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副職領導架子很大,好像自己是一把手,怎麼對付這種領導

2020-12-14 一心唯公

說副職領導架子大,好像自己是一把手一樣,這樣的下屬本身就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實際上,對於中層領導和普通職工來講,副職就是最大的,他直接分管著你的工作,直接對你負責。尤其是越大的單位,一把手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你能接觸到最大的領導,就是副職,他可不就是實際上的「一把手」嗎?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副職架子大不大,和自己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別人有自己的圈子,可能在他的圈子中,他就是非常低調的,這不是自己的圈子,不要硬融。

「架子大」是一個比較主觀的說法,可能副職比較內向,不善於和別人溝通,或者副職覺得和職工之間要「君子之交淡如水」,需要保持距離感。尤其是業務型領導,除了工作,基本不和下屬打交道,在別人心目中就是「木訥」,在下屬眼裡面就是「架子大」。如果是這一類,完全沒有必要糾結,每個人有各自的性格和人生觀,也有各自經營的重點圈子,沒有必要寧要和別人交際。幹好自己的工作,保持適當的距離,是職場上最為合適的處世之道。靠人情幹事,得利是一時的,得利的也是極少數,長遠肯定不行,放到全體職工也肯定亂成一團了。

如果副職「架子大」,也不幹事,自以為是,或者擅自作主,剛愎自用,甚至嚴重到影響工作,這就成問題了。這時候會有正職幹涉,也會有組織幹涉。這樣的副職,正職不會不知道,組織也不會不知道,副職就是副職,也只是副職,正職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比如「打入冷宮」,在分工的時候,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閒置起來。如果正職沒有辦法,組織也會採取措施,要麼降職,要麼調離,總之以工作為主,不會任由其影響單位運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副職如果真有問題,也不會是就等著你來揭發,其他人眼都瞎了。

實際上,在單位最好不要領導彆扭,無論是正職,還是副職。雖然只是副職,但有資格參與人財事權的意見,可能給你辦不了什麼事,但壞你的事,給你找個小彆扭,副職足以。比如人事推薦、任命,副職的意見就非常重要。如果副職堅持,正職也會放棄,不會為了一個下屬直接和副職吵。除非是該副職已經人神共憤,但這樣的事太少了。你覺得他有問題,或者只是你覺得而已。

相關焦點

  • 老領導掏心窩子的話:要允許副職有自己的主張,並允許他走彎路
    好在他是個老實本分人,政治素養好,從不在背後說什麼閒話,不高興就壓在心裡。因此我們雖然不和,外人一般看不出什麼,對工作也無大的影響。後來有一段時間,我反覆思考正副職之間這種微妙而複雜的關係。作為一個領導者,如何使自己的班子比較協調一致呢?個人之間如何相處呢?尤其如何避免因成員之間鬧糾紛而傷及部下、損害事業呢?
  • 給領導匯報工作,正職與副職相互推諉是什麼原因?
    一、分析副職領導讓員工向正職領導匯報的原因第一種可能性:對於副職來說,畢竟不是這個團隊的一把手,對於一些重要的工作沒有決策權,所以假如員工來匯報的工作,副職這個領導認為性質比較重要,當然會先不表態,讓員工去找正職領導匯報。畢竟他覺得自己說了也不算,最後還是需要正職來審批同意的。
  • 大機關的副職和小機關的「一把手」,哪個更厲害?你會選哪一個
    大機關的副職領導和小機關的一把手,到底哪個更厲害?如果你有機會去一個大機關擔任副職領導,同時,也有機會去一個小機關擔任一把手,你到底會選擇哪一個呢?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大領導沒架子,小領導反而架子很大,看清這4點了解管理層
    為什麼大領導沒架子,小領導反而架子很大,看清這4點了解管理層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越大的領導越沒架子,小領導們的架子反而很大,究竟是什麼原因?第二,小領導離員工近,端架子是為了樹立權威。小領導一般都是指員工們的直屬上司,換個說法就是頂頭上司,幾乎每天會見面,布置工作,詢問工作進度等等。在頻繁的相處中,大家肯定逐漸熟悉,彼此了解。但是,領導又不能與員工太過於親密,必須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樹立自己的權威,以便於方便管理。
  • 強臣弱主的現象啟示:一把手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架空的應對之策
    兩個歷史故事、三個總結教會你如何應對這種情況,搞不定請隨意噴。。。 兩個歷史故事:被權臣架空的皇帝都是怎麼翻盤或作死的?剛上位就已和自己的昌邑勢力密謀籌劃掌握實際兵權,強臣權臣的稱呼絕對不是白叫的,《紅樓夢》裡不是說:「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探子眼線臥底遍布朝堂的霍光很快就知道了小皇帝的舉動,這種事情毫無疑問犯權臣的禁忌,僅僅在位27天就被霍光擼成了「廢帝」。 究其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小皇帝雖有反抗的勇氣卻缺乏了忍耐的決心,卻過早暴露自己對權利的控制欲。
  • 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
    我有一個幹了20多年副職的領導,他有一個座右銘就是永遠不求功不計過不給一把手添麻煩,該有的待遇一樣不少,逍逍遙遙一路起來,落得一個自在。怎麼樣才算是最難當呢?像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是最難當的。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一把手對副職不放心,副職怎麼都不對。另一種情況是副職想法比較多,時時想著與一把手一爭高下。
  • 正職領導與副職領導都想拉攏你,他們之間有矛盾,作為下屬怎麼辦
    01正職領導與副職領導分工1.首先有必要說一說正職和副職在現代企業和其他組織內的分工。為什么正副職總有話題正職一般總體負責一個部門,一個事業部,一整個公司或者其他組織的管理,運營,人事等等工作,是一個部門或者單位的領頭人,擁有真正的權利,當然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副職,簡單來說,是在正職領導以下設立的,協助正職領導管理公司或者組織內外部一部分事務的輔助性領導崗位。
  • 副職領導和正職領導不和,在報銷旅差費問題上故意不籤字怎麼辦?
    【凌凌觀點】副職領導和正職領導不和,在報銷旅差費問題上故意不籤字,肯定有原因,建議先查找原因再做處理首先我們應該拋開自己的偏見,因為副職領導跟正職領導不和,所以故意不再報銷旅差費上簽字,有沒有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呢,
  • 一個部門兩位領導,正職與副職意見不同,該聽誰的指令?4點講透
    按道理,副職是主管領導,理應聽他的,可是,正職畢竟是一把手,得罪正職,估計很多人都沒這個膽子。聽正職的吧,也沒那麼簡單,畢竟在副職手底下,一旦得罪了主管領導,小鞋肯定是穿定了。總之,兩個人都不能得罪,任何一個人碾死你,都跟碾死一個螞蟻似的那麼簡單!
  • 作為部門副職,管太多一把手煩,什麼都不做被說不敬業,怎麼辦?
    作為部門的副職,工作上管得太多,很可能會引起部門一把手的猜忌,如果工作做得太少,又會被領導說自己幹活不用心,陷入兩難的境地。朋友小張作為部門的副職,因為過於自大,工作上沒有請示,自己做主,導致在現在的崗位上幹了5年都沒有被升職。
  • 黨內副職要接受正職領導嗎?為何這兩個單位卻是副職權力更大?
    首先,體制內所有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必定是這個單位的最高領導是沒錯的,按照黨領導一切的原則,黨組織負責人就是「班長」,其他副職和班子成員當然要接受「班長」的領導和指揮。其次,部分單位的黨組織副職與正職行政級別相同也不足為奇。
  • 正職領導與副職領導都想拉攏你,作為下屬,該如何站隊?
    職場就是個小江湖,江湖中勢必會有爭鬥。而且越是在高層,爭鬥就越激烈。一般來說,一把手與二把手向來是不合的。正職領導與副職領導都想拉攏你,但是他們之間有矛盾,代表不同勢力,作為下屬怎麼辦?作為下屬,不得不面臨站隊的問題,站了誰的隊,就代表你是誰的人。
  • 職場中,一把手領導和主管領導關係不和,你首先該聽誰的話?
    在單位,總會有一把手領導直接越過主管領導給你安排工作,一把手領導和主管領導關係有不好,甚至還有些敵對,搞得你很為難,這種問題在職場中很常見。這個時候你要想清楚你在他們兩者之間處於什麼位置,要不然夾在中間的你,就會像風箱裡面的老鼠兩頭受氣。
  • 為什麼有些領導很情緒化脾氣很差還能成功呢?
    但是他在我們領導辦公室訓斥小領導 並沒有注意影響讓大家都聽到了 聽別人說他特別容易情緒化 而且脾氣比較差 我想知道 一個人成功肯定有他的優點 但是如果一個人容易情緒化 脾氣大 難道不會影響他的決策等行為嗎?
  • 正職姓付、副職姓鄭,兩人同臺,這樣稱呼他們才不得罪領導
    這種稱呼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使用,比如,有外單位領導造訪,我們介紹領導的時候使用。這種稱呼是最不會出問題的稱呼方式,中規中矩,不會出錯。如果你平時對領導了解不深,那用這種稱呼是最安全穩妥的。這種稱呼可以規避姓氏發音上的尷尬,用稱呼名字的方式,避開「正與副」的區別。不過,這個方法不適宜在對外場合使用,而且你必須要跟領導的關係比較熟絡才能使用。如果你跟領導的接觸很少,就有亂套近乎的嫌疑,反倒是會引起副作用。另外,對於副職是否需要帶上這個副字,個人建議必須要看情況。
  • 優秀領導的4個「四不原則」,無論是官場還是職場,讓你事半功倍
    職場中越往上走「政治能力」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專業能力,這個時候如果把握不好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就很容易讓我們陷入被動,甚至給我們的職業發展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失,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成為優秀領導的4個「四不原則」,相信對大家一定有幫助。
  • 公務員並不是非得任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才能提拔為鄉科級正職領導
    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以後,並不是非得任命為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2年才能提拔為鄉科級正職領導,而是只要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滿2年或者四級主任科員滿2年就可以提拔為鄉科級正職領導,也就是正科級。下面咱們看看規定。
  • 剛上任,被主持工作的副職架空了怎麼辦?扭轉敗局,這三點很重要
    結果就是他去後第一個月就被來了個下馬威,雖然名義上他是一把手,但是底下人幾乎都只聽那個副職的命令。弄得他這個正職下不了臺,很沒面子。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呢?有幾個小建議可以參考:一、從原因找「突破口」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作為空降的新領導有一點是必須要明白的,自己被架空主要是因為什麼?
  • 一個單位的生態取決於正職與副職的默契配合
    真正的「一把手」 一、正職對副職,要當「一把手」不當「一把抓」 正副職之間的合作,是一種特殊的上下級關係,要搞好這種類型的關係 對待副職要講究分寸,不要過分強調副職的從屬地位,要當好「一把手」,不當「一把抓」,不要刻意強調「一把手」的地位,因為「一把手」的地位是集體維護起來的,不是個人爭取得來的,不要事事都「一竿子插到底」,而要給副職留有能力發揮的空間,把副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單位的建設中各負其責、大展身手。
  • 工作中副職拉幫結派,我是正職怎麼辦?掌握四個字,一切都不是事
    人在職場特別是在體制內,副職想跟正職鬥,十有八九沒有好下場,因為正職有太多方式和手段來對付副職,副職蹦噠的越高,結局往往越慘。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這一點。那麼,副主任拉幫結派,作為正職應該怎麼處理?按照以下幾個步驟走,多半可以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