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5日訊 如今春暖花開,萬物更新,島城各行各業積極復工,各大美食餐飲店也紛紛上線,這麼久沒見,你最想念的是哪個味道?
脂渣是青島獨有的美食,也是傳承了數百年的美食文化,說起脂渣,恐怕青島人沒有不愛吃的。肉香濃鬱、口感酥脆、老少皆宜,這兩個字一念出口,就叫人垂涎欲滴。近日,記者走進青島李滄老字號美食品牌——鄭莊脂渣,關於脂渣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脂渣是青島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俗稱「壓縮肉」,很多老青島人應該都知道,在膠東地區有100多年的歷史。關於肉脂渣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是這樣的:話說在明萬曆年間,倭寇橫行,民不聊生。周鴻謨奉皇命抗擊倭寇。但倭寇太狡猾,經常半夜來侵犯,大軍顧不上吃飯就要去抗擊倭寇,嚴重削弱了戰鬥力。
為了給士兵補充體力,周鴻謨急令尋找快速補充體力且易攜帶的食物。位於膠東鄭莊老家的鄉紳(現青島李滄鄭莊)聽聞此事後,馬上讓人送來獨家秘制的豬肉脂渣。這肉脂渣雖然不是新鮮製作的,但卻吃起來濃香酥脆,吃幾塊就能補充體力。周鴻謨聽聞,非常高興,從此以後就在軍中常備肉脂渣。自此以後所向披靡,在沿海各地傳為佳話。
脂渣是一種製作簡便,營養豐富,味道香濃的特色食品。以前的老青島人在家做脂渣,肥瘦相間的肉條下了鍋,白煙漸起,誘人的油香和肉香隨之湧出。當夾起一片冒著晶亮油珠兒的肉脂渣,迫不及待地塞進嘴裡,一邊呼氣一邊咀嚼,仿佛那就是世上最香的味道。
青島人常吃脂渣,也常用脂渣燉菜,那脂渣到底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這就為你一一揭曉謎底!在鄭莊脂渣的車間裡,生區加工、低溫提煉、熟區壓榨、晾置包裝……如今現代化4D生產車間內那種流油的幸福讓人遲遲挪不動腳步。
首先,排酸後的豬肉全部都是人工手切,並且長度一致10cm,厚度適中。使用流水解凍,更大程度減少殘留肉血,保證熟制後的上佳口感。解凍7-8小時後在不鏽鋼工作檯上手工分割,也是多了一道人工精選的步驟。
低溫炸制,高蛋白低脂肪。上好的脂渣都是用140℃低溫㸆煉出來的,跟高溫油炸有本質區別,真正讓脂渣變成了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
進入壓榨環節以前採用傳統的壓榨模式,有時壓力過大,產品像石頭一樣硬,有時太松不成形。後來研發設備,每份約1.5斤放入隔板板,一鍵操作,擠壓去掉多餘油脂,保證產品穩定。3-5分鐘趁熱裝筒壓榨,保持酥脆口感。6比1的超低產出比。最後就是包裝環節了。經過壓榨成型的產品進入晾置區,在兩小時左右將每個冷卻涼透後的產品通過異物探儀進行檢測。而後合格產品用經過紫外線殺菌燈和臭氧發生器、空氣消毒機雙道消毒後的包裝材料進行真空包裝。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已經口水泛濫了呢?現在脂渣和海鮮一樣,也成為了青島的特產,很多脂渣生產企業也開始通過電商平臺售賣自己的商品。希望這些老品牌能夠突破自我,繼續創新,越做越好。
閃電新聞記者 孫楊 通訊員 劉孟春 報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