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設想,杜月笙收到信箋後,二話不說,即刻親自出馬,為章太炎的侄子擺平了事情,讓其得以繼續在上海灘待下去。
事後,杜月笙還親自跑到蘇州見章太炎。一個是大字不識的流氓頭子,一個是學富五車的國學大師,竟然一見如故,私教甚深。
章太炎後來聽杜說起他的名字「月生」,是他父親給取的乳名。章太炎頓時覺得這名字不好,沉吟片刻,拿出一本《周禮大司樂疏》,念給杜月笙聽:「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西方之樂謂鏞,鏞者功也。」
於是乎杜月笙就這樣改了名字:名鏞,字月笙;杜鏞杜月笙。——不愧是大學者,取出來的名字都這麼富有內涵。
可沒把杜月笙給樂壞。總之,此後,凡公開場合,他一律用「杜鏞」二字籤名。再後來,杜月笙修建杜家祠堂時,還專門請章太炎編寫過家譜!
如果認為杜月笙喜歡結交文化名流,僅僅是做做樣子,往自己臉上貼金,有助於洗刷黑澀會形象,就未免過於想當然。
實際上,杜月笙深知自己文化底蘊淺薄,且對小時家貧念不起學堂抱有極大遺憾;因此當他有錢之後,就重金聘請讀報秘書,堅持每天聽報,直至全部聽懂弄通為止。
另外,他也聽評書,讓說書先生給他講三國、水滸等;從春秋起,歷秦漢唐宋元明清,兩千多年的歷史他聽了個滾瓜爛熟。據說這一習慣幾乎沒中斷過,堪稱數十年如一日。
杜月笙對書畫,更是下過一番苦功。從他為數不多的存世作品來看,還是頗具功底的。杜月笙的書法用墨厚重,體豐骨勁,結體收放自如,別具韻致,值得一觀。
閒話休提,再來看看杜月笙後來又幹了哪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