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新恆星系統 神秘無線電信號令人困惑

2021-01-0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英國「對話」網站11月26日刊登作者曼徹斯特大學射電天文學專業博士生蘿拉·妮科爾·德裡森的文章,題為《新一類恆星系統?神秘無線電信號令天文學家困惑》。文章稱,在利用南非卡羅沙漠中的MeerKAT射電望遠鏡觀測南天星座天壇座附近的一塊區域約兩個月後,本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某種異常現象。一個觀測對象的射電亮度在大約三周時間裡增強了兩倍。文章摘編如下: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們繼續觀測這個對象,後續還通過其他望遠鏡對它進行觀測。我們發現,這一不尋常的閃光來自我們銀河系中的一個雙星系統。然而,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這一發現很難解釋。

為了理清緣由,我們首先把發現的光源與一顆恆星的位置匹配起來,這顆恆星名為「TYC 8332-2529-1」,距離地球約1800光年。

它是一個龐然大物——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5倍。它的亮度以21天為周期發生變化。

光譜顯示,該恆星有一個磁場,它每隔21天就繞一顆伴星旋轉一圈。但是我們還發現,那顆伴星的質量可能至少相當於太陽的1.5倍。

已知的含有一顆巨星和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系統可以解釋這一發現:巨星的磁場活動會導致閃光。然而,我們所觀測的恆星系統與此不相符,因為光譜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那顆伴星實際上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

參與該項目的團隊之一——MeerTRAP團隊的負責人本·斯塔珀斯說,由於該系統的特性並不顯而易見地與我們目前對雙星或閃光恆星的認知相符,它「可能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天體系統」。我們懷疑,這可能是某種我們從未見過的奇異系統,其中含有一顆圍繞一顆中子星或一個黑洞旋轉的射電巨星。(編譯/馮雪)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深處多個「神秘」圓形物體,引發猜測
    在過去幾十年內,科學家藉助射電望遠鏡發現了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脈衝星、星際有機分子等「四大發現」,當然,也有一些讓人困惑的發現。發布在《arXiv》的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在使用射電望遠鏡觀測宇宙時,發現了一種新型信號,目前已經監測到4個神秘的圓形物體,其中有一個圓形物體的邊緣非常明亮。
  • 新發現的超新星會改寫爆炸恆星的起源理論?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一群國際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超新星,它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觀測劇烈恆星爆炸最初時刻的方法。夏威夷大學領導團隊的天文研究所(IfA)本Shappee和卡內基天文臺的湯姆Holoien發現了一個神秘籤名光爆炸的第一個小時,他們的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這類超新星被稱為「Ia型」,是我們理解宇宙的基礎,它們的核熔爐對於產生我們周圍的許多元素至關重要,它們被用來測量宇宙之間的距離。儘管它們很重要,但引發Ia型超新星爆炸的真正機制幾十年來一直難以捉摸,這就是為什麼在行動中抓住他們是至關重要。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第九行星|恆星系統|行星|太陽系|軌道|...
    由於這些e-TNOs不尋常的集群軌道,人們引入了第九行星的概念,並認為是這顆尚未被發現的行星引力導致了e-TNOs的異常運動。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擁有「九號行星」的系統,該發現為這一假說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顆名為HD 106906b的行星繞著336光年外的一個雙星系統運行。它的質量約為11個木星,軌道半徑是地日距離的730多倍。
  • 26光年外,發現新地球?新技術是如何做到的
    科學家通過分析無線電波發現較小的GJ1151系外行星,這有助於研究其磁場及尋找外星生命。離我們26光年遠的一顆枯寂的、不起眼的恆星最終被證明並沒有那麼枯寂。天文學家發現它擁有一顆行星——不是任意的一顆行星,而是一顆質量有地球質量五倍的行星——採用了一種受木星極光啟發的新方法。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該行星可能是迄今發現最小的流浪行星,它可能有助於證明一個長期存在的宇宙理論。依據研究作者的觀點,該行星的發現可能是一個真實有效的證據,證實自由漂浮的地球大小行星可能是銀河系較常見的天體。
  • 神秘的新星和超新星,它們是新誕生的星體,還是即將隕滅的恆星?
    然而大概過了半個月,那顆明亮又神秘的星星就逐漸消失了。小編查閱了很多資料,才弄明白原來這種神秘的星星叫作「新星」或者「超新星」。在古代又被稱為「客星」,小編猜想這一名稱的由來可能是因為人們認為這是一顆「前來做客」的恆星。那麼這種神秘的新星和超新星,它們究竟是新誕生的星體,還是即將隕滅的恆星呢?
  • 科學家發現這種形狀的恆星!
    而近日,科學家竟然真的找到類似水滴狀的恆星!通常,恆星的形狀是接近完美的球形,像這種不規則形狀的恆星,科學家也是大感吃驚。這顆水滴狀恆星被命名為HD74423,質量約太陽的1.7倍,是一顆僅在一側脈動的偏斜恆星。科學家用了10年時間,終於找到了它。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前所未聞的巨大「怪物」超新星
    2006年,科學家在英仙星座發現迄今為止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目前該超新星被稱為SN 2006gy,其亮度是太陽的500億倍,1月23日《科學》雜誌一篇論文詳細分析了超新星SN 2006gy,天文學家發現此次超新星爆炸持續了70天,最初SN 2006gy可能是由兩顆恆星構成。
  • 研究發現EHB恆星高能爆發及磁點帶來的影響
    據外媒報導,60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試圖揭開一類被稱為極端水平分支(EHB)恆星的熱恆星的神秘面紗,這類恆星雖然只擁有約為太陽一半的質量,但溫度卻是太陽的6倍。 對此,一組觀察這類恆星的國際研究人員發現了令人驚訝的高能爆發,另外發現了它們受到磁點的「困擾」。
  • 天文學家在附近的「恆星夢工廠」星系中鑑定出近3,000個候選恆星
    天文學家使用英國紅外望遠鏡(UKIRT)和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對附近的「恆星夢工廠」NGC 6822星系進行了光度觀測。他們在該星系發現了近3,000個的候選恆星。NGC 6822在1881年由美籍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發現,並因此得名,距地球約1600 光年,是一個孤立且金屬貧乏,棒旋不規則的特殊星系。考慮到星系的鄰近性,孤立性和低金屬性,它似乎是研究已分解恆星種群的理想目標。
  • 北極星出事了,它不斷打破天文學家關於恆星的運動模型
    這顆明亮的恆星,也被稱為北極星,幾乎就在地球北極的正上方,對於沒有指南針的旅行者來說,它是天空中的一個地標。它也是地球上最近的造父變星,一種直徑和亮度都有規律地跳動的恆星。北極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更暗的姐妹,被稱為北極星B,我們可以從地球上觀察到它的旋轉。
  • 恆星碰撞?G天體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本身就是個奇異的地方,但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圍繞人馬座A*運行的六個天體並不類似於銀河系中的任何物體。它們十分獨特,因此被歸類為一種全新類型——天文學家稱之為G天體。銀心超重黑洞及人馬座A* 圖源:commons.m.wikimedia最開始發現的兩個天體——即G1和G2——於大概二十年前第一次吸引了天文學家的目光,在隨後的幾年中,它們的運行軌道和古怪特徵漸漸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圖畫。
  • 有關係外生命的探索,雙星系統如此普遍,卻常常被天文學家們忽略
    長期以來,可居住行星圍繞著一對恆星運行一直是科幻小說中的主要內容。但最近的一項分析表明,其實在我們的星系中,雙日落現象和我們那孤零零的太陽一樣常見,這個發現對人類尋找太陽系外生命有很大的影響。銀河系中有很大一部分恆星系統都擁有著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恆星。三分之二以上的大質量恆星都擁有著自己的恆星同伴,孤星系統只佔三分之一。但是說到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我們往往最感興趣的是類似於太陽的那種單一恆星的系統。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多顆恆星複雜的引力動力學會阻止行星的形成,行星很難在這種環境中穩定存在。
  • 天文學家發現最年輕脈衝星,小恆星年僅240歲,每1.36秒就要自轉一次
    美國航天局和歐空局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已知最年輕的脈衝星,這個天體還只有240歲,它的誕生來自於一次在地球上可以看到的超新星。脈衝星的藝術圖在天文學中,大多數天體都有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的年齡,所以很少能夠發現如此年輕的天體。
  • 天文學家可能探測到來自外行星的第一個無線電信號
    在恆星的光水平下降可以揭示軌道行星的存在-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採取了第一步,利用無線電發射窺視揭示新的系外行星的奧秘。 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傑克·特納及其同事在她的新論文中解釋道:"觀測行星極光無線電發射是探測系外行星磁場的最有希望的方法,這些知識將為行星的內部結構、大氣逃逸和可居住性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 天文學家發現一條貫穿太陽系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天文學家發現一條貫穿太陽系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2-16 17:53:43 據《科學進展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科學家揭開藍色星雲神秘面紗:一顆類太陽恆星吞噬較小伴星
    圖片來源:NASABlue Nebula讓人困惑了十多年,最近,科學家們在Blue Nebula神秘的螢光碎片中發現了新的證據,這可能解釋了這種奇怪結構是如何形成的。新的發現表明,它可能是已知的最年輕的兩顆恆星合併為一的例子。2004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物體——Blue Nebula,當中有一顆中央恆星,被稱為TYC 2597-735-1。由此展開了一項任務,想要弄清楚圍繞這顆名為TYC 2597-735-1的恆星形成的一圈藍色的光,到底是什麼導致的。
  • 天文學家首次公布緊密雙星系統罕見巨大爆發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國際天文研究小組近日首次公布了「南非臺地陣望遠鏡」(Karoo Array Telescope )的研究結果——來自雙星系統的罕見巨大爆發。  據報導,天文學家們通過該望遠鏡觀測到了一個中子恆星系統——圓規座X-1,科學家發現圓規座X-1從核心向周邊噴射能量物質,噴射出的緊湊物質閃耀明亮。
  • 天鵝座X-1的恆星繁忙之謎
    它的名字來源於它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星系x射線源。它是在美蘇冷戰期間探測到的,當時探空火箭開始在地球大氣層上空攜帶x射線敏感儀器。不僅是天文學家想要找到這些來源,而且重要的是要將太空中的高能事件與可能由來襲的飛彈引起的事件區分開來。所以,在1964年,一系列火箭發射升空,首先探測到的是天鵝座的這個神秘物體。它有著很強的x射線,但卻不會發出可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