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inshang
引言
繼北京、上海、深圳後,星巴克「啡快」終於登陸廣州了!
來源 |CEO品牌觀察(ID:new_shop_)
作者 | Panda Chan
圖片來源 | 星巴克廣州官微
顧客:你好,我要取咖啡,一份中杯拿鐵。
店員:你好,請問是「豔陽和暖風」嗎?
顧客(拿出手機看一眼):嗯,是的。
以上對話發生在星巴克啡快概念店(以下簡稱為「啡快」)點單。
早在3月,星巴克在深圳南山區航天科技廣場開設廣東省首家「啡快」,將星巴克門店第三空間與數位化第四空間體驗無縫連接。
兩周前(5月18日),廣州也迎來了首家「啡快」,集啡快服務、專星送外送服務和到店顧客體驗三大功能。
▲廣州首家「啡快」
從「第三空間」轉向「第四空間」,星巴克近期在深圳、廣州接連推出「啡快」,能否再下一城,在打造「第三空間」的基礎上,撬動華南地區咖啡外送市場的格局?
01
廣州首店為何選址在琶洲?
一直以來,星巴克作為咖啡界的扛把子,在門店的選址上,一直是各大品牌的翹楚。
據哈佛商學院與美國餐飲服務的聯合調查數據顯示,每當星巴克在一個新區域選址時,該區域周邊的房價在一年內就會有約0.5%的增長。
不難看出,星巴克的門店數量與城市的人口數量、人均收入、房價等等呈現出了高度正相關,只要是人口密集的繁華地段都會有星巴克的影子。
但作為廣州首家「啡快」,星巴克為什麼會選址在非市中心區域的琶洲呢?
三年前的琶洲,有的是一堆廠房、倉庫,以及零星分布著低矮的老房。如今,Ta已成為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匯聚了阿里、騰訊、京東、小米、58集團、唯品會、科大訊飛等一批網際網路巨頭。
而曾經的「星巴克模式」,被認為是對第三空間的最好詮釋。不過,單一的「第三空間」競爭力,正逐漸下降。
去年,星巴克將關注點放在「第四空間」,即「數字創新」,比如App等線上零售平臺,希望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物聯網、網際網路的全面互聯,提升運營過程中的智能化程度,最終達到星巴克在營運、品控和客戶體驗等領域的全面提升。
由此看出,星巴克廣州首家「啡快」選址在琶洲,其網際網路基因與琶洲的網際網路屬性相吻合。
再者,安逸、接地氣、用休閒「續命」……這是大多數人對廣州的第一印象。 相比全國其他城市的「啡快」,廣州這家「啡快」附近雖然寫字樓林立,但暫時還沒有人來人往的成熟CBD氛圍。 在這裡,消費者能找到快節奏和慢生活的契合點。
02
設計亮眼,首推「櫃式服務」
跟星巴克的門店相比,廣州這家「啡快」以弧形元素為主,沒有主打深色系,在色調的設計上更為大膽,在傳統的「星巴克綠」上作出延伸,採用大面積綠色與桔紅色碰撞,更顯眼前一亮。
而店內最為吸睛的是,正對門口處的「星禮臺」,咖啡師將在這裡歡迎顧客,並幫助他們從店內自提櫃取出飲品食品,或幫助他們完成現場點單。
所有通過啡快和專星送線上點單的飲品與食品,都將妥善存放於自提櫃中方便取用。在星禮臺報出「口令」,無需等待,就有專人負責幫助顧客取餐。
不少顧客表示,「啡快」讓人著迷的,是其隨機生成的取單口令。據微博網友的反饋,「啡快」啡快生成的取單口令是有「靈魂」的,這麼優秀、別人家孩子、突然開心、喜歡夏天、一杯敬月光……顯而易見,這家老牌連鎖咖啡巨頭正試圖走向Z世代,甚至千禧一代消費者的心。
不僅如此,星巴克還為外賣配送員設計了獨立的取貨動線與專屬自提櫃區域,配送員可以開箱取出對應的產品。
取餐以這樣的方式呈現,不僅減少顧客的等待時間,而且還進一步優化了騎手體驗與取貨效率,進而提高顧客對品牌消費的好感度。
門店不僅接收線上訂單,也提供現場點單服務,想堂食的顧客可以在店裡品嘗產品。不過,門店主打外送服務,所設立的座位不多,只能提供簡單的休憩功能。
此外,這家「啡快」還通過後臺的智能派單系統,在客流尖峰時段,兼顧著附近門店的專星送訂單,以此輻射整個琶洲商圈,減少商圈內其他門店顧客的等候時間。
-總結-
烘培工坊、寵物店、手語店,再到如今在各大城市迅速布局的「啡快」。
星巴克在店型的開拓上看似「不安分」,但其目的只有一個:努力圍繞顧客的消費需求和喜好,去豐富呈現形式和手段,進而提升的品牌形象,深化其品牌內涵。
當一個品牌針對著不同的人和圍繞多變的場景和需求,不再呈現出「千店一面」的形象,這樣的品牌,恰恰也是其活力所在。
本文經授權轉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