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20年後差異顯著,值得家長深思

2020-12-26 溫柔虎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少寶爸寶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候著急上火就會吼孩子,甚至還忍不住對孩子動起手來。

01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20後差別很大,值得每個家長深思

晶晶媽和小雪媽是一對閨蜜,但是兩個人的育娃方式一點也不相同。晶晶媽在管教女兒的時候,經常採用略為暴力的方式,如果女兒犯錯或者闖禍,她都是不管什麼原因先吼一頓,然後再讓女兒自行反省。

雖說晶晶媽的育娃方式粗暴,但是女兒確實變乖了不少,犯錯、闖禍的情況也變得少了,所以晶晶媽並不覺得自己的育娃方式有任何問題。

小雪媽育娃方式則與晶晶媽完全相反,她從來不吼孩子,崇尚更為溫和的育娃方式。如果女兒犯了錯,她會先冷靜下來分析原因,然後與女兒交談,從中尋求解決方案。

晶晶和小雪就是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不過在兩個孩子上學的時候,除了小雪比晶晶開朗以外,並沒有看出孩子之間有太大的區別,似乎兩種育娃方式都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但是20年後,兩個孩子的差別很大

晶晶大學畢業以後找了一個普通的工作,但她經常表現出自卑,社交方面非常糟糕,同事們也不太喜歡和她交流,領導也不看好她,工作了好幾年沒有得到提拔,一直處於基層。

而小雪則不同,畢業後去了一家外企工作,憑藉著自信大方的性格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和客戶談判合作的時候經常被誇贊,不到兩年她就升職成為部門經理。顯然在20年後,兩個孩子的差異顯著

02為什麼小雪和晶晶20年後差別如此大?

其實兩個孩子還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差別,小雪比較開朗,而晶晶有些自卑。晶晶只要犯錯、闖禍就會被媽媽吼,她的成長過程被"吼"包圍,為了不被吼所以只好裝作懂事的樣子。但是這個懂事只是因為"害怕",她對這樣的環境感到恐懼,並且毫無安全感,久而久之這樣的情緒就會日漸加深,導致了未來人生變得"沒有出息"。

而小雪則恰恰相反,由於媽媽的教育方式是積極溝通,她從小到大未被吼過。兩個孩子長大後的差別,值得每個家長深思。

03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怎麼樣才能做到不吼孩子?

1、想吼孩子時先深呼吸

家長不是聖人,生氣的時候可能會不由分說地吼孩子,這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吼孩子之前,不妨先深呼吸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再去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吼孩子、是否還有比吼更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家長們能夠做到這一步,那麼會很大程度降低吼孩子的概率。

2、吼後一定要安慰孩子

有些家長實在沒忍住,就算深呼吸過後依舊吼了孩子,這時候一定要在吼完孩子過後,好好安慰孩子。安慰孩子是一種彌補,減少他內心受到的傷害。但是家長們要注意的是,不要覺得吼了孩子後做出安慰就行了,下次依舊這樣吼,這樣反覆的處理方法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

04和你說句心裡話

孩子的內心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家長們不能放縱自己的脾性對待孩子,教育孩子講究的是方法技巧,而不是生氣的功力。

今日互動話題:你曾經吼過自家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如今過得如何了?高情商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家長經常吼的孩子,心理上能正常地成長麼?父母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影響極大的影響,孩子稱他們一聲「老師」毫不為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是不懂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會認為父母做的就是正確的,一舉一動都會模仿父母,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總是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現給孩子,那麼孩子將會把這些牢牢記在心底。現在先不說其它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只說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
  • 孩子被「吼」後轉身就忘?知道真相後,家長還會繼續吼孩子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不會特別順利,大家會覺得一個孩子也不需要賺錢能有什麼不順利,尤其家長會總是認為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也經常說孩子。很多孩子被家長說完之後,似乎一點記性都沒有,他們真的會將家長說出的難聽話放在腦後嗎?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往往會受到這些不好影響,成年後也難改變
    據國內作業調查統計發現,全國近90%的家長曾經都吼叫過自己的孩子。執筆:王筱銘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由於孩子天性好動,對未知的好奇心、探索欲都比較強,就經常會調皮搗蛋、闖禍,父母在說了幾次後,就失去了耐心,直接採用吼叫的方式,覺得娃不吼不聽話
  • 經常被媽媽吼的孩子,將來逃不出這三種結局,請對你的孩子溫柔點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寶媽是好脾氣,對孩子十分溫柔,也很有耐心,可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寶媽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看到孩子不聽話,甚至故意和家長唱反調,寶媽就氣不打一處來,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自己釋放了,可是孩子卻受到了傷害。
  • 父母經常「吼孩子」,會讓他們變笨?不是亂說,有科學依據的
    但有些家長,遇到事情總會用悲觀的角度去看待,這樣就會導致自己的精神一直緊繃著,面對孩子的問題就會表現的不耐煩。當孩子犯錯誤後,家長就會無法容忍,於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家長喜歡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因為家裡的老人也是擅長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家長小的時候,老人也是用大吼的方式與家長說話,這樣家長就會潛移默化形成相同的說話方式,從而影響到下一代。大吼大叫並不是一種正確的溝通方式,在心理學上可以被稱為語言暴力,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經常對孩子吼叫。
  • 越吼孩子越不聽話!簡單5步,比你吼一萬遍都管用
    吼孩子這事兒,和擠痘痘一樣,「明知不可為」但總是忍不住「為之」。昨天我被糰子氣的眼冒金星,沒忍住吼了他。有那麼一瞬間,我都想這破「皮夾克」我不要了,愛誰要誰要吧。我們在嘗過甜頭後很容易上癮,就會變成遇到問題「吼就對了」。大可愛們真別覺得孩子還小,吼完也不記仇。吼孩子,對他們的傷害也是很「立竿見影」的。雖然我們吼孩子的理由有千千萬,但對於孩子來說,很多時候他會覺得被吼的莫名其妙。
  • 被訓斥後沉默的孩子,心裡都在想什麼?看完你還會吼孩子嗎?
    這就是有名的「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喻家長的兩種育兒的態度,街上的行人比喻是孩子。當孩子被家長訓斥後,心裡就會變得悲傷和無助,當孩子感受到溫柔和慈愛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溫暖充滿陽光。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孩子不聽話就想發火?吼完孩子就後悔,這樣做改掉你的壞脾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挨罵是不正常的,沒有哪個孩子不被家長吼過。但是孩子都不會記仇,並不會因為媽媽吼了自己,就再也不理媽媽了。相反,只要媽媽蹲下身子,伸出胳膊,那麼孩子仍會邁著小腿朝你的懷裡撲去。小孩子雖然經常犯錯,但是犯的錯誤都是值得被父母原諒的,有時候孩子犯的錯誤,根本不至於讓家長發火。但是為什麼家長總會忍不住自己的脾氣,去吼孩子呢?這可能跟家長本身的心情有關了。比如:今天工作的時候遇到了一件非常不順心的事情,下班時又下起了小雨,沒有帶傘只能淋雨回家。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01阻礙大腦發育 爸爸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地大吼大叫,會阻礙他們大腦的正常發育,甚至影響他們的智商,久而久之,會減弱他們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力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如果家長面對孩子總是以大吼大叫為相處方式,對孩子來說內心會形成一種傷害,還可能會導致親子關係因此崩塌,根本回不到從前那種感覺。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怎樣才談得上是正確且有效的?
  • 孩子被父母「吼罵」後的反應,陶紅的演繹,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而在女兒再次不小心做錯事情的時候,陶紅就扭轉了對於女兒的方式,沒有附加指責、隨意的「吼罵」,轉而是安慰孩子的不小心的舉動,渴望孩子獲得更多的溫暖。這回陶紅看到女兒的反應是毫無壓力地面對著媽媽大哭起來,在陶紅看來,女兒在犯錯兩次之間的差距,都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關。
  • 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全靠吼,家長學會這3種方法,輕鬆搞定寶寶作業
    6月15日晚上10點半,黑龍江大慶的一位媽媽開始吼式輔導孩子作業,整個小區都能聽到她的魔音。「這是小a,你整個大A幹啥」,「幹啥啥不會」。鄰居更是坦言,這位媽媽自入夏以來經常這樣輔導作業,雖然很吵但能夠理解。
  • 一忍不住就吼孩子,對娃的傷害有多大?事後加倍彌補也無濟於事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常因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一上來就吼孩子,每次吼完,心裡又會很後悔,想要加倍的再去彌補孩子。為什麼要吼孩子呢?她們幼小的心靈能有多大的承受能力?都說物極必反,吼孩子不僅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反而造成3種嚴重的後果。1、孩子對錯誤熟視無睹當孩子習慣被吼後,便對此形成了習慣,當一次次再被責罵的時候,他們選擇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形成免疫力,對自身的錯誤熟視無睹。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總是被吼叫的孩子,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在《兒童發育雜誌》中發表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結果: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引起孩子的焦慮、抑鬱、行為問題也會隨之而增加。不但如此,長時間被吼叫的孩子,最後連大腦結構也是會發生變化的。
  • 面對總是大吼大叫的孩子,做情緒管理型父母,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大吵之後,夕夕和父母都很受傷,那麼如何改善他們的親子關係呢?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約翰·戈特曼博士,為了尋找一種能夠改善人際關係方法,經過漫長的20年,研究眾多家庭,得出結論:唯有情緒管理訓練,才是父母向孩子傳達愛意的最好方式,並寫在《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中。
  • 「我知道不能吼孩子,但要怎麼教才對?」你有沒這個疑問?
    前不久,一位讀者來信:」我知道不能吼孩子,但要怎麼教才對?「原來,她是一個中年寶媽,平時忙於做生意,沒空教育孩子,經常只靠吼罵,但發現孩子越來越叛逆。雖然知道吼孩子不對,但也不知道怎麼教育才好。父母越吼罵孩子越聽不見。
  • 「吼睡」危害有多大?輕則長不高,重則傷大腦,聰明家長巧用四招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疫情影響,多數孩子在家的作息規律被打亂,加上天性貪玩,到晚上睡覺時間依舊是生龍活虎,很多家長在督促孩子睡覺這件事上費了不少口舌,當面對「熊孩子」束手無策時,則會採取「吼睡」的方式,效果雖是立竿見影
  • 為什麼你會忍不住對著孩子大吼大叫?3招有效應對
    這絕非家長誤以為的孩子真的變乖,而是因為恐懼―孩子被嚇住,根本沒心思去想哪裡錯了,只盼著趕快結束訓斥。可以說,每個被家長一吼就會變得聽話的孩子,他們心中都藏著對父母高聲的恐懼。心理學家曾對家長處理同一事件時,用不同的聲調所收到的效果進行過一次調查研究。
  • 孩子哭鬧只會吼「別哭了」?高智商家長用這句話代替,趕快學起來
    尤其是當孩子哭泣時,家長的反應很重要,一旦處理不好,後果真的很嚴重。孩子哭鬧只會吼「別哭了」?「哭哭哭,就知道哭,別哭了,長這麼大一點出息都沒有。」孩子在學校和別人打架受委屈,劉女士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孩子的眼淚就已經不停的往下掉了。對此,劉女士並沒有表示安慰,一句話沒說,直接帶著孩子回了家。可回到家之後,劉女士卻發現孩子還在不停地掉眼淚,這時候,劉女士也是非常不耐煩,直接對著孩子大吼:「別哭了,那點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