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為什麼要持續學習,從哲學層面講通了,從此不再焦慮

2020-12-06 寒牛出欄

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毛主席《實踐論》

寒牛出欄解讀:

大家好!

這段話,非常精煉深邃,蘊藏兩個重要問題。

客觀世界處於運動的狀態,並且是持續不斷地變化,沒有完結的一天,也就是永恆地運動著。那麼,人們認識就無法停止,停止了就無法認識新事物。

馬列主義者,認識到這個客觀規律,所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新道路,即引導大家持續地認識新事物。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主要來講兩個問題:

①為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

②真理三部曲,認識真理,發展真理,創造真理。

我們逐個解讀,請繼續往下看。

一、為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一段原文:

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

偉人認為,世界每天都處於變化運動的狀態,永遠沒有停止和完結的跡象,因此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真理的認識與追求,也就永遠不能停止和完結。

通俗地講,就是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

小時候讀書,老師常對我們講「學無止境」,什麼是學無止境呢?意思是講,學習沒有盡頭,要努力讀書。

為什麼學習沒有盡頭呢?因為人類知識很豐富。為什麼知識很豐富呢?很少有老師能講清楚。偉人從哲學層面,把這個問題講明白了。

宇宙每天都在運動和變化,銀河系每天都在運動和變化,地球每天都在運動和變化,只不過這種激烈變化,因為距離的隔閡,導致我們覺察不到而已。

宇宙處於運動變化狀態,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亦不例外。

正因為,客觀世界在不停地運動變化,所以就會不斷出現新鮮事物來,人們認識就需要跟著變化。認識需要更新,就需要不斷地實踐,而學習就是實踐的一種方式。

這就是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活到老學到老的哲學原理。

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宇宙、大自然,以及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經驗,所得出的判斷與認知。

偉人不僅把道理講透了,而且身體力行做到了,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

根據相關回憶錄記載,偉大領袖書房和床頭堆滿了各種書籍,每天公務之餘都要長時間閱讀。在學習和認識方面,領袖永遠沒有感覺到滿足,其虛心學習的態度,猶如空曠深邃的山谷。

當今社會,世界科技更新換代很快,知識更迭速度遠超人們學習速度,對人們的認識提出了挑戰。

面對日新月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就需要通過持續學習來追趕,要活到老學到老。如果安於現狀,滿足於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不去認識和學習新事物,很快就會被社會邊緣化。

智慧型手機+移動網際網路,顛覆了很多人認識,各種新生的APP層出不窮,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我們積極去認識新事物,往往能成為第一波享受紅利用戶,成為科技發展的直接受益者。

例如:今日頭條、百家號、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

第一波自媒體工作者,就享受了自媒體發展紅利,通過搬運和原創信息推送,賺到不少佣金和報酬。

也有很多商家,利用自媒體平臺,宣傳自己商品和企業,取得很好的廣告效果,促進了企業持續發展。如果你不認識自媒體,不懂自媒體操作,會錯失很多機會。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不單是自媒體發展迅速,其他科技產品、產業發展也一樣迅疾。稍微不留意,就被產業與時代拋棄了。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面對激烈與高速發展的社會,無需要焦慮,只需要保持年輕心態,努力做好自己。

如何保持心態年輕?

很多人膚淺地理解為,像年輕人一樣吃喝玩樂就行。其實這只是表象,最為重要的是持續學習能力,要像年輕人一樣熱衷認識新事物。

認識來源於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大腦在思考,四肢在運動,持續學習會讓一個人,從內而外地變得年輕,永葆生命活力。

同樣道理,年輕人不持續學習,整天遊手好閒,就容易失去年輕人的創造力,在變相遏制自己的發展,讓人生原有的更多可能變成不可能。

在現有的條件下, 我們儘可能做到持續認識新事物,要善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才不至於被這個偉大的時代所邊緣化。

總之,偉人這句話,就是從哲學原理來分析,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持續學習。也是告訴我們,持續學習,持續認識世界,持續在實踐中求真,真的很重要。

接下來,我們解讀第二個問題。

二、真理三部曲

老規矩,我們先來看原文。

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

這句話,簡潔而不簡單。

偉人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人類指明一條全新革命道路,沿著這條路去走下去,可以探求到革命的真理。

那麼,什麼是真理呢?

真理,就是最符合客觀實際、永恆不變的正確的道理。通俗地講,就是永遠正確的道理。真理之所以永遠正確,是因為真理符合社會客觀現實,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偉人不僅發展了馬列主義,還讓哲學武裝了人民群眾頭腦,即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通俗地講,就是幫助人們,持續正確認識新事物。

最為重要的是,偉人在實踐過程中,並沒有滿足把馬列主義中國化,不僅教我們認識真理,還在實踐中發展真理,且不斷創造全新的真理,為中華民族崛起奠定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軍事方面:創造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真理。也就是告訴我們,如何正確認識軍事活動,如何正確認識戰爭的戰略戰術。

②政治方面:創造了「為人民服務」的真理。這句話,就是告訴執政黨,如何認識社會治理關係,如何正確認識幹部與群眾、國家與人民、集體與個人的關係。

③科技方面:創造了「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的真理。我們都知道,科技都是日新月異,屬於人類改造世界、創造出來新鮮事物。那麼,如何正確認識科技、如何發展科技就很關鍵。偉人給出了答案,主要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以獨立自主為主、國際合作為輔,以自主創新為主,以借鑑外國為輔。

④經濟方面:創造了「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真理。貧富不均,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存在的現象,也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並且是內因。偉人認識到這個深刻問題,所以主張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希冀跳出歷史300年周期。

⑤醫療方面:創造了「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真理。醫療衛生,屬於民生工程,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如何正確認識醫療衛生事業,就事關國家民生與人民福祉問題。

偉人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展,指明了一個正確方向,就是要重點照顧弱勢群眾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滯後的地方。換句話說,國家要在醫療衛生方面,要重點照顧弱勢群體、普通老百姓利益,不能變相剝奪底層群眾的健康權力。

⑥反侵略方面:創造了「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真理。時至今日,這句話依然是真理,告訴我們如何正確認識美帝,如何正確認識侵略者以及比我們更強大的敵人。只有正確認識了敵人,才能做到料敵於胸,才有機會戰勝敵人、保存自己。

偉人說美帝是紙老虎,是從戰略層面的講的,要敢於藐視反人類的侵略者,樹立戰勝美帝的必勝信心。也告誡我們,從戰術上又要重視紙老虎,因為美帝還掌握著先進科技,還有實力雄厚的軍事力量,不能掉以輕心,導致輕敵吃敗仗。

我們再以經濟發展為例。

相關焦點

  • 《實踐論》:做好工作的傳家寶
    原標題:《實踐論》:做好工作的傳家寶 《實踐論》是毛澤東在20世紀30年代所寫的最為重要的哲學篇章,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最核心的文本。在這本光輝著作中,毛澤東強調了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指出通過認識運動,不但要了解客觀實踐的規律性,更重要的是要用這種認識能動地改造世界。認識來源於實踐,我們要用認識來能動地作用於實踐。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延安經驗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提供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領導幹部要從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就很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必須首先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看家本領,從哲學的高度來總結歷史經驗,掃除教條主義思想,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 《實踐論》: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存在辯證關係
    ——毛澤東《實踐論》大家好,我是寒牛出欄。這篇文章,我們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偉人在《實踐論》中,對此作了詳細與精妙的闡述,把認識的辯證關係講透徹了,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精華內容之一。一、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的問題為什麼,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呢?前面我們講過,人類的認識規律,都是隨著社會生產活動發展,一步又一步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人們認識的過程,也是循序漸進,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
  • 《實踐論》:感性認識只看到表層,理性認識能看到本質
    《實踐論》認為,人們從實踐到理論,存在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初級階段,即感性認識;第二步是高級階段,即是理性認識。實踐到理論,就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符合前面我們講過「人們的認識,都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從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客觀規律。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認識事物方面,都跳不出這個哲學框架。那麼,什麼是感性認識呢?什麼又是理性認識?
  • 實踐論:讀得越多,對事物洞察,就越清晰明白
    ——《實踐論》寒牛出欄解讀:大家好,我是寒牛出欄。今天,我們來繼續解讀《實踐論》,領略偉人哲學智慧。《實踐論》這段話,給我們帶來5點啟示:1、人類的社會實踐,包括科學技術在內,都是一步步向前發展過來的,從低級走向高級,由粗獷走向精細,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毛澤東同志1937年在抗大講哲學時寫有《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其中第二章第十一節和第三章第一節分別為《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最初版本,佔全本一半以上篇幅。中圖為八路軍軍政雜誌社出版的《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封面,上面有毛澤東的毛筆籤名。
  • 人人都說自己焦慮,焦慮到底有哪些症狀和成因?
    01很多人喜歡把知識付費和應對焦慮聯繫在一起,似乎人們是為了解決焦慮的問題才去學習的。其實我個人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學習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而不是義務。你不願意學習,你希望過一個非常簡單的、沒有知識的生活,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
  • 《斷舍離》講的是什麼,物質和精神層面如何抉擇,作者告訴你答案
    周末去圖書館的時候看了一本書——《斷舍離》,覺得書中講的和自己的遭遇挺像的,每次抱怨箱子和房子太小時,卻忘了拋棄一些沒用的「雜物」。——山下英子相較於櫥櫃裡或者冰箱中囤積的無用之物,精神層面上過時的觀念,自我否定、自我譴責境的消極情緒更應該果斷丟棄,只有放手這些「雜物」,我們才可以得到解放,人生才可以煥然一新。
  • 電影《無極》:講透了愛情哲學
    時間一晃過去十多年,電影在觀眾的心目中有了一定的改觀,但如果說要有多麼大的轉變的話,無異於痴人說夢,畢竟豆瓣5.5的評分擺在那裡,還沒有及格。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無極》沒有多麼的高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該被貼上爛片的標籤。如果非要形容一下這部充滿非議的電影,我更願意說他是一部充滿了愛情哲學的電影。
  • 趙修義:做哲學的基本功就是要講邏輯
    我們要回答當今時代遇到的新問題,使得哲學保持時代精神的精華這個可貴品質,而不至於在重視專業和技術的同時,不小心陷入專業主義和技術主義之中。下面我談談專業和職業,即當前的專業學習和和未來的職業選擇之間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在我們上學的時候是不存在的,因為好好學習是學生的任務,將來的職業、工作,由組織上分配。我們要做的就是服從分配的準備,如此而已。
  • 為什麼我們很難看到哲學家中誕生得道高人?
    實際上,心理學發展到現在,主要還是停留在心智層面。超越心智的層面,也就是靈性或神性層面,目前主要還是要藉助於宗教。 問:超個人心理學呢? 答:超個人心理學試圖將世界範圍內的傳統智慧與現代心理學整合起來,他們把印度的瑜珈、中國的禪宗和道家思想等納入他們的研究領域。這是很好的研究方向,不過這方面的理論體系還處於探索階段。
  • 即眠睡眠儀讓學習不再焦慮
    這次因為疫情的緣故不得不在家以上網課的方式來學習。可在家並沒有像學校那般好的學習氛圍,並且自制力也不如在學校的好,完全沒有心思上課,大都矇混過關,空餘時間不是在追劇就是在打遊戲。現在眼看離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自己的學習卻落下了一大半,內心變得焦慮不安,即使晚上強迫自己學進去可學習效率不高,循環往復,以至於我的失眠變得越來越嚴重,心情也跌倒谷底,原本還想考個好大學的願望眼看就要落空了
  • 中國精英團隊,反覆強調學習唯物辯證法,讀後覺得不需要理由
    「兩論」是毛澤東經典哲學著作。《實踐論》,認識之道,講透了認識世界的客觀規律,提供洞察世界的思維和方法,指引改造世界和人生的方向。熟讀之,能提高自己的洞察力。《矛盾論》,陰陽之道,講透了分析事物的矛盾法則,有助於看清複雜迷離多變的局勢,提供解決多重矛盾的思路。熟讀之,能提高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 從心理層面上看,我為什麼總是胖嘟嘟的?
    體重漲降,逐漸讓我明白長胖的很大原因,是我自身的焦慮與壓力,讓自己一直沒有辦法放下,而且越來越有緊迫感。我一邊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又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各種課程和諮詢體驗、督導等;再有父母對我婚姻的擔心與焦慮,讓他們心急如焚焦躁不安,讓我巨大的壓力。儘管持續在做成長體驗諮詢,潛在的壓力依然讓我焦慮不安,而且時常是自己意識不到。
  • 你是否因學習、工作、不夠自律而焦慮這本《小學問》或許能幫到你
    小學問關注你生活中的七種人生焦慮,由《奇葩說》的各位為你娓娓道來。不長篇大論,以最直白的話講最實用的知識。小學問,如何解決焦慮?「焦慮其實就是干著急。 不知道學什麼干著急。 學不進去干著急。當然生活中我們不僅會因為學習還焦慮,也會因為戀愛工作不夠自律等而焦慮。比如減肥,女生都很愛美,於是胖就成了躲不開的宿敵。但是,面對美食的誘惑,體重不斷的增加,於是就產生了減肥的焦慮,想要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焦慮背後的原因。仔細分析,然後制定計劃管住嘴,邁開腿。那麼如何才能管住嘴,邁開腿呢?
  • 寫文章要有哲學意義
    寫文章要有哲學意義才會耐讀,才會讓人深入思考,才會讓人回味悠長。很多學生寫作文的時候都知道,要寫有意義的事,而所謂的有意義只是在某件東西上或者某件事情上賦予某種意義,一般都是親情、友情等意義。但哲學意義並非如此簡單,而是對生命的的思索,對時空阻隔的喟嘆,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反思等等,遠遠高於那些一般的小作文。
  • 抽屜式哲學——洗碗機也要講道理
    廣告狂人編輯 | 陳涵眼界觀點廣告也是一種文化,在好的廣告中可以讀到一些故事,領會一些道理,或者還可以學習它的創意另外,抽屜式哲學還給我們帶來生活的哲思:對待周圍的人事,要低調;過去的回憶,要收藏好;真正寶貴的東西,予以珍視與保護;對於已成定局的逝去,就讓自己乾乾淨淨地退場,質本潔來還質去。最近松下推出了一則抽屜式洗碗機的廣告視頻,迸發創意的同時流露了感情。廣告中有四則故事,故事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哲學。
  • 丹麥人的幸福哲學HYGGE焦慮的大剋星
    今天你焦慮了嗎?我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絕望中。70後的油膩,80後的迷茫,90後的生發危機,我們在焦慮,我們被焦慮。在這場中國全民似的集體焦慮下,究竟該用什麼拯救自己?難道只有買買買?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 宣講家網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新時代要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有一個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
  • 《蘇菲的世界》,一部懸疑與哲學結合的小說,讀後感悟
    蘇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從此改變了她的世界……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從蘇格拉底到康德,從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學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書中一開始通過懸疑設置,一步一步使我們跟隨「蘇菲」進入一個「夢的世界」、一個「智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