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 吃,是人類生存本能。據說人在進食時大腦會釋放「快樂荷爾蒙」多巴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遇到好吃的東西常會控制不住大快朵頤,或許這就叫舌尖上的任性吧。
舌尖上的任性
甘建華
近日去了北方的海邊。下榻的地方有個海鮮小集市,東西新鮮又便宜,哥們幾個像老鼠掉在米缸裡,每天兜一趟,挑選後興衝衝拿到小酒館加工,吃得心滿意足,打著飽嗝出門。如此這般3天,筆者回來後上吐下瀉,看病吃藥。同行中,有位仁兄狀態跟我差不多。想來是海鮮在肚子裡大鬧天宮了。可有吃貨朋友在微信裡「幸災樂禍」:「偶們吃海鮮,喝白酒,啥事也沒有。」而你猜猜我們當時喝的啥,啤酒!晶晶亮,透心涼呃!
按時下流行,鄙人有的時候被人稱作「老師」,而那位嘔吐得驚天動地的朋友,還真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但這回雙雙自我感覺都打折扣了:「老師」兩字受之有愧,連生活常識都得活到老學到老呵!
其實,只要稍稍謹慎,少一點吃的任性,何至於此呢!海鮮吃壞人的事兒,過去常常聽聞。朋友中有位曾經是知青,在第二故鄉時結交了個「小芳」,日久黏得過緊,一不小心使「小芳」懷上了。那年頭,這類事風聲洩漏的話,後果很不妙。為保險起見,女孩跑到男友遙遠的家鄉,由男方家人找關係,順利做了人工流產。此事原本算掩飾過去了,沒想到男孩忽然接到家中告急電話,說女孩又送醫院了,情況嚴重,家人都快急死了,令他速回!男孩心驚肉跳,胡亂編造理由告了假,在同事猜忌、疑問的目光中匆匆趕回家一看,女朋友像沒事一樣!原來,她出了醫院後,家人做了好吃的款待,沿海地區常見的梭子蟹,內地長大的女孩沒見過,當下放開肚皮,大快朵頤,家人想勸阻,開不了口。蟹乃大寒之物,她剛下手術臺,哪能受得了,不久便肚痛如絞,把全家人嚇得半死!丟人現眼的事原想打悶包,結果紙沒包住火,弄得風生水起很難做人。都是梭子蟹惹的禍!
日常生活裡,吃的任性,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偏食,最為常見。不對胃口的,筷頭絲毫不沾。其實,即使不從營養平衡上來說,就是出於對烹飪者、請客者的尊重,為了不浪費,你也不宜過於偏執。而有的東西不吃,並不是不愛吃。譬如小青年不吃水果,很多是因為懶惰,不肯削蘋果梨子的皮。這些被父母從小餵食寵壞的主,長大了只碰橘子香蕉等「懶漢水果」。有些老年人也很逗,新鮮水果捨不得吃,發現爛了才吃,於是爛的剛吃完,好的又放爛,結果從頭至尾吃的都是爛水果。有做女兒的,忍無可忍,有天偷偷把老爸老媽家的爛梨子扔了,卻發現老兩口馬上停止吃梨。一問,老媽順口應道:還沒壞脫呢,吃伊做啥?你瞧,已成思維定勢啦!
不同地方的人,飲食習慣相異。人到他鄉,適應不了那裡的飲食,情有可原。不過,小的遺憾因此而顯見。筆者每次去重慶,同行中總有個別不沾辣的,聚餐點菜誰都會細心照顧他。同事、朋友之間的關愛與友情,在這裡得到了升華。問題是,廚房師傅的感覺不見得好。人家做慣了麻辣,你說少放辣,他容易理解不易拿捏。你說不要辣,他又犯難,不要辣要什麼?說不定給你整出個不倫不類的菜來。同行者眾口難調,所以不要指望在外能品嘗到正宗的地方口味,友情高於美味,你得心平氣和接受。想起個笑話。20多年前,在長沙市東塘的一間小酒館裡,鄙人因為天天吃辣,倒懷念起江南的糖醋帶魚來了。於是有一天問老闆娘會不會做。她不假思索:「會。」結果,端上來我一嘗厥倒:一盆無鹽無辣也無醋的甜帶魚!想想也怪不得酒家,誰叫我身為異客思江南呢!
還有種任性:遇上喜歡吃的,山吃海喝,餓死鬼投胎。有位哥們,與朋友自助遊,見早餐有粘稠清香的大米粥,一氣竟喝下十小碗,擼著肚皮上路,一上午到處找廁所,拖累同伴沒商量。還有位老兄,到丈母娘家正趕上做湯糰。這湯糰用的是自家水磨的糯米粉,特別軟糯爽滑。老兄平生最饞此物,加之丈母娘喜歡有加,於是食指大動捎帶著拍馬屁,一口氣連幹兩海碗,到直著脖子咽不動為止。那肉餡糯米湯糰不易消化,老兄接下來三天沒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