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演員陶紅我們是非常熟悉的,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著陶紅精彩細膩的表演。可以說在劇中陶紅將一位強勢、幹練的母親演繹地淋漓盡致,也讓更多做父母的通過熒幕來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對於陶紅來說,她不僅僅在熒幕上將一位母親演繹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其實,生活中的陶紅本人也是一位媽媽,自然地也會和普通媽媽一樣,會很在意教育子女的事情。
而陶紅在一次節目中,就有講述了這樣一件發生在自己和女兒之間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她也很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就是有一次,女兒不小心弄壞了東西,本身就會有點緊張,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沒有得到媽媽的詢問和諒解,反而是遭致了「劈頭蓋臉」的指責和「吼罵」。
結果就讓女兒的心情更加忐忑,立馬就顯得很不知所措的樣子。陶紅見到女兒的表情和動作,確實被驚到了,才發現自己的態度有多糟糕。在下次的時候,絕不會這樣對待女兒了。
而在女兒再次不小心做錯事情的時候,陶紅就扭轉了對於女兒的方式,沒有附加指責、隨意的「吼罵」,轉而是安慰孩子的不小心的舉動,渴望孩子獲得更多的溫暖。
這回陶紅看到女兒的反應是毫無壓力地面對著媽媽大哭起來,在陶紅看來,女兒在犯錯兩次之間的差距,都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關。通過陶紅的這番講述,也讓更多的家長朋友了解到,孩子被父母「吼罵」後的反應,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01、愛孩子就用傾聽的方式
其實,在大人看來,傾聽是最佳的溝通方式,當我們有心中的苦悶的時候,都是希望通過跟別人講述,得到別人的傾聽來獲得安慰和心理的煩惱釋放。
對於孩子們也是一樣的,就像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會認識到這個問題會遭來父母的指責,自己的內心就會很擔心、害怕。一旦這個時候,做家長的真的就指責和「吼罵」孩子了,只會讓他更無助和難受。
如果,做父母的能夠學會傾聽的方式,想著要和孩子親近,就先要留給孩子說話的權利,那麼親子關係會更加和諧。做父母的要了解到,當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時候(自然也包括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便聽不到孩子的心聲,自然不能了解孩子。
02、其實傾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對於父母來說,想要做好傾聽孩子心聲這件事,就需要放下家長就是家長的架子,要了解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得到情感上的諸多關注和體諒的。
像就有的教育專家曾聽到:面對孩子,耳朵比嘴巴更重要。而少說多聽,更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成長,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親子距離。
其實,這樣看來,在孩子出現錯誤,哪怕做的很不對的時候,只要用對的教育方式就能夠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讓他自身得到很好的成長。當然,這個必然是跟父母能夠做好傾聽這件事有很大關係。
對於做家長的來說,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一樣的出發點和用心,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的好和快樂。只是真的需要在方法上多多注意才行,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初衷。
今日話題:平時的生活中,您會常常用什麼方式跟孩子溝通?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