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10點,忙碌高峰期過後,鳳嶺農貿市場的經營戶黃若成往常會停下來歇歇,為自己泡上一杯茶。此刻他卻在迅速收拾攤內衛生,並整齊地擺碼放蔬菜。青翠欲滴的生菜,清新鮮嫩的黃瓜,惹人喜愛的蘿蔔……等待下一批顧客的挑選。
黃若成熱情地說:「上個月市場方對經營戶開展了培訓,除了衛生方面,還有物品的擺放、文明用語的使用等,提高了我們的服務與意識。現在市場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經營秩序有很大提高。」
鳳嶺農貿市場是青秀區示範性農貿市場和試點升級改造的市場,市場攤位200餘個,各類專間50餘間。升級改造後布局規範合理,整潔有序,整體採用了案臺內排水,安裝攤前擋水板以及安設沉沙井等方法來有效解決排水排汙的難題。
找準農貿市場的特點、難點、重點,全力提升農貿市場衛生環境水平。黃河 攝
青秀區埌東市場監督管理所負責人張偉龍介紹,針對農貿市場實際,青秀區市場監管局制定行了之有效的市場管理制度,組織人員開展市場及周邊每日巡查,加強綜合管理和指導,對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綜合提升。以檢查為手段,以提高為目的,市場日常管理明顯提升,經營戶自覺性配合度也大大提升,推動鳳嶺農貿市場創城工作規範化。
大到市場秩序 、食品安全衛生,小至一處汙漬、一句文明語,每個細節都在體現市場監管的文明程度。圖為中山路夜市攤鋪 。廣西新聞圖片庫
為確保鳳嶺農貿市場在整個創城工作中標準不走樣,項目不錯漏,從一開始,青秀區市場監管局就為鳳嶺農貿市場按照《創建文明城市應知應會》中對「農貿市場及周邊創城實地六大類28個細項」設計了一張「定職責、定內容、定人員、定時限」的四定表,實行掛圖作戰。通過「四定表」,第一時間讓農貿市場明白創城要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做多久。
為了能夠及時掌握鳳嶺農貿市場創城各項指標完成情況,青秀區市場監管局又為鳳嶺農貿市場制定了《農貿市場創建文明城市專項整治工作「定任務」情況完成進度表》,從而讓市場每天查缺補漏確保創城工作取得實效。
「衛生質量提升了,環境變好了,顧客心情變好了就會願意來,常來。」經營戶李騰運和愛人在市場內銷售水盆雞、水盆鴨。現在,夫妻倆每天晚上收檔後都會花上四五十分鐘清潔,將盆、刀、案板等工具仔細清理、消毒,做好攤前攤後的保潔工作。
據了解,青秀區督促轄區農貿市場按照「每日清掃,每周消毒」的標準,組織市場業主全面清理市場所有攤位的環境衛生,開展市場內活禽、水產品售賣區等基礎設施的清掃保潔和消毒。截至7月6日,共衝洗市場11場次,集中清理市場雜物、垃圾3.2噸,清理和疏通市場排水溝210米。
小小菜籃子,連接大民生。清潔、整齊、規範的市場環境,讓群眾放心、舒心 。周開強 攝
「文明健康,有你有我」、「誠信經營」一張張宣傳海報嶄新醒目,裝飾在市場內外。青秀區市場監管局積極組織市場開辦方將市場內所有舊的、破損的廣告全部清除,重新按創城標準規劃廣告位置,並為鳳嶺農貿市場共製作53幅宣傳海報,發放400餘份宣傳冊,使經營戶和消費者對創城要求應知盡知,應做盡做。「不再停留於『有沒有 』的層次,而是朝著『美不美』、『牢不牢』的標準,爭取每個公益廣告都做邊框,固化宣傳欄,提升宣傳檔次。」 張偉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