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飄雪
長崎旅遊天高氣爽,酒店出來就是長崎中華街,再走幾步就是日本閉關鎖國200年間唯一對外開放,允許外國人居住的港口,主要是荷蘭人居住:扇形島嶼出島遺址。如今只有遺址沒有島嶼了,出島在1904年因政府改善海灣而被填平,成為了現今長崎市的一部分,原有出島的範圍部分成為道路,部分是河。
出島原本是島嶼的時候也不大,13,696平方米,約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520日元門票即可進入參觀。遺址分三期復原工程,第一期在2000年完成,第二期在2006年完工,第三期在2010年完成扇形島的形狀,現在依然在復原中。
這是荷蘭商館工作人員的房間,當初幕府政府只允許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此居住進行貿易往來,但是上島之後既沒收所帶武器和宗教書籍,沒有允許不能隨意出入出島。原則上日本人除非公事以外任何人不能隨意進入出島,遊女除外。
出島成了一座不能隨意進出的「孤島」。
當初下達建島命令的是1634年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建成後成為葡萄牙人的收容地,後來葡萄牙人發生爭鬥被驅逐出島,當初由長崎各町出資建造的費用無法收回,於是幕府政府強迫荷蘭東印度公司移遷到出島,向他們收取租金。
荷蘭人長期在出島居住的大約有15人,包括:商館長官(日本人稱為甲比丹)、次席、倉庫長、書記官、商館醫、廚師、木匠、鍛治、召使(黒人)等。
房間看著不錯,寬敞的榻榻米居室,還貼心的給配置了床,沒讓他們睡到地上的榻榻米。他們自己可以從荷蘭帶來生活必需品和廚師,條件足夠優惠。但是沒有自由。
這是復原了當初他們的廚房,荷蘭人在這裡做他們喜歡的荷蘭料理,其實荷蘭料理到如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依然是生火腿,芝士,麵包等,但是去年去荷蘭旅遊的時候真心感覺他們的芝士好吃又便宜,回來的時候買了很多芝士帶回來,以至於很長時間看到芝士就沒胃口,吃到了想吐。
荷蘭人最初把香料和調味料帶到了日本,江戶初期荷蘭人輸入日本的是生絲,日本輸出的是銀。江戶時代中期以後,則是輸入羅紗、天鵝絨、胡椒、砂糖、玻璃製品及書籍等,日本方面的輸出品則主要有銅、樟腦、瓷器及漆器等。
由荷蘭人第一次引進日本的事物有:羽毛球、撞球、啤酒、苜蓿、咖啡、鋼琴、塗料、甘藍、番茄及巧克力等。兩國在這個狹小的島嶼上進行貿易往來。
這些是當初日本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輸出到歐洲的日本有田和伊萬裡瓷器。荷蘭作為一個媒介把日本的商品輸出到歐洲,然後又把日本缺少的一些文化和商品帶到日本來,在日本閉關鎖國的200年間,這裡成為了對外的唯一窗口。
儘管出島是復原舊址但是基本保持了原貌建築的古樸和真實,中間一條石板路伸向深處,兩邊的復原建築帶著歷史的滄桑和曾經的繁榮。有新人在這裡拍結婚照,靜謐的環境又給這裡增添了幾分溫馨。
這裡的建築是一番船船長和荷蘭商館官員的住所,一樓是倉庫存放食品等。二樓則是起居室和餐廳。
起居室也是榻榻米,白色的牆壁,淡淡的榻榻米,雅致而典雅。就是在現在依然很是裝飾的主流色調。日本的建築大多簡樸乾淨,初見不驚豔,再見如初見般整潔溫馨,沒有時尚和潮流的影子,也沒有過多的裝飾,追求自然簡單是日式建築的主體風格。
但是荷蘭人的宴會廳就不一樣了,在榻榻米上有餐桌,有蠟燭,有白色的桌布還有流光溢彩的水晶吊燈,也許這是當初出島最繁華的地方了。盤中的牛排,麵包,雖然沒有法餐的豪華,但是溫馨的宴會氣氛滿滿溢出。
沒有客人的首荷蘭人也還是很簡樸的,飲食簡單餐前酒不可缺少。但是在荷蘭後來被法國攻佔後,這裡的商館一度出現食品危機,是當時的幕府政府資助才讓他們度過了難關,直到荷蘭後來復國後恢復和荷蘭國內的聯繫狀況才改變。
當時商館館長和船長的房間,收音機,鐘錶一應俱全,出島就是一個兩國互惠的貿易區,各自從中獲利。
出島遺址雖然不大,但是要慢慢了解逛完也需要半天的時間,每一個房間都有獨特的作用和使命,聯繫歷史就非常有趣了。藍色窗欞的二樓是當時的「蘭學館」。
蘭學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文化、技術的總稱,字面意思為荷蘭學術,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
蘭學是一種透過與出島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蘭學讓日本人在江戶幕府鎖國政策時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與醫學等等。
借著蘭學,日本得以學習歐洲在當時在科學革命所達致的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學根基。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自1854年開國後,能夠迅速且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一直是日本人的一個優點,並學以致用發展壯大。
綠色和白色相間的建築當時是荷蘭人社交場所俱樂部,在島上不能隨便進出,沒有自由,這裡的社交活動就成了他們唯一的樂趣,在這裡開舞會豐富了他們沉寂的孤島生活。
藍色建築是當初開辦的神學院,當初的幕府政府是禁止宗教在日本傳播的,後來隨著日本鎖國政策結束,西方文化和宗教進入日本開始傳播,神學院也隨著發展起來。
出島還在復原建設中,隨著復原的建築越來越多,對當時出島的繁榮和沉浮就有更多的了解,也會對日本和荷蘭的淵源之深有更多的體會。現在整座出島被指定為國家史跡。
END
關注我的你,是最香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