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男孩的清晨,戳中無數家庭痛點,不要再做「有毒」的父母

2020-12-21 小青糖果屋

中國式家長普遍的特點就是「包辦式的教育」。

全權管理孩子的一切,從生活到學習,甚至會時常用溺愛的糖衣,去忽略孩子的個人意願想法

結果反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而一位日本男孩的清晨日常在網上爆火,戳中無數家庭的痛點引人深思

只看到這位年僅10歲的小男孩,每天六點被鬧鐘叫醒後,靜坐緩衝一下,就立馬下床開始自己的一天。

自己穿衣洗漱、背書包、拿著垃圾,最後帶著自己每天在家裡刷碗賺的零錢出門吃早餐,自行走路上學。

這名男孩一直略帶困意,但是所做一切有條不紊,非常的獨立自主,令不少包辦式家長慚愧不已。

這個小男孩的獨立包辦式教育下成長同齡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很多包辦式家庭的縮影就是孩子的不獨立。

早上起床要連拉帶拽、連哄帶騙。

書包要家長收拾,衣服要家長穿,最後在來不及的情況下隨便吃幾口早餐,又由著父母送到學校,開始了雞飛狗跳的一天。

這兩種孩子從小受到教育不同,以後的人生道路也會有著很大的差距。

雖然並不是絕對的,但是經受獨立教育的孩子,肯定會受益終生,毋庸置疑。

不要再做「有毒的」父母:

中國的很多孩子們都像是溫室裡的小花朵,被家長捧在手心裡照顧。

但是這種溺愛很可能會毀了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認為孩子做不好所有事情,所以親力親為。

孩子大了以後,家長又覺得孩子應該以學習為主,所以包辦孩子的生活。

家長們以為自己為了孩子的成長努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權利減去了他們獨立飛翔的翅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人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的就是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要再打著愛的名義做「有毒的」父母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一、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

家長們不要怕孩子犯錯,我們應該怕的是孩子畏手畏腳、不敢闖禍。

《新生日記2》中jasper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應採兒嚴肅的詢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但是她也只是質問,沒有打擊、責罵、大道理。

她給予了jasper充足的獨立反思空間,最終jasper從自己的錯誤中明白了尊重的重要性

不僅主動承擔起了犯錯的後果,還學到了很多道理。

所以被允許犯錯的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好。

不僅可以獨立的獲得外界認知自我的評價,還能完美的解決自己的錯誤。

獨立的孩子是需要用犯錯來摸索成長的,家長們一定要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

二、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很多大人會發現想要管理自己的時間實在是太難了。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時間管理能力十分的重要,孩子們因為年齡小的緣故,對時間沒有任何概念。

就這麼放任著孩子成長,孩子就會忘記自己的日常流程,更別說獨立完成事情了。

正值寒假馬上來臨,家長們可以督促孩子每天寫作業一小時、看課外書一小時、運動半小時,剩下的時間全由孩子自行支配,但是要禁止孩子長時間沉迷電子世界。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有時間概念,能夠獨立過好自己的一天。

溫馨提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包辦並不是真正的愛,無條件的溺愛也不是真正的愛。

教育孩子如何獨立生活、生存,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深愛。

所以家長們要從小就鍛鍊孩子獨立的能力,這樣孩子們長大後面對廣闊的世界,才能夠獨立去輕鬆應對。

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具體的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所以我總結了一份自家寶寶常用的書單,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1、《阿立會穿褲子了》

這本書是由日本著名作家福澤利子所著。

全書圍繞著小男孩阿立獨立穿褲子的事件進行展開。

從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件出發,科普出孩子學習與發展的新觀念

對於成年人來說,穿褲子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吃飯穿衣,卻是一件獨立的大事。

2、《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

這套獨立繪本榮獲過2015年到2018年連續4年的當當網暢銷書籍。

書中共含有10個有趣的小故事,用奇幻的想像、可愛的插圖構成10個獨立主體,幫助家長輔助孩子走好獨立第一步。

這本書雖然是推薦給幼升小的家長們,但是我的寶寶今年2年級了仍然在使用。

文字涵蓋了很多常用字,非常適合作為小學生的文學啟蒙繪本,一書多用,並且能用一整個小學階段。

3、《2歲獨立性培養繪本》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培養2歲寶寶的獨立性。

2歲時寶寶獨立意識啟蒙的關鍵時期,是傳說中「可怕的2歲」。

這時候的寶寶經常獨立的去「闖禍」,讓家長們焦頭爛額。

而這本書用溫和的語言與擬人化的故事,可以採用親子閱讀的方式,輕鬆幫助孩子度過「2歲」敏感期,讓寶寶更加獨立,解決家長們的難題。

相關焦點

  • 一位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家庭,別再做「有毒」的父母
    不過,看了一位10歲男孩的清晨日常,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對的,也意識到了「包辦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差在了哪!一位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家庭透過家裡的監控視頻,可以看到這位小男孩每天早上六點二十聽到鬧鐘後就會自己起床,既不需要父母叫也沒有賴床,自律的讓人驚喜!
  • 一位10歲男孩的清晨,刺痛無數家庭,別再做「有毒」的父母
    前段時間,一個10歲小男孩的日常在網上火了,被眾多網友點讚關注的同時也引人深思。男孩兒在清晨6點多被鬧鐘叫醒後,並沒有賴床或鬧脾氣,而是在揉揉惺忪睡眼靜坐幾秒後立馬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自己洗漱穿衣、背起書包、提上垃圾,拿著父母提前為他準備好的零錢出門去吃早餐,然後步行上學。雖然男孩兒剛開始還帶有些許困意,但整個行程有條不紊,透露出一個10歲孩子高度的獨立和自律,令很多成年人都自慚形穢。
  • 一名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家長的心:別再做「有毒」的父母
    時間久了,孩子好像什麼都不會,遇到點事就找我,從來不會自己想想辦法。直到我在網上看到一個10歲小男孩的清晨日常,才知道我家孩子的問題出在了哪!從家裡的監控中可以看到,每天6點20分,孩子聽到鬧鈴會自己起來洗漱、穿衣服。沒有賴床也沒有父母頻繁催促,只這一點就把很多同齡孩子比了下去。接下來小男孩會自己收拾好書包,從自己每天刷碗賺出來的零花錢中拿出一點買早餐。
  • 11歲日本男孩清晨做早餐,孩子獨立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開學之後,每天早起給孩子做早餐,催促孩子上學,晚上輔導作業已經成了父母們的日常。而我們的孩子呢,已經習慣了父母的照顧,不睡到最後一分鐘不起床,有時候迷迷糊糊地坐到餐桌前,要媽媽把飯塞嘴裡才肯吃。在世界青少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中國孩子的獨立性在世界處於比較靠後的位置,在歐美國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就要自己打工賺生活費,成年之後父母就很少給錢了。要說孩子獨立最早的國家,還要屬日本。前幾天看到一個11歲日本男孩的日常,讓很多中國父母感慨:我家孩子要是有這孩子一半獨立,我就輕鬆了。
  • 日本11歲男孩的一天,戳中萬千中國父母心: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而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別,根源還是父母的教育,從以下這兩個方面對比,可以說明一切:一位日本11歲男孩的日常清晨:在一個短片裡面,詳細的記錄了一個小男孩的一天早晨。這是日本一位11歲小男孩的清晨日常,也是日本其他孩子的真實寫照,看到這裡,你震驚了嗎?是不是感慨於他們的自律和勤勞,相信不少父母都很佩服這個男孩兒,更好奇他的媽媽是如何教育的。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 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原標題: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 睡前聊一會兒 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
  • 一組問答,戳中90%的家庭問題痛點!
    A1:關於這個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爸爸外遇,媽媽帶著我去我爸為那個女人租的房子。我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夫妻之間的恩恩怨怨是屬於兩個人的事情,千萬不要讓孩子攙合進來。因為孩子還小,對事情的認知跟大人不一樣。尤其是當父母雙方的情緒都比較激烈的時候,孩子會很害怕。
  • 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讓我們看到中日家庭之間的差距:別太寵孩子
    從清晨的第一聲鬧鐘想起,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媽媽們開始起床為孩子的一天做準備,準備好豐盛的早餐,算著時間把孩子叫起床,洗臉刷牙,穿衣穿鞋。吃完早餐把廚房收拾好,再把孩子送到學校,日復一日,都是如此。這樣的生活模式,相信很多寶媽都不會陌生,它發生在很多家庭之中,寶媽們照顧完一家人的起居生活,自己也要忙著上班工作,搞得辛苦不堪。
  • 日本男孩的普通清晨,自律行為引發熱議:我們的孩子差在哪裡?
    日本男孩的普通清晨,自律行為值得我們深思說到教育,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儘管小編也非常不喜歡這個民族,不過不得不承認,他們在很多教育理念以及細節上,確實厲害。下面我們來看看一個日本男孩的普通清晨:起床是不需要父母叫的,晚上定好鬧鈴,靠自律性,自己爬起來。疊被子、穿衣服、整理房間,這是每天清晨都要做的,不能留給父母,或者晚上再收拾。
  • 捅死「巨嬰」逆子的日本高官,戳中了誰家的痛?
    殺子老父的心酸與絕望,戳中了誰家的難言之痛? 事件五:橫濱市弒父事件2015年12月30日,神奈川縣橫濱市,一位67歲的老父親被33歲的繭居兒子用菜刀捅死在家中。更為驚悚的是,這些觸目驚心的驚悚事件背後更為驚悚的社會問題:「尼特族」——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日本年輕人,他們的自甘墮落,與父輩堅韌的性格和強烈的進取心形成強烈的反差,導致兩代人水火不容的隔閡。
  • 這8部看了無數遍的電影,戳中了每個當父母的心
    所以啊,不斷地學習和修煉,就成了當好父母的天天都得做的事。 推薦大家啃了那麼多大部頭的育兒書,也寫了不少看得人心慌慌的育兒文章。今天輕鬆一下,換一種方式來成長。 小莉精選了8部關於孩子和家庭影片,它們都是我這些年困惑時的妙藥。讓我更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懂得好父母該如何做,以及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難關。
  • 戳中痛點,讓天下沒有難寫的文案
    《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一書中,作者中野巧告訴我們一石三鳥的方法論:把「暢銷營銷文章」和「營銷平臺」這兩個工具應用在具體的技巧、事例上,進行系統化的實踐,從而達到:a. 靠「暢銷營銷文章」提高營業額,磨鍊技能;b.
  • 【椎心】Facebook刷爆漫畫 深深戳中中國家庭痛點
    無疑,父母家庭在童年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既有幸福又有痛點。最近在Facebook上有一組漫畫被刷爆了!或許你也曾經歷過。內容來源:臉書(Facebook)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故意打擾你,其實是因為你和他缺乏肢體接觸,缺乏親密感。
  • 《offer2》希林上線,發言戳中何炅痛點,範丞丞爆料父親追星周深
    《offer2》希林上線,發言戳中何炅痛點,範丞丞爆料父親追星周深文/聽歌打娛《令人心動的offer2》節目開播以來,從面試到課題實踐,每一次都能看到實習生們的不同表現,從加油團的一些分享裡也能學到不少行走職場應當注意的細節。
  • 「兒啊,別把妻子當自己人」,母親的忠告,戳中無數兒媳婦的淚腺
    還是兩個家庭的相互糅合? 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婚姻不同於戀愛,一個新的家庭的組成,往往在身後隱藏著無數個坑,需要兩個人攜手一起走下去。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兩個人都後悔莫及的結果。
  • 從11歲日本男孩一頓早餐,看出家庭間教育差別:獨立
    為此,很多力求親對孩子親力親為的父母就開始焦頭爛額了。每天在家庭與工作間兩邊跑,實在是令人感到心力交瘁。近日,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國媽媽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自己兒子上學的日常。他的兒子也就是裡面的主人公今年已經11歲了,正是上小學的年紀。然而這位小男孩卻有很多家長都羨慕不已的家教素養。
  • Cosplay被日本男孩帶入生活,朋友「嫌棄」,家人卻非常贊同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代表性的產物,並不是說每個產物都要固定不變,跟隨時代的發展,新的元素也會加入到過去的產物中去。日本就有一位這樣的男孩,長相消瘦,是那種柔柔弱弱的感覺,沒想到這樣的一位男孩居然喜歡男扮女裝,不僅如此還在朋友和父母面前秀了一把顏值。
  • 一位日本男孩的早晨,讓我看到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值得借鑑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日本那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為啥能躋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直到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位普通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我突然懂得了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11歲也就是我們小學五年級的孩子。試想一下,大多數家庭的早晨是什麼樣子?家長催、催、催,孩子磨、磨、磨。
  • 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羨慕了無數中國父母,網友:學不來的
    但是前陣子網絡上一位11歲的日本男孩,卻讓中國的家長們長見識了。孩子的媽媽喜歡記錄孩子的日常並分享到社交平臺,只見早上孩子自己動手為自己準備早餐,他很熟悉廚房的布置,能熟練地取出食材和餐具,他給自己準備了一份簡單又很營養均衡的早餐,酸奶、蘋果、西紅柿、麵包,簡單的早餐包含了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
  • 皇室公主也要自己拿包:日本的「獨立教育」,打臉無數中國家庭
    皇室公主也需要自己拿包年幼的孩子上下學都需要父母的接送,而每到這個時間段都可以看到父母身上背著孩子的書包。父母心疼孩子小小的身板卻需要背著重重的書包,這在中國家庭中是十分常見的。而日本的教育方式,卻形成了明顯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