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又來毀三觀:麵包米飯凍了再加熱吃,熱量會減少?吃了不容易胖?

2021-02-23 NativeStudy

最近發現君聽到了一種非常神奇的理論:

想減肥?又不敢吃太多麵包?

不妨把麵包放在冰箱裡凍一會兒

然後再加熱

這樣麵包攜帶的熱量就變少了!


真的只需要凍一下?

那把人凍一凍會不會有啥特殊效果?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誇張

但這個感覺像是笑話的理論

竟然還被BBC的科學紀錄片《碳水的真相》驗證了!

相信不少朋友已經通過各種報導,知道了吃太多碳水化合物被認為對健康有害,這也一度讓每頓飯離不開米麵的中國吃貨們很尷尬……

這部紀錄片,就完整圍繞碳水化合物而展開,Ta究竟是不是洪水猛獸?對我們的健康到底有什麼危害呢?我們究竟該如何攝取碳水呢?

NO.1 

冰一冰再吃,熱量真得會變少?

先來看看我們剛提到的都市傳說!

桑德·范·圖爾根博士是英國一位小有名氣的醫師,對於公共健康頗有研究。

作為健康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圖爾根博士在紀錄片中也坦白,他對於碳水化合物有著強烈的迷戀。

為了做實驗,節目組專門來到了一家麵包店。

白麵包富含澱粉,在人體內很快被消化成葡萄糖,所以給出的建議之一就是可以用全麥的麵包來替代。


但如果你覺得全麥麵包口感不好吃,在紀錄片中給出了一種「多吃碳水而毫無罪惡感」的方式:將澱粉類食物,譬如麵包或米飯,放到冰箱裡凍起來,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加熱一下再吃掉。

圖爾根博士對此的解釋是:這樣可以把普通的澱粉類碳水化合物,變成抗性澱粉,你獲取的卡路裡就會減少


抗性澱粉,又稱抗酶解澱粉碳水化合物,大部分存在於扁豆、豆子這樣的豆類,以及一些未加工的全穀類中。

這類碳水的特點就是,比較難消化,但卻可以為腸道裡的細菌提供營養。

這一操作到底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如果將碳水化合物想像成一長串由糖分子結合起來的鏈條,當我們的身體消化這些碳水時,消化酶會破壞這個鏈條,使它們變成單獨的糖分子。

當澱粉類碳水被煮熟後再冷卻,食物中的脂肪和油脂會附著在這些澱粉分子上。所以,當我們再次把它加熱的時候,更多的油脂和脂肪會附著上去。

此時,之前單純好消化的澱粉碳水,就變成了複雜難分解的抗性澱粉,這便意味著:食物在消化系統中可以走得更遠,到達下消化道

聽到這,你是不是覺得以前煮一大鍋飯,然後冰進電冰箱,要吃時拿出來熱一熱,完全是無意識的「明智之舉」了



聽上去很玄,但紀錄片也給出了科學解釋,並且還分享了如何用低碳水食物替代高碳水食物,同時保證一定口感的方法

譬如用碎小麥、糙米等粗糧主食代替精製白米飯,這些粗糧的纖維含量幾乎是米飯的10倍,有飽腹感的同時對身體也很好。

雞蛋可以多吃,因為雞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只佔到1%左右,是很好的低碳水食物。

可以用南瓜替代土豆,兩者都是甜甜的根莖類,但南瓜的碳水含量只有土豆的一半。芹菜根的碳水含量更低,也可以用來替代土豆加入食物中,意面也可以換成茄子。

NO.2

不要被食物的外表所欺騙


碳水化合物越來越被人們認為是肥胖的元兇,因為大多數食物中都含有精緻的碳水。

在圖爾根博士看來,人們對於碳水化合物的認識一直很淺薄:它不僅僅存在於米、面這些我們認為的碳水「重災區」中,更隱藏在許多食物中


在紀錄片中,營養學家艾莉帶著大家玩了一個「猜血糖遊戲」:用砂糖塊數和食物一一對應,讓大家看清楚不同食物是以多少糖的含量釋放能量進入人體血液

  

一個看起來就很甜的馬芬蛋糕,大概含有10塊方糖的糖量;

一個麵包圈有11塊;

說到我們中國人熟悉的米飯,許多人覺得米飯是不含糖的。然而,就在營養師告知大家米飯含糖量相當於20塊方糖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英國人最愛吃的烤土豆,含糖量竟然相當於19塊方糖。和咱中國人愛吃的米飯簡直是不相上下了。

嘗起來最甜的草莓,一碗含糖量只有4塊方糖,是這些食物中最低的,事實上在所有的水果中,草莓的GI(升糖指數)值也是相對比較低,並且富含較多的維生素 C。

遊戲結束,營養師得出的結論是:食物的外表會欺騙人,有些看上去不甜的食物吃下去,並不表示不會有大量糖分進入人體

圖爾根博士為此提出解決之道,我們應該更加明智地選擇健康的碳水化合物!

NO.3

了解營養吃對碳水很關鍵


首先,讓我們重新來認識一下碳水化合物吧,簡單來說,它和蛋白質、脂肪一樣,是我們身體所需的一個重要營養元素,也是大多數人身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碳水化合物有3種類型:澱粉類(starch)、糖類(sugar) 以及纖維類(fibre),而這3種類型碳水還對應著不同顏色。

澱粉類的碳水我們都很熟悉,就是每天都會吃的麵包、麵條和米飯等,被稱為「米色」碳水化合物。

另一種則是「白色」碳水化合物,主要指各種糖類,類似我們熟悉的各種碳酸飲料、糖果以及加工和精製食物,譬如蛋糕、餅乾。

劃重點來了,這兩種碳水對身體沒有好處,能少吃就儘量少吃!

因為身體消耗不掉的多餘葡萄糖會直接轉化為脂肪,導致發胖!所以,想要減肥的人,一定避免吃太多澱粉類、糖類碳水食物。


值得慶幸的是,碳水家族中還有一種「好碳水」,即纖維類碳水化合物,因為主要來源是水果和蔬菜,因此也被稱為「綠色」碳水化合物

對於想要減肥的人士來說,「綠色」碳水可以讓你有更多飽腹感,並且可以為人體提供維他命和礦物質,可以多吃,但是也要注意高糖水果



此外,「綠色」碳水還可以讓牙齒、牙周更健康,同時對人體腸道也十分有益。

那麼什麼時間段吃碳水更健康呢?

BBC曾邀請過英國薩裡大學的亞當·科林斯博士做過一項試驗:所有參加試驗的志願者每天吃定量的食物,菜、麵包和面,5天一個環節,共3個環節。



在這三個環節中,科林斯博士會記錄下志願者的血糖水平。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第一個環節:在5天的早餐吃下每天所定主食的絕大部分,晚餐只剩很少,血糖平均值 15.9;

第二個環節:5天時間內按他們平時正常的習慣吃主食;

第三個環節,在5天的晚餐吃大部分主食,早餐少吃,血糖平均值10.4

科林斯博士表示:如果早上已經吃了好多塊烤麵包,那麼晚餐就不要再多吃麵條或米飯了,最重要的就是每天保持自己的進食規律,不要每餐都吃很多主食,不吃主食的兩頓飯的間隔時間。



這也便意味著,許多人經常減肥晚上不吃飯,這真不一定就能減肥!

看到這,你肯定想,我就是想好好吃個飯,怎麼就這麼難!

的確吃好飯其實是一種技術活,營養學也是不斷在發展,《碳水化合物的真相》紀錄片播出後,也引起了外媒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為啥土豆成為了全國肥胖症危機:一塊烤土豆相當於19塊糖——幾乎是一罐可口可樂的三倍量》,《每日郵報》的這篇報導就引發了了英國人對於「吃土豆」這件事的恐慌。

要知道,英國人對於土豆的熱愛,就像中國人對於米飯的熱愛一樣呀。

也有媒體指出不應該把碳水進行簡單分類,並且單一指標的指向性太過明顯,忽視卡路裡對肥胖的影響。

///

在發現君看來,雖然《碳水化合物的真相》這部紀錄片存在一些絕對化,但對我們吃得健康啟示也有很大的幫助。

科學的研究、專家的調查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還是要按照個體來調整,畢竟哪怕一個人的壽命都與自身基因有關呢?

想活得健康可是不容易呢

但如何活得健康快樂、少病少痛

大概率上還是要取決於科學合理飲食

以及運動的習慣

說了這麼多

發現君今晚就去把麵包

放冰箱裡凍一凍加熱再吃

或許有別樣風味呢?

- End -

加入NS學習團隊:

#堅持運動,讓你保持更好的學習狀態。

#嘗試改變,從三十天開始!

相關焦點

  • BBC又來毀三觀:麵包凍過再加熱吃,熱量減少還會瘦?!
    這幾天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如果擔心麵包之類的熱量太高,可以把它放到冰箱裡凍一凍,過段時間再拿出加熱一下。麵包還是那塊麵包,但是它的熱量相比之前已經少了很多。難道熱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嗎?還是凍一下就把熱量凍掉了??怎麼聽都感覺有點扯啊……其實這個說法是出自BBC的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不是魔法,而是實實在在的科學。這部紀錄片以碳水化合物為中心,介紹了它與熱量、運動、體重、糖尿病乃至不孕不育之間關係的「驚人真相」,對於指導我們健(jian)康(fei)生活真的非常有用了!
  • 麵包凍過再加熱,熱量就會減少?BBC這片真不是在開玩笑?!
    麵包還是那塊麵包,但是它的熱量相比之前已經少了很多。這是什麼神奇的魔法?難道熱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嗎?還是凍一下就把熱量凍掉了??怎麼聽都感覺有點扯啊……其實這個說法是出自BBC的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不是魔法,而是實實在在的科學。
  • 麵包凍過再加熱,熱量就會減少?BBC這片真不是在開玩笑?! 網友評論亮了
    這是什麼神奇的魔法?難道熱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嗎?還是凍一下就把熱量凍掉了??而營養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很神奇的獲取抗性澱粉的方法:第一步:將澱粉類食物,比如白麵包,放到冰箱裡凍起來;第二步: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加熱一下再吃掉。這時候,原本白麵包中的澱粉類碳水化合物,有一部分已經變成了抗性碳水化合物了。這種方法對日常食物中的米飯麵條之類的也同樣有效。
  • 吃麵包會胖嗎 怎麼吃麵包不發胖
    在日常生活中,麵包是很常見的一種食品,它的種類豐富,味道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歡,很多人都會經常吃麵包。那麼吃麵包會長胖嗎?
  • 怕胖戒吃澱粉,錯!飯冰過再加熱,熱量減半!
    吃抗性澱粉和纖維質 飽得久不易餓麵包和米飯被列為米色碳水化合物,而碳酸飲料、糖和蛋糕、餅乾等加工食品則是白色碳水化合物,這兩類確實都容易讓人變胖,不過像糙米等全穀類、豆類等含有抗性澱粉和纖維則屬於綠色碳水化合物。由於抗性澱粉和纖維不易消化,不但可以延長食物在胃腸道的時間、增加飽足感,而且可以為腸道細菌提供營養,幫助人體的免疫和消化系統順暢。
  • 米飯、麵條、饅頭,吃哪個不容易胖?
    看你的問題,其實重點是怎樣吃不容易胖,先把這個問題幫你弄明白,然後再告訴你米飯、麵條、饅頭吃哪個不容易胖。你如果不胖,第一步必須遵守上面這句話。它的意思就是說,你只要每天獲取的熱量小於你每天消耗的熱量,你就不會胖。請注意這句話,裡面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獲取熱量,一個是消耗熱量。它在告訴你,你如果要真的不胖,要在兩個方面努力。獲取熱量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吃。這是人們獲取熱量的唯一途徑。那你就要弄明白哪些食物吃進去後,會導致身體的熱量增加。是包含這三種營養素的食物會讓你增加熱量。
  • 米飯這麼吃,熱量可減少50%
    澱粉食物在熟化後再放涼,某些澱粉的分子結構就會發生改變,發生澱粉老化,於是容易產生更多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抗性澱粉。米飯冷藏熱量降低?這個問題還真沒那麼簡單。首先,米飯冷藏後抗性澱粉增加的量並不多。事實上,抗性澱粉的產生和變性是不可逆的,放涼後的米飯再加熱也依然是抗性澱粉的狀態。
  • 為何日本人吃米飯吃不胖?米飯、麵條和饅頭,到底哪個熱量高?
    南方人喜歡大米飯,北方人愛麵食,無論是米飯、麵條還是饅頭,都是我們每天不可或缺的主食選擇。然而,隨著肥胖、高血糖等問題的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主食的熱量、血糖指數以及營養,那麼米飯、麵條和饅頭,到底哪個熱量更高?哪個吃了不容易胖?大米和麵粉,哪個熱量更高?
  • 米飯和麵包哪個比較容易長胖?
    為了減肥的朋友們,不管吃什麼東西就會想像一下它吃了會不會長胖。那麼有人問了哪種麵包熱量低?麵包怎麼吃不容易長胖?麵包和米飯是非常好的主食,不過愛美的美眉考慮的是保持身材。那麼米飯和麵包哪個容易胖?麵包和米飯哪個熱量高?下面小編為大家解答!米飯和麵包哪個容易胖?
  • 麵包這樣吃可以減少熱量攝入?
    最近看到BBC的一檔紀錄片《The Truth About Carbs》,裡面講到「麵包冷藏後加熱再吃,會減少卡路裡攝入」,實現方法也很簡單,只需簡單兩步:過段時間後拿出,加熱後再吃按紀錄片的說法,當食物煮熟冷卻時,周圍的物質會附著在澱粉分子上,變成複雜難分解的抗性澱粉
  • 吃得飽不怕胖,比米飯熱量低的2種主食,這個夏天別錯過
    但是很多人減肥都是很盲目的:一天只吃一餐、不吃飯只喝水、只吃水果蔬菜……大家都怕胖所以不敢吃米飯這樣的主食,因為米飯熱量高,吃多了確實會變胖。想著要用熱量低的主食來代替米飯,有營養還有飽腹感,那應該選什麼食材來代替米飯比較好呢?饅頭、麵條怕是不行了,比米飯熱量低的2種主食,這個夏天別錯過,吃得飽不怕胖。
  • 米飯冷著吃,它的熱量居然可以減少50%?
    剛開始減肥的人大多都會為「吃什麼」而糾結,尤其是在吃不吃主食上。為了快速地瘦下來,有人選擇不吃主食比如大米飯。誠然,米飯是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澱粉含量很高。前面說,米飯容易讓人血糖快速升高。所以,我們在減脂期間要控制米飯的攝入量,或者用其他主食,比如紅薯、紫薯、燕麥來代替米飯。但如果你是米飯的「狂熱」愛好者,不吃米飯就受不了,那怎麼辦呢?
  • 追捧健康減脂:主食冷凍後再吃熱量會減少?
    簡單說,以前的飲食習慣是吃糖燃糖模式,防彈飲食是吃油燃脂模式。最近三糖看了一個英國BBC的紀錄片叫《碳水化合物的真相》,其中有個很有趣的實驗,作者將麵包冷凍後再加熱,發現麵包的熱量會因為冷凍而變低,是不是很神奇?
  • 減肥人士聽好:比米飯熱量還高的水果,忍不住多吃,只會越吃越胖
    減肥已經成為時下最流行的事情了,特別是比較愛美的女性,不管身體是不是真的胖,都跟隨著大眾一起去減肥。確實,現在肥胖的人群日益增多,都是吃得太好,動的太少引發的肥胖。胖了以後就想著減肥,很多人減肥的方式就是控制飲食,減少攝入高熱量的食物。
  • 米飯等食物不能二次加熱吃?經常吃二次加熱的食物,身體會怎樣?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飯做多了吃不掉的情況。中華民族向來提倡節儉,飯吃不完我們會留著,等到下一頓加熱後吃。近來有言論說米飯、土豆、芹菜、菠菜和蘑菇,不能二次加熱吃,加熱之後會產生毒素和致癌物。那麼,這到底是真的還是謠言呢?
  • 每逢佳節胖三斤?不!打開冰箱,白米飯熱量立馬降低!
    可就是有這麼不公平的事,有人的吃啥都胖,有的人怎麼吃都不胖…近日BBC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就提到了幾種減肥方法,小坊也是第一次聽說!都是碳水化合物,但綠色的比米色白色更健康很多人都知道,碳水化合物攝入太多會發胖。其實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三種類型:澱粉、糖和纖維。土豆、米飯、麵條、麵包這一類食物稱之為「米色碳水」;碳酸飲料、糖果、加工食物稱之為「白色碳水」。
  • 米飯和麵食哪個熱量高一些?吃什麼主食不容易發胖?
    米飯和麵食都是常見的主食,不過對於減肥的人來說,平時都不太敢吃,因為熱量比較高。
  • 吃主食不一定會胖,就看你會不會吃
    最近總聽到身邊有朋友說,「為了減肥,我不吃澱粉,都快1年沒吃米飯了。」我問她,「你不吃米飯,主食吃啥?」「紅薯、紫薯、土豆、粉絲、涼皮之類的,不過我發現這樣吃並沒有瘦,大姨媽也不太穩定。」這位朋友為了減肥,戒掉了自以為澱粉含量高的米飯,不僅沒瘦,還影響了例假。吃哪些主食容易胖?那我們今天來說說澱粉吧,其實大家誤解了。
  • BBC紀錄片:最顛覆三觀的減肥真相,90%的人不知道
    減肥達人們常推薦吃全穀物麵包,一方面原因也是它含有抗性澱粉分子和纖維,不容易被分解成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的真相》證實,普通麵包放在冰箱裡冷藏,再加熱後,一些特別容易消化的精製澱粉可以轉化為抗性澱粉。營養學家證實,早餐是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不吃對減輕體重沒有多大幫助。但不吃早餐會讓人在午飯時有強烈的飢餓感,以至於吃下更多的食物。在吃飯時看視頻,容易變胖。科學家發現,人們進食的速度和環境,會影響食物的攝入量。吃得過快,很容易注意不到自己的飽腹感,從而吃得過多。
  • 米飯、麵條、饅頭 哪種主食吃了最容易胖?
    如果要做個中國南北方的差異排名,「主食吃什麼」絕對能排第一。南方人喜歡大米飯,北方人愛麵食,麵條、饅頭是心中最愛。南北兩方本來各自相安。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南北方人都撇開了老習慣,關心起「熱量」來了。米飯、麵條、饅頭,到底哪個熱量高?哪個吃了不容易胖呢?哪個熱量更高?