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天驚雷
職場稱謂不簡單,說錯就會把車翻。
上面這句話,可謂是職場新人小劉的內心寫照,他就是因為稱謂的問題,不小心把領導給得罪了。
原來,小劉單位的一把手姓「付」,二把手姓「鄭」。小劉在開會時,分別稱呼兩人為「付總」「鄭總」。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好好的正職卻變成了「副總」,於是,「付」總滿臉不高興,小劉匯報的工作方案也被好一頓痛批,最後沒能過關。
話說職場上,姓「付」的正職與姓「鄭」的副職遇到一塊,還真是比較難得,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兩人在一起時,我們應該如何稱呼他們,才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呢?
下面,雷哥給大家支幾招:
1.全名+職務
例如:付海濤局長,鄭青松副局長。
這種稱呼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使用,比如,有外單位領導造訪,我們介紹領導的時候使用。這種稱呼是最不會出問題的稱呼方式,中規中矩,不會出錯。如果你平時對領導了解不深,那用這種稱呼是最安全穩妥的。
2.名字+職務
例如:海濤局長,青松(副)局長。
這種稱呼可以規避姓氏發音上的尷尬,用稱呼名字的方式,避開「正與副」的區別。不過,這個方法不適宜在對外場合使用,而且你必須要跟領導的關係比較熟絡才能使用。如果你跟領導的接觸很少,就有亂套近乎的嫌疑,反倒是會引起副作用。
另外,對於副職是否需要帶上這個副字,個人建議必須要看情況。比如較為正式的場合,建議帶上副字,如果場合比較隨意,那可以去掉副字。同時,也要看正職平時的心態,如果正職比較喜歡壓制副職,那這個時候就千萬不要去掉「副」字,否則會讓在意這種等級觀念的正職對你有不好的看法。如果正職很隨和,那稱呼副職的時候,可以去掉「副」字。
3.稱呼「兩位領導」即可。
例如:遇到正副職都在的情況,可以簡單稱呼「兩位領導」。
在體制內單位,我們在跟單位一把手、二把手等單位級領導打招呼的時候,其實最好的稱呼模式,就是直接稱呼「領導」,而不用帶上具體的職務。所以,如果遇到正副職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稱呼「兩位領導」,這樣就很好地規避了姓氏諧音的問題。
4.正職特殊稱謂,副職常規稱謂。
例如:稱呼正職為「老大」「老闆」「大領導」,稱呼副職為「鄭總」
這種稱呼必須要更跟「一把手」非常熟絡的情況之下才能使用,這樣,「一把手」才不會反感你的這種略帶江湖市井味道的稱呼。
由於稱呼「老大」「老闆」,實際上已經對其職務的等級進行了強調和特殊化,這時,你再稱呼副職為「鄭總、鄭主任、鄭局」,就不會引起一把手的不悅,同時也會讓副職心中舒服。
5.姓氏+哥(大哥)
例如:付哥,鄭哥,或者付哥、鄭總,或者付總,鄭哥
這種稱呼在體制內單位很少會使用,畢竟,體制內單位對於職務和等級的看重是十分突出的。但是在私營企業內部,這種稱謂方式還是比較好使的。特別是在中小企業之中,如果跟領導的關係非常熟悉,直接稱呼某某哥,就可以規避姓氏諧音的尷尬。
當然,在體制內單位,也是可以使用的,但必須你與領導的關係十分十分親近,才能使用,而且,必須是內部非正式場合才能使用,否則,千萬不要使用。
總結
說到底,所謂的職場稱謂,也是一種職場心理學和職場倫理學的實踐應用。只要掌握一個原則:不讓領導們尷尬,不隨意降低和更替領導的等級,你的稱謂就是妥當的。
你的職場經歷中,遇到過什麼奇葩的職場稱謂問題嗎?歡迎評論區分享給大家。
——END——
我是雷哥,500強企業資深職場人士,一個擅長職場關係分析、具有豐富職場經驗的職場老鳥。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雷哥職場匯】,助你職場提升,事半功倍!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