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父母「吼罵」後的反應,陶紅的演繹,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2020-12-10 格格育兒

知名演員陶紅我們是非常熟悉的,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著陶紅精彩細膩的表演。可以說在劇中陶紅將一位強勢、幹練的母親演繹地淋漓盡致,也讓更多做父母的通過熒幕來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對於陶紅來說,她不僅僅在熒幕上將一位母親演繹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其實,生活中的陶紅本人也是一位媽媽,自然地也會和普通媽媽一樣,會很在意教育子女的事情。

而陶紅在一次節目中,就有講述了這樣一件發生在自己和女兒之間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她也很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就是有一次,女兒不小心弄壞了東西,本身就會有點緊張,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沒有得到媽媽的詢問和諒解,反而是遭致了「劈頭蓋臉」的指責和「吼罵」。

結果就讓女兒的心情更加忐忑,立馬就顯得很不知所措的樣子。陶紅見到女兒的表情和動作,確實被驚到了,才發現自己的態度有多糟糕。在下次的時候,絕不會這樣對待女兒了。

而在女兒再次不小心做錯事情的時候,陶紅就扭轉了對於女兒的方式,沒有附加指責、隨意的「吼罵」,轉而是安慰孩子的不小心的舉動,渴望孩子獲得更多的溫暖。

這回陶紅看到女兒的反應是毫無壓力地面對著媽媽大哭起來,在陶紅看來,女兒在犯錯兩次之間的差距,都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關。通過陶紅的這番講述,也讓更多的家長朋友了解到,孩子被父母「吼罵」後的反應,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01、愛孩子就用傾聽的方式

其實,在大人看來,傾聽是最佳的溝通方式,當我們有心中的苦悶的時候,都是希望通過跟別人講述,得到別人的傾聽來獲得安慰和心理的煩惱釋放。

對於孩子們也是一樣的,就像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會認識到這個問題會遭來父母的指責,自己的內心就會很擔心、害怕。一旦這個時候,做家長的真的就指責和「吼罵」孩子了,只會讓他更無助和難受。

如果,做父母的能夠學會傾聽的方式,想著要和孩子親近,就先要留給孩子說話的權利,那麼親子關係會更加和諧。做父母的要了解到,當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時候(自然也包括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便聽不到孩子的心聲,自然不能了解孩子。

02、其實傾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對於父母來說,想要做好傾聽孩子心聲這件事,就需要放下家長就是家長的架子,要了解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得到情感上的諸多關注和體諒的。

像就有的教育專家曾聽到:面對孩子,耳朵比嘴巴更重要。而少說多聽,更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成長,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親子距離。

其實,這樣看來,在孩子出現錯誤,哪怕做的很不對的時候,只要用對的教育方式就能夠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讓他自身得到很好的成長。當然,這個必然是跟父母能夠做好傾聽這件事有很大關係。

對於做家長的來說,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一樣的出發點和用心,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的好和快樂。只是真的需要在方法上多多注意才行,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初衷。

今日話題:平時的生活中,您會常常用什麼方式跟孩子溝通?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啃指甲,可能是「情緒焦慮」引起的?真實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小時候的不良習慣,長大後會自動消失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孩子習慣的背後,是情緒的表達,內心的真實反映。很多父母都反感孩子「啃指甲」這個不良習慣,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見效果,更為嚴重的是,很多孩子直到長大成人,也沒能改掉這個習慣,這是為什麼呢?孩子愛啃指甲,可能是「情緒焦慮」引起的?
  • 日本「硬核」的幼兒教育,素質教育一覽無遺,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雖然父母的身份是不需要資格考試就能夠實現的,但是不得不說父母教育確實一門值得家長們不斷探索和學習的課程。大人們想當然地以為在孩子入學後,學校的教育輸出能夠被孩子們所接納和理解,但是事實上,在不恰當的教育引導下,孩子所獲得的教育引導很有可能是有偏差的。
  • 孩子這些行為是缺愛的表現 父母卻驕傲地以為是高情商!值得深思
    孩子這些行為是缺愛的表現,父母卻驕傲地以為是高情商!值得深思 高情商絕對是人際交往中最受歡迎的能力,一個人和高情商的人在一起相處都不會覺得累。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在家裡能夠乖巧懂事,幫忙做家務,慢慢也能沉穩,有禮貌,不丟臉。
  • 孩子用認真寫作業來爭取玩手機,家長很無奈,更值得大家深思
    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個孩子抱著手機、抱著電腦打遊戲、看視頻的畫面,這種現象的出現令家長們很無奈,同時也更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 孩子寫給媽媽的信,值得大家深思 前幾天翻看朋友圈,看到了小學同學的一條動態。孩子臨睡前知道媽媽每天晚上都會幫她關燈,用歪歪扭扭的字體給媽媽寫了一封信放在了門把手處。
  • 9歲男生被同學家長拖拽毆打 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歲男生被同學家長拖拽毆打 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每一位家長都會擔憂孩子在學校挨欺負,但挨欺負並不一定等同於校園霸凌,或許僅是孩子間極為正常的打鬧,但卻在家長寵愛情感的加持下,被放大成不可原諒的事情,從而介入其中。
  • 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20年後差異顯著,值得家長深思
    01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20後差別很大,值得每個家長深思晶晶媽和小雪媽是一對閨蜜,但是兩個人的育娃方式一點也不相同。而小雪則不同,畢業後去了一家外企工作,憑藉著自信大方的性格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和客戶談判合作的時候經常被誇贊,不到兩年她就升職成為部門經理。顯然在20年後,兩個孩子的差異顯著。
  • 16歲學生考試被質疑作弊跳樓,留下的手帳日記內容,值得父母深思
    不過,家長提供的孩子的手帳日記內容,是我認為最應該引起所有家長重視和深思的要點。從華商報曝光的手帳日記內容來看,孩子從上高一以來,一直難以適應學習生活,導致成績一落千丈。他本身充滿了慌張和苦惱,可因為沒有信心調整好,所以慢慢地悲觀告訴自己「別讀了」。後續出現了上課睡覺、遲到、停宿等現象,而這些行為又讓他被老師批評和教育,從而加劇了他在學習上的壓力和困境。
  • 親子對話變吼罵,父母焦慮又煩躁 專家:你是不懂如何說、怎麼聽
    很多父母都知道打罵教育不好,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也知道要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但每當親子對話時,父母總忍不住對孩子吼罵,關係也越來越差,父母既焦慮又煩躁。在父母眼裡,帶孩子苦點、累點也沒什麼。但最讓父母上火的是,明明為孩子好,怎麼說他,就是不聽。獎勵懲罰18般武藝所有招式都試過,還是無效。
  • 孩子玩具被搶後的反應暗示性格,父母這樣教育,高情商解決危機
    小男孩將鏟子歸還給樂樂後並道歉,樂樂瞬間笑容滿面地說道:「沒關係,媽媽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我們一起玩吧。」其實,孩子面臨的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是未來人生的小預演,玩具被搶該怎麼做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上與孩子的競爭能力、社會適應性、情商、反應能力等有關,父母的合理教育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 扼殺孩子的未來,父母過激反應就行了
    面對孩子的行為,錯誤或者進步,父母的反應很關鍵,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空間和未來發展情況。父母形成了孩子最重要的人際環境之一,我們如何反應、如何應對會引導孩子的觀念、做法,甚至思維方式。然而很多時候,儘管並不是本意,家長們的過激反應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1. 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於個性很強的孩子,父母過激的批判和情緒可能非但不能使孩子聽進去話,甚至可能逼孩子做出不理智的事。
  • 遇上「易怒」的父母,孩子容易形成這3種性格,不妨自查一下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性格養成和他父母的教育是有著必然聯繫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說在孩子身上總是很容一看到他們父母的縮影。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的三觀和習慣。
  • @家長,對孩子發火後,後悔不已該怎麼辦?
    忍不住吼孩子的背後是一顆被激怒的大腦,而情緒的變化和大腦的應激反應息息相關。憤怒是屬於一種主要的、原始的情緒,它是一套應急快速反應的機制。憤怒使我們的腎上腺素加速分泌,直接跳過理性的思考,從而作出直接吼孩子的行為。
  • 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性格,暴躁家長要深思!
    2、失去自信父母經常使用惡言惡語,孩子被動接受這些負面或不恰當的評價,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各個方面都比不上別人,感覺父母不愛自己或自己不值得被愛,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做任何事情都沒信心。
  • 孩子道歉後,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近日,我收到一位網友的投稿,對方初為人母,是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因為沒經驗,經常對孩子束手無策,只因為小傢伙積極認錯、打死不改。按照網友的說法,每一次她大聲批評孩子後,迎來的都是小傢伙帶著哭腔的「媽媽對不起!
  • 孩子說「髒話」,說「狠話」,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這個時候,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以及對待孩子的反應,避免孩子養成這個壞習慣。很多孩子並不是故意說「髒話」的,在他們內心世界,這就是在學習語言而已。他們一開始接觸的髒話,大部分都是「打你」「你滾出來」「壞蛋」之類的。可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髒話的程度被升級了。他們不滿足於這些簡單的話語,在接觸了網絡之後,學習了被強化的髒話。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有的父母還會在吼叫完孩子之後,給自己的這種行為找一個理由,就是「我愛孩子,所以才會對他吼叫,換了別人,我壓根就不會生氣。」小年剛回到家就忍不住打開了電視看起來,每到放學的這個時間點,剛好就有動畫片可以看。
  • 「倒數第一」試卷火了,孩子盡了全力?看完試卷,家長開始深思
    近日,一張成績排名倒數第一的試捲走紅網絡,引發了好多家長的深思。起因是因為一位小學生把倒數第一的卷子拿回家後,爸爸對孩子很溫柔,覺得孩子盡力而為就好。大致翻了孩子的試卷,覺得寫的還是可以的,上面寫得滿滿當當,字體工整簡潔。
  • 孩子開學後家長的真實反應:把「神獸」送走,這回終於解放了
    總而言之,長時間相處,孩子身上的那些壞習慣都會被父母無限放大。而成為「家庭教師」輔導孩子作業的這段期間,父母也終於體會到了老師有多麼不易,那滋味實在太酸爽了。好不容易等到學校開學,家長們又是什麼心情呢?
  • 這位爸爸的應對方式,值得你深思
    在學校,不乏會出現一些早戀的情況,對此家長的不同反應,對於孩子來說影響很大。有的家長反應激烈,有的家長思想比較開放,對於孩子的早戀,只要不出大問題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有一些家長,對於孩子早戀的問題,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孩子早戀沒有影響到學業,對於孩子的思想和情緒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的話。
  • 孩子挨打後,有以下幾種反應,說明身心已受到傷害,父母該停手了
    當孩子挨打時出現以下三種反應,說明身心已受到傷害,父母真的應該停手,好好反省一下自己,順便給孩子道歉了,以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1、一聲不吭孩子在挨打時一般會感到疼痛,出現害怕的情緒,大哭大叫著說自己錯了,或者感到委屈,想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