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孩,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的教育會讓很多家長頭疼。從出生以來,就更加喜歡在半夜哭。稍微大點,便開始和小夥伴玩得熱火朝天,爸媽不叫基本不落家;到了青春期,又開始叛逆。
因此,如果家裡有男孩,父母難免會更加擔心,尤其是在他三四歲的時候。這個男孩三四歲時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時期,是很不好管教的。因此,有時惹得家長非常生氣,只能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他們,但是這種教育真的對嗎?
小梁是一個非常頑皮的小男孩。他很喜歡在沙坑裡跳來跳去,把鞋子和衣服上弄得髒兮兮的,每次出去玩,就算是不會經過那個沙坑,他也要特意繞過去。即使是在家裡玩,也會把玩具弄得一團糟。
對於這件事情,梁媽媽沒少打他,反倒是越打,小梁就越叛逆,像是故意跟大人對著幹一樣。所以對男孩子來說,打罵未必管用。父母可以嘗試用其他方式改變他們
衝兒子發脾氣講道理,是教育的下下策,養育男孩的「兵法」了解下:
1、引導他們獨立思考
同樣的問題,父母不能直接告訴他怎麼做,應該引導自己的孩子獨立思考,是否要做以及如何去做。
使他想知道這種做法是否有益,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是否會產生不利後果,如果孩子不能承受這樣的後果,他就不會這樣做。
舉個例子,如果你手裡有一美元,你會為了撿地上的50美分而扔掉它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好吧,孩子也同樣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會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因此,結果經驗法可以使兒童獨立思考,使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2、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在日常群眾的印象中,普遍認為女孩更容易受到沒有安全感的影響。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男孩在六歲之前更加沒有安全感。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千萬不能強制要求他們有男子氣概,不讓他們哭。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並不知道那麼多,哭只是他們情緒的釋放。可以正確表達自己內心的男孩,長大後更容易脫穎而出。
因此,父母應該停止打罵孩子,多點耐心,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會站在他身邊陪著他。這樣,他們才能有更多的勇氣面對世界。
3、父親的參與
在很多家庭裡,都是媽媽在照顧孩子。日常生活如此,學習和交流上也是如此。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給他們帶去安全感和家庭溫暖,而父親更多的則是精神的支撐和提升。
可爸爸對孩子,尤其是男孩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父親的決心和責任感有助於男孩性格的形成。他會下意識地模仿,並試圖超越家長。
更重要的是,爸爸有一種威懾力,孩子更容易接受他們所說的話。因此,在某些情況下,父親處理一些場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天性。
男孩一般喜歡運動和刺激,為了激發男孩的冒險精神,滿足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的個性發展得越來越完善,父親應該多陪陪孩子,讓其在與父親接觸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男孩的個性。
由於男孩女孩的生理差異,而大多數的家長並沒有經驗,怎樣教育合理就成了困擾著許多家庭的難題。並且,在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後,男孩子會更難以管教,也就更加的需要父母的正確指引。《養育男孩女孩》這套書籍,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幫助到家長。
這套書籍提供了多個實際案例,分為兩本,依照生活中場景,總結了父母在撫養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推薦了詳細的育兒方法,根據男孩女孩的差異,進行通俗細緻的講解,可以讓家長在培養聰明孩子過程中,更加輕鬆。
現因書店年終做活動,這套書原價6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減免19元,只需49元!便可以將這兩本書帶回家了。
男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平時太活躍是天性決定的,是身體機能的自然反應。他可能長時間都不能專注於一件事,也經常會忘機很多事情。所以,家長在安排他們做事之前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要一下子就給他。
如果真的有必要,制定一個時間表,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和執行。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不要過度打罵他們,這樣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父母需要表達對孩子的愛,這樣孩子才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找對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