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網絡互助發展方興未艾。5月19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教授張琳分享了自己對網絡互助的思考。
互助性和普惠性符合社會大眾需要
張琳表示,近些年,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上升,對於保險保障的需求也在增加,社會保障雖然覆蓋了10多億人口,但是保障程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於大病醫療的需要。
張琳指出,在我國的保險市場絕大部分的供給方是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在經營和發展上會以利潤為導向,對於一些承保利潤低,或者承保風險高的領域往往不願意涉及。而我國14億人口中有著眾多的中等或中低收入人群,他們的保險意識不是很高,也無法承受較高金額的保費,這些人群成為了商業保險的盲區。
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發布的《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網絡互助平臺的實際參與人數為1.5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4.5億人,覆蓋中國14億人口的32%左右。
白皮書調研顯示,79.5%的參與者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68%的受訪者沒有商業保險,72%的參與者分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
張琳認為,不同於傳統保險,網絡互助計劃是一種互助性經濟組織,利用網際網路的信息撮合功能,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諾承擔彼此的風險損失,並採取小額保障,避免個人負擔過重。網絡互助相較其他大病保障模式,其進入門檻、中間成本更低,並且具備正向價值觀和聚集會員,能夠自發傳播。隨著更多人群開始接受網絡互助的概念,其模式優勢能有效吸引更多會員參與,實現醫療保障對更大群體的覆蓋。
我國的網絡互助起源於2011年,2014年開始團隊化運營,具備網絡互助雛形的平臺開始出現。進入2016年,網絡互助行業迎來爆發期,各類平臺不斷湧現,規模體量不斷擴張。2018年10月,在支付寶上線的「相互寶」十天就吸納了1100萬會員,截止2019年12月,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就已獲得1億會員。截止2019年5月,國內10家主要網絡互助平臺會員總數已經超過2.2億人。
張琳認為,網絡互助的互助性和普惠性符合社會大眾的需要,其存在有著合理性,因此得到極大的發展。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阿里、輕鬆、水滴、美團、360、滴滴、新浪、百度、蘇寧等企業都已布局網絡互助。更為重要的是,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都將網絡互助作為進軍保險業的跳板。
網絡互助監管的頂層設計缺失
但網絡互助也存在著爭議和問題。張琳直言,網絡互助監管的頂層設計缺失。
網絡互助平臺一般載體為科技公司,其經營的互助性有保險的性質卻不屬於保險公司,進入門檻低,在展業中各類假借保險名義和保險術語誇大宣傳普遍存在。2017年約有佔行業總數的1/3的50家網絡互助平臺關停,資金池監管存在風險的平臺開始相繼退出。2019年底,「水滴籌」醫院「掃樓」籌款提成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網絡互助平臺缺乏有效監管和約束的問題顯露無疑。
張琳解釋稱,與商業保險公司「少賠才多賺」的機制不同,一些互助平臺的管理與互助金發放掛鈎,也就是說,賠得越多平臺提成越多;賠款由全體成員分攤,這種計提費用的方式,會造成平臺和會員之間的利益衝突,有可能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張琳強調,目前這個行業處於監管空白地帶,相應的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監督檢查滯後,有的還是空白。快速增長的資金池和海量會員信息等事關公共利益,急需加強監管以保護公眾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指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意見還指出,鼓勵社會慈善捐贈,統籌調動慈善醫療救助力量,支持醫療互助有序發展。
納入保險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監管
對此,張琳建議,將網絡互助納入保險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監管。
具體而言,建議引導網絡互助納入到現有保險監管體系中,設定規範性的市場運營機制,健全會員準入標準體系和事後評估審查體系,要求互助平臺進行報備,防範逆選擇風險和事後道德風險。互助平臺應做好各互助計劃加入條件的告知,完善客戶服務,規範宣傳用語,改進提示與說明方式,保障用戶的知情權與選擇權。建立專業化核賠機制,對於有爭議的互助案件,完善後續糾紛解決通道。明確說明互助金的性質和用途,提供第三方調查機構及其資質情況。完善計提費用的方式,互助平臺的管理費用應與互助金階梯式掛鈎,理賠金額越多,管理費用所佔比例呈遞減趨勢,降低互助平臺的道德風險。此外,互助平臺應配置合理的風控隊伍。
與此同時,張琳表示,應對資金池行為加以限制。要對資金託管方式給予導向,借鑑網約車、共享單車平臺及其他共享經濟模式治理的經驗,不得設立資金池,資金委託於第三方銀行或商業保險公司監管,加強網絡互助平臺資金安全的保障。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設定預收金額上限,避免出現類似P2P、信託和理財產品的惡性事件。
此外,成立網絡互助協會。規範網絡互助從業主體違法違規行為,促進行業健康、規範、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致鴻 編輯:周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