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2020-12-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著力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新華網南昌12月10日電(劉媛 實習生汪紓弛)10日上午,江西省政府新聞辦、江西省民政廳在南昌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未來五年民政發展思路及《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有關情況。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並明確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要求「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到2035年,實現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的總體規劃和發展方向,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明確新形勢下社會救助功能新定位,找準制度改革完善新思路。
-
兩辦印發意見: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發展社會救助體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現就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
江西構建分層分類救助體系:低收入家庭中重殘重病者參照「單人戶...
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金接介紹,「十三五」期間,全省民政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陳雪紅、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魏文彪/文 「十三五」成就:城鎮貧困群眾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
江西:構建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
根據《實施意見》,我省將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將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從目前的縣(市、區)一級下放至鄉鎮(街道),讓救助程序更加便民。我省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第一項重要舉措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迅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要求,根據今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於11月13日印發《實施意見》,著力破解社會救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救助需求
-
如何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民政部答每經問:劃出三個救助圈層...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11月23日,國新辦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發布會上表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其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佔6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民政部在這方面有何考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的這個任務含金量是很高的,具有深刻含義。」
-
臨澤縣板橋鎮全面落實社會救助政策
板橋鎮全面落實社會救助政策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訊據張掖日報臨澤報導 臨澤縣板橋鎮聚焦脫貧攻堅、困難群體,創新服務管理,全面落實政策,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和防返貧中的重要作用
-
高標準增進民生福祉,高質量改善人民生活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此,自治區黨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在就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不斷強化醫療保障,也就是在築牢民生底線,增進民生福祉。自治區醫療保障局局長王忠平表示,我區醫療保障部門將以公平醫保、法治醫保、高效醫保、智慧醫保、滿意醫保為發展目標,通過堅持基本醫療保障依法覆蓋全民,完善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制,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等發展方向,不斷提升醫療保障能力,為保障和改善民生貢獻醫保的力量。
-
廣西:高標準增進民生福祉 高質量改善人民生活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此,自治區黨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在就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不斷強化醫療保障,也就是在築牢民生底線,增進民生福祉。自治區醫療保障局局長王忠平表示,我區醫療保障部門將以公平醫保、法治醫保、高效醫保、智慧醫保、滿意醫保為發展目標,通過堅持基本醫療保障依法覆蓋全民,完善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制,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等發展方向,不斷提升醫療保障能力,為保障和改善民生貢獻醫保的力量。
-
保民生兜底線 給群眾暖暖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新時代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1月27日,市醫保局還為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撥付特殊應急周轉金4000萬元,切實減輕醫院墊付壓力……大連醫保一攬子精準實招的密集落地,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織牢安全網。 觀察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不只看它的摩天大樓,還要看社會底層、困難群體的生存狀態。搞好民生,要特別注意「補短板、兜底線」,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來源:經濟日報近年來,我國穩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就業、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重要民生領域投入持續加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介紹,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一系列舉措穩就業,包括充分挖掘現有就業機會,用足用好現有就業崗位;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擴大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政策的受益面,30人以下參保企業裁員率不超過參保職工總數20%的,可申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
重慶市發布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重點舉措
為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夯實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結合重慶實際,制定如下重點舉措。一、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1.明確目標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效能為重點,到2022年左右,綜合救助功能有效發揮、社會救助能力顯著提升、困難群眾獲救高效便捷。
-
兜底線 織密網 建機制——西寧市織密社會救助網絡
新華社西寧6月10日電 題: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西寧織密社會救助網絡新華社記者江時強、王大千這是6月5日拍攝的西寧市景觀(無人機照片)。健全救助體系實現「上遊幹預」。「傳統救助是單純發救助金、減免相關費用的『下遊幹預』。隨著城市發展,困難家庭訴求呈現多樣化,住房、醫療、教育等服務型救助需求不斷增長。」張迎雪說,不等事後補救。西寧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早幹預、早幫扶,將優惠政策分梯次向不同困難群體延伸,再整合部門、多方參與,實現「弱有眾扶、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
山東:用社會救助兜住困難群眾生活之「底」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12月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社會救助政策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目前,全省低保對象達到145萬人,城鄉低保標準由「十二五」末的每人每月472元、283元增長到現在的732元、560元,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2%和14.6%,城鄉低保標準比由1.67:1縮小到1.31:1。
-
合肥市瑤海區三裡街街道:民生工作「六度」增添福祉 擦亮「民」字...
完善就業幫扶體系讓社保覆蓋更有廣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街道一方面通過發展社區服務,勞務派遣,促進和擴大社區再就業;另一方面由事務所加大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宣傳力度,更好地落實優惠政策。
-
西寧市城東區全力保障轄區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更好解決疫情防控期間部分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以及特殊困難人員基本照料服務需求,織密織牢社會安全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奮進「十四五」 用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內蒙古:奮進「十四五」 用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以高質量現代民政建設 描繪民生溫暖底色
、基礎性作用,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現代民政建設,把民生底線兜得更牢、基本服務做得更優、治理基礎夯得更實,努力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子更穩、成色更足、質量更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暖融融的民生答卷。困有所助、弱有所扶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保障各類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是底線任務,也是民政部門的基本職責,是解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