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方面,日本人從來不會對孩子溺愛,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2020-12-14 璇媽教育經驗

您看到過日本的街道嗎? 安靜的電車,乾淨的街道和小巷,人們以適當的禮節進行溝通。 這反映了人們的高素質。 這是否意味著日本人天生素質高? 顯然,歸根結底,質量來自「教育」。

前兩天,一名日本小學生的作文爆紅網絡,他為了悼念自己未能誕生的妹妹寫了一篇作文,《我有一個天使妹妹》,語言純真又熱烈,打動了很多人。

下次一定要好好地出生,一起去做各種事情,我有一個成為了天使的妹妹,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妹妹。這樣一個溫柔善良的男孩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為什麼日本人的教育從未軟化? 值得各位父母深思。

在日本的教育上有一個特殊的名詞,「融合教育」,孩子們學會尊重他人。 混合班制教育在幼兒園非常普遍。 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以使他們了解世界各地有各種各樣的人。人們常說三歲時有代溝,但在日本並不是幼兒園。 一般來說,殘疾兒童不太可能被社會接受。 您應該將其發送到特殊機構,但是日本有一個機構。 殘障兒童與正常兒童接受相同的教育。當大家一起玩耍時,孩子們將具有天生的接受能力。 當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時,他們不會根據自己的意願貶低他人,而是尊重差異和尊重差異。

日本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在全國各地都有學校,教育資源分布均勻。此外,日本小學生的教育重視質量。 家庭作業基本上在20分鐘內完成。 除了基本的單詞數,您還可以給孩子一個生活的體驗。孩子們可以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昆蟲,種花並自願在家做飯。 當孩子們談論他們的未來理想時,他們會說:成為廚師,麵包店,插畫家。

在日本,學校和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科學精神的發展。 他們認為,一些早期的課程對讓孩子有一天在大自然中行走更好。是的,眾所周知,養育兒童的科學素養不僅在日本而且在中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早在去年,教育部就將科學課提高到了第一年。科學讀寫能力是當今時代擴大人與人之間鴻溝的能力之一。 孩子們還很小,所以我認為他們不需要了解太多。現在看來,科學啟蒙真的不能忽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實生活中,懂科學的父母太少了!所以即便孩子表現出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多數父母也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導,這就容易導致孩子對科學失去興趣,從而錯過探究知識、學習知識的動力。怎麼辦?答案是,尋找一本專業的兒童百科全書啟蒙繪本,給予孩子專業知識上的啟迪。為那些沒有時間陪孩子旅行、不懂專業知識的父母推薦這套《寫給兒童的百科全書》,在保證科學和真實的前提下,讓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活潑、生動。

這是一套專門寫給孩子的「百科全書」,採用提問的形式,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將各種領域的知識娓娓道來,不但能讓孩子通過多種形式,領略到科學之美,還能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這4個方面值得家長學習
    日本在兒童教育方面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1.勇於面對失敗中國的教育經常只在乎成績,在乎結果,家長和老師總是會表揚在期末考試中獲得前幾名的孩子,卻完全忽視了孩子的進步程度。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 日本的小學生又火了!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日本人從不會手軟
    對於教育,日本絕對是自己的一套,不吹不黑,我們應該認真審視。 本文來源於網絡,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 我是給你帶來財富的財富哥,如有收穫,請關注我!「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日本人從不會手軟。」在日本小學裡,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儲物櫃,用來存放這些東西。雖然書包一點也不輕,但是從來不會有父母幫忙背書包,都是孩子自己親力親為。之前有記者拍到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的照片,發現不論晴天還是下雨天,皇室家族的孩子也都要自己拿包包。日本體育課的教育重點是在於超越自己。
  • 日本教育核心理念:獨立自主,面對兒童教育,這6點方法值得借鑑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談到幼兒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可謂是全球聞名,因為日本的幼兒園的教育模式有著獨特的核心理念,讓很多國家都想借鑑學習一二。當然,這裡面有國情不同的原因,但是諸如此類的行為,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的觀念,讓他們從小就明白做事情需要依靠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2、從來都是自己背書包不論孩子多大,只要開始上學背書包,就是自己背著,家長即使空著手也不會幫孩子拿。出去玩耍的時候也是,自己的東西都會自己拿著。
  • 日本的小學生又火了!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日本人從不會手軟!
    日站君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 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日本人從不會手軟。」
  •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有多「無情」,看完你就知道了,值得父母借鑑
    提起日本,大家都會想到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日本一直以來都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他們非常重視幼兒的教育,甚至將幼兒園建成了人見人愛的遊樂園。但是日本的教育方法,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卻存在很多「無情」之處,但是儘管這種教育方法無情到令人感到恐懼!
  • 日本對孩子教育有多「狠」?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我們生活中肯定碰到這樣的人,「輸不起」且不說是大人孩子,反正肯定是有的。這樣的人贏了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一旦輸了就是搞出點事情來。說白一點,這樣的人都很難正確的面對失敗。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呢?你應該靜靜地注視著孩子,讓他們盡情地體驗成功和失敗」日本人在方面確實有很多東西是我們認識不到的,就像他們的抗挫折教育,我們達不到那種程度。人家也心疼孩子,但是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起來,也要讓孩子接受這份教育。
  • 如果這就是「溺愛」,我寧可再多愛一點
    這麼好玩的紙箱去廢品回收屋賣5塊錢不到,我心裡不甘心。何況兒子已經開始玩上了。他跟小表妹一起將一個大的箱子推翻,然後兩個人鑽了進去,說這是他們的房子。然後還有屬於他們的小倉庫、廚房,最大的那個還可以做一個「小賣鋪」,賣兒子最喜歡吃的炸雞腿。 看到孩子們這麼喜歡,我自然是歹說好說地把箱子都留了下來。
  • 孩子成為「無用人」,都是溺愛惹得禍,認識3點培養優秀的孩子
    他家孩子雖然從小家庭條件也比較好,但是朋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嬌生慣養,甚至對於孩子比其他條件較好的孩子家庭更加嚴苛。 之前我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還說過「家庭條件現在這麼好,不要讓孩子老這麼節儉,畢竟這麼大了該讓他享受一些好的生活」,沒想到朋友直接說「這種沒有意義的享受不會對他造成任何好的影響,我們希望他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 溺愛總是讓人迷失,其實對孩子好,就是不那麼愛他
    1.愛讓人迷失 我想單單的把問題拎出來,大家都知道溺愛孩子,對孩子並沒有好處,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通常都會當局者迷。 一邊想讓孩子學會獨立,另一邊卻因為害怕孩子沒吃飽,家長在後面追著餵飯,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和害怕孩子吃苦的父母通常是同一個人。
  • 日本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看後值得深思!
    那麼在教育的過程中,究竟是哪些方面有所疏忽呢……?反觀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教育投入即沒有像中國這樣高昂,家庭投入也沒有像中國這樣耗時費力,卻培養出一批批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僅次於美國),如果諾貝爾獎僅能代表日本頂尖的科研能力,那麼另一方面無論是學齡前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立能力還是同齡兒童素質教育、應試能力,都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成功。
  • 日本小孩作文火了!為什麼日本人在教育上從不手軟?值得家長深思
    讓人落淚的同時又不禁感嘆,這是一個如此溫柔,如此體貼的男孩子呀?又是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呢?說到底,這些都是日本對小學教育重視的結果。日本小學教育重視程度:素質 > 成績日本在小學、兒童教育方面,重視素質教育遠遠比文化成績高得多得多。在日本,孩子在文化課上所花的時間很少,他們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生活探索、課外活動、戶外運動。例如獨立生活、種花養草等。
  • 李玫瑾:父母在這幾個方面多管管,對孩子有好處,還能提高情商
    就拿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加菲貓》來舉例,加菲貓是被主人從寵物店裡買回去的,而加菲貓被買回家的當天,它在太陽下山的時候說了一句:我永遠不會去問主人,那天他為什麼會走進寵物店。看似是一則很簡單的對話,但是卻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大家知道了加菲貓的情商非常的高。
  • 專家:背書包不會背「傷」娃,溺愛才會
    不少家長表示:「這個書包可太重了,看著孩子被壓下去的肩膀可讓人心疼了,能幫背就多背會唄。」 但是最近因為這個背書包的問題,一位專家為此做出了回應,在一檔育兒節目中,教育觀察員張敏教授表示:幫助孩子背書包,其實才是真正的「傷害」孩子。
  • 日本教育多「無情」?3歲孩子就獨自出門,挫折教育值得借鑑
    日本的挫折教育有多「無情」我們最熟知的日本的挫折教育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今天說一個小學的,一個生活在東京的7歲小女孩Noe Ando,每天都是自己定鬧鐘起床,穿衣洗漱,吃完早飯之後獨自一人乘坐地鐵去上學,從她家到學校
  • 日本的挫折教育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麼,家長值得學習借鑑
    起初,我們所有人都認為存在衝突。 這時有一個孩子說:「我們跳了一次跳,看到誰跳得更遠,他是跳後的最後跳。」我明白了這個孩子因為自己沒有其他孩子跳得遠,接受不了不肯認輸,也就是我們大人常說的「輸不起」。那個孩子的媽媽看著孩子因為這事大哭,很尷尬地領著孩子回家了。
  • 蠟筆小新:懂事不分年紀,父母的教育,是對孩子最好成長
    現在的小孩子在懂事這方面確實做得很差勁,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寶貝疙瘩,尤其是一些老人對他們,為了防止他們碰著磕著,保護的非常好,甚至有些溺愛了。 教育不好孩子就是家長的責任,有些人不僅不教育,相反還任由他們胡作非為,有些後果普通家庭可以承擔,但有些後果並不是他們能夠承擔的。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這其中的差距也讓我們反思,日本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憑什麼能讓日本每年都可以拿到一個諾貝獎呢?其實仔細研究就能發現,日本的家庭教育和我國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區別。日本媽媽重視提升孩子的能力,在孩子1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立規矩了,具體有以下4個。
  • 日本小學生火了,這3方面的教育細節,建議中國家長們收藏學習
    其實這跟日本的教育也不無關係,我們總是讚嘆日本國民素質高,安靜的電車、乾淨的街道、得體的禮儀。在日本,即使是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不論是天晴還是下雨,皇室家族的孩子也都是自己提著自己的包包。對於教育,日本他們有自己的一套,不吹不黑,我們應該認真審視。
  • 日本11歲男孩的一天,戳中萬千中國父母心: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有兩個孩子,一個只專心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會做,而另一個可能學習方面差一些,但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麼這兩個孩子,你覺得誰更優秀?有的家長會說學習好才是重要的,其他什麼都不會不要緊,大了可以重新學。
  • 看到日本的幼兒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就在我們為獲得諾貝爾獎而高興的時候,卻忽略了一件事:拿諾貝爾獎對身為小島國的日本來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兒。因為他們從1901年起,幾乎每年都能拿到諾貝爾獎。日本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是原因的。比如在幼兒園的教育上,日本就有很多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借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