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非遺五禽戲進校園 趣味學習助力健康生活

2020-12-21 安徽新聞

  中新網合肥12月5日電 (記者 張俊)近日,來自安徽亳州的中國非遺形象大使、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華一攜手功夫空間華佗自然療愈中心聯合發起的「跟傳承人學非遺」活動走進北京校園。在傳承普及國家級非遺「華佗五禽戲」的同時,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從娃娃抓起」。

  華佗五禽戲源自安徽亳州,是東漢末年神醫華佗在前人導引術的基礎上,根據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的動作和神態,結合中醫原理創編的一套具有療愈康復功效的養生功法。華佗五禽戲走進校園活動,融合了中醫藥文化的內容和非遺傳承的內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非遺傳承體系。

  據華一介紹,為了傳承華佗五禽戲,她改編了一套適合2至7歲小朋友學習的通俗易懂版本,稱之為趣味五禽戲。趣味五禽戲考慮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融入兒童心理學、兒童語言和行為的表達,邊唱邊練,內外協調,從而激發孩子們對五禽戲傳統非遺文化的興趣。

  據功夫空間執行總監趙強介紹,未來,他們將繼續秉承弘揚中醫藥文化內核,力推少兒版趣味五禽戲,讓孩子們從小樹立「健康是一切的基礎」的理念,用行動來踐行健康中國計劃。(完)

編輯:劉浩

相關焦點

  • 華佗五禽戲傳人華一推廣趣味五禽戲 攜手功夫空間助力健康中國
    2020年11月由中國非遺形象大使、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華一攜手功夫空間華佗自然療愈中心聯合發起的「跟傳承人學非遺」行動走進北京市十一學校一分校一年級開展非遺進校園、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系列興趣課堂講座。
  • 享樂吧攜手華佗五禽戲傳人華一 推廣中醫藥文化 助力健康中國
    為響應「 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的號召,2020年12月初,享樂吧APP 攜手中國非遺形象大使、華佗五禽戲&華佗夾脊穴傳人華一,用新媒體「直播」的形式來助力非遺傳播,推廣普及中醫藥文化,傳遞華佗自然療愈健康生活方式,非遺傳承進萬家,健康生活你我他。習練華佗五禽戲,調身心,通經絡,潤五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 享樂吧攜手華佗五禽戲傳人華一 推廣中醫藥文化
    中新網安徽新聞12月11日電(張俊)為響應「 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的號召,近日,享樂吧APP 攜手中國非遺形象大使、華佗五禽戲&華佗夾脊穴傳人華一,用新媒體「直播」的形式來助力非遺傳播
  • 傳統戲曲進校園,非遺文化顯魅力!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戲曲文化精髓,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創造傳統戲曲與青少年的交集。12月15日,鄢陵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辦戲曲非遺進課堂活動,走進鄢陵縣人民路小學,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曲藝術課。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1998年,番禺區沙灣西村育才小學成立了醒獅隊和廣東音樂社團,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廣東醒師、廣東音樂納入學校的教學體系。以此為開端,「非遺進校園」在廣州蔚然成風。早期廣州「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相對分散,有些由學校自發組織,有些由市、區非遺保護中心搭橋聯絡,有些則是傳承人自發推廣的成果。雖然早期「非遺進校園」工作並不成熟,但這些活動的開展對探索校園傳承模式,推進非遺校本教材和課程研發,助力非遺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 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福建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剪紙迎春進校園 非遺文化潤童心
    12月31日,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邀請剪紙文化非遺傳承人左丹江走進課堂,與同學們一起剪紙迎新春,在趣味中感悟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剪紙課堂。實習記者 施夢羽 攝「要仔細觀察畫紙的細節,小心箭刀尖尖,慢慢給小牛的眼睛部位剪出彎彎的月牙兒……對對對,就是這樣,寶寶們真棒!」
  • 古琴、洪拳、醒獅……快來圍觀萬江「非遺」進校園的精彩瞬間
    古琴雅韻、洪拳威猛、醒獅勁舞——12月11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萬江第七小學,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堂精彩的「非遺」公開課,讓「非遺」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推進「非遺」在萬江的保護和傳承。
  • 當代花木蘭華一:千年華佗五禽戲的傳承
    華一,中國非遺形象大使、華佗五禽戲傳承人、安徽亳州文化旅遊形象大使、安徽省青聯委員、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華佗五禽戲第59代傳承人。曾獲國際傳統武術大賽華佗五禽戲和木蘭雙劍雙項金牌,在安徽省第七屆傳統武術比賽中奪得三項一等獎,2017年參加國際傳統武術大賽,獲得華佗五禽戲、木蘭劍兩項冠軍,並於2018衛冕冠軍。
  • 「山海情相牽,非遺進校園」 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走進青島學校
    12月1日下午,「山海情相牽,非遺進校園」 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走進青島學校活動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正式啟動。此次蠟染進校園活動由青島市、安順市兩市文旅、教育主管部門聯合主辦。安順蠟染進校園活動將分別進入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和青島實驗初級中學,向島城的同學們全面展示了安順蠟染的獨特魅力。據了解,此次活動是安順蠟染首次進入青島校園。安順市共帶來兩位老師,一位是精通中國少數民族傳統蠟染的朱興東,一位是安順小花苗最年輕、只有23歲的苗族蠟染傳承者楊婷。
  • 非遺展示走進西安經開區校園
    中國青年網西安1月8日電 1月4日,西安經開區第三小學「傳承非遺文化之美,助力文明校園創建——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幕,多位民俗藝人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進行非遺展示交流。西安經開區第三小學舉辦「傳承非遺文化之美,助力文明校園創建——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 非遺楚香文化進校園,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通訊員曉月)12月9日,金地格林社區、武漢市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攜手非遺楚香文化,開展楚香文化進校園活動。讓非遺文化進入校園,用非遺文化給予學生精神滋養,用楚香文化讓學生能夠踏香而行。
  • 「青聯榜樣說」第5期 當代花木蘭華一:千年華佗五禽戲的傳承
    曾獲國際傳統武術大賽華佗五禽戲和木蘭雙劍雙項金牌,在安徽省第七屆傳統武術比賽中奪得三項一等獎,2017年參加國際傳統武術大賽,獲得華佗五禽戲、木蘭劍兩項冠軍,並於2018衛冕冠軍。花木蘭是那個時代的創新女性,她非常獨立自強,勇於超越自我。在那個時代,她突破了很多障礙、很多邊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認為她是一個精神領袖,可以引領我們新青年,去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有趣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
  • 「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青島黃海學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12月8日上午,青島市「非遺進校園」揭牌儀式在青島黃海學院體育館舉行。此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青島黃海學院承辦,旨在進一步推動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校園中的普及推廣與傳承。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常平鎮土塘小學
    12月8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常平鎮土塘小學舉行。非遺傳承人們在現場展示了木偶戲、太極拳、醒獅項目。展演結束後,傳承人帶領同學們親身體驗了茶山公仔製作,燈籠仔製作非遺手工,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 東莞非遺進校園走進高埗寶文學校
    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日前走進高埗寶文學校。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兩個項目,讓同學們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活動現場非遺傳承人們集中展示醒獅、龍形拳。醒獅威武霸氣,龍形拳拳風凌凌,勁道十足,全體師生目不轉睛,現場掌聲不斷。
  • 舒膚佳健康充電站洗手健康課攜手濟南華聯超市助力健康校園生活
    雖然目前廣大中小學生們都已經回到了校園,但在特殊時期,校園內的健康防護依舊是老師和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在流感高發的冬季。為此,長期堅持推動兒童洗手健康教育的舒膚佳品牌,攜手濟南華聯超市將「舒膚佳健康充電站校園活動-洗手健康課」帶入濟南校園,為同學們帶來了生動有趣的洗手健康知識,助力他們用滿滿的健康活力度過寒假前的校園生活。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沙田鎮中心小學
    11月26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沙田鎮中心小學舉行。本次活動有木偶戲、古琴、詠春拳、粵曲、醒獅這些非遺展演,以及以上表演類項目體驗課和茶山公仔、燈籠仔非遺手工體驗課。系列活動營造了一個人人學非遺,傳承非遺的濃厚氣氛。
  • 非遺進校園:陶泥捏出童趣世界
    非遺進校園:陶泥捏出童趣世界 豐樂學校孩子們的陶藝作品。①深海魚。 ②屈原(左)。擁有近500年歷史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彭州桂陶,在2013年隨著成都市推進「非遺進校園」,成為豐樂學校的常設課程。幾年來,傳統文化在這裡生根發芽,陶藝之美,也點點滴滴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本報記者吳曉鈴不一樣的稚拙之美  走進豐樂學校,陶藝元素無處不在。園林區的景觀,有造型各異的陶藝作品;教室外牆上,是各種圖案的陶質掛盤;就連掛在樹上的鳥窩,也是學生們用陶土燒成的。
  • 孫埠中心小學開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活動
    11月6日中午,孫埠中心小學開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活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是該校少年宮特色品牌項目,由草編藝術傳承人姚華子老師授課。學校按照「一宮一品」要求,紮實推進「非遺進少年宮」,力求讓更多孩子體驗傳統工藝,培養孩子對本地傳統文化的興趣,切實感受非遺魅力,更好地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剛開始,姚老師拿出了自己的部分草編作品,供孩子們欣賞,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欲望。一件件精美逼真的藝術品擺放在眼前,引起陣陣驚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