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蹄雞、麒麟……當年遠航到非洲的鄭和看見哪些奇物?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古人有癮】駝蹄雞、麒麟……當年遠航到非洲的鄭和看見哪些奇物?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 題:【古人有癮】駝蹄雞、麒麟……當年遠航到非洲的鄭和看見哪些奇物?

  作者:宋宇晟

  提到鄭和,不少人都會想起他多次遠航的事跡。

  但鄭和的船隊航行到哪些地方?遠航的人們又見到過什麼?

  奇珍異獸:駝蹄雞和麒麟

  鄭和遠航始於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

  在這樣的航行中,奇珍異獸總能吸引明代人的目光。

  曾隨鄭和船隊四次遠航的費信在《星槎勝覽》中這樣記載「竹步國」風俗:這裡的人都是捲髮,衣著裝束也與中國不同,「男子圍布,婦女出則以布兜頭,不露身面」。

製圖:餘錚浩

  有學者認為,這裡記載的「竹步國」正位於當時的非洲東海岸。

  竹步國出產獅子、金錢豹、駝蹄雞等當時中國難得一見的動物。今天看來,獅子、金錢豹都好理解,可駝蹄雞是什麼?

製圖:餘錚浩

  史料記載,這種「雞」有六七尺高,其足如駝蹄。按今人的眼光來看,這應該就是鴕鳥了。

  除了鴕鳥,鄭和船隊所見的「麒麟」也屢屢見於史籍。

  這裡的「麒麟」可並非傳說中的神獸,是真實存在的。

  跟隨鄭和遠航的馬歡在《瀛涯勝覽》中這樣描述:「麒麟前二足高九尺餘,後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後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

  其實,這裡所說的麒麟指的是長頸鹿。

  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國此前一直未見過這種動物,所以當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榜葛剌國王賽弗丁遣使奉表,獻麒麟」時,「舉國歡騰」,認為是祥瑞之兆。

  長頸鹿來到中國後,還引起當時人們爭相觀看,甚至有多篇《麒麟贊》流傳後世。

製圖:餘錚浩

  往來貿易:香料與瓷器

  除了海外「神獸」,鄭和艦隊讓各地見識到中國的物產,也將各地的奇珍異寶帶回中國。

  其中,最典型的是香料。

  跟隨鄭和遠航的馬歡等人著書記載,鄭和船隊所到達的東南亞、印度洋沿岸、東非諸國在歷史上很多都是香料產地。

  如佔城國出產伽藍香(沉香的一種),舊港國的特產則是金銀香,柯枝國「土無他產,只出胡椒」。

  《明史·柯枝傳》就記載,當地田瘠少收,但盛產胡椒。當地人大多置有椒園,種植胡椒成為其謀生之道。

  同時,胡椒也是當時大宗貿易商品。柯枝當地的富人實際上也多為商人。他們「專收買下珍珠、寶石、香貨之類,皆候中國寶船或別處番船客人」。

製圖:餘錚浩

  這些地方特產的香料,恰恰是當時中國所缺少的。

  《瀛涯勝覽》記載,蘇門答剌國胡椒每官秤100斤值銀1兩、柯枝國胡椒官秤400斤值銀5兩,但被運到中國後,則以每斤10-20兩的價格賣出。

  鄭和當時所到之處,大多都因仰慕中國強盛,而願意與中國貿易。

  滿剌加(今馬六甲)國王甚至親自採辦當地特產,駕船跟隨鄭和寶船來到中國;爪哇、暹羅、舊港等地也將所產香料送至中國。

製圖:餘錚浩

  中國進口國內稀有的香料,出口的商品則是瓷器、絲綢、茶葉等。

  以瓷器為例,安南、佔城、爪哇等地人們極其喜愛中國瓷器。《瀛涯勝覽》曾提到,爪哇人「最喜中國青花瓷器」。

  當時,滿剌加有不少中國商船停泊、轉銷貨物。鄭和遠航時也曾經過此地,兩國商船常隨使節往返。

  《明會典》就記載,滿剌加用犀角、象牙等奢侈品換取明朝大量瓷器等商貨。

  「法力無邊」的「三寶公」

  今天看來,鄭和的船隊規模龐大,貿易往來、文化交流是其主要成就。

  早在朱元璋時,明朝已向海外及周邊國家申明:撫治華夷,一視同仁,無間彼此。「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

  因此,鄭和船隊每到一地,即宣諭皇帝詔書,向各國國王頒賜銀印、冠服、禮品等,並鼓勵他們遣使到中國。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在返航過程中於印度西海岸古裡(今印度卡利卡特)去世。不過,鄭和去世後,這位世稱「三保太監」的航海家依舊有其影響力。

  鄭和船隊「示中國富強」,其浩大氣勢曾迅速結束了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糾紛,平定了騷擾海上貿易的匪盜海賊。

製圖:餘錚浩

  以至於在鄭和下西洋之後的歲月裡,一些船隊曾到訪過的地方,如渤泥國,「其見唐人,亦頗加敬畏,呼之曰『佛』雲」。

  鄭和遠航在促進往來貿易的同時,也推動了當地發展。

  在今天的東南亞,仍有許多與鄭和有關的建築、寺廟,人們在這些建築、寺廟前加上「三保」或「三寶」,記載當年鄭和的足跡。

  如馬來西亞馬六甲有三寶井、三寶山,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有三寶壟……

  鄭和也逐漸成為東南亞不少地區華僑所崇拜的「神」。

  學者許雲樵就曾在《三寶公在南洋的傳說》這樣說,南洋華僑傳說中的「三寶公」「是法力無邊,萬物聽命的」。

    參考文獻:

  1 鄭鶴聲、鄭一鈞:《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版。

  2 張箭:《下西洋與非洲動物的引進》,《西亞非洲》 2005年第2期。

  3 趙凱莉:《明朝初期海外諸國對華輸出動物考論》,《惠州學院學報》 2018年第4期。

  4 晁中辰:《明永樂帝為柯枝封山考——以<明史·柯枝傳>為中心》,《社會科學輯刊》 2016年第3期。

  5 嚴小青、惠富平:《鄭和下西洋與明代香料朝貢貿易》,《江海學刊》 2008年第1期。

  6 葉文程:《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中國陶瓷的外銷》,《南方文物》 2005年第3期。

  7 施雪琴:《東南亞華人民間信仰中的「鄭和崇拜」》,《八桂僑刊》 2006年第1期。

  8 鄭一省:《印尼的鄭和遺蹟與印尼華人的「鄭和崇拜」》,《東南亞研究》 2005年第5期。

相關焦點

  • 大潮起珠江揚帆在遠航,讀楊景和畫作《整裝遠航》有感
    大潮起珠江揚帆在遠航——讀楊景和畫作《整裝遠航》有感 文/李偉 隨著「鴻雁」我遠航在無邊無際的大海,看見您的「大潮起珠江」,我被這種思緒牽著夢回大明。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不免叫我的內心多次湧起陣陣洪波,隨著畫家那顆博大的心遠航。
  • 鄭和七次遠航印度洋,官兵27800人,大明艦隊在海上靠什麼聯絡?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鄭和公園東南隅的鄭和紀念館。(李倫 攝影)南京鄭和紀念館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中心原鄭和府邸花園(今鄭和公園)內的東南隅,為一組以兩層樓的展覽廳為主體、附設學術討論館與六角亭的仿明代式樣的建築群。館內《鄭和下西洋文物資料展覽》,分序廳與三個展室。展品除實物外,尚有模型、圖表、照片、文獻等170餘件,囊括目前國內已經發現的有關文物和遺蹟。該館於1985年7月11日(鄭和首航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
  • 《遇見逆水寒》手作奇物配方攻略 手作奇物有哪些
    導 讀 遇見逆水寒中玩家們可以贈送角色奇物,來增加角色對你的好感了。
  • 泉州與非洲的歷史交往
    南朝時,泉州港已有大船通航南洋諸國,當年到延福寺譯經的印度高僧拘那羅陀,歸航就從泉州乘大船到稜伽修國(今馬來西亞)轉程回國。"隋唐時代,泉州地方經濟日趨繁榮。「安史之亂」後,陸上絲綢之路阻梗,海上絲綢之路代興,泉州出現「船到城添外國人」的盛況,正是泉州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鎮的記實寫照。宋元時代泉州港創造了海外貿易的奇蹟,崛起躋身於世界最大貿易港之列。
  • 遇見逆水寒手作奇物配方分享 手作奇物有哪些
    遇見逆水寒中玩家們可以贈送角色奇物,來增加角色對你的好感了。當好感度達到1100之後,普通的奇物就不能贈送了,需要玩家們自行製作手作奇物來贈送,很多玩家還不知道遇見逆水寒手作奇物怎麼製作,配方有哪些?那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手作奇物的配方一覽,希望能給各位玩家們帶來一些幫助。
  • 「原創」大同思想和鄭和文化
    2005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當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中國的實施日期。明朝的統治者十分注重與周邊諸國的關係,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馬上派出使者到周邊國家宣告明朝的建立。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朱元璋急需周邊國家承認大明王朝已經取代了四處徵戰吞併掠奪他國但已經沒落的元朝,恢復了儒家思想主導的「以德服人」的傳統理念,以便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地位。回顧歷史,中國沒有一個朝代這麼主動地派遣使者到海外建立廣泛的國際關係,這體現了明朝不同以往的國際視野。
  • 七下西洋的鄭和:62艘超級艦隊搭載近3萬水軍,實力碾壓哥倫布
    鄭和下西洋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鄭和率領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武器配備最先進的船隊,它的戰鬥力也是最強的。 鄭和被稱為世界大航海的先驅,也有人稱他為美洲最早的發現者。
  • 華裔博士稱:鄭和下西洋是騙局!一學生的提問讓他啞口無言
    這位使者就是明代永樂、宣和年間進行七次下西洋海上遠航活動的鄭和,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博士演講稱:鄭和下西洋是騙局!那麼是什麼讓他如此肯定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的呢?有一次他回國在一所大學裡做演講,當講到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看法時,他從理科生的角度出發,認為明朝的船隻也許並不具有遠航能力。
  • 晨報小記者走進鄭和紀念館拼搭帆船模型
    上周六,南京晨報小記者們走進鄭和紀念館參觀並體驗拼搭帆船模型,感受鄭和文化。 鄭和紀念館為一處仿明代風格的建築群,陳列館通過詳實的圖片史料,簡明的文字介紹和形象的聲光場景,充分展示了鄭和不平凡的一生和歷經千辛萬苦、波瀾壯闊的遠航壯舉。講解員老師從鄭和的家世開始介紹:鄭和,回族,雲南昆陽人,原名馬和,字三寶。鄭氏祖先源於西域,世代王侯。之後,她還介紹了鄭和的生平以及鄭和下西洋航線圖等,小記者們都認真地聆聽,仔細地記錄。
  • 鄭和泊錨之地-歸仁見聞(上) 寫於重走鄭和路途中
    七月二十三日夜,我找到了595年前鄭和船隊登陸越南的第一個港口――歸仁。    佇立臨海酒店的迥廊上,陣陣濤聲拍打著月弧形的海岸,沒有星星的夜空忽然飄起細雨,淋溼臉頰,洗淨我從河內到歸仁的八百公裡風塵。這一路僅從峴港換車到歸仁的二百多公裡路,就顛了10個小時。酷熱加上大篷車難以想像的擁擠,人幾乎窒息,靠一盒清涼油撐到了終點。
  • 見證當年鄭和下西洋,福建福州長樂三峰塔
    明永樂十一年【1413】鄭和重修,將塔名改為三峰塔,是如今與鄭和當年下西洋有關的遺蹟。塔是鄭和登高俯瞰港口與船隊的瞭望塔,也是船隊進出太平港的航標塔。鄭和七下西洋,每次在出海前均要在太平港停留,招募水手,修造船舶,祭祀海神,伺風開洋。塔始建於北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 年】,成於徽宗政和七年【1117 年】。高27.4米,七層八角樓閣式石建築。
  •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究竟有多大?長150米,排水量3萬噸可信嗎?
    寶船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使團領導成員乘坐的,載物最多的主力船隻。研究寶船的大小,是關係到我國以及世界古代造船業和航海業的最高水平問題。中外學者和專家對這個問題一直很重視,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究竟有多大?歷來眾說不一。
  • 叔說動物:林狸和非洲椰子貓
    它們之前因為形態上的類似作為亞科被歸於靈貓科,基因研究表明它們應該劃分到別的地方。它們就是林狸科和非洲椰子貓科。林狸科非洲椰子貓科是貓型亞目的基群,只有一個屬一個種。非洲椰子貓 African Palm Civet,也叫做雙斑狸 Two-spotted Palm Civet,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有4個亞種。它們為灰色到深棕色,背上有深色斑點。
  •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兩位友好交流的使者,張騫與鄭和,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絲綢之路與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作為最早開闢海上航路的鄭和,先後率領明朝的艦隊7次下西洋,促進了沿線周邊國家與明朝的文化交流。當然,鄭和下西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鄭和儘量避免在航海沿線上發生摩擦,但衝突還是在所難免。
  • 大吉大利,免費吃雞!100份蹄米滋補雞三寶飯等你來搶~
    100份蹄米滋補雞三寶飯免費送潮粉兒今晚就吃雞100份滋補雞三寶飯100份滋補雞三寶飯>100份滋補雞三寶飯這麼豪氣,當然來自蹄米家帶來健康、養生、美容的吃貨新生活蹄米可不止有滋補雞三寶飯這個招牌哦~豬蹄飯、素什錦飯等等美味,供你選擇
  • 明成祖朱棣為何選擇太監之身的鄭和,作為下西洋團隊的首領
    即建文帝 而反觀當年跟隨朱棣起兵靖難的近臣,這些能夠讓永樂皇帝信任的親信之臣,大都已經封爵拜相,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試問這些人誰又會願意從事這樣「苦行僧」一般且危機四伏的事業?不情願而硬為之,一定是不會全力以赴,如此整個下西洋事業必然不能進行到底。 而鄭和等人,正因為從小淨身而孑然無所牽掛。
  • 探秘神奇的爪哇①:快樂的彩虹村、三寶洞的鄭和傳說
    而這一次,我們要踏上一條穿越爪哇島的內陸之旅,從三寶壟到日惹,從古老的神廟到嘆為觀止的天坑,古老的爪哇島上到底埋藏著多少有趣故事,等著異國他鄉的旅行者們去發現呢?降落在摩託車大國爪哇島(Java)南臨印度洋,北面爪哇海,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五大島嶼,印尼首都雅加達位於爪哇的西北部。
  • 蹄花雞,香辣蹄花,炭烤蹄花,老乾媽蹄花,花生燜豬蹄,生椒蹄花...如何烹製一隻優秀的前蹄~
    老媽蹄花是四川成都的一道特色傳統名吃,是以豬蹄為主要原料配以芸豆等其他調味品,精心煲煮而成的菜品。老媽蹄花外觀肌膚勝雪,形似飛花,滑嫩細緻,柔嫩爽口,香而不膩,豆如棉紗,湯香四溢。現在一些蹄花店已經成了綜合型川菜館,在傳統的燉蹄花基礎上,不僅增加了系列蹄花菜,如香辣蹄花、炭燒蹄花等,還增加了一些特色川菜。
  • 鄭和艦隊去日本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在非洲方向最遠曾達莫三比克的貝拉港,這極大提高了當時明王朝的威望。不過,還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且此事目前還有不少爭議,即鄭和是否曾經「下過東洋」,也就是訪問過日本,甚至還有一個流傳很久的說法「水師十萬到東瀛」!關於鄭和是否曾經率領艦隊前往日本,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有爭議的說法。
  • 博弈遊戲麻將,風靡全國,它竟是鄭和下西洋為鼓舞士氣發明的?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另一種說法是「鄭和下西洋起源說」,明朝時期 ,為宣揚國威和交往貿易,鄭和七次下西洋,利用船隻航行,但船隻航行速度慢,船上生活單調,日子久了,將士們也逐漸萎靡,紛紛有了想家的念頭這種情況被鄭和看在眼裡,想在心裡,這樣下去可不行,船上呆久了,勢必會出事,得找點東西供大家娛樂,便發明了「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