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定稿:大古
全文字數:約1730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中國家長最擅長的就是「包辦式教育」,全權包辦代理子女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忽略他們個人的意願和想法,有時可能還裹著溺愛的糖衣,結果卻是培養了一代憂鬱的綿羊。
前段時間,一個10歲小男孩的日常在網上火了,被眾多網友點讚關注的同時也引人深思。
男孩兒在清晨6點多被鬧鐘叫醒後,並沒有賴床或鬧脾氣,而是在揉揉惺忪睡眼靜坐幾秒後立馬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
自己洗漱穿衣、背起書包、提上垃圾,拿著父母提前為他準備好的零錢出門去吃早餐,然後步行上學。
雖然男孩兒剛開始還帶有些許困意,但整個行程有條不紊,透露出一個10歲孩子高度的獨立和自律,令很多成年人都自慚形穢。
與這個小男孩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包辦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 「包辦式家庭」的縮影
親戚家也有個10歲多的女孩兒,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父母輪番上陣叫三四遍,有時甚至得連哄帶騙、生拉硬拽、大動幹戈才能把孩子叫起來。
然後孩子被催著磨磨蹭蹭洗漱,因為耽誤了時間所以只能隨便吞幾口父母準備的早餐,就抓起書包飛奔到學校,好像每一天都有遲到的風險。
這兩個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不同,長大後的人生道路可能也會是天差地別。雖然不一定是絕對的,但從小就培養孩子獨立、自律的好習慣,孩子將來會受益終生,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中國的很多孩子都像是「溫室裡的花朵」,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經不起半點風吹雨打。但其實有時候過分的溺愛反而像是毒藥,會害了孩子。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太小了,擔心做不好,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孩子大一點了,父母覺得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就理所當然地把一些雜事全權幫孩子處理了。
父母以為自己是在幫孩子,實際上是在剝奪孩子鍛鍊的權力,剪去他(她)的雙翼,等到有一天需要他(她)自己去飛的時候卻發現已經無能為力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人父母,要教會孩子獨立生存,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放手讓他們去做,說不定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潛力其實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 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
不要怕孩子犯錯,怕的是他(她)不敢去做
這讓我想到的一個場景就是,家裡人在包餃子,孩子也想去嘗試一下,可是媽媽卻嫌孩子礙手礙腳,把她轟走了,嘴上還說:「你哪會包什麼餃子啊,你包的肯定一下鍋就全破了」。
這樣被拒絕的次數多了,孩子肯定覺得包餃子這件事索然無味了,甚至還可能對做飯敬而遠之。
事實上,每個人在剛接觸新事物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這時候你給孩子澆了一頭冷水,他(她)可能以後就很難提起興趣了。或者孩子才剛學著做你就嫌不好,孩子只會更加畏首畏尾,磨滅自信心。
★★ 鍛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當下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都要爛大街了。不過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在看,但看書容易,實踐起來可就太難了。因為很多事情在人生的前半段就已經紮根了,後面想要更改基本相當於回爐重造了。
因此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孩子由於年齡較小認知有限,對時間更是沒什麼觀念,一玩起來就忘記了上學、寫作業的時間。
一到寒暑假這種現象就更嚴重了,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開學前一晚都在點燈熬夜趕作業。很多家長做的就是在一旁提醒催促,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依賴,覺得反正不用自己操心。
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可以跟孩子商定限時完成作業不能拖延,完成後可以看電視半小時等等。如果到了寒暑假,可以引導孩子制定計劃表。
比如每天寫假期作業一小時,運動半小時,看課外書半小時,剩下時間孩子可以自由支配,但不能長時間沉迷遊戲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時間有了概念,懂得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不能隨意浪費。
★★ 總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包辦一切不是愛,無條件溺愛不是愛,教會孩子如何生存下去、怎樣生活得更好,才是深愛。
幫助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鍛鍊孩子的獨立和自律的能力,將會讓孩子一生受用。如果有一天,孩子面對更廣闊的世界和陌生的環境,他也能夠應對自如。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