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省政府新聞辦與省民政廳聯合舉行「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發布會第一場:江西省民政工作成就暨《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金接介紹,「十三五」期間,全省民政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陳雪紅、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魏文彪/文
「十三五」成就:城鎮貧困群眾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劉金接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紮實推進農村脫貧攻堅兜底保障,92.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城鎮貧困群眾從2018年的88.61萬減少到當前的36.2萬,剩餘貧困群眾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脫貧解困取得決定性成效。在全國率先推進孤棄兒童區域性機構養育工作。49.2萬名困難殘疾人享受生活補貼,43.5萬名重度殘疾人享受護理補貼。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深入推進。「十三五」期間,我省城鄉社區治理深入開展,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農村達到75%。全省依法登記註冊社會組織2.6萬個,2157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完成脫鉤。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累計投入資金21.5億元,幫扶項目5025個。全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6.5萬人,登記註冊志願者600餘萬人。
基本社會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我省實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1萬餘個,運營養老院1976家,建成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10225個。實施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三年行動,建立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制度,改擴建殯儀館88個、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公墓)107個、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1.96萬個。實施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事項8件,完成鄉級行政區劃調整31件。
「十四五」工作:著力優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應對老齡化
劉金接介紹,「十四五」時期,全省民政系統將圍繞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著力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鞏固提升農村兜底保障、脫貧攻堅和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成果,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
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上,著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健全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機制,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大力發展慈善、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
圍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省民政系統將著力優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深入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努力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全國康養高地。
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上,著力提升社會事務管理水平。持續深化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強化基本殯葬服務供給。提高婚姻登記服務質量,深化婚俗改革。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2022年基本建立分層分類救助體系
11月13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著力構建城鄉統籌、資源融合、分類施策的綜合救助體系。
劉金接在會上對《實施意見》進行了解讀。他介紹,《實施意見》明確了兩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到2022年,困難群眾基本保障更加堅實,相對貧困對象納入制度化保障軌道,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穩定成熟,社會救助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總體適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實施意見》明確了六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包括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分層分類綜合救助格局;築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建立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等。
在嚴格對標中央文件基礎上,《實施意見》結合我省實際,將救助對象分層分類。在做好常規救助的基礎上,《實施意見》提出大力推進「黨建+社會救助」,積極發展服務型救助、實物救助和防貧救助,強化急難型救助。對低收入、支出型貧困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中的重殘、重病患者等特殊對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適度擴大救助範圍。
此外,根據「放管服」改革要求,《實施意見》將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將符合條件的進城居住農業人口納入居住證所在地社會救助範圍,救助程序更加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