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瑞幸咖啡爆雷,後有連咖啡大規模關店,而星巴克,卻在加速布局。
7月21日消息,星巴克「啡快」服務全面接入阿里系應用,此次上線的平臺包括支付寶、淘寶、口碑和高德。據了解,餓了麼也將隨後上線這項服務。此外,「咖快」進一步豐富了線上點單功能、優化顧客體驗,星巴克App還新增預約功能,讓顧客可以提前點單、到店即拿即享。
據了解,此次「啡快」接入支付寶、淘寶等應用,是繼2018年雙方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後,星巴克藉助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對產品和服務的又一次數位化升級。
「啡快」即「在線點,到店取」的移動點單服務,於去年在北京、上海兩大城市的代表性商圈門店率先上線。同年,星巴克在北京開設首家「啡快」店,其實質上是以數位化為核心的概念店。「啡快」店擁有移動點單功能,還能作為一定範圍內的外賣訂單的供應保證。
今年2月星巴克就優化了啡快和專星送的點單功能,推出「無接觸式星巴克體驗」,鼓勵顧客線上點單,減少顧客在門店的停留時間,進一步提升疫情期間的顧客體驗。6月,啡快推出搜索功能。讓所有顧客快速找到飲品。
疫情給星巴克的業績帶來重創,但另一方面,也為其多年來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帶來新的改變。
星巴克方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星巴克正在加快中國「啡快」門店的布局。截至5月底,星巴克已在中國市場開出10家「啡快」概念店,分布在國內4個一線城市,接下來星巴克計劃開始將此門店類型逐步下沉,在國內二線城市開設「啡快」門店。
而「啡快」業務實質上只是星巴克全面數位化戰略的一步。繼「啡快」之後,「專星送」、新會員制的出現助星巴克發力數位化升級。去年9月,口碑餓了麼透露,星巴克中國銷售額的6%來自於「專星送」。
重要的是,根據最新季報顯示,外賣這一新的用戶觸點,使星巴克在面對眾多網際網路品牌圍剿之餘還實現了會員增長。
這實際上,驗證了星巴克這一舉動的正確性。但是於星巴克而言,關鍵在於其能否兼顧好數位化業務和傳統業務的協同發展,真正與用戶的消費習慣相融合。
當我們站在當下的時代節點,再回看以前星巴克門店的消費場景,你可能會倍感陌生。但這一切不過是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5年前的普通生活。
消費者在高峰期來到門店,經常需要排起長隊。為了優化效率,甚至還會有專門的店員前來詢問你想要點的飲品和食品。輪到自己買單時,你不得不從大包裡掏出錢包,翻出鈔票,再從卡包中的若干卡片中拿出一張頗具設計風格的星享卡遞給門店夥伴積星星。最後,經過一小段時間的等待,就能享受到一杯香醇的咖啡。
這幾乎也是整個商業消費場景中的縮影。
不過所有人都習慣了這種等待。尤其對於星粉來說,為了享受到「第三空間」的輕鬆和愉悅,這反倒會被視為一種儀式感。「第三空間」確實有著這樣的魅力。人們在「第三空間」中約會聊天、備考學習、加班看書…20多年來,第三空間也成為了星巴克最重要的標籤之一,陪伴著越來越多人的成長,成為了某種記憶標尺。
對消費者來說,某種習慣的打破和改變好似在瞬間。但這背後,卻是科技和商業不斷迭代的結果。對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們來說,這種感受尤甚。
為此,近兩年星巴克正在加快迭代的步伐,不斷突破第三空間與第四空間之間的界限。這似乎也能夠印證了顧客消費行為的變化。
星巴克的回望,能夠把握時代演化的來龍去脈。俯視,能夠把握要素之間的聯繫,看清世界變化的規律。用這兩個視角來看這20多年的商業變化,往往更能摸清作為品牌的未來和方向。
科技在重塑著消費體驗,不同的平臺也在通過特定的信息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時代看似在不斷的迭代和演進,但從第三空間和第四空間的界限突破就會發現:縱使你我生活在線上或線下的不同平臺、不同支流、不同浪潮,但最終匯聚到那條幹流,它都是有溫度的,有創新的,也是讓人感到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