素質如何,日本的防挫折教育都非常好,並且已經在幼兒園開始了防挫折教育。 以下四種方法值得家長考慮。
  • 日本的幼兒教育太「無情」,中國家長別不屑,再不學習差距會更大
    從國家角度或者是家庭角度,孩子的教育問題,早就已經變成重點來看待,包括日本在內,也同樣如此。不知道大家此時是否還對日本「跳箱子」男孩有印象,當時參加比賽的一個小男孩,接受箱子挑戰,連續跳了十幾次,都沒有成功。畢竟是當時他還是孩子,面對失敗時,也是忍不住地哭了起來。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左還是右?
    前段時間一些憤怒的家長在南京一中大門前舉牌抗議,認為一中教學強度不足,過於強調素質教育導致孩子應試能力不足。中考入學成績631分的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居然不如中考入學成績只有589分的南京二十九中,確實值得深思。 隨後,南京一中校長出面道歉,對即將升入高二年級的學生正式開始假期補課。
  • 日本這個小男孩火了!為什麼在教育上,日本人從不心疼?值得深思
    他為了紀念自己未誕生的妹妹而寫的作文,文字純真善良又充滿感情,讓人感動落淚的同時再次感嘆,娃娃的素質,日本確實抓的不錯。到底,還是歸根於日本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本媽媽從小就讓孩子學會尊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日本的幼兒園中,混班非常常見。
  • 3歲寶寶90天學1500個漢字 幼兒教育如何避免小學化
    她說:「應試教育已經滲透進幼兒園,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沒有本質區別了。」  四川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遊永恆說,家長們平常津津樂道的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其實很容易導致孩子厭學。幼兒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過早小學化。
  • 日本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看後值得深思!
    反觀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教育投入即沒有像中國這樣高昂,家庭投入也沒有像中國這樣耗時費力,卻培養出一批批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僅次於美國),如果諾貝爾獎僅能代表日本頂尖的科研能力,那麼另一方面無論是學齡前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立能力還是同齡兒童素質教育、應試能力,都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成功。
  • 新東方亮相未來學校生態大會 全新幼兒教育生態體系嶄露頭角
    此後,新東方在幼兒教育領域穩步推進,至今已覆蓋幼兒園教育、幼兒啟蒙教育、素質教育、STEAM教育、分級閱讀、家庭教育六大細分領域。在本次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上,新東方不斷升級的幼兒教育生態體系得到了一次完整呈現,與會者在展區親身體驗了新東方在不同細分領域的探索成果。
  • 在教育方面,日本人從來不會對孩子溺愛,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您看到過日本的街道嗎? 安靜的電車,乾淨的街道和小巷,人們以適當的禮節進行溝通。 這反映了人們的高素質。 這是否意味著日本人天生素質高? 顯然,歸根結底,質量來自「教育」。前兩天,一名日本小學生的作文爆紅網絡,他為了悼念自己未能誕生的妹妹寫了一篇作文,《我有一個天使妹妹》,語言純真又熱烈,打動了很多人。下次一定要好好地出生,一起去做各種事情,我有一個成為了天使的妹妹,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妹妹。這樣一個溫柔善良的男孩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為什麼日本人的教育從未軟化? 值得各位父母深思。
  • 日本幼兒園有多可怕?開學第一天就很「無情」,但值得我們學習
    都說少年強則國強,孩子的教育是國家的一項大工程,尤其是幼兒教育,更是讓人重視。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不同,在日本,幼兒園的教育模式與中國大相逕庭,不管在上下學途中,還是在幼兒園裡,出現的都是孩子們獨立的身影,非常「無情」,令人看了十分恐懼。朋友一家定居日本,孩子一直跟隨他們在日本生活。
  • 日本對孩子教育有多「狠」?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在我國,很多的家長的答案一定是:「會」。但是也就是這種「會」,反而害了孩子。日本親子教育專家營原裕子這樣說:「孩子想做的事情就儘可能放手讓孩子去做,從而培養孩子『會』的能力。不要指示孩子,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 德國幼兒教育經驗值得借鑑,特別是這一點
    在幼兒教育方面,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做法與經驗,小編告訴大家德國幼兒教育值得借鑑與參考的關鍵一點。1、要先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相信自己德國父母都有一顆很強的心臟。想培養出自信而非自滿的小孩,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哲學。德國人認為要讓孩子建立自信,就必須適度放手,讓他們多方嘗試,並學習如何自主解決問題,因為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正確解讀每個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關聯。
  • 日本小學生火了,這3方面的教育細節,建議中國家長們收藏學習
    其實這跟日本的教育也不無關係,我們總是讚嘆日本國民素質高,安靜的電車、乾淨的街道、得體的禮儀。在日本,即使是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不論是天晴還是下雨,皇室家族的孩子也都是自己提著自己的包包。對於教育,日本他們有自己的一套,不吹不黑,我們應該認真審視。
  • 日本「裸體教育」引爭議,男孩女孩光著上半身上課,網友:看不懂
    幼兒園的教育在現在的社會上可以說是佔據著一定的重要地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數是3-6歲的,孩子的大腦在快速進化的過程中,也就是快速發育階段。家長為了讓孩子脫離家庭空間感受集體生活,會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以方便孩子健康成長。日本「裸體教育」引爭議,男孩女孩光著上半身上課,網友:看不懂!
  • 把握早期教育的上升性和持續性,素質教育「魔方島」希望延長用戶CLV
    自幼兒園「去小學化改革」實施以來,園所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就開始急速上升,以往廣受歡迎的英語數學課停開,教育內容市場開始不竭地探索拓展素質教育課程品類。最常見的課程類型當屬編程教育,例如36kr此前報導的「代碼星球」即是以低年齡段的編程課切入幼兒園。
  • 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20年後差異顯著,值得家長深思
    不少寶爸寶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候著急上火就會吼孩子,甚至還忍不住對孩子動起手來。01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20後差別很大,值得每個家長深思晶晶媽和小雪媽是一對閨蜜,但是兩個人的育娃方式一點也不相同。
  • 一位日本男孩的早晨,讓我看到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值得借鑑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日本那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為啥能躋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直到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位普通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我突然懂得了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11歲也就是我們小學五年級的孩子。試想一下,大多數家庭的早晨是什麼樣子?家長催、催、催,孩子磨、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