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2020)河北省鄉村中小學教師送教下鄉南和區小學數學項目在南和區幸福小學繼續進行。
第一節由幸福小學劉密嶺老師送課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10—20各數的組成》。本課是在學習了11-20各數的組成和讀法的基礎上認識十位和個位,進一步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學寫11-20各數,這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有兩個:1、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了解十進位。2、能夠正確的寫出11-20各數。劉老師首先放一個動畫,迅速把孩子們拉到數的意境中,然後讓孩子們數出13根小棒擺在桌子上,同時推舉幾個孩子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的小棒擺出13個小棒,孩子們展示了不同的擺法,通過不同的擺法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各種各樣擺法的好處,明顯得看出哪一種擺法更好,自然得過渡到湊十法是怎麼回事。
在本課的教學中,劉老師先讓學生用擺小棒表示數、複習數的組成,接著向學生介紹計數器,引導學生感知計數器上的十位和個位。邊講解邊演示引導學生認識十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要在十位上寫1,個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一,就要在個位上寫1。後面用相同的方法教學12-20,慢慢的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學這些數的寫法,這一過程是想體現由扶到放的層次,讓學生體會到自主發現,探索出知識的樂趣。
第二節還是幸福小學老師王肖送課,老師首先播放信天超市的水果分類圖片,接著是玩具分類,自然過渡到分類,導入新課,同樣特徵分別放在一起即分類。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本課重、難點是讓學生學會物體進行分類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1 )播放錄像①商場外景鏡頭。(2)播放錄像②商場物品遠景鏡頭。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類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確分類:(1)播放錄像,商場物品近景鏡頭(文具櫃檯.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像阿姨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學生結合所看錄像說說什麼是分類。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出示商品櫃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櫃檯裡。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三、加強訓練、練習。讓孩子們自己整理自己的書包,到家裡幫父母整理家務。
兩個老師講完課後進行了一個簡短的說課,她們說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同時也說出了自己這節課的亮點和不足。孫照蘭、柴記雪、閆瑞革三個評委分別又對她們兩個的講課進行了點評,使講課老師和聽課老師都感覺這次送教下鄉活動的學習,是一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從自身專業成長的角度,教給了她們開啟教育成功的鑰匙,在教學層面上又有了新的領悟與提高,還結識了很多優秀的教師,同時在業務上得到指導和鼓勵,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是一件難得的財富。活動結束後,老師們紛紛表示:本次「送教下鄉」活動過程緊湊、成效鮮明,精彩課例的繽紛呈現,互動研討的思維碰撞,在方式、方法上也獲益匪淺,真正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學習交流、領悟提高的平臺,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通訊員孫存芳)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