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死「巨嬰」逆子的日本高官,戳中了誰家的痛?

2021-02-10 學習動力站

76歲社會精英,狂刺十幾刀,殘殺親生兒子!

——這不是小說情節,是血淋淋的現實!

2019年6月1日,「六˙一」國際兒童節,日本東京都練馬區一居民家中,伴隨著附近小學慶祝「六˙一」運動會的喧鬧,44歲的熊澤英一郎被76歲的父親用菜刀活活刺死,胸部、腹部等部位有十多處刀傷。熊澤英一郎,這枚日本式「巨嬰」,終於命喪親生父親之手。

 

就在同一個街區,同一時刻,一邊是天真爛漫的孩童在歡慶節日,一邊是「巨嬰」慘死前絕望的嚎叫。

逆子被父誅殺的聲聲慘叫,叫出了誰的悲哀?

殺子老父的心酸與絕望,戳中了誰家的難言之痛?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這枚「巨嬰」緣何「不得不殺」?

親手殺死兒子的熊澤英昭是社會精英,先後出任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和駐捷克大使。事務次官是日本公務員系統的頂點,熊澤英昭也算身居高位。

調查人員在熊澤家中發現,他在紙上寫下「不得不殺掉」的字句,懷疑他早有殺意。

是什麼讓他不得不親殺死正值壯年的兒子?

    據報導,熊澤英一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繭居族」,不工作、不出門、不社交,窩在家裡上網打遊戲就是他終身的事業,活脫脫就是「巨嬰」一枚。他大把大把地花父母的錢,瘋狂為自己玩的遊戲氪金。搬回父親家住了10年,沒有鄰居看見過他的身影。

遊戲真的是伴隨他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據報導,他死後幾個小時,而許多玩家還能看到他玩的遊戲角色掛在線上,直到第二天凌晨還有很多玩家圍在他身邊湊熱鬧。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熊澤英昭也是精英一枚,理當家境殷實,生活體面。兒子不工作、玩遊戲也不至於給家庭帶來滅頂之災。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不顧晚節、不惜性命,義無反顧地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

我們來看看,這個日本式「巨嬰」是如何逼迫親生父親痛下殺手的?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且看這枚「巨嬰」在維特上的「狂言」: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也不是孩子要求父母生下自己,是被父母擅自生下來的,所以我家有條家訓:父母必須要負起責任照顧孩子直到獨立為止。」

「給各位啃老族看看,2018年5月我的信用卡要付323729日元(約合人民幣20654元),比你們父母辛苦賺的收入還多喲,哈哈。」

    「為什麼要生孩子?為了自己而擅自生孩子,父母到死前最後1秒都有照顧孩子的責任。」

「如果能得到殺人許可證,第一個要殺的就是愚蠢的母親。」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無恥啃老,還要弒母!作為父親,會是多麼的抓狂?

讓這位社會精英更為崩潰的是,日本接二連三的殺親事件!

血案發生4天前,5月28日,51歲的「繭居族」巖崎隆一持刀殺人,造成3人死亡、17人受傷!

血案發生前1天,5月31日,福岡市一名40多歲「繭居族」先用錘子攻擊70多歲的母親,又用刀具把妹妹砍成重傷,最後放火燒毀自家租住的住宅,最後揮刀自殺。

血案發生時,這枚狂言弒母的巨嬰,正在為附近學生運動會大動肝火,大聲嚷嚷:「真吵,我要殺掉這些傢伙」。

於是,熊澤英一郎這個狂言弒母的逆子,使熊澤英昭感到兒子十分可怕,正如他對警察說的「讓我腦中浮現川崎市20人死傷事件,擔心兒子會傷害周圍的人。」

於是,血案,就這樣勢不可擋、毫無懸念地發生了! 

 

有父母祈禱子女死去日本「巨嬰」攤上大事了

 

鈺軒君最近在關注日本高官殺子事件時,在瞭望智庫微信公眾號看到這篇標題驚悚的文章:《76歲高官捅死兒子!在日本,一批「父母正祈禱子女死去」,100多萬人在危險邊緣》。

在這篇文章裡,一個個觸目驚心的事件比標題更加驚悚。

事件一:土浦殺人事件

2004年11月24日,茨城縣土浦市,28歲的飯嶋勝(男)用菜刀和鐵錘殺害了54歲的母親、31歲的姐姐、57歲的父親。

與熊澤英一郎相似,飯嶋勝生活在一個精英家庭,祖父曾任市議會議長、父親曾任市役所(市政府)幹部。不過,道貌岸然的父親常常家暴妻子和孩子。

受家庭影響,飯嶋勝小學時代就表現出了暴力傾向,25歲就業失敗後繭居在家,27歲時,曾被精神科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卻遭愛面子的父親反對。

2004年4月起,父親轉任土浦市立博物館副館長。閒下來的父親在家時間越來越多,父子衝突愈發劇烈,直至幾個月後,慘案發生。

事件二:豐川市殺人事件

2010年4月16日,愛知縣豐川市,30歲的巖瀨高之用菜刀捅死了自己58歲的父親、1歲的侄女,砍傷母親、三弟、以及三弟妹,又縱火燒毀了自家大半。

殺人犯巖瀨高之自小生活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母親與奶奶積怨已久,父母因婆媳矛盾長期不和,而且,父親還經常家暴妻子和孩子。

初中畢業後,巖瀨高之僅在工廠工作1年後就離職,繭居14年,常常在網上使用父母的信用卡購物,欠下了350萬日元(約22.2萬元人民幣)的巨款。

忍無可忍的家人在2010年4月15日停掉了家裡的網絡,次日案發。案發後,巖瀨高之被鑑定為中度智力障礙和自閉症患者。

事件三:四日市弒父事件

2014年5月,三重縣四日市,繭居30多年的田中直哉(男,時年58歲)親手勒死了自己81歲的老父親,理由是父親沒給他買電腦。

事件四:淡路島殺人事件

2015年3月9日,兵庫縣淡路島,時年40歲的平野達彥入侵自家周圍100米內的兩處民宅,用管制刀具接連殺死5位鄰居。平野達彥幼時是個活潑少年,後來因雙親離婚、校園霸凌等原因,高三時退學繭居。

事件五:橫濱市弒父事件

2015年12月30日,神奈川縣橫濱市,一位67歲的老父親被33歲的繭居兒子用菜刀捅死在家中。

更為驚悚的是,這些觸目驚心的驚悚事件背後更為驚悚的社會問題:「尼特族」——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日本年輕人,他們的自甘墮落,與父輩堅韌的性格和強烈的進取心形成強烈的反差,導致兩代人水火不容的隔閡。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長期以來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父輩較少參與子女教育,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也極為有限,難以理解下一代萎靡的精神狀態,動輒怒斥甚至拳腳相加。

於是,父子關係不斷惡化、衝突不斷升級,最終釀成慘劇。在與「繭居族」相關的案件中,子弒父、父殺子的情況屢見不鮮。據日本法務省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殺人案件中,殺親案例已佔到55%。

2017年,新潮文庫出版了一本反映日本「繭居族」等社會問題的書——《祈禱子女死去的父母們》。書名很驚悚,卻真實地反映出「繭居族」的父母們的心理,滿懷欣喜地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含辛茹苦地把他們撫養成人,卻對之恨之入骨,欲殺之而後快。真可謂愛之深、恨之切!

還在「啃老」歧途上沉淪的「巨嬰」們,誰是下一個熊澤英一郎?被父母祈禱死去的巨嬰們,可曾感知危險來臨?

(資料來源:瞭望智庫微信公眾號)

 

「巨嬰」沉淪,家庭教育之痛

 

熊澤英一郎已然暴斃,社會精英熊澤英昭人生也只能慘澹收場。一場悲劇令人唏噓!

且看網友諸君對這個悲劇的看法:

@雲落幹戈:我倒覺得更可能是兒子長期家暴父母,令父母最終絕望才如此的。以及,事業如此成功,結果最後卻沒能教好自己的兒子,也真是遺憾

@菜鳥也囂張:感覺這位父親如果早早地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可能他兒子也不會家裡蹲了

本文開頭案例的犯罪嫌疑人本身是一個仕途順利的日本高官,他的孩子卻成為叛逆暴力的「巨嬰」,背後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嚴重缺失。

「巨嬰」現象在我國也已備受關注。搜索「巨嬰」詞條,便會看到諸多連結。

「360百科」是這樣詮釋「中國式巨嬰」的:「中國式巨嬰指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當成國家的嬰兒。

「巨嬰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特質,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是一種非常有殺傷力的病態。它導致一個人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會存在的一種心理,它在教育學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二是『偏執分裂』,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脫離現實。有巨嬰心理的人一方面內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卻很脆弱。內心的牢固是為了保護其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

 

(圖片來源:lady.163.com)

 

日本高官捅死親子事件,日本社會殺親案件高發態勢,就像一面魔鏡,照出了家庭教育令人震驚的現狀。

伴隨著「巨嬰」現象,滋生繁衍的那些自私冷漠的「白眼狼」、弒父弒母屠戮親人的「吃人豺狼」,都是「巨嬰」教育的衍生品。誰能想到,誰願看到,自己含辛茹苦養育的子女,有一天會對自己拔刀相向?會對親人痛下殺手?

 

(圖片來源:網易訂閱dy.163.com)

日本高官捅死親子,無疑給「巨嬰」父母們敲響警鐘。

那麼,中國式「巨嬰」是如何煉成的?

反觀形形色色的「巨嬰」成長過程,不難發現,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泛濫的結果。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愛孩子,然而就是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讓孩子從小到大,一次又一次,被媽媽充滿母愛的刀,雕刻成後來脆弱、依賴、沒擔當、沒主見的模樣。母愛如天,一切包辦,「控制型父母+沒限度的嬌養=一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

 

(圖片來源:www.coozhi.com)

縱觀那些養出「巨嬰」的家庭,其家庭教育幾乎無一例外的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的問題。不少家庭對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認識不深,認為是學校老師的事情。殊不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常任老師,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榜樣。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道德操守、思想境界,事事處處都在點點滴滴塑造著孩子的精神世界。

家長,無疑是孩子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對孩子理想信念教育責無旁貸。

所以,只要你身為家長,無論你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辛,無論你的工作有多麼的繁重,你都沒有理由忽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忽視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難以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李嘉誠從小嚴格要求孩子,孩子還在讀小學的時候,經常帶他們擠電車放學;孩子們出國求學後,要求孩子自己勤工儉學賺生活費,在李嘉誠眼裡,富養孩子就是給他們豐富的人生體驗,吃苦也好,受挫折也好,都是生命的饋贈。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志氣,選擇憑實力去闖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好逸惡勞,那麼留給他們萬貫家財只會助長他們驕奢淫逸的惡習,成了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會變成危害社會的蛀蟲。

 

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等著您!

註:圖片及案例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巨嬰三連問:最愛成「醉」愛,巨嬰成長之痛,誰之過
    從一個被人照顧的巨嬰,到能夠照顧別人,變化在悄悄發生,一種成長的喜悅在我的內心裡慢慢充盈。給千尋紡紗,即使很辛苦也不願意停下來。累趴下,再起來,想放棄,再堅持。我痛並快樂著,成長的痛和快樂交織內心,我渾身充滿力量,那個巨嬰小孩好像從我身體裡消失了。
  • 戳中痛點,讓天下沒有難寫的文案
    《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一書中,作者中野巧告訴我們一石三鳥的方法論:把「暢銷營銷文章」和「營銷平臺」這兩個工具應用在具體的技巧、事例上,進行系統化的實踐,從而達到:a. 靠「暢銷營銷文章」提高營業額,磨鍊技能;b.
  • 倚天屠龍之逆子劍!FGO人物誌:莫德雷德(SABER)
    確切的說,還是個逆子。她和她爹有著相似的經歷,經過型月對於亞瑟王傳說的二次加工,變得更加離奇挫折,這也導致了這位逆子在迦勒底和各位亞瑟王的關係十分的有趣和微妙。莫德雷德,這位在亞瑟王傳說中最終終結了亞瑟王時代,死於亞瑟王槍下的叛逆之騎士,在迦勒底又是怎樣的存在呢?傳說中的莫德雷德,不是一個正面人物。她是魔女摩根和亞瑟王生下的孩子,梅林預言他會毀滅不列顛。
  • 76歲高官捅死兒子!在日本,一批「父母正祈禱子女死去」,100多萬人在危險邊緣......
    子弒父、父殺子的悲劇為何在日本不斷上演?作者 | 宋曉煜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來源 | 瞭望智庫(zhczyj)2019年6月1日,76歲的日本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熊澤英昭親手捅死了自己的兒子熊澤英一郎。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後,坐著用日語大罵,日軍高官:師哥打擾了
    軍隊上前線抵禦侵略者,而無數知識分子們也用手中的筆作武器,抨擊日本鬼子的暴行。在國難面前,他們能夠做的,也是讓人佩服的事情。 在電視劇《葉問》中,一名懂得日語的中國人為日本人做翻譯,雖只為討生活,沒有做損害國家的事情,依然受到了人們的鄙視。而同樣是精通日語,學術大師陳寅恪卻做了不一樣的事情。
  • 誰家啤酒最能戳中消費者「冰點」?
    很多品牌都會有一款主打冰爽的啤酒,不過,誰最能戳中消費者的「冰點」呢? 4月初,華潤雪花推出了一款新品——MARRSGREEN。晶瑩剔透的馬爾斯綠玻璃瓶,瓶身和瓶蓋都設計了雪花造型,這波視覺「冷效果」,還是相當到位的。據介紹,MARRSGREEN酒體乾淨泠冽,有種獨特的冷萃口感。
  • 美政府兩名高官同一天提出辭職
    美高官辭職,讓人大跌眼鏡川普政府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阻撓示威活動的進行,美警察向民眾投放催淚彈、用電棒擊打、逮捕示威群眾。川普採用武力鎮壓抗議者,在種族歧視問題上鴉雀無聲,無視美民眾的訴求。川普政府抗疫不力,對於示威遊行活動也無能為力,群眾反對川普的聲音愈演愈烈,美國部分官員對川普做法深感不滿,一致認為川普政府處事方式存在很大問題。
  • 一位日本男孩的清晨,戳中無數家庭痛點,不要再做「有毒」的父母
    而一位日本男孩的清晨日常在網上爆火,戳中無數家庭的痛點,引人深思。只看到這位年僅10歲的小男孩,每天六點被鬧鐘叫醒後,靜坐緩衝一下,就立馬下床開始自己的一天。《新生日記2》中jasper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應採兒嚴肅的詢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但是她也只是質問,沒有打擊、責罵、大道理。
  • 實用口語:「戳住痛點」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戳住痛點」用英語怎麼說? 2017-04-18 17:1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俗話說別在人家的傷口上撒鹽,可是別人家的痛點你都了解嗎?有心或無意地戳中了人家的痛點,真是尷尬至極~~來看看英文裡「戳痛點」是咋說的吧~   1.
  • 《斷舍離》中最理智的一句話,25個字,錐心刺骨「直戳痛點」
    在生活中,斬斷執念,慢慢做減法,你會發現越活越自在。本著這樣的目的,以及這種全新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斷舍離。《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
  • 《斷舍離》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丟棄不必要的東西,在生活中,斬斷執念,慢慢做減法,你會發現越活越自在。本著這樣的目的,以及這種全新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斷舍離。《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 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原標題: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 睡前聊一會兒 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
  • 《offer2》希林上線,發言戳中何炅痛點,範丞丞爆料父親追星周深
    《offer2》希林上線,發言戳中何炅痛點,範丞丞爆料父親追星周深文/聽歌打娛《令人心動的offer2》節目開播以來,從面試到課題實踐,每一次都能看到實習生們的不同表現,從加油團的一些分享裡也能學到不少行走職場應當注意的細節。
  • 《三十而已》這部戳中痛點的電視劇,有多少女人踩過裡面坑
    《三十而已》這部以女性為題材的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引起了觀眾們的熱議,劇中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代表了不同階級的女人,她們身上發生的事深深地戳中了大家的痛點,有多少人在她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王漫妮,雖然是一個收入不菲的奢侈品導購員,但是在上海那種銷金窟中,她每個月所剩無幾。剛發下來的工資,除去房租和打給父母的錢,再加上日常的開銷,她也就吃便當了。本來遇到一個高富帥以為是真愛,但是也沒想到被小三,她的生活慘上加慘。
  • 《隱形守護者》肖途為什麼會被方敏捅死
    《隱形守護者》遊戲中有個調查方漢洲四個弟子的方案,如果玩家選擇跟蹤的話,會被方敏捅死,按理說作為特工身份的肖途怎麼可能打不過方敏呢?而且就算是偷襲的話,怎麼可能方敏沒啥事,還是一擊必殺,真相就是——有幫手!方敏捅死肖途細節分析後面那個人——趙忠義,也就是真叛徒!
  • 《斷舍離》中最理智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戳中成年人痛點
    在生活中,斬斷執念,慢慢做減法,你會發現越活越自在。本著這樣的目的,以及這種全新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斷舍離。《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
  • 《斷舍離》中最理智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錐心刺骨「直戳痛點」
    在生活中斬斷執念,慢慢做減法,你會發現越活越自在。本著這樣的目的,以及這種全新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斷舍離。《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古典韻味,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的著作。山下英子一開始推行宣傳這本書的時候是一個「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從2000年開始,她在日本各地演講,而日本當時也就出現了斷舍離的思想。所以,人家2000年就火了的思想,在中國2018年—2020年成為暢銷書籍。
  • 啃老的逆子,眼睛會被烏鴉啄出來
    對逆子最可怕的審判來自於《舊約》。
  • 「戳中痛點」的英文原來可以這樣說~
    有的人廢話太多總也抓不住重點,有的人三言兩語卻能找到要害戳人痛點。如此給力,英文裡都有哪些表達可以形容?
  • 【日美防務高官:釣魚島適用安保條約】日本共同社14日消息稱,據...
    【日美防務高官:釣魚島適用安保條約】日本共同社14日消息稱,據日本防衛省發布消息,日防衛相岸信夫當天與美國代理國防部長米勒舉行了電話會談。值得警惕的是,岸信夫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擴大軍事影響力表示了關切,稱「反對以力量為背景單方面改變現狀」。此外,兩人還談及釣魚島是《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