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多「無情」?3歲孩子就獨自出門,挫折教育值得借鑑

2020-12-13 寶媽之友璐璐

日本街頭有一種在我們看來很奇怪的現象:看起來也就4、5歲的孩子就獨自一人出門坐車,買東西,上學。身邊根本沒有大人。這種情況在國內是根本不可能的,別說在這個年齡讓孩子一個人出門了,就是一個人在家,家長都擔心的不行。

其實就和日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關係,在日本就非常強調「獨立」。在日本有一個節目叫《初遣》,也叫《我的第一次出門》,就是用紀錄片的形式,記錄2~7歲的孩子獨自出門幫助父母做事情的場景,這個綜藝已經跟拍了29年。

這裡面最小的孩子才3歲,叫做浬愛,節目中爸爸交給浬愛的任務就是出門採購媽媽生日會所需要的物品並且取回定好的蛋糕外加買一隻康乃馨給媽媽。說實話這些是事情與對於一個3歲的孩子來說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年幼的浬愛出門的時候也是哭泣的。浬愛的爸爸雖然也很心疼的孩子,但還是鼓勵孩子走出第一步,要她「堅強一點」。

看著浬愛邊給自己打氣邊完成任務,不少觀眾紛紛表示「看到淚目」。當時不少參加過這個綜藝節目的明星,也紛紛看哭

日本的挫折教育有多「無情」

我們最熟知的日本的挫折教育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今天說一個小學的,一個生活在東京的7歲小女孩Noe Ando,每天都是自己定鬧鐘起床,穿衣洗漱,吃完早飯之後獨自一人乘坐地鐵去上學,從她家到學校要倒三趟地鐵。但是父母從來都不會接送她,他的爸媽認為「上學」是她自己的事情。

日本小孩的獨立性的確非常了不起,這和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可以借鑑一下日本家長的做法

1、學會放手

有一檔節目叫做《育兒大作戰》。不少育兒專家都認同,孩子的能力其實會遠超過家長的想像。不敢讓孩子獨立做事,其實不是孩子自身能力不足,更多的情況是家長的過度擔憂與焦慮。

在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現出和很感興趣,很想去嘗試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感受,即使最後是失敗的孩子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很多東西,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好處的。

若是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要多多鼓勵孩子去完成,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就像遊戲闖關一樣,只有堅持到最後,才會感受到勝利的喜悅。

2、讓孩子感受挫折

但孩子學校組織集體活動的時候,各位是不是都是千叮嚀萬囑咐的,開始我也這樣,就差跟著去了,生怕孩子受傷出事的。但是後來就發現孩子對於我的叮囑流露出一絲不開心,我才發現自己這樣可能錯了。後面也發現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知的,家長應當多留給孩子機會讓他去鍛鍊自己的能力,孩子才會在獨立中找到自信和力量。這也是日本最為重視的「挫折教育」

3、讓孩子獨立去解決困難

我們在訓練孩子的時候有一點要控制住自己,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衝上去幫助孩子解決,一定要孩子自己解決不然我們就是功虧一簣。我們要讓孩子體驗自己解決問題之後的喜悅,我們的貿然插手,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感覺:媽媽是不是覺得我不行

困難其實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檢驗和督促。在嘗試自行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孩子會對自己的力量有更清晰的認知,並在內心產生學習和鍛鍊的自驅力

4、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這一點我們很多家長其實都做不到,我們的思維告訴我們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父母的選擇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但是事實上孩子也是這個家庭的一員,孩子既對這個家有責任,在一些他自己的事情上也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其實家長可以詢問一下孩子的意見,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不但是尊重孩子的表現,更是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育兒有方法#

相關焦點

  •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有多「無情」,看完你就知道了,值得父母借鑑
    提起日本,大家都會想到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日本一直以來都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他們非常重視幼兒的教育,甚至將幼兒園建成了人見人愛的遊樂園。但是日本的教育方法,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卻存在很多「無情」之處,但是儘管這種教育方法無情到令人感到恐懼!
  • 日本的挫折教育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麼,家長值得學習借鑑
    那個孩子的媽媽看著孩子因為這事大哭,很尷尬地領著孩子回家了。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孩子的抗挫折教育有多麼重要,一個「輸不起」的孩子很難正確面對失敗,將來更無法坦然獲得成功。始終處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兒童的教育遠比我們的挫折教育更為「規則」。 無論身體和心理素質如何,日本的防挫折教育都非常好,並且已經在幼兒園開始了防挫折教育。
  • 日本對孩子教育有多「狠」?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不管在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上,日本的抗挫折教育都很令人佩服,抗挫折教育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了。以下4種方式,值得父母們深思。日本對孩子教育有多「狠」?在日本,經常會看見一群小朋友獨自乘車上學。當然,很多農村孩子還是自己上學的,相對於城市裡,安全隱患很多,家長的不放心、不敢放手還是可以理解。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反觀教育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在抗挫折教育上明顯狠心太多。他們的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而且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素質上的雙重教育。01:耐寒教育日本教育有段時間被稱為「變態教育」,這個稱呼是因為他們的耐寒教育而得名。我們經常能從動畫片、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不管冬夏都穿著短褲、短裙,其實這在日本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日本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要求穿短褲、短裙。
  • 如何讓孩子更優秀?抗挫折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始終處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兒童的教育遠比我們的挫折教育更「嚴厲」。無論身體和心理素質如何,日本的防挫折教育都非常好,並且已經在幼兒園開始了防挫折教育。日本對孩子的抗挫折教育有多「狠」?一、耐寒教育日語教育長期以來被稱為「變態教育」,而日本抗寒教育就是這一稱呼的來源之一。 那些對日本環境不太熟悉的父母知道,他們在日本和冬季都穿著短褲和裙子。實際上,日本兒童從小就必須穿短褲和裙子上學,甚至穿了保暖褲也不能保證不冷。
  • 抗挫折教育有多重要?孩子容易「輸不起」,看看日本是怎麼教育的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不同的教育方式的背後,都是父母們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好的決心。而在全世界的教育中,日本的兒童教育一直名列前茅,因為日本的教育方式和很多國家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可以經常發現現在的很多孩子總是容易輸不起,因此日本針對這個問題開設了抗挫折教育。
  • 日本的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這4個方面值得家長學習
    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狀況已經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依據,身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在兒童教育方面一直都是處在世界領先行列之中,隨著我國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對日本教育兒童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表達了認可。
  • 學習日本的教育方式,這幾種抗挫折教育,你都試過嗎?
    這種『輸不起』的情況不僅僅在孩子身上發生,在大人身上也會偶有看見。孩子的母親聞訊趕來,看著哭哭啼啼的孩子感到很難為情,就帶著孩子回家了。這件事給我們提了個醒,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對於一個不能直面失敗的孩子,是承受不起失敗後的成功的。
  •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睿智燈塔教育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近幾年來,挫折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認為從小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機會,而是家長應該放開手,讓孩子有一個機會能夠真正面對生活中問題,並且幫助他學會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樂觀地面對挫折。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做法吧。
  • 日本小學生火了,這3方面的教育細節,建議中國家長們收藏學習
    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經歷挫折的時候,也會有社會和陌生人能給予寬容與鼓勵。而這本質上就是值得我們給孩子的教育。在日本的這3個教育細節,很值得中國家長借鑑1、禮儀教育在日本,他們從小就很注重禮儀教育,在幼兒園的時候,他們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要教會每個學生微笑以及對別人說感謝。
  • 日本教育核心理念:獨立自主,面對兒童教育,這6點方法值得借鑑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談到幼兒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可謂是全球聞名,因為日本的幼兒園的教育模式有著獨特的核心理念,讓很多國家都想借鑑學習一二。日本的幼兒教育核心理念,值得家長們參考1、孩子換衣服,媽媽只看不幫忙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會在媽媽的要求下自己換衣服。這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孩子從小對父母產生依賴,以此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意識。
  • 兩歲獨自出門、冬天洗冷水澡,日本教育真這麼冷酷?
    孩子們在大樹下玩耍 藤幼兒園不僅教育孩子,也是教育家長的地方。招生時會面試家長,問一些問題,比如作為家長你會對20歲的孩子說點什麼。 日本社會就像一個大集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分工。家長的責任不僅是把孩子養大,更肩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家長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雖然這兩所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各有側重,但有一點不變的是:提倡集體主義。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不要麻煩別人,凡事為他人著想。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很多大人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讓孩子體驗挫折感,這種養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嚴重些就是哭得地上滾來滾去,但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於是學會了什麼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 一位日本男孩的早晨,讓我看到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值得借鑑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日本那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為啥能躋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直到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位普通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我突然懂得了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11歲也就是我們小學五年級的孩子。試想一下,大多數家庭的早晨是什麼樣子?家長催、催、催,孩子磨、磨、磨。
  • 日本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看後值得深思!
    近年來,中國教育改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逐步建成。不僅教育模式被許多國家研究,教育方法更是被多國引進,中國與其他國家間學術交流頻繁,科研成果豐碩異常。很多去過日本或者接觸過日本的人都會驚訝於這個國家高度的秩序,文明的禮儀和孩子的獨立意識。在日本電車上,時常能看到小朋友自己背著書包,獨自一人或者二三人結伴乘車上學,身邊沒有家長陪同。即使是日本的皇室的小公主,下雨天也要自己打傘背書包。
  • 如何讓孩子勇敢面對困難?需要你正確認識「挫折教育」!
    當一個人一直在順境中成長,那麼面對挫折時便會有些束手無策,這是很多家長都認同的,因此「挫折教育」也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正確理解其中的教育意義,直接給孩子製造小麻煩,並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 為啥日本孩子獨自上學,中國卻要接送?看看日本對拐賣孩子的處罰
    日本孩子上學不需要接送,看完日本的教育方式,感覺值得借鑑很多孩子都被教育過:"不要跟陌生人走。"為了保護孩子,我們每天都會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在日本,小學生們都是自己走路或者坐電車去上學的,完全不需要大人接送。
  • 日本人是怎麼把孩子教育的那麼優秀?這部9.1分紀錄片告訴你答案
    正是有了這份疑惑,才有了這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周軼君走訪了日本、英國、印度等國家,用鏡頭記錄下這些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那麼有些是發達國家教育體制與我們相差很多,對我們教育孩子幫助不大,所以今天就著重說一說,日本這個國家的教育方式。
  • 3-6歲孩子吃飯毛病多?看看日本幼兒園的食育教育,一定有啟發
    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於中國家庭裡,尤其集中在3-6歲的孩子身上。這是因為3歲之前,大人會給孩子餵飯,孩子自主性差的弱勢體現不出來。3歲以後孩子接觸的輔食、零食比較多,對口味有了自己的選擇,不愛吃的東西就也多了。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時期,把握好就可以培養出好習慣,把握不好,很多壞習慣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 日本幼兒園有多可怕?開學第一天就很「無情」,但值得我們學習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都說少年強則國強,孩子的教育是國家的一項大工程,尤其是幼兒教育,更是讓人重視。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不同,在日本,幼兒園的教育模式與中國大相逕庭,不管在上下學途中,還是在幼兒園裡,出現的都是孩子們獨立的身影,非常「無情」,令人看了十分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