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放味精不注意這一點,小心炒出「致癌菜」!

2020-12-26 騰訊網

味精、雞精是常用調味品,你在外面餐館吃得「鮮美」,多半也離不開它們的功勞。

但是,有些年輕人說味精吃多了會致癌,而老一輩人卻覺得,吃了這麼多年的味精身體也很健康。

到底誰說的對呢?

什麼是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沒有什麼豐富的營養元素,只能提鮮,促進我們的食慾。

而雞精則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了一些調料和其他成分。

如果您看一下雞精的配料表,就能發現排在第一位成分是——穀氨酸鈉,而不是什麼雞肉製品。

其實,穀氨酸鈉廣泛存在於葡萄、番茄這些水果中,而且生活中很多動植物蛋白質食物中也都含有穀氨酸,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等等。

之所以有人說它會致癌,主要是由於使用方法錯誤。

要知道,穀氨酸鈉在120℃以上的高溫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不僅失去鮮味,長期食用還會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所以,做菜或湯要等臨出鍋時再加入味精為最佳。

味精可吃,除了這兩類人

1嬰幼兒?別吃!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

因為,如果孩子食入過量味精,可能會出現偏食、厭食、愛吃零食等壞習慣,會影響孩子體內正常的酸鹼平衡,造成消化不良,影響健康成長。

另外,家中有孕婦、老人、小孩一同用餐的話,也需謹慎使用味精、雞精。

2老年人?少吃!

老年人味覺功能減退,如果靠味精或者雞精來刺激胃口,更容易造成對味精、雞精的依賴。

另外,一些味精或者雞精中食鹽佔了大部分,容易造成鹽的大量攝入,成為高血壓的誘發因素之一。

吃味精,要限量

味精裡含有大量的鈉,所以和限鹽的道理一樣,成人也要限制每天味精的食用量,最多別超6克。

另外,它有很多「親戚」,一樣要小心。

比如說——醬油。

一般來說,醬油中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則醬油的等級也越高,其味道也越鮮美,很多企業便把胺基酸液氮含量為7%的味精添加到醬油中,增鮮提級兩不誤。

因此在使用此類味精醬油後,應避免重複加入味精、雞精、蘑菇精等鮮味劑,也要少加或不加食用鹽,避免鈉攝入超標影響身體健康。

這些情況下別放味精

1酸鹼性較大的菜?別放

不宜在烹調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或者雞精,如糖醋魚或排骨、醋熘白菜等,因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熱,更容易產生致癌的焦穀氨酸鈉,使菜餚走味。

2炒肉菜?畫蛇添足!

炒肉菜沒必要放味精或雞精。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放入鹽後加熱可產生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

除了肉類,其他帶有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放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3甜味食物?滋味難以形容

味精的鮮味只能在鹹味的菜餚和羹湯中才會顯示出來,而甜味食品中絕不能放味精,不但沒有鮮味的效果還會產生異味,吃起來很不舒服。

這些食物是「天然味精」

長期食用味精並不利於人體健康,所以做菜可以用一些「天然味精」代替味精來提鮮。

1香菇

香菇中富含游離的胺基酸,豐富的營養素使得香菇的味道也特別鮮美。

泡幹香菇的水可以當成液體味精,其他蘑菇類,如平菇、口蘑、雞腿蘑等也都可以代替味精使用。

2胡蘿蔔

胡蘿蔔有很好的開胃、提鮮作用,特別是和肉菜搭配時,能幫助消除肉的腥味,增加鮮味。

3天然調味料

如果是喝湯,在湯裡放幾顆肉桂、胡椒,解膩除腥,還能暖胃。

再放點茴香、薄荷,吃起來溫和清香,還能興奮神經,發汗,有利於在「春困秋乏」的季節裡更好地工作和學習。

來源:養生中國

相關焦點

  • 炒菜放味精還是放雞精好?這些菜放了後,後果很嚴重!
    味精是我們烹飪的常用調味料,不論做什麼菜都不由自主地放味精,這可不是個好習慣,
  • 蠔油裡面都是味精,吃多了會致癌?真正要注意的,是放蠔油的時間
    調味料的合理使用,是做好一道菜的必要條件。蠔油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綜合調味料,既有食鹽的鹹,又有醬油的色,再加上蠔汁的鮮和一些糖的甜味,可以帶給菜餚豐富濃鬱的味道。但是最近有人說,蠔油用錯了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 炒菜時蠔油和味精能一起放嗎?
    炒菜的時候蠔油和味精能一起放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有人可以說同時用,有人說不能同時用,到底哪種說法準確呢?我個人同時用過。由於味精的鮮度極高,可以溶解於3000倍的水中仍能出鮮味,但是這種鮮味只有和鹽同時並存時才能體現出來。蠔油的成分蠔油的主要成分是牡蠣,它是用蠔(牡蠣)熬製而成的調味料。有著提鮮上色的功效,主要作用就是提味上色,冷熱都可以用。那些烹飪做法適合味精和蠔油一起用?
  • 味精的危害 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
    1、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  3、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 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 闢謠|味精緻癌不敢用?看完這3點,真的建議你使用味精
    也有人說,食用味精會致癌,建議大家做飯的時候改用雞精。這個說法有道理嗎?味精你都害怕,為啥就不怕雞精呢?那……味精真的會致癌嗎?1. 味精緻癌是真的嗎?不致癌!還能變「聰明」呢!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有人說:這東西高溫以後會產生「焦穀氨酸鈉」,「焦穀氨酸鈉」是會致癌的。經過查閱了文獻以後發現,其實「焦穀氨酸鈉」並不致癌,反而還可能會讓你變「聰明」呢。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味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調味品,關於對它的爭議已經有不少了,它作為一種基本的調味料,是許多人的家中廚房必備,許多菜如果加一點點味精,味道確實會變得不一樣,可以為這個菜大大的加分,對於在菜裡面是否要放入味精,還是有眾多的非議。
  • 味精吃多會致癌?雞精更健康?是時候揭開它們的真面目了
    今兒,小編就重點和大家說說這「兩精」的真相~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早前,一直有說法稱味精裡添加了有毒添加劑,吃多了會致癌。 這可嚇壞了不少人,紛紛將味精納入調料黑名單,做菜煲湯再也不放味精了。
  • 不敢相信!菜吃多了竟然也會致癌?
    除了這些以外,豆芽、生薑等食物也經常被一些人拿出來當成中毒元兇、致癌元兇,但其實更多的只是「誘人眼球的噱頭」,大家一定要注意區分。與食物致癌相比日常烹飪時的這些習慣才最需要注意!這些做菜的習慣會致癌,現在開始馬上改掉~1.鍋冒煙了才放菜油開始冒煙說明油溫已經挺高了。此時把菜下鍋,不僅會破壞食物的營養,還可能讓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發生異變,產生一些致癌物。最好在油冒煙前下鍋。
  • 菜炒不好 癌症來找 9條炒菜經驗幫你避開隱患
    但事實上,如果自己在家中炒菜的方式不正確,很可能日積月累吃壞身體。肺癌、食管癌、腸癌,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等慢病,都與不健康的炒菜方式有關。改變一個烹飪方式,也許就能遠離疾病。熱鍋冷油更健康倒油、點火,當油開始冒煙,放入蔥姜蒜爆鍋——相信這是不少人做菜的「法門」。
  • 如何炒出漂亮美味的清炒菜《清炒荷蘭豆》
    扔鍋裡扒拉唄,不弄那麼複雜,家裡吃的就是一原始簡單健康,但是您有沒有注意過,每每最後收拾桌子的時候都是清炒的菜剩的最多,您光原始簡單健康了,結果是沒人吃,所以清炒也是需要手段的,今天咱們就來這個,後邊的後記裡我會好好聊聊清炒的要點,大家要注意看哦菜譜【主料】
  • 要等熱油冒煙了才放菜?這5個炒菜誤區深圳人經常犯!
    這5個炒菜的壞習慣,很多人都有!  / 01 不刷鍋繼續炒菜 /  有些人犯懶  炒完菜看著鍋不太髒就不刷了  其實這些看似乾淨的鍋  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小夥伴們從今天開始要注意這些炒菜細節  避免養成這五個壞習慣噢~
  •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給你說清楚!
    現代食品工業中,味精是用微生物發酵糧食、澱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這樣的工藝和釀酒、制醋類似的。人們不害怕吃醋喝酒,怎麼就唯獨覺得味精有害呢?味精的原料是澱粉,它是標準的食物中獲取鮮味的過程。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時,可能產生焦穀氨酸鈉。這也就是傳說中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只可惜,這純屬自尋煩惱。
  • 雞精和味精吃多了會致癌?關於雞精、味精的5個真相,這次全給你說清楚!
    因此,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雞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鹽,如果炒菜和做湯時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減少。如果放了足量的食鹽,再加一大勺雞精,會額外增加鈉鹽的攝入量,非常不利於健康。一句話總結:雞精跟雞沒啥關係,不過是味精+添加劑!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而穀氨酸有鮮味,這就是味精之所以能提鮮的原因。味精加熱會致癌?「味精緻癌」的謠言流傳很廣,大多數人都覺得致癌物就高溫下形成的焦穀氨酸鈉,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焦穀氨酸鈉有害甚至致癌。只是加熱到這個程度味精會沒有鮮味,所以說明書上才會建議大家出鍋前放味精。
  • 炒菜時用味精還是雞精?雞精裡真的含有雞的成分嗎…
    試想,7.2克味精比我們建議的6克鹽的攝入量還多,這顯然是我們日常用量所不可能達到的。因此世界各國除了不建議嬰兒使用外,對其他人群的用量沒有限制,可因個人的口味而定。而被認為「升級版」的雞精是一種複合的調味料。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導語:味精、雞精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有不少家庭做完菜都會加一點味精或者是雞精,用來提高菜品的鮮度。特別是用來調製湯品,沒有味精真的不如有添加味精的鮮。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突然有這樣的一種傳聞,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的會導致癌症。
  • 炒菜時先放油還是先熱鍋?廚師長:油溫控制不好,難怪菜不好吃
    炒。氽等烹調方法。烈油,也稱為九到十成熱,油溫在257度左右,即將到燃點,僅適用於爆菜等等。烹製菜餚時,掌握好油溫的火候十分重要。該用旺火的不能用文火,該用文火的也不要用急火。油的溫度過高、過低對炒出來的菜的香味也有影響。特別是做油炸的菜餚,如油的溫度過高,會使所炸的菜餚外焦裡不熟;油的溫度過低,所炸菜餚掛的漿、糊容易脫散,使菜餚不能酥脆。
  • 我們常吃的味精會致癌?其實我們一直都被騙了!
    闢謠|我們常吃的味精會致癌?其實我們一直都被騙了!如今生活壓力,加上環境汙染嚴重!每個人都在努力的賺錢,這時候很多不良的商家就會鑽一些洞子,在某些商品中添加色素、添加劑等物質!我們都知道這種物質對身體的傷害很大!
  • 炒菜的技巧
    ,其實有許多技巧需要注意,否則炒出的菜不但不美觀,更有可能令青菜變黃。要注意的事項是:  1、要等油滾冒煙後才下菜,這樣可避免破壞蔬菜中的維生素。  2、如果蔬菜含有較多的水分,炒時可以不加水。  3、最好是菜炒熟後上碟前才放鹽,這能防止蔬菜出水。  4、當菜炒至半熟時,可蓋上1-2分鐘,但不可過久,否則會令菜變黃。
  • 快快告訴家裡人:炒菜不要用這種油,很容易致癌
    研究發現,普通植物油加熱做飯時會產生大量醛類化合物;而醛類化合物可能導致癌症、心臟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種病症。英國人所說的植物油大部分是大豆油,在中國,大家普遍認為的植物油種類比較多,橄欖油也是植物油。大豆油適合低溫製作,如果到冒油煙的溫度(近200度甚至更高)會發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質,對身體有非常大的危害,同時很多試驗也證明大豆油會促進膽固醇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