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社會精英,狂刺十幾刀,殘殺親生兒子!
——這不是小說情節,是血淋淋的現實!
2019年6月1日,「六˙一」國際兒童節,日本東京都練馬區一居民家中,伴隨著附近小學慶祝「六˙一」運動會的喧鬧,44歲的熊澤英一郎被76歲的父親用菜刀活活刺死,胸部、腹部等部位有十多處刀傷。熊澤英一郎,這枚日本式「巨嬰」,終於命喪親生父親之手。
就在同一個街區,同一時刻,一邊是天真爛漫的孩童在歡慶節日,一邊是「巨嬰」慘死前絕望的嚎叫。
逆子被父誅殺的聲聲慘叫,叫出了誰的悲哀?
殺子老父的心酸與絕望,戳中了誰家的難言之痛?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這枚「巨嬰」緣何「不得不殺」?
親手殺死兒子的熊澤英昭是社會精英,先後出任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和駐捷克大使。事務次官是日本公務員系統的頂點,熊澤英昭也算身居高位。
調查人員在熊澤家中發現,他在紙上寫下「不得不殺掉」的字句,懷疑他早有殺意。
是什麼讓他不得不親殺死正值壯年的兒子?
據報導,熊澤英一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繭居族」,不工作、不出門、不社交,窩在家裡上網打遊戲就是他終身的事業,活脫脫就是「巨嬰」一枚。他大把大把地花父母的錢,瘋狂為自己玩的遊戲氪金。搬回父親家住了10年,沒有鄰居看見過他的身影。
遊戲真的是伴隨他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據報導,他死後幾個小時,而許多玩家還能看到他玩的遊戲角色掛在線上,直到第二天凌晨還有很多玩家圍在他身邊湊熱鬧。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熊澤英昭也是精英一枚,理當家境殷實,生活體面。兒子不工作、玩遊戲也不至於給家庭帶來滅頂之災。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不顧晚節、不惜性命,義無反顧地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
我們來看看,這個日本式「巨嬰」是如何逼迫親生父親痛下殺手的?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且看這枚「巨嬰」在維特上的「狂言」: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也不是孩子要求父母生下自己,是被父母擅自生下來的,所以我家有條家訓:父母必須要負起責任照顧孩子直到獨立為止。」
「給各位啃老族看看,2018年5月我的信用卡要付323729日元(約合人民幣20654元),比你們父母辛苦賺的收入還多喲,哈哈。」
「為什麼要生孩子?為了自己而擅自生孩子,父母到死前最後1秒都有照顧孩子的責任。」
「如果能得到殺人許可證,第一個要殺的就是愚蠢的母親。」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無恥啃老,還要弒母!作為父親,會是多麼的抓狂?
讓這位社會精英更為崩潰的是,日本接二連三的殺親事件!
血案發生4天前,5月28日,51歲的「繭居族」巖崎隆一持刀殺人,造成3人死亡、17人受傷!
血案發生前1天,5月31日,福岡市一名40多歲「繭居族」先用錘子攻擊70多歲的母親,又用刀具把妹妹砍成重傷,最後放火燒毀自家租住的住宅,最後揮刀自殺。
血案發生時,這枚狂言弒母的巨嬰,正在為附近學生運動會大動肝火,大聲嚷嚷:「真吵,我要殺掉這些傢伙」。
於是,熊澤英一郎這個狂言弒母的逆子,使熊澤英昭感到兒子十分可怕,正如他對警察說的「讓我腦中浮現川崎市20人死傷事件,擔心兒子會傷害周圍的人。」
於是,血案,就這樣勢不可擋、毫無懸念地發生了!
有父母祈禱子女死去,日本「巨嬰」攤上大事了
鈺軒君最近在關注日本高官殺子事件時,在瞭望智庫微信公眾號看到這篇標題驚悚的文章:《76歲高官捅死兒子!在日本,一批「父母正祈禱子女死去」,100多萬人在危險邊緣》。
在這篇文章裡,一個個觸目驚心的事件比標題更加驚悚。
事件一:土浦殺人事件
2004年11月24日,茨城縣土浦市,28歲的飯嶋勝(男)用菜刀和鐵錘殺害了54歲的母親、31歲的姐姐、57歲的父親。
與熊澤英一郎相似,飯嶋勝生活在一個精英家庭,祖父曾任市議會議長、父親曾任市役所(市政府)幹部。不過,道貌岸然的父親常常家暴妻子和孩子。
受家庭影響,飯嶋勝小學時代就表現出了暴力傾向,25歲就業失敗後繭居在家,27歲時,曾被精神科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卻遭愛面子的父親反對。
2004年4月起,父親轉任土浦市立博物館副館長。閒下來的父親在家時間越來越多,父子衝突愈發劇烈,直至幾個月後,慘案發生。
事件二:豐川市殺人事件
2010年4月16日,愛知縣豐川市,30歲的巖瀨高之用菜刀捅死了自己58歲的父親、1歲的侄女,砍傷母親、三弟、以及三弟妹,又縱火燒毀了自家大半。
殺人犯巖瀨高之自小生活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母親與奶奶積怨已久,父母因婆媳矛盾長期不和,而且,父親還經常家暴妻子和孩子。
初中畢業後,巖瀨高之僅在工廠工作1年後就離職,繭居14年,常常在網上使用父母的信用卡購物,欠下了350萬日元(約22.2萬元人民幣)的巨款。
忍無可忍的家人在2010年4月15日停掉了家裡的網絡,次日案發。案發後,巖瀨高之被鑑定為中度智力障礙和自閉症患者。
事件三:四日市弒父事件
2014年5月,三重縣四日市,繭居30多年的田中直哉(男,時年58歲)親手勒死了自己81歲的老父親,理由是父親沒給他買電腦。
事件四:淡路島殺人事件
2015年3月9日,兵庫縣淡路島,時年40歲的平野達彥入侵自家周圍100米內的兩處民宅,用管制刀具接連殺死5位鄰居。平野達彥幼時是個活潑少年,後來因雙親離婚、校園霸凌等原因,高三時退學繭居。
事件五:橫濱市弒父事件
2015年12月30日,神奈川縣橫濱市,一位67歲的老父親被33歲的繭居兒子用菜刀捅死在家中。
更為驚悚的是,這些觸目驚心的驚悚事件背後更為驚悚的社會問題:「尼特族」——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日本年輕人,他們的自甘墮落,與父輩堅韌的性格和強烈的進取心形成強烈的反差,導致兩代人水火不容的隔閡。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長期以來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父輩較少參與子女教育,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也極為有限,難以理解下一代萎靡的精神狀態,動輒怒斥甚至拳腳相加。
於是,父子關係不斷惡化、衝突不斷升級,最終釀成慘劇。在與「繭居族」相關的案件中,子弒父、父殺子的情況屢見不鮮。據日本法務省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殺人案件中,殺親案例已佔到55%。
2017年,新潮文庫出版了一本反映日本「繭居族」等社會問題的書——《祈禱子女死去的父母們》。書名很驚悚,卻真實地反映出「繭居族」的父母們的心理,滿懷欣喜地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含辛茹苦地把他們撫養成人,卻對之恨之入骨,欲殺之而後快。真可謂愛之深、恨之切!
還在「啃老」歧途上沉淪的「巨嬰」們,誰是下一個熊澤英一郎?被父母祈禱死去的巨嬰們,可曾感知危險來臨?
(資料來源:瞭望智庫微信公眾號)
「巨嬰」沉淪,家庭教育之痛
熊澤英一郎已然暴斃,社會精英熊澤英昭人生也只能慘澹收場。一場悲劇令人唏噓!
且看網友諸君對這個悲劇的看法:
@雲落幹戈:我倒覺得更可能是兒子長期家暴父母,令父母最終絕望才如此的。以及,事業如此成功,結果最後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兒子,也真是遺憾
@菜鳥也囂張:感覺這位父親如果早早地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可能他兒子也不會家裡蹲了
本文開頭案例的犯罪嫌疑人本身是一個仕途順利的日本高官,他的孩子卻成為叛逆暴力的「巨嬰」,背後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嚴重缺失。
「巨嬰」現象在我國也已備受關注。搜索「巨嬰」詞條,便會看到諸多連結。
「360百科」是這樣詮釋「中國式巨嬰」的:「中國式巨嬰指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當成國家的嬰兒。
「巨嬰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特質,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是一種非常有殺傷力的病態。它導致一個人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會存在的一種心理,它在教育學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二是『偏執分裂』,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脫離現實。有巨嬰心理的人一方面內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卻很脆弱。內心的牢固是為了保護其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
(圖片來源:lady.163.com)
日本高官捅死親子事件,日本社會殺親案件高發態勢,就像一面魔鏡,照出了家庭教育令人震驚的現狀。
伴隨著「巨嬰」現象,滋生繁衍的那些自私冷漠的「白眼狼」、弒父弒母屠戮親人的「吃人豺狼」,都是「巨嬰」教育的衍生品。誰能想到,誰願看到,自己含辛茹苦養育的子女,有一天會對自己拔刀相向?會對親人痛下殺手?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日本高官捅死親子,無疑給「巨嬰」父母們敲響警鐘。
那麼,中國式「巨嬰」是如何煉成的?
反觀形形色色的「巨嬰」成長過程,不難發現,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泛濫的結果。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愛孩子,然而就是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讓孩子從小到大,一次又一次,被媽媽充滿母愛的刀,雕刻成後來脆弱、依賴、沒擔當、沒主見的模樣。母愛如天,一切包辦,「控制型父母+沒限度的嬌養=一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
(圖片來源:www.coozhi.com)
縱觀那些養出「巨嬰」的家庭,其家庭教育幾乎無一例外的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的問題。不少家庭對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認識不深,認為是學校老師的事情。殊不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常任老師,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榜樣。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道德操守、思想境界,事事處處都在點點滴滴塑造著孩子的精神世界。
家長,無疑是孩子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對孩子理想信念教育責無旁貸。
所以,只要你身為家長,無論你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辛,無論你的工作有多麼的繁重,你都沒有理由忽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忽視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難以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李嘉誠從小嚴格要求孩子,孩子還在讀小學的時候,經常帶他們擠電車放學;孩子們出國求學後,要求孩子自己勤工儉學賺生活費,在李嘉誠眼裡,富養孩子就是給他們豐富的人生體驗,吃苦也好,受挫折也好,都是生命的饋贈。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志氣,選擇憑實力去闖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好逸惡勞,那麼留給他們萬貫家財只會助長他們驕奢淫逸的惡習,成了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會變成危害社會的蛀蟲。
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等著您!
註:圖片及案例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