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武縣「七項措施」布局鄉村振興隊伍建設

2020-12-26 三秦網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趙俊峰 尚建華 郭婷 記者 陳奮翔)脫貧摘帽以來,鹹陽市長武縣嚴格落實脫貧攻堅「四個不摘」工作要求,強化脫貧攻堅「四支隊伍」管理,在包抓單位穩定、駐村人員穩定、幫扶對象穩定、幫扶幹部穩定、政策措施穩定等「五個穩定」的基礎上,及時採取「七項措施」,推動脫貧攻堅「四支隊伍」管理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前,共有145個幫扶單位、157個駐村工作隊、425名駐村幹部、92名駐村第一書記結對幫扶全縣133個行政村。

措施一:深化理論學習

切實加強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治理論學習,組織全縣黨員幹部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中央和省市相關文件及會議精神,深刻領會把握精神要義,築牢理論基礎、思想堡壘。

措施二:加強隊伍管理

對全縣「四支隊伍」成員到崗情況實行日統計通報,定期召開全縣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會議,聽取工作匯報,協調解決困難。駐村工作隊每月向所在鎮(街道)黨(工)委匯報工作開展情況。堅持駐村工作隊不撤、人員力量不減,對全縣駐村工作隊逐村摸排,對人員力量不足的工作隊進行補配,確保每個駐村工作隊成員達到3人及以上。

措施三:堅持教育培訓

開展「四支隊伍」成員集中培訓,組織行業部門業務骨幹為脫貧攻堅「四支隊伍」成員授課,舉辦全縣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重點從脫貧攻堅形勢、集體經濟發展、重點任務等方面進行培訓,提升「四支隊伍」成員政策落實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措施四:強化考核督查

常態化開展「四支隊伍」到崗履職情況暗訪檢查,建立鎮(街道)科級幹部走訪貧困戶情況周報告制度,各鎮(街道)科級幹部結合包片分工對建檔立卡戶進行走訪,在走訪過程中對「四支隊伍」成員到崗履職情況和「一口清」掌握情況以及幫扶幹部「六必訪」 幫扶工作成效進行核查,現場指出問題,督促整改落實。

措施五:鞏固幫扶成效

嚴格貫徹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出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幫扶質量八條措施,細化幫扶任務要求,明確工作責任。積極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和創業致富帶頭人,打造「不走的工作隊」,為鄉村振興建立人才梯隊。

措施六:建強村級班子

紮實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範村創建和「一肩挑」質量提升工作,2019年創建省級示範村4個、市級示範村16個。2020年申報創建省級示範村5個、市級示範村20個,「一肩挑」質量提升示範村12個。同時,對2019年排查整頓的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開展了整頓「回頭看」,按照「四個一」整頓措施要求完成整頓任務。

措施七:落實保障政策

全面落實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及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將縣級下派幹部生活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天50元,為鎮(街道)包村幹部每村每天落實30元生活補助。對所有下派駐村幹部免費體檢,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發放通信補貼。堅持優先提拔駐村幹部,2016年以來,共提拔重用一線扶貧幹部89人。

相關焦點

  • 陝西長武:「一個強化」「五個穩定」「七項措施」布局鄉村振興隊伍...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脫貧摘帽以來,長武縣嚴格落實脫貧攻堅「四個不摘」工作要求,強化脫貧攻堅「四支隊伍」管理,圍繞「五個穩定」,即在包抓單位穩定、駐村人員穩定、幫扶對象穩定、幫扶幹部穩定、政策措施穩定的基礎上,狠抓深化理論學習、加強隊伍管理、堅持教育培訓、強化考核督查、鞏固幫扶成效、建強村級班子、落實保障政策「七項措施」,
  • 打好「七張牌」引領鄉村振興
    抓黨建、強載體、解難題、優服務……西固區柳泉鎮深化拓展「五彩柳泉」黨建品牌,進一步凝聚黨組織的戰鬥力、服務力、凝聚力、承載力、組織力,全力打好「七張牌」,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打好「黨員隊伍管理牌」。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安徽網池州消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的歷史重大任務。而鄉村文化的挖掘、建設、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的發展就是要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鄉村文化是農村社會的粘黏劑,保護與發展民俗文化以及本土人文歷史是鄉村文化振興、村民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是發展鄉村文化與旅遊融合,打造和諧幸福鄉村環境的重要一環。在致富奔小康路上,既要重視物質文明建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設,讓鄉村振興戰略能落得了地、能生得了根、能接得了果。青陽縣新河鎮十裡崗村於2007年11月由原黃檀村、光榮村、萬春村撤併組建而成。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胡學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為了更好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西專門成立自治區鄉村振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下設鄉村風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個指揮部,高位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人才振興構建新支撐一是出臺《關於加強村級後備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健全完善村級後備人才隊伍使用機制。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提出七個方面要求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本文圍繞這七個方面,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重要論述,一起學習!
  • 甘孜州鄉村振興中的「康定樣板」
    康定市緊緊圍繞「成渝後花園·康養加休閒」主題定位,打造全省、全國涉藏地區鄉村振興典範,不斷創新舉措,積極探索鄉村振興實施路徑,康定鄉村振興的步伐鏗鏘有力,廣大農牧民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已成為引領甘孜州鄉村振興的「康定樣板」。
  • 柳州市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聞發布會
    七是開創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柳南模式」典範工程,助推螺螄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柳南區採取增減掛鈎安置、螺螄粉小鎮建設、退桉改竹、小流域治理等土地綜合整治措施,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與人居環境、生態保護高效融合。目前柳南區實現了以螺螄粉原料種養為第一產業,螺螄粉加工為第二產業,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物流配送為第三產業的一二三產業完美融合。螺螄粉特色小鎮入選廣西第一批特色小鎮。
  • 茶人分享: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
    鄉村的振興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保障,要注重鄉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整治,強化汙染源管理,正確處理生活垃圾和汙水,做好美化、綠化及潔化工作,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 鄉村的產業發展要把握好大局,統籌兼顧,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確保產業鏈的生態環保性,在環保建設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產業發展,達到生產空間的高效性,體現出山清水秀的生態鄉村空間。捨棄那些未達標的生態環境功能、布局要求等,堅決杜絕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和項目,這主要體現在嚴格控制鄉村的能耗,確保排汙體系的環保性。通過環保體系促進企業產業鏈的發展,形成有效的生態環保體系,體現出生態宜人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
  • 鄉村振興學院有了村級教學點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劉濤   本報通訊員 桑蕊   今年以來,寧陽縣打造「以幹部教育培訓為主體、黨校與鄉村振興學院為兩翼、教學基地為支撐」的「一體兩翼、多點支撐、開放融合」的教育培訓體系,不斷創新新時代幹部隊伍治理能力建設的路徑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浦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浦城實際,突出重點任務,全面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發展。
  • 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這5大措施值得借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風文明貫穿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那麼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下面這5大措施或許值得借鑑!一、什麼是鄉風文明?二、鄉風文明建設的5大措施1、優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風文明水平,要立足地方實際,探索創新發展以「山、水、田、林、園」相結合的鄉土農業景觀新模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景觀,引領農村農業產業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全域性,是三水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 自2018年以來,三水區委、區政府把鄉村振興作為全區的「頭號工程」。在推動鄉村振興之初,三水立足高品質全域振興進行規劃設計,以主軸路網為串聯、特色資源為紐帶、五個振興為內涵,將七個鎮街劃分為南部嶺南水鄉、中部千年村落、北部生態屏障三大示範片區,全面推進「三片聯動、百村共建」。
  • 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羅小雲副省長參加省水利廳2020年第七期「水之韻」沙龍中指出,將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效對接意義重大。多年來,省水保院以鄉村生態環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基層農村得到廣泛應用,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 規劃|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 、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需要堅持「四個一」,按照鄉村振興各項要求,抓好抓實工作。
  •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一次戰略上的轉型和升級,不僅包括經濟、社會轉型,還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復興,是農業的全面轉型、農村的全面發展、農民的全面進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二、作為國家戰略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並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足見對其的高度重視。作為國家戰略,它是關係全局性、長遠性、前瞻性的國家總布局,它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
  • 有機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
    會議總結髮展成就、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對下一階段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布局。在「三農」工作方面,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基本原則,吹響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軍號。
  • 十四五布局鄉村振興 豫天模式助力氣化鄉村
    根據近期出臺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被擺在重要位置。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氣化鄉村不僅關乎能源結構改善和環境治理,更事關民生福祉。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再接再厲鄉村振興
    主動爭取名額,8年累計派出11名「第一書記」、2名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年齡結構從60後延伸到80後,實現扶貧幹部隊伍「老中青」合理梯次配備。重點解決駐村「一難三無」問題,因地制宜謀劃脫貧項目,科學有序推進脫貧減貧。有3名稅務幹部獲平度市委包村共建優秀「第一書記」,1名「第一書記」獲平度「最美攻堅人」稱號。二是堅持物質扶貧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