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姑送給自己孩子的果盤,專家:清代中期畫琺瑯,估價令人激動
這次的藏品是一個盤子,非常的漂亮,是藍色的,是一位大姐帶來的,大姐講:這件盤子是我老姑送給我家孩子的果盤,我孩子兩歲了,前段時間去我老姑家玩,桌上就擺放著這個盤子,孩子看著好看就不鬆手,我老姑看孩子這麼喜歡就送給孩子了,回家我老公說是琺瑯挺值錢的,我就想著帶來讓專家給看看值多少錢,雖說是我親老姑,但是要是太貴了我還是要還回去的。
專家:這種藏品是從國外傳回來的,從唐朝中晚期最早見於西亞穿過來的一些琺瑯器,後來到了元朝的時候,主要是從西亞有一些工匠來到元大都了,開始在元朝紅點燒這個琺瑯器,所以琺瑯器在中國流傳到現在這個價格你先別管它高低,就是它通俗到什麼程度,就是我們使的那個運來不對發的那個搪瓷槓子,那個就叫琺瑯,過去解放前這種東西一律叫琺瑯,解放後給它做了一個區分,工藝用品叫搪瓷,藝術品叫琺瑯,其實實際上是一種東西。
這套藏品我們叫攢盤在瓷器裡面是很多的,我們看這個琺瑯,琺瑯一個是銅胎掐絲琺瑯還有一個品種叫銅胎畫琺瑯,這件藏品是沒有銅絲的所以是畫琺瑯,但是不是說畫琺瑯就沒有掐絲琺瑯值錢,不是這個道理的,它只不過是工藝不一樣,而恰恰這種銅胎畫琺瑯是宮廷做的多,就算是流傳到民間它也不是一般級別的,不是一般人日常能使用的東西。
這個胎它是錘鍱出來的,中間適合中,我們看是有幾個拼接痕跡的,做的時候要把銅的延展性錘鍱成銅皮,然後在做這個盒子,而且這種講究一些的它的銅的邊緣是要鎏金的,這是典型的宮廷做。
還有一個從這個鑑定要點來說這種攢盤如果是乾隆的一般常見的是九個,外圈八個,中間一個,這就是瓷器裡邊向我們數的桃子叫雍正八個乾隆九個一樣,乾隆爺對九這個數字是特別熱衷的,九本身也是數字中最大的,而且乾隆的這種銅胎畫琺瑯的攢盤相對一要大一些的縮量也是多一點的,這件相對乾隆時期的攢盤小了點也縮小了格子,所以離盛世又衰落了一些,但是這個藍料彩的顏色還是特別正的,所以最後專家綜合分析這是一個件清代中期的銅胎畫琺瑯五福捧壽攢盤食盒真品無疑的, 像大姐的這件藏品保存的是非常完好的所以專家給了一個兩萬到三萬的價格,大姐一聽這價錢激動的捂嘴,大姐最後講:這孩子可真能抓,這回去我得還給我老姑,小編覺得件老姑送給孩子了想來不會再收回去了朋友們覺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