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不僅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也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
黑幫大佬、流氓痞子、
上海灘「地下皇帝」,
杜月笙估計是20世紀上半葉
上海灘上最富傳奇的大人物,
他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裡洋場,
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
獨特印象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水果小攤起家的黑幫老大
杜月笙到底有多厲害?
解放前的大上海,龍蛇混雜,各色人群聚居於此,而杜月笙就是在這裡成長為一代梟雄,稱霸上海灘。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出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杜月笙的父母在他四歲以前相繼去世,而他由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的他最初落腳上海,在一家水果店打工,雖賣水果,但也練就了一手削果皮的絕技,獲得了「萊陽梨」的綽號。即使如此,杜月笙仍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年輕時的杜月笙
與大多數赤腳進城的鄉下少年一樣,那時的他因受教育不足,眼界狹窄,身上的惡習毛病甚多,更是好賭成狂,有次私自挪用水果店的貨款,在輸個精光之後不辭而別。
可是,年輕氣盛的他卻得到了老闆的原諒,在他饑寒交迫、病餓無助時,又將他接回店內,全無責怪,信任依舊。杜從小見慣了各色勢利眼,包括來自親族鄉鄰間對等的惡惡相報,這件微小的善事就深深觸動了杜月笙。
之後,他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因為人機靈詭詐,善解人意,很快獲得了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勢力日大,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要說那時的杜月笙有多厲害,看看他名下的商場、碼頭、煙館、工廠就知道了,幾乎整個上海灘的生意沒有不跟他杜月笙沾邊的,工商界、文學界、政界都會對他禮讓三分。
杜月笙的成功三部曲:
進軍金融業,躋身上流社會,成為經濟巨頭
涉足實業界,為上海的大企業家
深入報界,掌握輿論動向
揮金如土的「地下皇帝」杜月笙到底多有錢?
作為老上海的「地下皇帝」,除了善於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係、各派軍閥之間的關係之外,他還是位「財主」。杜月笙通過販賣鴉片、開設賭檯等活動,聚斂了大量錢財。
據說,在汽車還是奢華品的舊上海,杜月笙就豪車成排,9輛汽車,司機和助手18個,光貼身保鏢不下10個,杜月笙的座駕是1930年雪佛蘭,車牌7777(自古就說七上八下,7也是好兆頭,不過別人的車牌是金條換的,他的車牌是別人送的),舊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來了。而杜公館每年需要200萬大洋,幾乎是當時上海市民的2萬倍!
錢雖多,但當杜月笙臨終前說他的錢只有十萬美金時,在場的人無不為之驚怔錯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杜老爺子散財的「本事」也屬一流!
「別人存錢,我存交情。」杜月笙向來這樣說,他深知「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句話的道理。也就因為這種做人原則,讓杜月笙積攢下了足以讓他立足大上海的人情。
除此之外,杜月笙也非常喜歡廣結社會名流,凡是結交的社會名流幫人辦事,分文不取,據說,杜月笙的那些車基本都不是自己買的,像那輛1935年凱迪拉克V-12就是別人白送的!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的時候,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叫來大女兒杜美如,從香港滙豐銀行拿回一包東西,裡面全是向杜爺子借錢的借條,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借款人不乏國民黨軍政核心人物。其中有張500根金條,還算是借得少的。
杜月笙一張一張地看,一張一張撕掉,女兒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撕掉?」杜月笙說:「不願意你們去要錢,我不想讓你們在我死後去打官司。」對於借錢這事,杜老爺子曾說:「我杜月笙從來只幹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錦上添花的事情。」如此看來,錢對於這位「皇帝」,還真是與人為樂的身外之物!
最會做人的流氓痞子
杜月笙到底有多會做人?
在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青幫三大亨裡,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杜月笙到底有多會做人?我們來一探究竟!
青幫三大亨
作為流氓,面對別人的偏見,他的態度很是平和。上海有一位金融大咖,素來鄙視杜月笙,發現同鄉或晚輩與杜結交,就會訓斥他們:「怎麼可以跟這種人來往!」後來,這位大咖因女人沾上麻煩事兒,左右求告無門,只好厚著臉皮去找杜月笙。杜二話不說就利用自己的人脈,花了點小錢,就將事情平息下來。這種態度,不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
「滬上三聞人」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
更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雖為舊上海黑社會的大頭目,身上有很多汙點,但是,他也並非漆黑一團。鮮為人知的是,「人之愛國,誰不如我」的杜月笙,在抗戰中,也曾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多年,做過一些有益的慈善事業。全面抗戰爆發後,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名義組織上海市救護委員會,救護了抗日受傷軍民數萬人,自己也曾花錢買槍組織遊擊隊,對抗日寇。
抗戰中的中國紅十字會醫院
這位充滿義氣豪情的上海皇帝,一生不僅看淡錢財,還以博大的胸襟,讓其他人都另眼相看。也正是這種為人的大格局,讓他這位流氓痞子不但做了人,還做個人上人!
沒有格局,哪來大局
1910年,上海青幫過年。
老大黃金榮發賞錢給手下小兄弟。
領到賞錢,小兄弟們開心得不得了。
只有一個領了兩千大洋就衝了出去。
黃金榮覺得奇怪,便對心腹說:「出去看看,小赤佬到哪裡去了?」
這個小兄弟坐擺渡過江來到陸家嘴,下船後一直往前跑,跑到金橋這個地方,又把黃老闆的賞錢全部分給了底下弟兄。
心腹給黃金榮報告:「這小子又把錢賞給了小兄弟。」
黃金榮驚嘆:「恐怕我死以後,黃浦灘就是他的了。」
這小子,便是杜月笙。
黃金榮說得沒錯,只是他沒想到,自己還沒死,黃浦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兩千大洋,在當時上海,足以買下豪宅。
但杜月笙竟一分不留地分給了底下弟兄。
「要想當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
「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正是因為這份大格局,杜月笙才聚集了顧嘉棠、高鑫寶等一幫替他賣命的生死弟兄。
杜月笙和孟小冬
傷什麼都別傷女人心
1927年,孟小冬嫁給了梅蘭芳。
當時,喜歡孟小冬的人不計其數。傲氣的孟小冬自是不願給人做妾。
梅蘭芳便承諾:「你嫁過來,和福芝芳平起平坐。」
哪知結婚後,孟小冬多次被福欺辱。
而梅蘭芳對此似乎也無可奈何。
傷心四年後,她終於離開了梅蘭芳。
後來,好姐妹姚玉蘭牽線做媒,孟小冬便來到上海跟了杜月笙。
杜月笙喜歡孟小冬已經好多年,孟小冬到來,他寵愛得不得了,還專門請來京劇大師餘叔巖教她唱老生。
1950年,杜月笙準備帶全家去美國,掐指算了算,一共要辦27張護照,這個時候,孟小冬在旁邊說了一句:「我跟著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呀?」
其他人沒聽懂,杜月笙卻聽懂了:「辦護照的事情暫停,趕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辦了。」於是孟小冬便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
杜月笙五房姨太太,四位是名旦名角。
杜老闆沒有用強,為何名角們願跟他?
「打什麼都別打女人。」「傷什麼都別傷女人的心。」
這是杜月笙的兩句經典語錄,所以女人說:要嫁就嫁杜月笙。
盡在一個誠字
19歲時,杜月笙便進了黃宅。
黃金榮的老婆林桂生極為能幹,一直是黃金榮的軍師和得力助手。
而杜月笙不過是林桂生身邊一名小聽差。
林桂生生病,杜月笙全力侍疾,數日衣不解帶,一直候在廳前,此舉深深打動了林桂生,但林都藏在心裡,並沒說:「小杜啊,你怎麼那麼貼心啊!」
有一次,黃金榮不在家,有人急報林桂生:「煙土被一名兄弟拐跑。」
當時,能打的武將全部外出,林桂生急得直跺腳。
這時,杜月笙站了出來:「我去。」
杜月笙腦殼很靈光:「他不敢進法租界,那是老闆的地盤。能走的路只剩一條就是英租界。」
三小時後,他把一袋鴉片帶了回來。
立下如此大功,但林桂生並沒有說:「你辦事真不錯,我給你某個好差事。」
杜月笙沒有任何抱怨,仍專心幹好看門小弟的事。
但兩年後,林桂生把他推薦給了黃金榮,杜月笙從此便進入了黃宅的「權力核心」。
「我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時候一到,自有收穫。這便是杜月笙的成功秘訣。
做事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1930年,法商水電公司員工大罷工,整個法租界無水無電,亂成一團。
法工董局派人請杜月笙出面調解,杜月笙拒絕了:「我聲望不夠啊!」
法工董局總董只好拜會吳鐵城市長,吳市長找到杜月笙:「這件事由中國人來解決,可以給法租界一個教訓。」
杜月笙撥通電話:「工人薪金要加一倍。」
法工董局總董答:「不行,只能增加75%。」
杜月笙說:「好,那就說定了。」
杜月笙召集罷工領袖,讓他們提條件,有些要求加薪30%,有些要求加薪40%。
杜月笙說:「你們要求太低,我已替你們講好增加75%,你們滿意嗎?」
全場高呼:「滿意」。
杜月笙又說:「但罷工期間的工錢不給,可以嗎?」
大家笑著說:「算了,算了。」
只有一人高喊:「這一點不能同意。」
杜月笙說:「我已經答應了資方,不能變更。罷工期間的工資,由我來貼。」這一貼,就支付了30萬大洋。
杜月笙為何能在上海呼風喚雨?秘訣就是他的一句名言——「做事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
事不要做絕,要留有餘地
1920年代,上海有四位著名黑道老大——三位是青幫的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另一位是斧頭幫幫主王亞樵。
王亞樵是出了名的「不好惹」。
有一次,王亞樵與上海警備司令楊虎發生爭執。
王亞樵當眾甩了楊虎兩個大嘴巴子,這位手握槍桿子的司令竟不敢還手。
上海招商輪船局董事長李國傑有天找到王亞樵,讓其暗殺輪船局局長趙鐵橋,並許諾:事後將「江安號」貨輪給你。
而此前,他已將「江安號」許諾給了張嘯林。
王亞樵暗殺趙鐵橋後,派人去接管「江安號」。
結果手下被張嘯林的人暴揍了一頓。
李國傑趕緊提出將另一艘「江華號」交給王亞樵,王亞樵不同意:「輪船事小,面子事大,我一定要接管江安號。」他率領五百手下,攜刀持槍直奔碼頭。
張嘯林聞報,立即找杜月笙商量。
張嘯林說:「先與王亞樵言和,暫作緩兵之計然後再派人將他殺掉。」
杜月笙不同意:「事不要做絕,要留有餘地。不然殺來殺去,沒有盡頭。」
杜月笙隨即趕往碼頭,一見王亞樵就說:「此事乃是誤會,李國傑將船先許給王爺,後又許給張大哥,都是下面的人沒弄清楚。今天願意把江安號交給王爺。」
王亞樵十分清楚李國傑是先將船許給張嘯林,見杜月笙這麼給自己面子,便說:「此事罷了,你我同在上海謀生,都不容易,還望互相提攜才好。」
凡事「不做絕,留餘地」的杜月笙,就這樣在上海灘贏得了黑白兩道的讚許。
王亞樵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1921年的戴笠,還是一個小混混。
有一天,他到杜月笙開的賭場賭錢。由於賭技高明,贏了很多錢。「這位先生,借一步說話。」
杜月笙手下懷疑他出老千,將他帶到小房間。
「你知道這是杜月笙先生開的賭場嗎?」
戴笠一笑:「當然知道。」
「既然知道,還敢在這裡撒野?」
戴笠大笑:「你們這樣對待我,杜先生恐怕不會答應。」
「你認識杜先生?」
戴笠說:「煩你通報一聲,說有位戴先生想見他。」
一會兒功夫,杜月笙就來了。
可是,他完全不認識戴笠。但他看了戴笠一眼,就斷定:此人絕非等閒之輩。杜月笙立即支了500大洋,交到戴笠手裡。
兩天後,杜月笙又派人把戴笠請到杜公館,交給他一封信:「我給蔣先生寫了封推薦信,你去報考黃埔軍校吧。」
戴笠一生的命運就此改變。
6年後,戴笠重返上海灘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見杜月笙,結拜為異姓兄弟。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正是憑著這句話,他「發掘」了戴笠、章士釗等大才,這些大才,後來都成了「通天」的人脈。
黑白兩道,都知道杜月笙喜歡說三句話——
第一句:「這個事情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妥,好!再見。」
第二句:「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第三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凡是找他辦事的友朋,他都分文不取。做人做到這份上,也算是做到極致了。
千金散盡悲慘收局黑幫大佬之死
1945年抗戰勝利,杜月笙以無可爭議的民間幫會總代表的身份返回上海,但他一呼百應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杜月笙原以為自己是上海市第一任市長的不二人選,卻發現自己被老蔣耍了,杜家受到了蔣介石與蔣經國的打壓。解放戰爭杜月笙不得不放棄上海的一切,帶著家人逃往香港。
杜月笙60大壽缺席全家福,此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很糟糕,不久於人世。此次大壽是抗戰勝利,受蔣介石打壓後,為了重振聲威,他以賑災義演為名舉辦。絕藝一身的孟小冬應邀參加杜月笙的六十大壽慶典演出,一出《搜孤救孤》徵服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傳為絕唱。
從上海大亨到香港寓公,從揮金如土到千金散盡,這一切都對杜月笙造成了極大打擊。因抗戰而留下的哮喘病更趨嚴重,到香港後,他更是病人一個廢人一具。1951年8月16日下午,63歲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女兒杜美如曾回憶說:「父親迴光返照時,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大家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杜月笙去世後,他的骨灰葬在臺灣,而他的遺願是葬在故鄉上海浦東高橋,至今沒有實現。
縱觀這位黑幫大佬的一生,
似乎複雜到幾乎分裂。
他就像一面多稜鏡,
稍微旋轉一下,
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
流氓頭目、慈善家、書畫家、
文人摯友、女人良友……
黑白向來都是難以區分,
正邪一念一言間耳!
或許這就是屬於杜月笙的傳奇,
這就是傳奇的杜月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